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李嘉诚靠着网络概念,赚了足足2000亿港元,这个不被经济学家们看好的传统型富豪,俨然成为亚洲高科技产业的新霸主。自2000年开始,被奉为华人首富的李嘉诚就不再以地产商或其他类似的面目出现,而是摇身一变成为IT时代的新资本家。
李嘉诚曾说:“身处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创新,加强能力,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好,时刻都要做好准备。”的确,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几乎每天都要发生着改变,未来通常是变化不定、难以预测的,这就需要投资者必须顺应变化,驾驭变化,应对好变化的挑战。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化腾在互联网上接触到了由以色列人发明的ICQ,这种集寻呼、聊天、电子邮件于一身的软件让他非常着迷。他想,如果在中国推广一种类似于ICQ的软件,应该会有很多人喜欢。有了想法后,马化腾找到大学同学张志东,与他一起合开了一家公司,带领研发团队辛苦研究了很久,终于研发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网上中文ICQ服务—OICQ,也就是现在很火爆的聊天工具QQ。刚开始时,马化腾让QQ用户免费使用,没想到异常火爆,不到十个月的时间,注册用户就已经达到一百万。随后,经过融资,马化腾创建了腾讯帝国,成为了利用科学技术创业的领军人物。
李嘉诚曾说:“做生意有三种方式:一是创新,二是改进,三是跟风。创新吃的是‘一招鲜’,虽然不易,一旦使出来,却费力少而收获大;改进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虽不易造成轰动,后劲却很足;跟风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这样做起来较容易,风险也较小,但跟吃别人的残羹冷饭差不多,收获有限。”世间万物每天都在变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日升日落,斗转星移,变化是时时刻刻存在的,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如果没有新思路,新创意,很容易被淘汰,只有具备了敏锐的嗅觉,具有“变”的观念,才能够永远前行,处于不败之地。
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在一次访谈中曾说过:“商业并不是严肃的、枯燥的、毫无乐趣的事,商业是一场游戏,是每天我们都想打赢的一场游戏。有人要在游戏中打败你,有人要把你的饭碗抢走—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每天都要创新的原因。”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20世纪初的世界大型企业中,至今仍能位居世界500强之列的只有3%左右。很多公司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最终销声匿迹。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固然有客观环境等因素存在,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同样的环境下,有的企业能够主动顺应潮流,顺应变化,持续不断地取得令人赞叹的成绩,有的企业却因为不能持续创新,不肯变革而被挤出了时代的主流。
人弃我取,人取我弃
要永远相信: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赶紧出来,所有人都不玩了的时候再冲进去。
—李嘉诚
作为一名企业家,当然是想更多地为企业赚取利润,但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企业家不仅仅要有向前冲的能力,更要有停下来观望四周环境的能力。成功的企业家往往具有审时度势的能力,在李嘉诚做生意的过程中,他就非常懂得这一点。李嘉诚一生奉行的投资哲学就是“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稳中求进是李嘉诚的投资大方针,但当李嘉诚遇到合适的机会时,他也会大胆出手,一旦看准了这个商机是能够赚钱,有发展的,他便会大胆投资,哪怕大家都反对,他也会坚持。
在商海中,企业家总是会面临选择。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商业眼光的话,很难发展壮大。李嘉诚很有眼光,他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20世纪60年代,整个香港的房地产市场非常低迷。当时的香港地价下跌70%、房价下跌30%,许多生意人都对房地产业避而远之,但是李嘉诚却认为香港人多地少,房地产业的不景气只是暂时的。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地产业在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当时,李嘉诚在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中也投入了不少钱,拥有多处物业,但他并没有像很多人一样看到市场不景气就将物业抛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决定继续在香港的房地产市场里投入资金,继续加大投资。面对众人的不解,李嘉诚公开宣称:“你们大拍卖!我来大收买!以后,你们有追悔莫及的那一天!”
趁着市场低迷之际,李嘉诚买进了大量的物业,他还趁着这个时候的建筑材料价格也不高,购进了大批的建筑材料,修建起了一座座大厦。果然,房地产市场如李嘉诚所料的那样,从低迷期崛起,再度上涨,到了20世纪70年代,香港房地产从低价开始飙升。当初卖掉物业的人非常后悔,而李嘉诚所购进的物业和修建起的大厦,以翻了好几倍的价格卖了出去,利润非常大。
李嘉诚这样说过:“放弃机遇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放弃的是机遇,而求索机遇的人恰恰知道机遇或许就要降临。好景时,我们决不过分乐观;状况不好时,我们也不过度悲观。这一直是我们集团投资的原则。在衰退期间,我们总会大量投资。我们主要的衡量标准是,从长远角度看该项资产是否有赢利潜力,而不是该项资产当时是否便宜,或者是否有人对它感兴趣。”
