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1000000001

第1章 书圣的诞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原大地战争频仍,社会动荡,是中国文化史上承上启下的阶段,同时也是人才辈出的时期,无论政治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涌现出很多名士,如曹氏父子、“竹林七贤”等。他们通晓文墨、擅用权术,但往往都脱不了政客文人本身的局限,或是喜好高谈阔论,或是过于孤傲轻狂。在那一时期,要找出一个既有高远的政治热忱,又以旷世的才华留名于世,同时有为有守、正直平良、不慕荣利的人,那非王羲之莫属。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博大精深,被后人誉为书圣。而同样被人称道的,还有他的正直善良、热忱坦率的性格。围绕着他的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文人佳话也如璀璨的浪花般点缀着中国渊远的历史长河。他的书法造诣集合了隶、真、行、草诸体的长处于一炉,一千六百多年来,没有一个人能在书法造诣上超越他。同时,他也是一位忧国忧民、悲天悯人、有理想、有抱负、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王氏一族本居于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县),在晋代是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家族,族中的王祥是汉末有名的孝子。王祥和王览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是两人感情甚笃,王览非常敬爱这位哥哥。每当母亲鞭挞王祥时,王览总是抱住哥哥放声痛哭,用自己的身体来护卫哥哥。王祥生性醇孝,并不因继母朱氏的虐待而怀恨在心。有一年冬天,继母患病,想吃鲜鱼。可时值寒冬,外面一片冰天雪地,到哪里去找活鱼呢。于是王祥把衣服脱掉,身体卧在结冰的河面上,以融化冰面为继母捕捉活鱼,这时破裂的冰面突然有两条鲤鱼跃出河面,王祥喜不自胜地拎着两条鲤鱼回家孝敬母亲去了。这便是二十四孝里家喻户晓的“卧冰求鲤”的故事。王祥后来官居大司马,晋武帝时拜太保,晋为公爵,他的弟弟王览为光禄大夫。王览共有6个儿子,其中排行第四的就是王羲之的祖父。

王氏一族在西晋灭亡后纷纷南渡,他们拥戴和扶持司马睿于公元318年即帝位,建立东晋王朝。司马睿即位后,封复兴晋室有卓越功勋的王导为丞相,王敦则受任为江州刺史,握有重兵,以保卫东晋的江山。

东晋建国之初,王、谢、袁、萧四大家族出力最多。尤其王、谢两家,世代簪缨,不但烜赫一时,就是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羊士谔有两句诗说:“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刘禹锡在《乌衣巷》里也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他们两家当时兴盛的情形。他们住在建业的乌衣巷内,来往的都是达官显宦、王公贵胄,和普通的仕宦人家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在晋代,王氏一族是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家族。王羲之的祖父官至尚书郎,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贵为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王氏一族在东晋权倾朝野,极尽显贵,可谓声势显赫、炙手可热。

公元303年的某一天夜里,秦淮河畔夫子庙的乌衣巷里,淮南太守王旷的家中灯火通明,家仆们都很紧张地进进出出,十分忙碌,整个院子都似乎弥漫着一股凝重严肃的气氛。奔忙中的仆人们相互之间小心地彼此交换着眼色,偶尔有人脚步声稍微重了一点,立即会招来众人“嘘!嘘!”的警告声。寻到这间宅子的主人,才发现整间宅院的凝重气息都是由他这里散播开来的。王旷紧锁着眉头、表情凝重,在院子里来回地踱着步子,似乎等待着什么,即急切又担忧,他那来回移动的身影更加重了院子里的紧张气氛,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结了。

突然,一声嘹亮的婴儿的啼哭声划破天际,打破了四周凝重的坚冰,整个太守府宅里的男女老少也瞬间如释重负,轻松了起来。大家眉开眼笑,奔走相告:“是位小少爷,夫人生下了一位小少爷。”一些年老的仆妇张着没有牙齿的嘴巴,甚至高兴得流下了眼泪,丫鬟们更是兴致勃勃地相互推搡,争着想看看这刚出生的小少爷。而其间最激动的就是刚刚做了父亲的太守王旷,婴儿的哭声刚刚响起,他便早已三步并成两步地冲进了屋里,迎头撞上一位满脸喜气的婢女,婢女怀里抱着一个红通通的小家伙,忙不迭地叫着:“老爷大喜了!夫人生了个小少爷,生得可漂亮啦!”

