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一吸上,就把父母辛苦积攒的家业很快抽光,并最终断送自己的性命。一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不好,高考受挫,以及待业等不顺心的事引起精神苦闷,情绪低落,试图以吸毒麻醉自己。要知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导致青少年走上吸毒之路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家庭环境消极。很多家长要么对子女过于严厉,要么过分溺爱放纵;家庭破裂,父母相互推卸责任;“上梁不正下梁歪”,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影响等。社区环境也叫生活小环境。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区环境中生活,如果一个社区有一个“大烟鬼”,甚至几个“大烟鬼”,经常与之一起活动的人就容易受到熏染,特别是行为不良和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被引诱后会极易染上吸毒恶习。贩毒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常将罪恶之手伸向无辜的青少年。他们提供毒品,毒具和吸毒场所,传授吸毒的方法,采用各种手段极力引诱,哄骗和教唆青少年吸食毒品。青少年涉世未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易受骗。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青少年唯一的选择就是向禁毒和戒毒机构举报自己周围的贩毒,吸毒者。
青少年应远离毒品
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不会只有阳光坦途,还会有磨难和挫折。青少年时代,随着环境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困难以及挫折,这些经历处理好就会成为相伴一生的财富。如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排解的能力,就会处处面临困境,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加之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就有可能借助毒品寻求一种暂时的解脱和情感满足。因此,青少年应该特别注意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强抵御毒品诱惑的能力和自觉性;从小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劳动技能,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充实和提高自己,全面发展,为美好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青少年只有自尊,自爱,才能自立,自强。同学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名誉,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美好前程,切莫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成长中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但只要勇敢,坚强,坚持,也是不难克服的。一帆风顺只是一种理想,太顺利的人生也不一定有意义。真正的勇士是敢于面对挫折的人。第二,青少年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容易对新的事物产生兴趣,在一段时间内迷上一件事情后,有时会达到忘我的程度。如果爱好能够促进学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那么应当保持这个爱好。有些学生时代的爱好与志趣会对后来的人生道路产生影响,使青少年沿着这条路发展,成为某个领域里的人才。但是,如果发现自己有了不良的兴趣爱好,即使只是一种倾向,也要坚决地把它消灭在萌芽阶段,以免这种不良的兴趣爱好越来越强烈,最后耽误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毁了自己的人生。青少年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贪图享受,不随便品尝陌生人的食物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以后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避开一些染上吸毒恶习的机会。第三,青少年不应有过多的欲望。宋代朱熹说:“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如果欲望过度,就容易被人利用,走上犯罪道路。另外,烟,酒也是成瘾性物质,食用后能改变人的情绪,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使用者对它们也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而烟草中的尼古丁对人体的损害也早已得到充分的证实,引起全世界高度重视。为此,国际社会还把5月31日确定为“世界无烟日”。因此,青少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吸烟和吸毒往往仅差一步。不吸烟,不沾酒必须成为自己的生活准则。当前国内外吸毒者中,青少年占的比例逐年增加,而大多数青少年吸毒者是在同学,朋友的影响下,不自觉地尝试毒品,染上毒瘾的。初次尝试,他们并不清楚毒品的危害有多大,并不清楚吸食成瘾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当上瘾之后,才发现自己将自己毁了,可是已经悔之晚矣。如果我们身边有了吸食毒品的朋友,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少与之交往或不与之交往——失掉这样的朋友没有什么可惜的。如果与之纠缠不清,就可能带来十分可悲的结局。要学会对他(她)的教唆,引诱说“不”。特别是当他们以朋友的面目出现,劝诱你“尝一口”,并向你吹嘘吸毒可以解脱烦忧,享受快乐时,你更要当心,切不可抱着。尝一口没关系。的侥幸心理,要坚决地,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第四,不要去复杂场所。所谓复杂场所是指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可能聚集的地方,如歌舞厅,赌场,游戏室等。由于青少年学生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有较强的好奇心,如果有机会就会进入社会上的一些复杂场所去看个究竟,体味一下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其实,这样做是极其危险的,当一个中学生出现在与他年龄不相称的复杂场所时,不但容易被一些光怪陆离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也很可能成为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攻击和下手的目标。青少年的好奇心表现在对新事物的求知欲望方面。毒品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有意思?为什么大家都说它不好呢?为什么有的人那么没出息,吸了毒以后就再也摆脱不了呢?如果我也尝试一下,会不会上瘾呢?这些心理活动是许多在戒毒所的青少年朋友痛定思痛后总结出来的,他们的结论是一致的。因此同学们应当把过分的好奇心转化到学习和健康有益的活动上去,千万不要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什么叫毒害猛于虎,让毒瘤把自己吞噬!