经商的道理有时候很简单,敢于抓住别人不敢去抓的机会,敢于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做到人弃我取,人取我弃,那么你或许也可以成为一代大企业家。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商人,但成功的并不多,所以,与其跟在大多数人的身后亦步亦趋,还不如培养自己的眼光和胆量,然后另辟蹊径,这样就能帮助我们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经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一个商机,有一大半的人都认为有利可图的话,那就不要再去做,反而如果一个商机并没有多少人发现,或者是不认为其中有利可图的话,倒是可以一试。很多人经商总是跟风,认为跟随大流总没错,但这样的经商方式并不能做得长远。李嘉诚清楚经商的过程就是一个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过程,所以,他在看到别人都赚得盆满钵满时,并不眼红,看到被大家冷眼忽视的机会,反而会仔细研究,反其道而行之,做到人弃我取,人取我弃,具有思辨的精神,最终才能成为大商。
进退之间,捕捉更好的机遇
要有国际视野,掌握和判断最快、最准的资讯。不愿改变的人只能等待运气,懂得掌握时机的人便能创造机会;幸运只会降临在有世界观、胆大心细、敢于接受挑战但能谨慎行事的人身上。
—李嘉诚
决定进军内地市场后,李嘉诚考察了很久,终于下定了决心,开辟内地市场。在李嘉诚的努力下,他进军内地市场的步伐稳健而扎实,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趁热打铁,李嘉诚希望能够在内地做出更大的成就。
1992年,李嘉诚联手“糖王”郭鹤年获得了王府井旧址的发展权,他们计划在这里建设一个特大型商业购物中心—东方广场。按照计划,东方广场建成后将高达70米,李嘉诚本来认为70米高的大楼并不算什么,因为在香港修建大楼动辄就上100米,但他没想到因为王府井邻近故宫,如果修建太高的大楼,会破坏故宫周围的人文景观。当时有相关规定:“长安街、前门大街西侧和二环路内侧及部分干道的沿街地段,允许建部分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一般控制在30米以下,个别地区控制在45米以下。”所以距离故宫越近的建筑物,其高度就要求越矮。
王府井距离故宫不足千米,如果在这里修建一座高达70多米的大厦,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而且东方广场的投资总额超过了12亿港元,其中还不包括地价。按照国家规定,超过1亿美元的合资项目必须以政府的名义向国家计委申请立项,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在正式动工之前办好有关报建的手续。但是东方广场在北京市政府还没有提出立项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兴建了,也没有提交报告和手续,再加上东方广场高度过高,于是,多方面违反了规定的东方广场在1995年初的时候,被强令停工了。
投资巨大的项目被停工了,如果不能恢复,那损失必然是巨大的。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李嘉诚并没有慌乱,他知道东方广场的项目如果想要继续下去,就一定要做出改变,于是他主动和北京有关部门协商,看如何修改方案,好让这个项目继续下去。没过多久,长实集团便发表了声明,声明会完全服从中国政府的有关规定,并为东方广场原计划的不妥当之处道歉:“由于东方广场地段所在地为北京旧城危房改造区,根据北京城市规划法例规定,有关地段必须按规划发展,该地段之内土地使用者,必须服从有关城市规划。长实集团认为北京市有关城市规划法例极为合理,同时,类似城市规划法例亦在西方国家及香港被普遍采用。任何到中国投资的外商均须遵守中国的法律,任何希望通过国际舆论压力,而使其身处中国法律之外的做法均是不当的。”
声明发表后,李嘉诚又向外界宣布,长江实业与北京市政府的合作非常愉快,只是需要一点时间,修改一下原来的方案而已。随后,李嘉诚便照样忙他的事情,办公、打球、喝茶、会见友人。原本还有些担心的长江实业的股东们看到李嘉诚的表现,也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放心了下来,没有造成集团内部的动荡。到了1996年6月,修改后的东方广场的方案终于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1999年,东方广场宣布竣工完成。
虽然建造东方广场这个项目一波三折,经历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完成,但也由此可以看出李嘉诚的成熟思想来,他不急不躁,在项目被叫停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平稳渡过难关,而不是着急上火。当时机未到,项目方案迟迟通不过时,他也不着急,而是耐心等待。老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一个真正掌握了人生哲学的人,不会一味地争强好胜,而是在必要的时刻,宁可退后一步,也不会盲目向前,会做出一点儿牺牲来给日后更大的迈步做铺垫。不懂得退让的人,迟早会吃亏的。
在任何一次竞争中,李嘉诚都会留有余地,他不会为了达到目的而不顾一切。在李嘉诚的人生观中,有前进就有后退,进退之间,才是人生的大天地。一味地进取,最后只能逼得自己不留一寸之地,只能是得不偿失。
一天,一个经常进山砍柴的老汉突然发现了一眼泉水,这股细细的泉水沿着窄窄的石缝向下流淌,将正下方的岩石冲刷出一个浅坑,坑里除了积蓄的泉水之外,竟然还有一些黄澄澄的金沙。
砍柴的老汉惊喜地捧走了金沙,由于浅坑里的金沙每隔十几天就会铺满浅坑,所以老汉每隔十几天就会进山一次捧走金沙,他自然也就过上了富裕生活,不用再每天受苦受累地上山砍柴。
随着时间推移,老汉渐渐感到不满足了。他决定进山拓宽石缝,增大泉水的流量,这样就能冲来更多的金沙,带给自己更多的财富。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没过多久,老汉就进山将石缝凿宽了,回到家后,一想到自己将获取更多的金沙,老汉欢喜得连做梦都笑出声来。
谁知事与愿违,十几天后,当老汉进山以后,发现由于水流增大了,导致金沙难以沉淀下来,金沙不但没有增多,反而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失去金沙的老汉,不久又陷入贫困中。
在竞争中消灭所有的竞争对手,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始终是商人的不懈追求。但是,一家经营顺利、业务蒸蒸日上的企业,在面临诸多不可预知的未来时,最好的策略就是“以退为进,转攻为守”。退一步,避开竞争对手和竞争矛头,减少正面冲突带来的风险,降低促销成本,才能蓄积强大的力量,在日后去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否则,盲目地增资或扩充,就会像故事中的老汉一样,最终马失前蹄,跌了跟头,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有时候“退”要比“进”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