王旷从婢女的手中接过了婴儿,把他轻轻地抱在怀里,仔细地端详,泪水竟然不自觉地滴在婴儿的脸颊上。他低下头来凝视着这个刚刚降临人间的小生命,这个由他赋予的新生命紧紧地握着两个小拳头,眼睛也紧紧地闭着,两条小腿却很不安分地踢着。王旷突然觉得心头有种神圣的情感像潮水般涌动着,使他顿时对这个小生命生出了无限的责任感,同时,还有几分说不出的感恩的心情。等在一旁的人们也早都迫不及待地拥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围绕着婴儿的眉眼儿说着喜庆和吉利的话儿。虽然这小东西以后会要他们照顾、要他们服侍,会带给他们很多麻烦,但是此时此刻,谁又在乎这些呢。一个婴儿的诞生总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啊!这些围观的人们谁也不会想到,这双小拳头日后将会留下传世千古的佳作;而这双紧闭的双眼,也将会目光如炬、洞察秋毫!

王旷为儿子取名为王羲之,王羲之的幼年时期享有当时第一流的贵族生活和教育。王羲之的叔伯们,或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丞相,或是手握兵符的将军。因此,王氏的子弟们是当时人人眼红的对象,他们的出身好、地位高,仕途之路早就被安排好了,根本不用自己担心,因此他们少年时期所学都是以日后能接任上一代的职务为主,这些贵族少年从小就跻身于各种政治场合,王羲之自然也不例外。但与其他的贵族子弟们不同的是,王羲之似乎并不热衷于此。

表面看来,王羲之从小就不大善于言词,并且不喜欢游乐,看起来很木讷。其实他只是不喜欢装模作样而已,但是他的孤僻很让王旷夫妇担心。于是他们打算试探一下王羲之心中对未来的打算。有一天,王旷找了一个机会问王羲之道:“儿啊!如今你也不小了,为父想听听你今后有什么打算,有些事情,为父可以为你拿拿主意。”

王羲之很恭敬地回答说:“孩儿并不在乎日后是否能荣华富贵、飞黄腾达,孩儿只想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孩儿觉得今后的打算莫过于为天下苍生做些有益的事情,造福万民,而地位、名望等等的虚名,孩儿并不计较。”

听了儿子的这些话,王旷怔了怔,随之心中泛起阵阵不悦。他心想:王家对你寄予了如此厚望,一心栽培你成才,而你却只想到那些低贱的平民,真是辜负了我的一番苦心。

但王旷为官多年,毕竟还算深谋远虑、通达事理之人,他看了看儿子眼中闪耀出坚决的目光,沉思了一会便开口道:“为父也不能否定你的想法,但你的这些想法太单纯了,你来想想看,你的理想和抱负将来会威胁到很多人的利益,包括家族内的人,如果你真的要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的话,将来一定会遭受很多阻碍,会有许多人反对你,甚至连家族里的人也会攻击你,你会遭遇到无数阻力和挫折,到那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听了父亲的劝诫,王羲之用他那少年特有的坚决语调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如果真的到了那种地步,孩儿也只有尽力而为,全力以赴,倾其所有也在所不惜。”

听了儿子的这些话,王旷大为震惊,他不知道该替儿子高兴还是担忧,但那时起,他开始对王羲之刮目相看了。他曾多次对王羲之的母亲说:“夫人,你看咱们儿子好像是傻乎乎的,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但据我看,他将来即使不做大官、不赚大钱,也一定能令我们王家留芳百世!”

