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4600000006

第6章 “生产绝不能停!”--“文革”初期的国民经济(1)

“生产停了,国家怎么办?不种田了,没有粮食吃,人民怎么能活下去?”

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以周恩来为首的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各个职能部门,也不可避免地遭到空前的冲击和破坏。“文化大革命”发动不到一年,在任的15位国务院副总理(不含已去世一人)中,就有8人被打倒,3人“靠边站”。国务院所属46个部、委、办的主要负责人也大部被“罢官”或“靠边站”,有的部长甚至被迫害致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周恩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挺身而出,苦撑危局,竭力维系了国务院主要经济部门的运转,为保证工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和几亿人民的基本生活,殚精竭虑,日夜操劳,费尽了心血。

一、双轨并行,强调生产

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十六条)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为的要使人的思想革命化,因而使各项工作做得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只要充分发动群众,妥善安排,就能够保证文化革命和生产两不误,保证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在还不可能预料后来“文化大革命”发展状况的时候,这段话,自然也反映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一种真诚愿望。

这个时候,运动还仅仅限制在大中学校和一些党政机关里进行,对工农业生产、尖端科研和国防建设等尚未造成直接影响。但是,同以往政治运动相比,“文化大革命”来势更猛,涉及面更广,其矛头也越来越上指、滥指。对此,一直关注工农业生产情况的周恩来一方面也讲要搞好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同时,他又再三强调运动的重点是机关和学校,其他行业则应“三大革命”一起抓,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地开展“文化大革命”。

8月中旬从北京发起的“红卫兵运动”,把“革命”迅速推向社会,并席卷全国,开始波及工农业生产。首先是“大串连”造成全国铁路运输紧张,生产秩序被严重打乱。这就在事实上冲破了“十六条”中关于运动的一些限制性规定,违背了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希求稳定国民经济秩序的初衷。为此,周恩来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宣传和行政措施。

9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抓革命、促生产》的社论,号召各生产单位和业务部门应适当分工,搞两个班子,一个班子抓革命,一个班子抓生产。这篇根据周恩来意图、由副总理陶铸主持起草的社论,比较典型地反映出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想法,即在认可文化大革命的前提下,把“革命”和生产分开,实现二者“双轨并行”,又“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当天晚上,周恩来来到中国科学院辩论会场,亲自宣讲社论中的观点,提出:凭我自己的责任来说,我不能够看着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即在这样一场革命的进行当中,使我们最紧急、最重要的业务工作受到影响。

基于同一认识,周恩来还主持制定了《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通知》(工业六条)和《关于县以下农村文化大革命的规定》(农村五条)。两个文件要求各个生产地区和业务部门,应立即加强或组成各级生产指挥机构,停止串连,坚守岗位,保证本单位革命和生产的正常进行。文件下发前,周恩来曾请示毛泽东,建议“在政治局讨论一次,议定政策”。对此,毛泽东批告:“可即发,不要讨论了”。于是,这两个文件均在9月中旬以中共中央名义下发。文件传达后,立即受到处于生产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纷纷表示拥护。他们说:原来看到只抓革命、不管生产的不正常现象很着急,但又不敢讲;现在中央有了指示,就可以挺起腰杆讲话了。

在试图制定某些具体政策规定来限制“革命”、保障生产的同时,周恩来还利用公开场合向广大青少年做说服解释工作。9月15日,在毛泽东第三次接见红卫兵大会上,周恩来明确提出:“为了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大中学校的红卫兵和革命学生,现在不要到工厂、企业单位和县以下的机关、农村人民公社去进行革命串连。那里的革命,要按照原来的‘四清’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厂、农村不能像学校那样放假,停止生产来闹革命。”针对一些地方发生红卫兵与工农群众的矛盾纠纷,周恩来说,我们既要革命,还要生产,否则吃什么?用什么?所以,凡是生产的地方都不要影响,生产减少了于国于民都不利。

此外,周恩来还在一些场合对抓紧工业生产和科研业务工作表示明确的意见,其中已流露出他对于形势发展的担忧。鉴于工业生产的状况,他提醒说,现在,工业方面已经出现不好的苗头,如果继续下去,不但今年年度计划难以完成,还要影响明年计划,影响整个“三五”计划的实现。又说:“工交企业要业余闹革命,要坚持八小时工作制,要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他还针对国防科研中的问题强调:目前更严重的问题是尖端,今年已经耽误了一个月,搞不好将打乱整个尖端工业的五年设想,那就不是几个月,而是要推迟一两年的时间了!

