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2900000003

第3章 代序(3)

7岁那年,一个初秋的深夜,一觉醒来的李嘉诚,看到身披青布长襟的爸爸,在昏弱的灯光下,仍在一丝不苟地批改学生作业。幼小的心灵,好生不明,他当时就纳闷:“老师付出很多很多,为什么收获却很少很少?”殊不知,单就生活而言,李家在当地已是小康之家,并无三餐之忧。偶尔也可以有些许多余的米周济乡邻。

李嘉诚出生在这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翰墨的熏陶,闻到的是墨香,听到的是书声,看到的是文房四宝。更从父亲的背影,看到了孜孜不倦的凄苦沉重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李嘉诚聪颖好学,3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论语》。儿子读书的悟性与勤勉,深得父亲的赞许。看着李嘉诚摇头晃脑地背诵之乎者也,邻里个个好生羡慕。多年来内心孤苦伶仃远甚于物质稀缺的李云经先生,终于可以得到丝丝慰藉。至少,几十年的家学得以真传。真可谓后继有人,孺子可教也。

李嘉诚的童年是在旧中国的战乱动荡中度过的。小小年纪的李嘉诚已切身感受到民族的衰落,政府的腐败,时局的动荡,给普罗大众生活带来的深重苦难与磨难。

1932年,李嘉诚进入潮州北门街观海寺小学念书。

三年后,1935年,随父亲转入潮安县庵埠镇宏安崇圣小学就读。他聪明机智,刻苦好学,有时放学后还躲在家中的小书房里如醉如痴、如饥似渴地读书。书成了儿时李嘉诚最好的伴侣。

风雨飘摇中的李家三间茅屋,不时传出琅琅之声。

凡有志之人,无论年长年幼,一旦心里有了远大的目标,就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永不气馁的行动。不能肯定此时此刻的李嘉诚有多么远大的理想,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嘉诚隐隐约约感悟到,知识终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也只有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知识,是自己未来全部希望之所在。至少,读书与求知是当时幼小心灵的唯一精神寄托。所以,李嘉诚一有时间就躲在屋里,饥不择食地看书,家中仅有的几十本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阅读。一些篇幅短的书,甚至能够倒背如流。

李嘉诚的堂兄李嘉来,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对于李嘉诚的沉迷读书,也是啧啧称奇:“嘉诚要小我十多岁,却异常懂事。他读书非常刻苦,我看过好多次,他在书房里点煤油灯读书,很晚很晚都不睡觉。”看来,不能不承认天才的存在。

正是这位堂兄李嘉来,长期居住在李嘉诚举资兴建的北门街面线巷五号的四层小楼里,直到2005年去世。而与嘉来兄手足情深的李嘉诚,亦曾亲往面线巷致祭。

客观上,童年时代的李嘉诚也绝对没有条件去尽心尽情玩乐。唯其由此,读书成了他最大的乐趣,他最大的乐趣只能从书本中,一字一句中寻找体会感悟。

伏尔泰曾说过“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当然,年幼的李嘉诚不可能完全明白大哲学家如斯深奥的哲理。但是,他却知道,读书的乐趣。他也知道,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不过,与同龄人相比,李嘉诚读的书太多太多了。而这一读书嗜好居然影响李嘉诚一生。直到今天,李嘉诚依然故我,依然手不释卷。

即使有很多书,或其中个别语句,他看不懂或似懂非懂,但他仍能凭他的天赋和聪颖努力去领悟,去揣摩,去思索。当然,他有别人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他随时可以请教自己的父亲老师。

在书房的小小天地里,李嘉诚常常做着状元及第、衣锦还乡的美梦,他对那些肝胆相照,舍身取义,精忠报国的有识之士敬佩不已。

此时的李母庄碧琴,总是充满了安慰与希望,凭着一个贤淑母亲的直觉,她的儿子李嘉诚的将来,一定是一片光明灿烂的天空。至少,一定比同龄人有出息。有时,被儿子读书声所陶醉的庄碧琴,居然忘记自己手中的针线,心满意足地痴痴望着爱儿。这或许是她平时未必时时与夫君爱儿共同居住生活的缘故吧。

多少年后,李嘉诚总能在母亲身上,感受到这慈祥期望、心满意足的眼神。

甚或,这一慈祥的目光,亦成了李嘉诚扬鞭奋蹄的动力。当然,母亲绝然没有料到,她的儿子后来会有如此惊天动地、光宗耀祖的伟业。

读书,成了儿时李嘉诚最大的乐趣,也是李嘉诚最大的选择。虽然,小小李嘉诚也和所有的孩子一样爱玩耍,但出奇的是,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数学成绩十之八九是满分。

儿时的李嘉诚,已经成了小伙伴心目中的大学问家。心思缜密的小小李嘉诚,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夫子。因为,从他的口中,总是可以听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封神演义》、《吕氏春秋》,等等。只是,当时的李嘉诚,不像现在这样,戴着黑框大眼镜。那时的李嘉诚,晃动着大大的脑袋,一双惹人瞩目的大眼睛,闪烁着少年少有的精灵与成熟。