所谓“知子莫若父”,王旷这一预言在未来果真一一应验了。但是王羲之的作为却不是王氏一族的人们所能了解的,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更加无法理解,在当时大夫士族的庞大阵营中,会出现一个为了与自身阶级毫不相干的平民而放弃唾手可得的地位和权势的人。因此族人们对待木讷、不善言词的王羲之并不看重,觉得他不过如此而已,成不了大气候,并为最初对他的种种高估而不值。

王羲之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留在家中,很少去户外闲逛。他从小就具有敏锐洞察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对一些事情产生了好奇心。其中之一便是为什么父亲常常从书房里拿出一卷看着十分老旧的书,边看边赞叹连连,满眼的艳羡倾慕之色,并且他对这本书一再欣赏,一再赞叹,而且每每看完之后都小心翼翼地拿回书房收好,这本书与其他的书不同,父亲从来不把它放在书架上,也不让任何人看。父亲的举止使得王羲之困惑不解。

另一件事就是父亲时常临摹字帖,每每那时,父亲都要在案前正襟危坐,连摊纸、研磨都透着某种说不出的神圣。写字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总是安详、平和,似乎能澄澈内心的俗事烦扰。难道字中还蕴藏着什么奥妙和乐趣吗?与其说这一切引起了王羲之的好奇,不如说他已经被这其中的某种神秘力量所魅惑和牵引了。他一定要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小孩子一旦对某件事产生了好奇,便会想方设法地解开疑惑,事情弄明白之前,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们的,王羲之也不例外。这次他决心一定要探个究竟,即使因此挨一顿好打也认了,于是他暗中静静地等机会。

王旷虽然人在官场几十年,但他与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一样,无论如何官运亨通,仍丢不下与生俱来的浪漫文人的气质,处理公务之余,仍喜好沉迷高雅的志趣。王旷在书法方面曾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而且具有一定的造诣。他把前人有关书法的著作或作品收集起来,妥善珍藏,并对其爱若珍宝,常常拿出来赏玩,在摇头晃脑地批评或赞美中自得其乐,然后再妥善收回房内。没想到他的一切举止竟被儿子尽收眼底,并成了王羲之想要探究的目标。

王羲之很想知道这是本什么书,书中说些什么,但父亲总是这么小心地收藏着,想要说服他拿出来给自己看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来想去,王羲之决定趁父亲不备时溜进书房偷看。主意打定,王羲之就开始时时留意父亲的行踪,有一天,王旷外出办事,王羲之见有可乘之机,便迅速溜进了父亲的书房,在父亲的案头翻出了这本书。原来是本有关书法的书,王羲之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其中的奥妙。可是父亲明明被这本书深深吸引,说明里面一定有什么自己还没有发现的东西。于是,不死心的王羲之在父亲第二次外出的时候又溜了进去。

就这样探秘了几次以后,王羲之决定拿起笔来照着书上的去写,逐渐地,他开始借着这本书纠正自己在写字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并学习了很多前人的长处。不知不觉之中,王羲之开始了他学习书法的第一步,并已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毕竟纸总是包不住火的,一段时间以来王羲之的举动引起了王旷的注意,他心想:这小子怎么这段时期以来这么关注我什么时候外出呢,莫不是趁我不在,学了些什么不三不四的事情,真要这样,那还了得!

