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4600000020

第20章 “极左思潮一定要批透!”--领导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1)

“极左思潮是有世界性的,中国也有极左思潮。”

1971年林彪事件后,中国国内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主持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周恩来顺从党心民意,毅然举起批判极左思潮的旗帜,努力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一些错误做法,落实党的正确的政策,使得各项工作出现转机。周恩来领导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成为党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艰难曲折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林彪事件后的国内政局

早在“文化大革命”发动阶段,党和人民中的一些健康力量就开始同某些“左”倾错误以及林彪、江青一伙的极端作法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有限的斗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斗争均遭失利,造成极左思潮泛滥,“文化大革命”灾难被迅速推向全国。1971年秋,即“文化大革命”发动后的第五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三”林彪事件,随之引起中国国内政局一系列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正处于极度困难条件下的斗争带来了重大影响,成为1972年前后周恩来领导的批判极左思潮斗争的历史契机。

(一)人民的反思

“九·一三”事件的发生,给党和人民以极大的震动。作为这种震动的直接表现,是人们思想认识上的一系列变化。在批林整风运动中,人们通过党中央下发的大量材料证据,逐步认清了林彪这个两面派、阴谋家的本来面目,对其策动武装政变、谋杀毛泽东主席的罪行激起了强烈义愤;同时,人们更痛感历史给予的无情嘲讽和莫大羞辱。突来的林彪事件成为许多人认识上的一个转折点,尔后人们更信服的是事实,而不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所盛行的口号式的说教。

林彪自我爆炸的严酷事实,打破了长期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人们头脑中所形成的固有观念,人们不能不开始对毛泽东的绝对正确、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产生疑虑。“文化大革命”--这件“反修防修”的“头等大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实际上已开始发生从未有过的动摇。

党中央统一领导的批林整风运动,对于揭批林彪一伙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这场批判运动回避了毛泽东及其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根本性错误,因此不能正确解释过去的历史和回答人们头脑中的大量的疑问。尤其是宣传中一再将粉碎林彪集团归结为“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从而掩盖了这一集团及其煽动的极左思潮正是“文化大革命”产物的事实。这种结论与事实的尖锐对立,造成人们现实思想和行动中许多难以解脱的矛盾。力求正确解答这些矛盾的不断思索,促使已开始变化了的人们的认识又进一步发展、深化。

(二)毛泽东的松动

林彪事件的发生,也为毛泽东本人所始料不及。“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对林彪的一些极端言论和做法不满意(如对林进行过某些含蓄的批评)是事实,但他重用林彪一伙也是事实。由此,毛泽东不能不重新考虑过去因信任林彪而采取的一些作法是否正确,进而对“文化大革命”以来的某些政策进行有限的调整。

“九·一三”事件之前,即在1970年党的九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即开始揭露和批判陈伯达,并由此入手,批评林彪一伙的错误。随后,毛泽东又表示对个人崇拜“讨嫌”,对“文化大革命”中普遍存在的讲假话和虐待“俘虏”的情况表示“不满意”,表明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错误已有所认识,出现松动的“前兆”。林彪事件后,从1971年10月起至翌年初,毛泽东在一系列言论中集中批判了林彪,同时肯定了受到林彪一伙打击、迫害的老同志。

1971年10月4日,他在接见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时,批判了林彪搞的形式主义和选拔干部的所谓“三条标准”,实际上是否定了林彪自1960年主持军委工作以来所搞的“突出政治”的一套作法,而这些作法,过去毛泽东本人也曾加以肯定过。之后,毛又对林彪鼓吹和“文化大革命”中盛行的“紧跟”等提法表示异议。同年11月14日,毛泽东又亲自为所谓“二月逆流”平反,认为“二月逆流”的性质是老同志们“对付林彪、陈伯达、王、关、戚”。1972年1月初,毛泽东在与周恩来、叶剑英的谈话中进一步否定了所谓“二月逆流”,并亲自参加陈毅追悼会。这样,毛泽东不仅在内部场合,而且也在公开场合表明了他对“文化大革命”中某些错误的纠正。

