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9900000011

第11章 金融资产(3)

这里摊余成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每年年初即上年年末账面价值,即上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的借方余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相比较的结果。

【例3-9】A公司于2010年1月2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2009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该债券4年期、票面年利率为4%、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为2012年12月3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A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992.77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20万元。A公司购入后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401+r+40(1+r)2+1040(1+r)3=1012.77-40利用插值法,解得实际利率:r=5%

(1)2010年1月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0000

应收利息400000

贷:银行存款101277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72300

2010年1月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年初借方余额为1000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年初贷方余额为27230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年初账面余额9727700元为年初摊余成本。

2010年1月5日(每年收到利息分录相同):

借:银行存款400000

贷:应收利息400000

(2)2010年12月31日,确认持有期间收益:

借:应收利息4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6385

贷:投资收益486385

2010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余额为1000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为185915元,年末账面价值为9814085元。即为2011年年初“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3)2011年12月31日,确认持有期间收益:

借:应收利息4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0704.25

贷:投资收益490704.25

2011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为95210.75元,为2012年度“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折价摊销额,实际利息为票面利息加折价摊销额。

(4)2012年12月31日,确认持有期间收益:

借:应收利息4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5210.75

贷:投资收益495210.75

(5)最后收回本金:

借:银行存款1000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借贷

2010.01.01(1)10000000

(5)10000000

2012.12.31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借贷

2010.01.01(1)272300

(2)86385

2010.12.31185915

(3)90704.25

2011.12.3195210.75

(4)95210.75

2012.12.310

以上例子,采用分期付息、到期还本方式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无论是溢价购入还是折价购入,在不考虑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的情形下,期末摊余成本总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期末借贷方余额相比较的结果。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价、折价购入的会计核算,其T字账如图3-2及图3-3所示:

企业购买的债券也可能不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而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的。

【例3-10】2009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为1250元,票面利率为4.72%,该债券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的。

1250+59×5(1+r)5=1000

利用插值法,解得实际利率:r≈9.05%

(1)2009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贷:银行存款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2009年1月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有125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有25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年初摊余成本为1000元。

由于该债券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的,每年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的名义利息应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的借方,每年按年初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的实际利息收入,确认为投资收益,记入“投资收益”的贷方。差额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折价摊销额。

(2)2009年12月31日,确认持有期间收益: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1.5

贷:投资收益90.5

2009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有125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有59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有218.5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年末摊余成本为1090.5元。

(3)2010年12月31日,确认持有期间收益: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39.69

贷:投资收益98.69

2010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有125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有118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有178.81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年末摊余成本为1189.19元。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年末有三个明细账有余额,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应综合考虑这三个明细账的余额。

(4)2011年12月31日,确认持有期间收益: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8.62

贷:投资收益107.62

2011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有125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有177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有130.19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年末摊余成本为1296.81元。

(5)2012年12月31日,确认持有期间收益: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8.36

贷:投资收益117.36

2012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有125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有236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有71.83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年末摊余成本为1296.81元。

(6)2013年12月31日,由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五年总的折价额为250元,实际是五年总的多得的利息,折价摊销是将五年多得的利息分摊到各年,现在前四年已分摊完毕,“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年初贷方71.83元,即为第五年的折价摊销额。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1.83

贷:投资收益130.83

(7)同时,收到名义利息及面值:

借:银行存款154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295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借贷

2009.01.011250

(7)1250

2013.12.31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借贷

2009.01.01(1)250

(2)31.5

2009.12.31218.5

(3)39.69

2010.12.31178.81

(4)48.62

2011.12.31130.19

(5)58.36

2012.12.3171.83

(6)71.83

2013.12.310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借贷

2009.01.01(2)59

2009.12.3159

(3)59

2010.12.31118

(4)59

2011.12.31177

(5)59

2012.12.31236

(6)59(7)295

2013.12.310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1.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

持有至到期投资属于金融资产,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做出让步;(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6)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7)债务人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8)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9)其他表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企业在根据以上客观证据判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否发生减值损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这些客观证据相关的事项(也称“损失事项”)必须影响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并且能够可靠地计量。对于预期未来事项可能导致的损失,无论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均不能作为减值损失予以确认。

(2)企业通常难以找到某项单独的证据来认定金融资产是否已发生减值,因而应综合考虑相关证据的总体影响进行判断。

(3)债务方或金融资产发行方信用等级下降本身不足以说明企业所持的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但是,如果企业将债务人或金融资产发行方的信用等级下降因素,与可获得的其他客观的减值依据联系起来,往往能够对金融资产是否已发生减值做出判断。

(4)对于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其公允价值低于其成本本身不足以说明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已发生减值,而应当综合相关因素判断该投资公允价值下降是否是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的。同时,企业应当从持有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整个期间来判断。

如果权益工具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从而不能根据其公允价值下降的严重程度或持续时间来进行减值判断时,应当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被投资单位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2.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的计量

(1)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的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的,其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并考虑相关担保物的价值(取得和出售该担保物发生的费用应当予以扣除)。原实际利率是初始确认该持有至到期投资时计算确定的实际利率,在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也可采用合同规定的现行实际利率作为折现率。即使合同条款因债务方或金融资产发行方由于发生财务困难而重新商定或修改,在确认减值损失时,仍用条款修改前所计算的该金融资产的原实际利率计算。

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如债务人的信用评级已提高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该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2)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例3-11】A公司于2013年1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2012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该债券5年期、票面年利率为5%、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为2017年1月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A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1005.35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10万元。A公司购入后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6%。假定按年计提利息。2013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930万元(不属于暂时性价值变动)。

