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0500000015

第15章 慈善家的蜕变(3)

“是吗?”格莱斯顿说,“你再看看那本书左边的一本,也是由一位出生于邓弗姆林的人写的。”寻着他的指引,卡内基竟然找到了自己写的一本《一个美国人的马车之旅》,当他刚要拿这本书时,楼梯上发出了一阵像风琴般庄严的朗读声:“如同伊斯兰人的圣地、佛教徒的圣地、基督徒的圣地一样,邓弗姆林就是我的一切。”这是《一个美国人的马车之旅》书中的一小节,是卡内基结束英国南部之旅,乘坐马车即将到达故乡之前,看到故乡风貌那一瞬间的感想,所以便把它写了下来。但是这本书出版时,卡内基和格莱斯顿并不相识,这本书当然不是他赠送的,于是卡内基便问格莱斯顿这本书的来历。

格莱斯顿说:“当时我还没有见过你,是听别人告诉我说这是一本好书,我就去买了一本。看起来实在令人感动,尤其你赞美邓弗姆林的事,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永远也忘不了。”

经过推算,格莱斯顿看这本书应该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卡内基真佩服他的记忆力。同时,身为一个英国人,格莱斯顿对祖国的热爱使卡内基感同身受。

1887年6月,在维多利亚女王即位50周年庆祝会那一天,卡内基和妻子被邀请去参加一个以格莱斯顿为主宾的晚宴。当时为了庆祝伟大的女王即位50周年,街道上挤满了群众,每一条马路都人山人海,他们不得不走下马车步行,好不容易才挤到会场。席散回来时,他们也一样不能驾车,只好步行回家。在路上,同行的人听到一栋建筑物中传来了吟诗的声音,吟得那样低沉。卡内基听出了是格莱斯顿先生。

于是他们就一起走向那栋传出声音的建筑物,果然发现格莱斯顿在那里。当时他把外套蒙在头上,看到卡内基等人走进来,才赶忙取下来。大伙问他:“这么晚了,你在这儿做什么呢?”

格莱斯顿很难为情地回答说:“我把妻子送回家后,自己又出来了,因为我很想看看国民是何等地敬爱自己的女王。”

接着他又说:“年轻人不要这么晚还在外面徘徊,快回去睡觉。快去快去!”

这位已经年逾80岁的老首相,还像一个天真的少年一样,回想起来,这份友情真是弥足珍贵。

卡内基另一位故友就是斯宾塞。20世纪后半期,斯宾塞曾给人类的思想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他不但是一个哲学家、社会学家,同时也是孕育新进化论哲学的人。1882年,斯宾塞和卡内基搭船从英国利物浦港出发,驶往纽约。那时由于卡内基经常旅行,所以负责照顾将要到美国访问的斯宾塞先生。

有一天他们一起进餐,斯宾塞发现服务生送来的乳酪和他刚刚点的不一样,便生气地大骂:“不,不!我点的不是这种乳酪,你这个笨蛋。”这段小插曲过后,他们谈论了很多事。当他们谈到和名人第一次见面,对方是与自己想象中相同的人多,还是与想象中完全相反的人占多数的问题时,卡内基说:“和我想象中不同的人比较多。”

“噢?你对我的看法也是一样吗?”斯宾塞很吃惊地问。

“当然!”卡内基说,“尤其是你!我本来以为你对任何事都很超然,是个像佛陀一样能够冷静思考的哲学家,却没想到只为了一片乳酪,你就会发脾气。”

听卡内基这样一说,斯宾塞哈哈大笑。

斯宾塞先生很喜欢听有趣的故事,并且很爱笑,他对于有关美国的事也很感兴趣,所以卡内基就向他讲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而斯宾塞也会讲很多故事给卡内基听,其中就包括关于爱默生的一则小故事:

据说有一次爱默生应邀参加演讲会,谈起废止奴隶制度的问题时,被听众轰下讲台。他孤单单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肚子的气实在无处发泄。当走到家门口,打开木栅门时,他抬起头来从灌木树叶的间隙看见了满天的星斗,一肚子的怒气就烟消云散了。他感觉到无数的星星一闪一闪地发着光,好像对他说:“怎么啦?为了这种芝麻小事就生气,你是那么可怜的小人物吗?……斯宾塞的这段话对卡内基触动很大,从此以后,每当卡内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就用“你怎么啦?为了这种芝麻小事就生气,你是那么可怜吗?”来安慰和鼓励自己。