不难看出,在“文化大革命”仍继续发动,绝大多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尚处于“很不理解,很不认真,很不得力”的情况下,周恩来最关心的事情不是这场“革命”能否真正发动起来、深入人心,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怎样才不被打乱,人民群众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得以基本保障,国防尖端事业能照常进行。他曾向调来国务院协助抓工业的余秋里、谷牧一吐心中忧虑所在:“你们可得帮我把住经济工作这个关啊!经济基础不乱,局面还能维持,经济基础一乱,局面就没法收拾了。所以,经济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生产决不能停。生产停了,国家怎么办?不种田了,没有粮食吃,人民怎么能活下去?还能闹什么革命?”

在“革命”与生产的天平上,周恩来的重心实实在在地倒向生产一边。

同年10月中央工作会议之后,全国掀起“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浪潮。在“踢开党委闹革命”口号的鼓动下,不仅机关、学校里开展“四大”,搞起运动,许多工矿企业、农村社队、商业部门和科研院所也都纷纷建立群众组织,互相串连,热衷“造反”,把斗争矛头对准本单位、本系统、本地区的党政领导。这样一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更大了,工农业生产各部门尤其是工业交通系统内部,开始出现大量难以控制的干扰性破坏性因素。和绝大多数党政机关一样,许多工矿企业的领导班子也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造成生产指挥失灵,经济建设停滞的严峻局面。对此,周恩来极为焦虑。鉴于这时下达行政文件阻力增大,执行有限,他决定在制定若干政策规定的同时,继续加强对“抓革命、促生产”的解释性宣传。

11月9日晚,周恩来亲自主持会议,讨论《人民日报》社论稿《再论“抓革命,促生产”》。会上,他重申经济建设不能停滞、中断,并据理驳斥了那种只讲抓革命而根本不讲抓生产的论调。第二天,经过周恩来审定的这篇社论向全党、全国人民郑重声明“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不论在城市工矿企业、事业单位里面,在一切科学研究和设计部门里面,在农村里面,都是完全适用的,没有例外的,必须坚决遵守、时刻遵守的。”因为,“工农业生产稍有间断,就会影响到人民的经济生活。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工业生产是一个整体,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只要某一部门脱节,就可能影响全局。这是常识范围的事情,谁都会懂得的。”

在“文化大革命”即将全面涉入工农业生产领域的紧要关头,这篇社论毅然亮出“红灯”,公开警告某些人不要做超出“常识范围”的事情,其针对性是不言而喻的。几个月来的事实,已经清楚地表明了“革命”与生产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始终不渝地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就是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打消顾虑,以便放手抓生产、抓业务;同时,也是为了让那些一味煽动“革命”、“造反”,反对抓生产的人在基本事实面前无话可说。这样,无论是舆论宣传,还是行政文件,都赋予了“抓革命、促生产”以特定的含义,在不利的政治气候里,创造出某些有利于维持和推动经济工作的条件。

二、稳住农业,侧重工交

“以农业为基础”,是建国以来周恩来致力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1966年春,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战略主攻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北方八省(市、自治区)农业领导小组,由周恩来“挂帅”组长,并兼任河北、北京小组组长。

随后,周恩来在天津的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说:“从全国说,我们一穷二白的落后状态未摆脱,工业、农业都比较落后,甚至不能不承认,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比资本主义国家还落后。”“光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联系这个(实际)不行。”“华北区是个光荣的地方。我对华北有了感情。我过去是在华北受的资产阶级教育,现在我还是在这里。在这儿要活一天干一天。因此要不断学,不断改造,把主要力量用在主要方面,把当前的抗旱救灾一直抓下去。”

4月初,周恩来来到邯郸地区磁县,巡视打井抗旱、合理安排劳力等问题。他向当地干部坚定地表示:“北方抗灾生产抓他十年八年,一定要抓出个名堂来!”