毛泽东在林彪事件后短短几个月里所作出的这些“松动”,实际上也是在非正式地回答因林彪事件而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种种疑问。但需要指出的是,如同1958年冬至1959年春纠正“大跃进”中的某些具体错误、但未从根本上纠正“左”的指导思想一样,毛泽东虽然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某些错误,但他并未真正放弃“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坚信“以阶级斗争为纲”、进行反修防修这样一场“大革命”的必要性。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还是毛泽东关于“二月逆流”的解释。在对这一重大事件的性质的判断上,他只讲老同志们向林彪一伙斗争的一面,而只字未提老同志们同时向江青、张春桥等人斗争的事实,实际上是绕过了这场斗争抗拒“文化大革命”的根本性质。关于这一事件,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和党的九大曾将其定性为“反对八届十一中全会决定、反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反对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无产阶级司令部”,“替已经被打倒的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翻案、替已经被广大群众批臭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翻案”。因此,如果真正为“二月逆流”平反,即肯定这场斗争的正确性,那就同样需要由党的正式会议作出决议,推翻过去的错误结论。可惜的是,毛泽东当时不可能这样去认识,直到他去世之前,党中央始终未作出任何决议为所谓“二月逆流”正式平反。

历史发展表明,毛泽东这种始终坚持“文化大革命”基本正确(即所谓“七分成绩,三分错误”)的认识,给党和人民后来的斗争带来了极为重要的难以遏止的消极影响。

(三)江青集团的“退却”

早在“文化大革命”发动阶段,江青、林彪两个集团就开始勾结。“文化大革命”发动后,这两个集团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动乱中又都分别加强了各自的势力,并开始着手实现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的同一目标。也正是如此,在它们之间除有互相勾结、利用的一面外,也必然存在矛盾和斗争的另一面。

林彪一伙的覆灭,对江青集团来说无疑是解除了一个直接的威胁,其势力必然借机得到加强,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随后开展的对林彪的批判,又造成了对江青集团的新的威胁。为此,在批林整风运动中(尽管这场运动回避了“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的错误),江青一伙一扫昔日“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的威风,开始悄悄“退却”了。这是因为,江青一伙无法抹去它与林彪集团在“文化大革命”中互相勾结、利用的大量事实,更无法从理论上区别它与林彪一伙“何其相似”的极左面目和一贯手法。特别是这两个集团的共同本质,使得它们都必然将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党和人民对于林彪一伙在“文化大革命”中罪行的批判越深入,江青一伙的反动面目也就随之暴露得越清楚。

人们看到,这个靠煽风点火、大造反革命舆论起家的江青集团的主要成员,在林彪事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忽然变得极少出头露面,更不见一篇像“文化大革命”初期批判所谓“黑帮”、“黑线”的气势汹汹的大块文章。这个集团的头面人物江青,还在“九·一三”后的一些场合里极力表白她同林彪的“斗争”,把自己扮作林彪一伙的受害者和反林的“功臣”。江青集团的这些异乎寻常的表现,除暴露出他们与林彪集团有着共同的反动本质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林彪事件对于“文化大革命”的否定和冲击。

(四)周恩来身负重任

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处境艰难:他既要在总体上维护并表示支持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又要在实际工作中纠正“文化大革命”的许多极端作法,努力减少“左”的错误造成的损失。运动中,由于大批党政军领导人被打倒或靠边站,加上靠“文化大革命”起家的林彪、江青两个集团利用毛泽东的错误篡夺了愈来愈多的权力,使得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党内健康力量更显势单力薄。

林彪集团的覆灭,使政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毛泽东在有限的范围内调整了政策,江青集团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尤其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饱尝动乱之苦后已开始省悟,党心民心渴望安定团结,渴望把生产搞上去,生活得到改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周恩来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亿万人民面前。如果说,在林彪事件中,人们对毛泽东主要是因免遭林彪谋害而深感庆幸,那么,对周恩来则更多的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敬重和感激之情。在人们的心目中,周恩来的形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高大。他对领袖的忠诚不是在言词上下功夫,而是全部表现在实际行动中。人们看到,在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历史关头,只有周恩来才能真正辅助毛泽东、保护毛泽东。相比之下,自诩为“反林英雄”的江青一伙却毫无作为。