于是王旷找了一个机会询问王羲之,而王羲之只是一个劲儿地傻笑,也不回答半个字。这更让王旷心中生疑,想到儿子如今大到快要脱离自己的管束,他心中着实不是滋味,但他转念一想: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应该不会有什么关系,说不定只是小孩子对大人的房间好奇,跑进去东摸摸、西看看而已。因此,这件事便轻描淡写地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王旷发现了儿子所写的字,觉得这些字十分眼熟,仔细辨认一看,不觉吃了一惊:“哎呀!这字迹怎么和我的这般相像!真是奇怪!我从来又没有教过他书法,他怎么会写得这般好?”随后,王旷想起了儿子常常溜进自己的房间的事,他觉得两件事必有联系,想到这些,王旷终于放下了一直萦绕心中的疑问,不觉轻松了,而且还多出了些许快慰,他想:儿子这样偷学书法,也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啊。

这一次王旷认真地询问王羲之,王羲之很爽快地道出了实情,王旷听了以后,很高兴地对儿子说:“孩儿!为父怎么会责怪你呢,只会感到高兴,你能自己研究摸索出这样一笔好字,真不简单啊!如果你对书法很有兴趣,为父就把那些书和字帖都给你,日后好好地练习吧!”

王羲之受了父亲的鼓励,更加努力地练字。家人常常看到他端坐在桌前,一丝不苟地写字,而且他的字进步很快,甚至他丢弃的纸张,都会被仆人们捡起私下里赏阅夸赞。看到自己的儿子不与其他士族贵公子流俗,且在书法造诣上远胜家族同辈,王旷感到十分欣慰和骄傲,他相信王羲之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光耀门楣指日可待。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有一天王旷对王羲之说道:“你既然对书法有这么大的兴趣,而且,目前看来你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天赋,等你年纪再稍长一些,为父会亲自教你如何写字。”

王羲之一听,大喜过望,马上回答说:“孩儿希望父亲您现在就开始教我,否则孩儿晚受教一天,便如同多虚度一天,等到再大一点,恐怕太迟了吧。”

王旷听了儿子的这一番话,觉得孩子果然是大有长进了,完全不像是小孩子的语气,真是孺子可教。而且儿子现在的字也的确可圈可点,心中喜不自胜。于是王旷开始尽心尽力地教王羲之写字,纠正了他的一些错误,有了父亲的指导,天才再加上努力,王羲之在书法上的造诣一天比一天高深,渐渐地在家族中已经崭露头角了,而且在整个贵族阶层也小有名气了。人们也都知道王羲之很会写字,他在书法界里也渐渐被人所看重了。

过了一段时间,王旷看了王羲之所写的字以后又高兴又感叹地说道:“孩儿啊!从今天开始,为父没有办法再教你了,因为你的书法成就已经不在我之下了,如果不另外去寻找名师求教,恐怕你的成就也就到此为止,不可能再有进一步的突破。以你现在的造诣,如果再有名师指导,假以时日,你定会大有成就。”也许是预见到了儿子的将来必定大有作为,王旷十分激动。

小小年纪的王羲之便已决定了日后他要走的道路,他已决定将来要脱离贵族这一狭窄的圈子,走入民间,真正地去关心他们,为他们谋求最大的福利,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该做的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王羲之没有时间去和贵族子弟们交往,更不与他们一起玩乐、胡闹,他要把握宝贵的光阴,尽力充实自己、训练自己,以便日后能担负起沉重的责任。

同类推荐
  • 莫泊桑

    莫泊桑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你是我此生不舍的柔情:三毛的流离与沧桑

    你是我此生不舍的柔情:三毛的流离与沧桑

    一世清欢,小文员,以文字为生的女子,喜欢自由,喜欢流浪,对人物传记情有独钟,爱研究每个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具有传奇经历的女子,渴望从他人的经历中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 胡雪岩传

    胡雪岩传

    铁血宰相拥有何种跌宕起伏的刺激人生!满洲贵族大少为何突然华丽堕落!一介病弱书生缘何横刀立马、杀人如麻!草根枭雄如何主宰朝野、扬威大漠!翰林学士怎样周旋列强、忍辱偷生!一代红顶商圣怎样从帝国银库大掌柜走到凄凉辞世无人问津!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从杜甫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作的大量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 ,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坎坷、波折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并从中学习他那种在面 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都能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的崇高品格,以及他那种遭遇磨难后一直都未曾动摇过的爱国主 义精神,同时也可以对他的诗歌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热门推荐
  • 飞踏九天