李云经先生一生未能成就辉煌大业,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长子李嘉诚身上。这绝不单单是潮州人的重男轻女使然。李嘉诚亦不负慈父厚望。

李云经先生知道未成年的儿子未来步向社会时,更需要依靠亲朋好友的帮助,同时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天真幻想,因而时时谆谆教诲李嘉诚,“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人穷志不短”、“做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所有这一切,都铭刻在幼小的李嘉诚的心中,并且,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受益无穷。

李嘉诚从小就表现出读书学习的天分来。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他开心地走到爸爸身边,跟他说:“爸爸,英文不是很难学,我念给你听。”听罢,爸爸流露出一份无可奈何的伤感。

李云经何尝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多少年后,回忆昔日这份伤感,想到父亲对生活的无助彷徨,李嘉诚情不自禁地眼泛泪光,说:“他知道我很喜欢读书,但当时条件不许可。”于是,教育就成为李嘉诚日后要追寻的梦,实践的梦,超越自我的梦。一个圆父亲想圆未曾圆的历史之梦。这个梦是源自内心世界深处,绵亘半个世纪的执着的梦。每有贡献祖国的机会,他都不放过,尤其目睹人民生活在贫困无知之中。

“文化大革命”,国家搞成这样……我想捐钱到汕头做医疗工作,只是想对国家民族有利,但最后都做不到。

这一愿望一直缠绕着李嘉诚数十年,从未间断,从未放弃,也从未动摇。

“祖国在梦萦,河山,多年未亲近。”从60年代到70年代,期待了整整二十年。未曾间断的遗憾,遗憾;未曾放弃的等待,等待。

贡献祖国的机会终于来了。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李嘉诚被邀出席国庆典礼,欣赏烟花时,他既兴奋又激动:“我终于有机会为祖国做些什么事情了。”

在李嘉诚的身上,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种爱是刻骨铭心的,自发自觉的,真心实意的,绝对是无法割舍的。

李嘉诚是校长之子,令学长许幼琨印象极深:李嘉诚小时叫李雨霖,这完全是因为潮州人的乡俗。潮州人小时与成人后,分别用两个不同的名字,不过校内的顽皮的小同学更喜欢叫他李大头,尤其是宽宽的额头,在深邃精灵的眼神外,更平添一份令人敬畏的智慧。

以至于成名后的李嘉诚,也曾被不知后生几辈,不知天高地厚的一个记者戏称过李大头。李嘉诚对此,只是默然以对。李嘉诚望着这个记者,想说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头大不要紧,就怕里面是空的。

李嘉诚对同学、老师非常客气,有礼貌,并未因自己是校长之子,恃势凌人,李嘉诚从来不与同学打架争执或过不去。

李嘉诚读书非常刻苦自觉,读书读到很晚都不睡觉。他儿时的朋友回忆说:“阿诚那时就像书虫,见书就会入迷,见书就会忘记一切。”

莫非幼时的李嘉诚,得天提示,深知“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教?莫非幼时的李嘉诚,得己领悟,深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

少年磨难

幼小的李嘉诚,除上学外,还照顾父亲的起居,两父子寄住在崇圣小学后面的一所简陋的茅草屋里,这样的房子在当地并无任何特别与突出的地方,唯一不同的是,门口雕有一块牌匾叫“读月书斋”。正是这块匾牌,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李云经先生与众不同的身份。

曾是李云经学生的许锡丰说:“李校长教过我算术,他下午在房子午睡时,儿子用风炉煮饭给他吃,一餐一碗饭,吃不饱。”他还记得李校长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蓝色长衫,架着一副圆形眼镜,一副十足的满腹经纶的书生模样,平时不苟言笑。但讲起课来,却是抑扬顿挫,循循善诱,滔滔不绝。

李嘉诚在回忆自己少年往事时曾说过:“我的先父、伯父、叔叔的文化程度很高,都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对此,李嘉诚似乎很自豪。

由于生活困苦,母亲庄碧琴与弟妹留在潮州市,而父子二人则徒步大半天到临近的集塘镇宏安乡生活,父亲在当地有六十名学生的崇圣小学当校长,并寄宿在学校内。

1937年,正当李嘉诚怀抱梦想,孜孜以求地陶醉于常人不能理喻的四书五经,之乎者也的枯燥教条而忘我境界之时,一个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悲惨时代开始了,那就是日本大举侵华的战争年代开始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少年李嘉诚耳闻目睹了民族危亡,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乱象和中国人民的苦难,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奋发自强,振兴中华的种子。

李嘉诚刚刚读初中的时候,日军轰炸潮州。迄今,李嘉诚还依稀记得日军投掷的炸弹落在身边的恐怖情景。生与死只有一线之隔,只有瞬间选择,而且是不可能的痛苦选择,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选择。