其会计处理如下:

(1)2013年1月1日购入债券:

按取得债券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按垫付的已到付息期尚未支付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按实际支付价款与相关费用之和,贷记“银行存款”,差额借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0000

同类推荐
  •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新世纪最新扩充修订版)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新世纪最新扩充修订版)

    这本由当代杰出的新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撰写的著作,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影响力最大的管理类图书,还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
  • 退出世贸

    退出世贸

    本书就中国在世贸组织里处于尴尬的境地,中国是最大的国际贸易受害国,却没有得到正当的对待,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在于世贸组织是由美国、欧盟所控制的,并不是为中国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所设计的。世贸组织有其产生、发展、壮大以及衰落的过程,这是必然的当然世贸组织在其存在的历史中有其积极的意义,但现在美国、欧盟的经济都在衰退,贸易保护主义将长期盛行,不是短期,不要幻想,看问题要看本质,对于恶意的贸易保护不是你打官司就能解决的。
  • 胡雪岩商学全书

    胡雪岩商学全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话说得很巧妙,简单而形象地勾勒出商人之所以为商人的根本所在。尤其是对于跨入信息化时代的商家而言,更是如此。全球一体化的逐步确立,电子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林立的商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开始了日益惨烈、你死我活的全球争夺战,使得原本喧嚣、复杂的商场变本加厉,暗无天日。
  • 管理的10大真相

    管理的10大真相

    本书作者曾在哈佛大学师从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学习,熟悉西方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案例;又长期在中国从事管理传播和教育工作,访谈过张瑞敏等众多经理人和企业,了解本土的企业实践和实际需求。在本书中,作者针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从自我管理、团队管理、管人、职场、领导力、企业的目的、顾客、企业文化、中国制造、大师等十个角度,参照并融会贯通东西方的管理理论、企业案例和经理人经验,提供了一份高瞻远瞩崦又脚踏实地的准确的“管理地图”。
  • 网络营销的6大关键策略

    网络营销的6大关键策略

    网络营销是借助计算机通讯以及数字交互媒体来达到营销目的的一种营销模式。互联网不但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更为我国的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网络营销不仅仅是WEB2.0技术的变革,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观念风暴。而揭秘这些网络营销的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就成了营销人员的责任。在这种情势下,本书随着网络营销的浪潮应运而生。
热门推荐
  • 小狗冬冬的奇幻之旅

    小狗冬冬的奇幻之旅

    一个名叫冬冬的小狗的奇幻旅程,无尽的草原,奇幻的森林、梦幻的雪原,以及与狼和狐狸一起相伴的旅程,多了一种趣味和爱的奇幻之旅。
  • 罪档案:焚心祭

    罪档案:焚心祭

    江京市豪华会所“潇湘”第一天开张即遭劫持。劫匪向闻讯赶到现场的警队巴渝生提出的唯一条件,是要女心理师那兰前来谈判,而那兰却在劫案发生前,与记者朋友郭子放受神秘人邀请,进入了“潇湘”错综复杂的建筑群。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潇湘”会所爆炸,三人当场死亡,人质纷纷跳楼逃生。但令巴渝生困惑不解的是,除了当场被炸死的劫匪,其他两名劫匪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幸存人质们的说法都各自破绽百出,唯一与劫匪谈判过的那兰更是陷入了昏迷状态…… 《焚心祭》是“罪档案”系列长篇悬疑小说的第四部。
  • 旖旎天下

    旖旎天下

    一个瞒天过海的谎言,得来的是棋子的身份。从宏国的九公主,到大贺国重臣的义女,这路并非她所愿,却也走得轻松。怎奈树欲静而风不止,一颗棋子的命运,终归难测。一段情,两份债,让她再难置身事外。红颜,如水。玉人,如斯。旖旎,天下。=================亲们,不要看霸王文啊,我勤劳可爱善良的亲们,顺手点击一下“加入书架”,点击一下“投推荐票”,告诉勺子,你们还爱勺子,还支持勺子吧,555555~~~要不然勺子会以为被抛弃了,5555~~另,推荐1000时加更一次,(*^__^*)嘻嘻……89729418,读者群,欢迎亲们加入~敲门砖是书名或者主角的名字~
  • 低调不低能 平凡不平庸

    低调不低能 平凡不平庸

    “低调”与“低能”,“平凡”与“平庸”,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相去甚远,反映出做人做事的不同态度及结果。本书从七个方面论述了“低调不低能,平凡不平庸”的正确的人生观念,有理有据,论述流畅,对人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最强打工仔

    最强打工仔

    大三学生死而复生,被地府判官判定还有三年可活,既然只有三年时间,李扬便决定恣意人生,只谈情不说爱,从此,潇洒的人生生活开始了……
  • 纪念我的青春

    纪念我的青春

    青春,总是如泡沫般的炫丽,然而却经不住气压,所以我们在青春里叛逆、呐喊以及怀念。暗恋、兄弟、离别、高考、大学就业以及社会等等都是在慢慢地侵蚀着我们的青春,当岁月过去,我们回首以前,有太多的不舍。2013年,纯以此书纪念我逝去的青春岁月。
  • 苍祇之永劫调

    苍祇之永劫调

    他,本是遗世独立,世无其二的琴声。她,本是艳动九天,风华绝代的清歌。他,原是世上最好的琴师。她,原是世上最妙的歌者。他,弹遍喜怒哀乐。她,歌尽悲欢离合。他,默然。她,别离。曲歌离,琴音默。。。这两人,本就是注定了离别与默然。三生七世无非一曲弦断音垮轮回永劫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