毛泽东自然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九·一三”之后,他决定由周恩来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把党政军的重要权力交给周恩来、叶剑英等。这样,就使得党内上层力量的对比发生了自“文化大革命”以来最重要的变化,党内健康力量获得了极大加强,成为周恩来等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公开地、主动地着手纠正“左”的错误的一个基本条件。

总之,“九·一三”事件后国内政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是“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在客观上宣告失败的必然反映。周恩来所代表的党内健康力量开始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提出批判极左思潮,不仅为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党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所进行的艰难而曲折的斗争,由此揭开了新的一幕。

二、周恩来领导批判极左思潮

“九·一三”后周恩来领导的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自1971年12月批林整风运动开始,到1973年下半年被迫中断,持续近两年之久。这场斗争的实质是:在可能的条件和范围内,努力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阻止和减少它的破坏,逐步恢复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使国民经济在相对稳定的局势下摆脱困境并有所发展,安排好人民的生活。

(一)斗争的展开

1971年底到1972年上半年,随着批林整风运动的深入,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全面展开。这一段的斗争,集中表现在落实党的经济政策和干部政策方面。其主要特点是,周恩来自“文化大革命”发动以来所致力于发展生产、保护干部的一贯努力,正逐步转变为党的具体政策,并开始在实际工作中实施、生效。

1970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以来,周恩来就多次提出:要全面贯彻“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林彪事件后,各地各条战线都把加强企业管理,恢复和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理直气壮地抓生产、学业务、钻技术,作为联系实际批判林彪一伙所散布的谬论的具体步骤,着重批判了空头政治的反动观点。

1971年12月至翌年2月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是联系经济工作实际、批判林彪一伙干扰破坏的一次重要会议。会前,周恩来在听取国家计委汇报时指出:现在我们的企业乱得很,要整顿。进而首次提出整顿的意见。会后,国务院主持起草了《1972年全国计划会议纪要》,明确规定企业要恢复和健全岗位责任、考勤、技术操作规程、质量检验、设备管理和维修、安全生产、经济核算等七项制度,要抓好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等七项指标。这个文件的制定,体现了周恩来长期以来力求恢复和发展生产,坚持又红又专,反对空头政治和无政府主义的愿望。这个会议纪要,虽然后来被张春桥以种种借口加以否定,但其中贯穿的整顿的指导思想却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成为落实党的各项经济政策的未成文的“依据”。

1971年底至翌年5月,周恩来进一步从产品质量入手,解决企业无人负责、无章可循的混乱局面。1971年12月26日,他同叶剑英、李先念等一起听取了有关航空工业产品质量问题的汇报,明确指出:质量问题是个路线问题,要恢复合理的规章制度,批判无政府主义和极左思潮。之后,周恩来又对飞机和汽车生产质量问题多次批示,一再告诫质量问题须“提起警惕”,要“放在议事日程来解决”。

1972年四五月间,周恩来连续抓了出口罐头、衬衣、照相机等日用工业品和广交会展品的质量问题,尖锐指出:“现在是不敢管,无政府主义泛滥,领导机关不敢讲话”。根据他的指示要求,国务院对有关产品的质量问题专门发出通报,召集有关人员进行研究,查找、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大力整顿,使一些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改进。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精选了毕加索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哪个女人不想温柔如水,貌美如花,把生活过得如诗如画?可是生活往往给予我们一段平凡的人生,饮尽世事的无奈与繁杂。如今,虽然我们投身生活的洪流,却不曾忘却那最初的梦。于是,当历史的画卷里隐现那一抹优雅的身影,许多人会不自觉地爱上她,爱她的才情,爱她的美丽,爱她的温柔。她成就了一个女人幸福的理想。她是民国画卷里一抹婉丽的倩影,她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林徽因。
  • 苦命皇帝:明思宗

    苦命皇帝:明思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苦命皇帝明思宗》生动介绍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凄惨一生。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宋太祖赵匡胤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兵变”他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杯酒释兵权”,他逼迫手下将领交出兵权,建立中央集权。“烛影斧声”,他的死因天道玄远,难以祥说。宋太祖赵匡胤,一个敢冒天下之大险的江湖浪子,以其沉稳果断的手腕,老谋深邃的远见,克己敛淫的秉性,义字为先的执著,收服着一块块已被血泪浸透的神州大地,拉开大宋王朝辉煌的帷幕。让我们揭开五代十国那个动荡黑暗的历史面纱,演绎一段风云变化的传奇大剧。
  • 贝多芬(名人传记丛书)