不对和平绝望

1919年8月11日,充满和平伟大理想的安德鲁·卡内基因肺炎恶化病逝于美国的马萨诸塞州。这位美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从一文不名的毛头小子一步一步奋斗成为坐拥数亿资产的“钢铁大王”,他的奋斗经历已成为美国青年的励志榜样,他功成名就后的乐善好施也成为社会标榜的楷模,他用奋斗与奉献,谱写了传奇的一生。而这位对战争并不陌生的老人,对世界的和平一直充满着信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美国和南美的智利发生纷争时,智利的政治家公然谴责哈里森总统,使哈里森总统极为愤怒,大有立即诉诸武力的架势。哈里森总统曾经是一名军人,当选总统以后便以强人的姿态执政,一旦国际间发生纠纷,他立刻采取战争的策略,他的这种作风使一部分朋友们十分担心。因为卡内基曾经参加过第一届南美会议,认识了很多智利人,于是这时候卡内基前往华盛顿,去调解美国和智利的纠纷。

到达华盛顿后,卡内基刚要住进酒店,就被一位议员拉住了。议员对他说:“卡内基先生,总统先生就在对面,请你过去一下。”卡内基向对面一看,见总统正在向他招手。

“卡内基先生,你今天为了什么事到华盛顿来?”总统问道。

“我有话想和阁下谈谈。”卡内基说。

“是吗?那正好,我现在正在散步,我们就这样边走边谈吧。”

他们就在黄昏的华盛顿街道上散步,彼此热烈地讨论着,这样大约走了一个小时。

卡内基一再对总统分析整件事的利弊得失,坚决表示和南、北美这种休戚相关的国家发生争执,是没有意义的,应该要根据和平协定来解决事情。而且在经济上来说,战争只会使两国蒙受很大的损失。

总统很坦白地说:“你是经济人,满脑子里想的全是生意和美金,对你们来说,共和国的尊严和荣誉,可以完全置之不顾了。”

卡内基立刻反驳说:“阁下,如果发生战争,在美国最有机会赚钱的就是我,我是一个最大的钢铁生产者,立刻就会有好几百万美元滚进我的钱袋。但是我认为战争是一种罪恶,绝对不能打。”

“好,我知道,在智利的街道上,美国海军被袭击,有两名竟被杀死,你还要忍耐吗?”

“阁下,当时智利的街道上正发生暴动,秩序极为混乱,海军们自己偏要选择这个时候登陆,这能怪谁?如果是我,我就处罚让海军登陆的舰长,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总统一时为之语塞。不久,他们走到了白宫,互相约定明天再见后就分手了。后来,这个问题以和平的方式予以解决,不难想象,卡内基的话对总统起到了影响。

卡内基就任圣安德鲁大学名誉校长时所发表的一篇讲辞,引起了德国国王的注意,有一天,卡内基在纽约的公寓里收到他的一封来信,信上说他已看完了整篇演讲辞。不久他又寄来一封信,邀请卡内基到德国去和他会面。1907年,卡内基带着妻子一起前往德国。在抵达德国的当天早上,由美国驻德大使充当向导带着卡内基去参观游艇,偶然间遇到了国王,那天国王临时有事,正好驾临游艇。向导看到国王和一些来开会的海军上将在一起,就把卡内基带到国王面前,为他们作一番介绍,国王很高兴地向卡内基表示欢迎,卡内基更是高兴得禁不住说道:“太好了!我能够和高高在上的人毫无拘束地见面,实在太好了!”

接着卡内基说:“陛下,承蒙你的邀请,能够看到头戴皇冠的人,对于我们还是生平第一次呢。”

国王面带微笑,他以富有磁性的声音说:“对,对!你的书我已经看过,我知道你是一个讨厌帝王的人。”

“是的,我最讨厌帝王,不过如果在国王的身上,能让我发现真正的伟人风范时,那我立刻就会对他另眼相看了。”

“我知道你只喜欢一个帝王,那就是苏格兰的国王布鲁斯。他也是我从小就崇拜的英雄人物,而且我也听过很多有关他的事迹。”

“布鲁斯王葬在我的故乡邓弗姆林的一座寺院中,小时候我经常在那个高耸的四角纪念碑前徘徊,用手指去描石刻上布鲁斯的名字。不过他并不是我故乡中最早的伟人,最初的是民族英雄华莱士。我很希望有机会请陛下到苏格兰去参观布鲁斯和华莱士的纪念堂。”