    飞踏九天

    从没想过争夺第一,却无意间已经站到了巅峰。然而,携手佳人共望之时,他遇到了仙界来人。苏航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宁飞雪被带走,他拼命挣扎,奈何庞大的威压让他根本难以动弹一下。喻彩凤注意到了苏航,也看到了他眼中燃烧着的怒火。她优雅的收起玉珠,说道:好强的念力,她是你的同伴吗?可惜仙凡有别,忘掉今天吧。她的光芒又岂是你能想象的。·····心中涌起滔天怒火,仙界?那就看我如何踏破九重天。
  • 就是爱你之繁星的爱

    就是爱你之繁星的爱

    梦欣很小就守着一个秘密而单恋着哥哥梦凡,中间虽然经历了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事,但她一直没放弃她一直爱着的那个人,即使后来她成为炽手可热的明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谁把儿童当被告:去教育化的教育生活

    谁把儿童当被告:去教育化的教育生活

    早在18世纪,法国的哲人卢梭曾敏锐地指出:“我们不懂得儿童!”的确,历经几个世纪之后,卢梭的警告依然在耳边回响。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儿童的经历,却依然不能理解身下的儿童。虽然,儿童教育体系不断在健全当中,但又很难适应儿童健全的成长。或许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经验阐释,使我们应该回到教育原有的起点: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卢梭的教育问题在陶行知的论述中得到了很好的解答:生活的变化使我们自身的教育经验不足以懂得儿童,而懂得儿童的基础则首先要理解生活当中的变化。
  • 逆天王爷:富婆妻

    逆天王爷:富婆妻

    来到异世,遇到了一个跟前世的他那么相似的人,她怀念想念,当她正要喜欢上他时,却被一个霸道无赖的王爷强娶为妻。某女在树上抓狂,双腿不听使唤的颤抖:“上官景云,你这个白痴,你给我回来。”某男又把她丢树上了。某男笑的一脸明媚:“王妃不觉得树上的空气更好的。”
  • 血霓裳:魔狱罗刹

    血霓裳:魔狱罗刹

    当她毫无记忆的出现在武斗场,当她驯服了远古凶兽,历经几百万年的半阙画卷被展开!她淡漠慵懒,看不清命运的齿轮。月圆之夜的天火焚烧,她痛得撕心裂肺,陌生的梦魇,熟悉的面孔,她到底是谁?十二凶兽封印神凰血脉,十二次异世穿越,十二次万年之后,她在生与死之间穿梭!一步步接近巅峰!化羽为神,她将重登王位!一袭血色霓裳,迷乱万世!三世追恋,万年赋情,最终谁又能获那抹绝尘倩影?
  • 孕妇制造者

    孕妇制造者

    主角是一个因爱疯狂的青年,因为他对每一段感情都是认真的
  • 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想写一群普通人的生活,也只能写他们,因为是他们中的一员。在写的时候,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就在眼前;他们说过的话,犹在耳畔。有时也会流下眼泪。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像一个消失了的人说过的:个人在承担起整个社会失衡的痛苦。这里的故事没有一个和什么励志相关,只是曾耳闻目睹过的普通人生存的挣扎,仅此而已。
  • 顶级销售员不会踩的话术地雷

    顶级销售员不会踩的话术地雷

    本书独家披露了TOP SALES绝对不会碰的话术地雷,告诉你,不同的客户就是不同的战场,你认为对的话,要说给对的人听才有用!只要懂得如何避开客户的地雷区,那么,拿到订单,赢得客户的心,都将是轻而易举的事。
  • 生态文明论

    生态文明论

    本著作将阐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与改变当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之内在联系,阐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题中应有之义,剖析生态文明的主要内涵,特别是剖析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