    贝多芬(名人传记丛书)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一生即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舛的命运斗争的过程。年少时被父亲逼着弹琴,母亲早逝;成年后经历了数次失败的恋爱;26岁时听力衰退,45岁时完全失聪……该书着力刻画了贝多芬为追求永恒的艺术而长期忍受苦难、与命运抗争的心路历程,阅读该书可以使读者获得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双重收获。
热门推荐
  • 一心成神

    一心成神

    人生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小说讲述的是,穿越主人公范雷,在父母强迫下,来到“归元宗”磨练心性,不慎被宗门外围弟子刘三所杀。主角融合范雷残魂,继主再生。重生后的主角,将如何抉择这一生。又是如何凭借残破之身,借力成就完美无瑕。一切尽在《一心成神》
  • 怪谈餐厅

    怪谈餐厅

    刚刚被炒鱿鱼,就遇到了试用期八千,转正月收入两万的工作,还只是到一个家餐厅端盘子。可这餐厅有点怪,夜里十二点之后才开门,凌晨三点半之前必须关门。这里还有一群爱讲故事的古怪客人,和一个美艳老板娘。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人都……
  • 虚假的城市

    虚假的城市

    ——“这里面的一切,人也好,物也好,都是在以前的某个时间凭空造出来的,你的朋友,家人,不管你接不接受,其实都是虚假的东西。”普通的女高中生华苓习惯了与好友打打闹闹的平凡生活,突然某一天,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学校、家园统统毁于一旦,而幸存下来的她居然被告知,她所在的城市只是一个用魔法制造出来的虚幻的存在,她所见的一切,她的校园生活,她与父母一同度过的时光,都是假的……
  • 九洲大陆

    九洲大陆

    九洲大陆,人魔对立;九洲五海,百族并存。一道穿越而来的灵魂,一个死而复生的人。携尖塔,骑麒麟,踏遍九洲行大道!战九洲,破魔族,闯过万劫成至尊!修奇术,炼魔功,万道争锋威名扬!风雷动,沧海寒,九洲大陆我独狂!人生为棋,我为卒,命运多舛,可谁曾见我后退一步?
  • 武道仙神

    武道仙神

    他从未知的世界闯荡到此,追寻武道的奥秘。百族争锋,人族势弱,他将何去何从?天骄无数,挑战众神,他能否脱颖而出?越级挑战,成仙封神,那里是他的顶峰?
  • 绝色医师邪尊宠上天

    绝色医师邪尊宠上天

    墨千羽暴躁了,谁来告诉她,自己不过睡了个觉,就莫名奇妙的穿越了。穿就穿了吧,就当旅游了一趟,可偏偏穿到以武为尊的大陆,她还是个废材。废就废吧,没人招惹我就好。可她还是丞相府嫡女,有个皇子未婚夫,无数人虎视眈眈。好,这可是你们自找的,当我第一杀手的称号是摆设吗?展露实力,九天之凰翱翔于天。可谁告诉她,这个一言不合耍无赖的是谁?“小羽儿,我饿了。”魂泓可怜兮兮的说。“滚!”
  • 宠妻成狂:女人,乖一点

    宠妻成狂:女人,乖一点

    结婚前一天,她到婚房逮到未婚夫正跟一个金发女人在一起。婚礼当天,她直接转嫁给了未婚夫的病秧子哥哥,摇身一变成了他的嫂子。“弟弟,多谢你替哥将婚礼流程走到了这里,接下来的入洞房环节,就由我亲自来吧!”陆少东淡然地走到苏沐晴身边,与她十指相扣。
  • 泪与冰晶之恋

    泪与冰晶之恋

    她,是四大家族之首的小公主,却在某天成了明星,又遇到了从小指腹为婚的未婚夫;他,是四大家族之二的大少爷,偶天碰到了一个倔强又冷漠的未婚妻;因为家族关系,让两个从未见过面的人培养感情,被迫无奈终于接受了,慢慢的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爱上对方了
  • TFboys之初夏微凉

    TFboys之初夏微凉

    我们什么时候在一起?我们的隔阂解开了就可以在一起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