4月10日,周恩来在回答巴基斯坦《黎明报》记者提问时充满信心地宣布:“中国是比过去强大了一些,但还不很强大。中国人民正在按照毛泽东主席的教导,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风浪,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一定能够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建设一个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强国,这正是周恩来长期以来由衷的愿望。虽然“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打断了周恩来从农业入手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计划,但是,周恩来仍不忘对农业生产的密切关注和具体指导。十几年经济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使他懂得,稳住农业,就稳住了国民经济的大头,稳住了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大局。

1966年6月上旬,鉴于夏收、夏种、夏管季节的来临,周恩来同副总理谭震林、李先念商量后决定,从国务院农业口和财贸口各部委中,抽调一名副部长和30名干部,组成“三夏”工作队,分别到北京郊区各县抓“三夏”工作,支援麦收。15日,周恩来应邀出访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离京前,周恩来得知国务院有关部、委因搞运动使原定抽人支援京郊农村“三夏”发生困难,即明确指示:“每部、委都应参加一部分人,这也是一种考验。”他还在许多场合指出:一定要抓季节,要不误农时,讲“关心国家大事”,搞好秋收秋种也是“大事”之一,从季节上说,是目前最大的事情。

“红卫兵运动”中,周恩来及时发现并制止了一些学生组织提出的不利于稳定农村经济政策、妨碍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口号,强调农村社队集体经济的基本核算单位不变,国家对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动,农民个人仍可继续保持自留地、饲养家禽家畜等。1966年9月,针对河北省一所农业中学提出“把一切自留地、自留园田、自留树交给人民公社”的倡议,周恩来当即派人调查此事,告诫在这些牵动全局的问题上不可“一哄而起”,否则“就会对农业生产不利”。

1967年3月,为了减轻“全面夺权”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周恩来提出:应“迅速建立县一级的‘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以便“动员一切力量狠抓农业及其增产措施,狠抓工业、交通、财贸、卫生、教育等方面工作及其对春耕生产的支援工作”。同年9月,国务院成立了“抓革命、促生产”棉花小组,指导全国棉花生产和收购工作。1968年以后,周恩来还亲自过问抗旱打井、防洪排涝、主要农副产品等方面的工作,并直接抓化肥、农业机械等支农工业的建设。

在这段时间里,尽管国务院有关机构和人员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从未有过的阻力和困难,但由于周恩来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整个农业形势没有出现大的动荡和反复。1968年7月,李先念、李富春副总理上报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国务院业务组《关于1967年度粮食情况的简报》中说:1967年粮食比上年增产383亿斤,农村粮食情况进一步好转。此后连续几年里,全国农业状况一直趋于稳定。

和农业情况相比,工业形势要严峻得多。尤其是铁路运输部门,始终处于“老大难”地位,成了周恩来的一块心病。

同类推荐
  •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生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生

    虽然生活的年代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都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人生境界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是民族的英雄,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他们的名字如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他们的功绩会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他们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八女投江、夏明翰、张学良、杨虎城、白求恩、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他们的人生都是壮美的。他们的名字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本书属人物传记类图书。本书以“双百”人物为对象,再现了他们光荣模范的一生事迹,为弘扬爱国精神、社会主义文明提供榜样。
  • 中国二十帝王另类生活扫描

    中国二十帝王另类生活扫描

    本书是一部从历史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代二十位帝王的“另类”行为的通俗性读物。在古代中国,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特权,正是种种特权渲染了他们的另类行为。每一位帝王的另类行为背后都有着复杂而真实的历史背景。他们的另类举止,既是荒诞的,也是真实的。帝王的另类举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性丑恶的一面在作怪,没有了约束与抑制,私欲就会迅速膨胀,残暴、虚荣、好奇、猎奇等就会应运而生。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对权力加强监督和约束机制,才能有效地避免权力的滥用,防止私欲的膨胀。这些帝王的人生经历所揭示的历史教训,足以警示后人。
  •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热门推荐
  • 八部神魔录

    八部神魔录

    天地初开,三界六道尚未完全分化,人族向往仙道长生,因而世间衍生出种种修行法门。而万物皆有灵气,山川树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亦可得道成仙。东铭是一个“天资尚可”普通少年,但命途多舛,先对凤栖谷偌遥姑娘一见倾心,后又收复蛟龙之魂,拜入灵虚山,与精神念力天赋异禀的傀儡师雷末以及禅修者尹洛情同手足,但当自己本已觉得小有成就之时,却又发现身怀灭国之仇,随后引发种种大战,身世亦越发扑朔迷离……天人族、龙族、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共称八部天龙众。这八部天龙众也参与到各个战局中,孰邪孰正,难以分辨。本书为州晓生首次作品,万望大家多多鼓励!
  • 蛮荒神王怒