事隔一年之后,李云经先生执教的小学,也在战火纷飞中,不得不关上了破烂不堪的大门。李云经先生又一次尝到了失业的痛苦滋味,而这次更是拖家带口六个人。

1940年秋天,饥寒交迫的李云经一家人逃到澄海县隆都松坑乡,寄居在姨亲家中。之后,不得不再次背井离乡,投奔在后沟小学任教的胞弟家中。然而,身为教书匠的胞弟李云松,也不过是家徒四壁,生活日用捉襟见肘,李云经纵然尚有微不足道的积蓄,终非长久之计。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
  • 正说霍元甲

    正说霍元甲

    作家晨曲通过走访霍氏后人,查阅史料,以掌握的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撰写了专著《正说霍元甲》,向国内外读者详细讲述了武术大师霍元甲行侠乡里、打擂扬威、首创精武会以及与霍元甲相关的其他人和事。精武会的发展过程,其子霍东阁赴南洋创办精武会,霍氏家族渊源及后代繁衍等情况,也在书中作了详细介绍,并澄清了近年来影视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和事件。书中还附录了因电影《霍元甲》引起的诉讼始末和部分精武拳谱介绍两个章节。此书资料翔实,接近完整,是一部集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的佳作。
  •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

    长篇小说《毛泽东在1925年》在《中国作家》发表后,被评论界认为是我国第一个以人性化的视角、第一次以小说的手法描绘毛泽东,本长篇出版后,获第三届毛泽东文学奖。
  • 如果种子不死:纪德自传

    如果种子不死:纪德自传

    《如果种子不死(法国诺奖得主倾情裸传自述传奇人生)》是作者纪德关于童年和青年的珍贵回忆,充分展示了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大师的性格特质和成长印迹, 是一本坦率得令人震惊的著作,对了解纪德拒绝任何教条的一生,理解其变化多端、充满矛盾的作品,非常重要。
  •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热门推荐
  • 擎天傲物决

    擎天傲物决

    我只是想简单的生活下去,如果有可能甚至不想参与任何纷争。天才的资质,妖孽的修炼速度,但是一场成人礼的试炼改变了原本想平静的生活的莫知天,变成废人后,受尽屈辱,家人也被人强掳而去,只剩下一头麒麟相依为命,既然天不允我堕落下去,那么我便要将那些欺辱我的人,欺辱我的家人的人全部碾碎。神既然不开眼,不懂人世的苦难,那么我就杀掉神自己来组建秩序,让世间的痛苦都化为烟云
  • 言七,你们走了

    言七,你们走了

    她说:言之,大概我这一辈子最难过的事,就是知道你是我哥哥。我能做的,只是远远地观望,七七,希望你不要怨我。直到死的那一刻,她才知道,世界没错,原来错的是他们。在错的时间,遇到了错的人,而你,言之,便是那个错的人。人最怕的就是失去,而我,失去了我最重要的言之。当我看见那个姐姐的那刻起,我就知道,言之不再属于我。言之,现在你在做什么呢?和那个姐姐约会?还是...接吻..言之,你说过会照顾我一辈子,最后,还是失言了么?
  • 阳力巅峰

    阳力巅峰

    这是阳力的世界。人有生命之火,修命火,所修为扩其焰,拓其炎,凝阳神,化神意,通天地,掌时空,明阳意。是为扩焰境,拓炎境,凝神境,化意境,通天境,掌尊境,明阳境。奇异的少年,为何生来只有一半命火?是危险!还是机缘?
  • 威尔拉斯

    威尔拉斯

    威尔曾是地球第一科学家,父亲保罗马克森曾拯救了世界上部分人类使得人类没有灭绝,威尔在一次创造太阳的试验中发生以为,谁知被卷入了另一个空间,在这里人们给他了一个新的名字迷失的威尔。
  • 快穿之渣男攻略

    快穿之渣男攻略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苦逼阿飘的穿越史,渣男什么的,都是不该存在的生物!我要代表正义,消灭你们!
  • 家塾教学法

    家塾教学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家庭收藏指南(时尚生活指南)

    家庭收藏指南(时尚生活指南)

    随着社会发展的与日俱新,生活的节奏也不停的加速前进。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使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穿梭的人群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着,我们抬头不难看见林林总总的商业,琳琅满目的街道,社会的主流一直是围绕着人的消费来进行的,而时尚的生活,其实是一种消费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对待价值观的态度。积极,乐观,时尚,这些都是生活的元素,想要让自已变开心,就需要懂得如何能汲取古典和渲染新潮的生活方式。
  • 那个叫李苍术的哥哥

    那个叫李苍术的哥哥

    当你得到一个掌握大量未来科技的智能管家会用来干什么?也许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李苍术选择低调,并且赚大把的钱。
  • 无双狂暴升级

    无双狂暴升级

    虽然是掉马桶穿越的,但是,无双狂暴升级系统在手,踏平万界,横推万古,妖孽,天才,在我眼里宛若,一只柔弱不堪得蝼蚁!诸天万界我称雄!万古轮回我独尊!一念乾坤阴阳变!唯我主混沌鸿蒙!
  • 重生之星光大盗

    重生之星光大盗

    闻世间有佳作无数,不胜心向往之。今重生一世,自当踏月而来,盗尽天下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