“我很愿意,苏格兰人比德国人聪明。”

“不会的,苏格兰人也有很多不好的一面啊。”

国王听后笑了起来,在离开以前,他邀请卡内基当天晚上一起吃饭,于是就走向军队集合的地方去了。当天晚上的宴会大约有60个人参加,场面热闹而愉快。卡内基坐在国王对面,国王还为他干了一杯酒。

后来卡内基又被请到游艇上吃晚饭,国王也来参加了。这时候卡内基想起罗斯福总统曾对他说过,如果美国的风俗允许,他希望到德国去会见国王,他相信在国际间,这种做法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他就把这件事告诉国王,国王也深表同意,他欢迎罗斯福总统随时到德国来。

这时卡内基又对他说:“陛下,宪法上没有限定国王不能出国,你也一样可以到美国去啊。”

国王告诉卡内基说:“我终日为国事忙碌,实在抽不出时间来。”

卡内基又说:“陛下,记得有一年,当我请假要到国外去时,我曾到自己的工厂和员工们道别。我向他们表示在那种闷热的天气下,大家都在努力工作,而我却抽暇去度假,实在很不应该,不过由于健康的关系,每年总得休养一次,因此我只有表示歉意了。当时我的经理马上接口说:‘老板不在,我们也轻松多了,可以当做心理的休假呢。’……陛下,我想你的人民说不定也可能有这种心情。”

国王认为这些话很耐人寻味,不禁笑了起来。卡内基接着说:“无论谁来谁去,两国的最高领导人都能在亲善的气氛下见面,这理应如此。”

这件事虽然没能实现,不过卡内基始终认为国王对世界的和平与进步一直都很关注,他的确曾说过:“我不断地在为和平奉献一切。”在他担任德国国王的二十几年里,从来没有发生过流血事件,他曾经表示:“德国的海军太软弱了,对英国不会构成威胁,虽然如此,我也不想再扩大海军的力量。”

因此卡内基相信德国绝不会威胁到世界的和平,这个帝国所关心的事,只是谋求和平与发展工业而已。卡内基在谒见国王5年后,为了庆祝德国国王即位25年,代表美国到柏林去祝贺。当他呈上祝贺的礼盒时,国王发现是他,就伸出双手来接,他说:“卡内基先生,对于这25年来的和平,我想永远永远地持续下去。”

“您的崇高使命一定能够实现,作为一个盟友,我会尽量地协助您。”卡内基真诚地说道。

接着,国王又不停地接受各国代表的祝贺辞,然后把它转交给御前的将官。他的周围全部都是军人,这时候卡内基突然间对这栋有这么多军人的皇宫产生了疑问,这种军国主义如不消失,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世界和平。

果然,1914年8月4日,世界大战终于爆发了。人类像野兽一样地互相残杀,但是卡内基并不绝望。因为这时候,卡内基认为还有一个人值得他坚持所有的希望,那就是威尔逊总统。过去总统处理过很多国际纷争,也曾为了维护美国的和平与荣誉而勇敢奋战。卡内基要全力注意总统的所作所为,如果总统需要他,他会随时提供他所能奉献出来的东西帮助总统。

卡内基生前曾写过一本自传,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中断了。因为战争的爆发对于一直坚信人类之善、毕生努力维护和平的卡内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忧虑导致他无法再提笔写下去了。在他去世的第二年,他的夫人请他生前的密友帮忙整理了他的遗稿,最终使这本自传得以面世。

同类推荐
  • 宁夏历史名人(上)

    宁夏历史名人(上)

    本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内容,既有宁夏古代历史的总体介绍,又有各个时期不同领域的著名人物,既列举具体事实讲成就,又深刻总结经验谈启示。
  • 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在历朝历代,都有一大批著名的清官廉吏。如先秦时期的晏婴、乐喜,汉晋时期的召信臣、杜诗、吴隐之,隋唐时期的姚崇、宋璟、柳宗元,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范仲淹、海瑞、于谦、张伯行等等。时移世易,万象更新,但历史上的清官有不少做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书《中国古代清官传》从史籍、野史、传记和笔录中选择了105位代表人物,按其出生年代为序,各自成篇,汇编成册,希望它能帮助大家一起学习!
  •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儒、道、释历来三分天下。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只有《佛藏》和《道藏》,而没有《儒藏》。21世纪初,这一历史终于得以突破,而改写中国这一历史的带头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一代国学大师汤一介。
  • 中国古代圣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圣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所谓圣人是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如孔子在汉以后被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所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开国十中将