    蛮荒神王怒

    一辆奇异的公交车,搭载莫言走上穿越的道路,公交车上三十六个诡异的乘客,在异世界之中变成了莫言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奇异助手,三十六个乘客拥有三十六种能力,在魔幻的世界中,将推动莫言走向何方?在兽人族和海族的联手侵略下,莫言带领着自己的三十六天将,立地成神,一怒成神!精彩敬请观看——蛮荒神王怒!
  • FlowerSeason:幻冬

    FlowerSeason:幻冬

    童年的梦,飘零的乐章。身为领地继承人的艾尔瓦至今也时常会梦到高岚上的夜晚。古老的要塞,下雨的清晨,唱着童谣的孩子们暴尸在悲伤的荆花下。为追查这件事,他进入了古老的黑石遗迹,然而,在那里等待他的,却是一方数千年前的梦魇。他开始意识到事情不那么简单,污染与千年预言的到来,让整个王国陷入铁与血的战火。战争,怪物,魔法……接踵而至的种种危机向他扑来,让他经历了太多的艰难与泥泞,但也让他一度无比接近那冰冷的王座。本书主要角色皆请一流画师独立绘制,皆为正版原创,因为起点改版后作者后台没法插图,角色插图请见评论区!本文前传风格沉重压抑,不喜可直接从正文看起,正文风格较轻快还顺带卖点萌哦~
  • 梦碎三国

    梦碎三国

    历史常年不见其上篇,亦难窥其中篇,徒留其结尾使后人独自怅然。虽有知我,罪我,惟春秋耳!但终不过是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何忧。恰如满纸荒唐言,请问谁知其中味?
  • 无职业玩家

    无职业玩家

    如果你觉得你不适应这个世界,那么你可以让这个世界适应你。
  • 典当行之血族轮回

    典当行之血族轮回

    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个典当行,用血液为代价,你可以在里面拥有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种生物,古老而神秘,高贵且黑暗。他们永生不老,用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肆无忌惮的在黑暗中穿梭。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类感情,不管多么努力,多么坚持,不管过去多少个世纪,多少次轮回,只要听见他的名字,依然会沦陷得一败涂地。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条法则,过去发生的事永远不能改变,未来发生的事永远无法预见。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就有一群异族生物——吸血鬼通过神秘的典当行,演绎了一场场无与伦比的感情故事,用永生来见证命运法则的永恒。
  • 十世至尊

    十世至尊

    下界九州外门弟子叶寒,偶然经历一场轮回之旅。他亲眼见证人族第一位天道大帝崛起,而后大帝落幕,他化身轮回道人,观看沧海变桑田。震慑九天十地的明月大帝,以空间证道的虚空大帝,演化体系的五行大帝,从仙金诞生的神宝大帝,阵法入道的截天大帝,丹法入道的丹武大帝。天道大帝,一世主宰,震慑九天十地,万族共尊,叶寒观看沧桑,眼见十世大帝从微弱而超凡入圣。暮然惊醒,却发现自己依旧是九州外门弟子,在苍茫下界只是一个平凡之人,此时天地不如洪荒,无数人倒在一线生机上。昔日记忆无法磨灭。这一日太阳坠落,再升起时,叶寒站起身来,目望苍穹,观看苦苦挣扎的修士们,他目光坚定,轻声道了一句。“这一世该由我来证道了。”
  • 邪少的秘密恋人

    邪少的秘密恋人

    人人都道他是风流的邪少,纨绔子弟,不务正业,但对她却是宠爱有加,千依百顺,连她自己都是这么以为,但在一次意外的聚餐后,她才知道,他对她的迁就,做尽恩爱情侣,只是为了保护背后的心上人……
  • 江山陌行

    江山陌行

    穿越前,他是人生处处不如意的抑郁症患者,穿越后,他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大纨绔......一个一无是处的大纨绔,习武,修行,居庙堂之高,隐江湖之远,助君主上位,拥江湖名流。这是一个可歌可泣的奋斗史,这是一个遇神杀神,佛挡弑佛的热血史......
  • 逆天神医:青梅小医妃

    逆天神医:青梅小医妃

    付出万年艰辛,只为等待一个不确定的她。迎月,只是为了迎接那个万年后不确定的她。上一世,竹马的他是青梅的她的一生后盾。上一世,青梅的她是竹马的他的一生守护。“丫头,你的背后,我会一直在。”对于生活她说“我的要求不高,随意就好。”……他想‘我的要求很高,心更小,只能容下一个你而已。’一世情,二世缘,生生世世是情缘。上一世的悲哀与别离,这一世的生生相惜,一世到白头。他们的爱情是不能爱,却又不得不爱。(女主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