    开国十中将

    本书精选甘渭汉、孙毅、萧向荣、旷伏兆、张经武、郑淮山等十位开国中将最具代表性的人生片断。
热门推荐
  • 犀利哥传奇

    犀利哥传奇

    不许吐槽书名,不许吐槽书名,不许吐槽书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伤科汇纂

    伤科汇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家塾教学法

    家塾教学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执玄

    执玄

    楚天偶然沟通家族先祖,刻有奇怪印记,从此飞升万界,执无上玄力,任你万道神功,我自一术破之!
  • 赫布里底乖离记录

    赫布里底乖离记录

    约一千五百年前,旧人类灭亡。我们尚未知晓那个时代人类的全部情况,只知道他们留下了各种奇妙的遗物,以及被称为“妖精”的拟似生物——那个时代,被称为“断绝时代”。人类逐渐在这片不列颠大陆上再度出现,是距今一千年左右的事情……百万亚瑟的时代,诸骑士的逸闻,以及和正史完全不同的世界线,现在开幕。乖离性百万亚瑟王吧Hinagiku_G
  • 修真十书武夷集

    修真十书武夷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书魔

    书魔

    苏寅和四个儿时玩伴在十六年前每人都许下了一个愿望之后放在木盒里埋在了树下,相约十年后一起来打开看看都有谁实现了愿望。随着时间流逝几人也都忘记了当初的约定,在十六年后的一天苏寅无意间想起此事取出了木盒,看到了几人的愿望,然后几人当初许的愿望竟诡异的接连实现了,只是付出的代价却如此之大。并且苏寅惊恐的发现自己耗费十几年精力所编写的几十本书中所出现的鬼魅,妖灵甚至是功法和法宝都纷纷出现在自己所在的现实中······
  • 欲壑难填

    欲壑难填

    《欲壑难填》是著名法制作家丁一鹤的又一力作,是中国第一部年鉴式大案纪实文本,是“解密中国大案”系列图书的第三部,通过对一系列大案要案幕后真相的解密,给社会以警示。《欲壑难填》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倪寿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明、茅盾文学奖得主、《历史的天空》作者徐贵祥、解放军文艺奖得主、《激情燃烧的岁月》作者石钟山联合鼎力推荐。
  • 逗比法医不冷情

    逗比法医不冷情

    宋雨潞,1995年生人,2070年她已身患绝症,科学家“火属性”正在研究一项实验,她有幸成为参与者,在平行宇宙的异世中成功重生。二十芳龄,翩若惊鸿,豆蔻年华,坐井观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她端庄、温婉、稳重、大气,从不与人争辩,人家要的她都不要,人家抢的她都不抢。被人抢白、恶心、添堵、戏耍,也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被人称为窝囊废。但其实,女孩重生前的记忆,大多被保留。(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萍迹

    萍迹

    娟秀温婉的女主人公孟静怡,在社会经济大变革年代,从一名中学清纯少女,成长为中年成熟女性。情感挫折和婚姻不幸迫其背井离乡,谋生路上备经坎坷,无奈赴死一发间幸存于世,以修理技工身份在京城辗转于国企与私企之间,目睹了商家的博弈与起落沉浮。不计生活清苦,千里回归,携出缺失父爱的亲子,以伟大母性只身承负起养儿育儿的神圣天职,为盼儿学成,先后三易学地,谱写了古《孟母三迁》的现代版。多年相处中,与高级知识分子林屏轩生情,后察觉林之女对父辈续弦持干涉态度,遂抚然收束与林心约。儿子高考前弃考,令孟多年筑起的“希望之塔”砰然坍塌。滂沱大雨中,孟凄然目送林远赴德国,之后孤身离京赴沪。三年后,孟任某公司驻沪产品销售副经理,忽闻林在京已卧病有年,林之女因惧被染,早已携幼子远居,无心顾念父病。闻情后,孟遂辞去副经理职位和良好待遇,赶赴京城林病榻前,朝夕伴伺林病。林为孟真情所动。扶病拥孟下泪。情节及人物可于现实生活中索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