最后,赌气走极端是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许多学生误入毒途,都是因为赌气,因为一念之差。因此,客观冷静地思考家长和老师的劝导,克服冲动和逆反心理,是保证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的基本前提。
青少年戒除毒品
我们青少年在没有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前提下,没有抵挡住社会坏人的诱惑不经意沾染了毒品,怎么办呢?首先我们不要慌张,要把事实真相告诉家长与老师,以便取得家长与老师的帮助。其次立即停止毒品的吸食,断绝和毒贩的一切往来。但是,如何有效戒除因吸毒而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摆脱毒瘾发作是我们后面要面临的问题,因为人对毒品的依赖性很强,只有有效摆脱对毒品的依赖,做到永不复吸,才算是真正意义上戒除了毒品。在这里我们总结了戒除毒品的六不要:
(一)不要迷信“特效药”。记住,世上永远没有所谓的“特效药”,那些打着百病包治的幌子的药绝对是骗人的。由于海洛因依赖者在脱毒治疗后复吸率高,患者及家人便希望有一种能彻底根治毒瘾的特效药,于是许多人费尽心思挖掘古方,近年来常有“秘方成功”之传说,使江湖游医大发其财。把戒毒的希望寄托在特效药上是错误的,因为药物依赖者需要调整的是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对这一点,药物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树立坚强的不再复吸的坚强信念,坚决和毒品断绝一切来往,方是戒毒成功的根基。
(二)不要盲目听信传说。常听前来戒毒的患者说:某某地方有一种脱瘾的针,注射后就会出现一些四处摸索的动作,说是在寻找注射空针,药物,是在发药瘾,药瘾一过,身体里的毒就没有了。还有人说某种理疗方法可彻底根治毒瘾,还有的人认为换血后可以根治等等。以上这些说法都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由于大多数吸毒者都有多次戒毒失败的经历,常常四处求医,容易轻信传说。要相信科学,既然已经吸食了毒品,就要分析毒品的危害,依据科学知识,对症用药。听信谣传,造谣惑众,只能害人害己,把最佳治疗时机给耽误了,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大的伤害。
(三)不要放纵自己。很多戒毒后的人均因放纵自己而成为复吸者。有人认为,吸一口不会上瘾;有的人则对自己说,吸最后一口就再不去碰毒品,与毒品彻底决裂。这些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戒毒后绝对不能再去碰毒品,哪怕是一口也会使此前所有的努力功亏一篑。一切都没有最后,所谓的最后一口就是吸食毒品新的起源,所谓的最后一口就是前次戒毒的延续,所以,不要抱着任何侥幸心理吸食最后一口。很多吸毒者也知道毒品的危害,也深受毒品的危害,就是因为管不住自己才最终导致灭亡的,我们要永远记住,不要吸食最后一口,不要放纵自己。
(四)不要乱投医。有资料证明,戒毒成功率的高低除了与社会支持,家庭关怀,良好的自制力和决心相关外,还与医生的医德,技术有关。戒毒者最好到正规的戒毒中心去治疗,一来可以得到国内比较先进的治疗药物和先进的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发现戒断反应中的并发症。在利益的熏陶下,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所谓“戒毒机构”,“戒毒研究所”等众多机构。我们不能否认,的确有一些“戒毒机构”对戒毒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为数很多的机构为了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置病人生死于不顾,盲目用药,使用廉价药物,使一些本来能迅速治好的疾病更加复杂化了。所以一旦我们沾染了毒品,一定要到国家正规医院,戒毒机构去治疗。
(五)不要逃避社会。吸毒并不是件光彩的事,就连吸毒者自己也承认吸食毒品后见不得人,所以这些人自卑,堕落,与社会格格不入,就连吸毒注射毒品也躲到比较阴暗的场所,长此以往,他们的社会交往圈越来越小。其实,社会的支持是戒毒成功的重要保证。逃避现实,害怕结识新朋友,会使戒毒者重新回到以前的朋友圈子里,最终导致复吸。所以,一旦我们青少年吸食了毒品,不要逃避,要勇敢面对现实,承认现实的不足,取得家长,老师,同学的信任和帮助。在社会的帮助下,相信吸毒者很快能走出吸毒的阴影的。
(六)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毒品是一种依赖性极强的产品,据悉,戒毒者一般要经过七八次戒毒后方能见成效。如果患者每次戒毒后均坚持减量,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见效。但很多戒毒者在毒品的作用下表现出狂躁与不安,对戒毒也急于求成,在一两次戒毒不明显时就表现得失去耐心。我们知道,吸食毒品后不服用药物,毒品要在体内存在较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也是考验我们意志的时间。所以,我们一旦吸毒,要对戒毒充满信心,真正彻底将毒品戒除。
辨识毒贩
调查表明,80%以上的青少年吸毒人员,是在不知道新型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食毒品的。无知,赶时髦,逆反心理,成为青少年对毒品不设防的主要原因。
“吸毒气派!”少数年轻人有着如此缺乏底气的人生观,极端错误的思想,使他们成为吸毒人员,最终断送了本来美好的前程。也有少数人不愿面对各式各样的现实,试图借吸毒逃避,寻求解脱。殊不知,此举动让他们迈上“死亡快车”。吸毒人员喜欢拉拢他人一起受罪。青少年应坚决拒绝周边的不良影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你说毒品可怕,我就不怕”。不少青少年存在这样的赌气或逆反心理。毒贩依据上述原因,抓住青少年经验少,认知能力低等特点,挖个“火坑”让这些缺少社会经验的青少年跳下去。除了吸毒人员自身原因,不择手段“开拓市场”的毒贩子也经常使出三招狠招。
第一招:免费尝试。几乎所有吸毒者初次吸食新型毒品,都是接受了毒贩或其他吸毒人员无偿提供的新型毒品诱惑。当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依赖性后,毒贩子趁机高价出售毒品。这时的上瘾者已没有分辨和拒绝的力量。因此,应记住:拒绝免费毒品,杜绝第一口毒品。
第二招:不会成瘾。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只有海洛因,鸦片才是毒品,D粉,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不会上瘾。实际上,新型毒品的成瘾时间只是存在个体差异,继续服用不仅会上瘾,还可能导致死亡。
第三招:能减肥。毒贩利用女青年的爱美之心,编造“可以减肥”的谎言,引诱青少年吸毒。事实上,面黄肌瘦只是吸毒人员受到一定危害后的病态特征之一。如果以这种极端方式减肥,迅速减掉的还包括你的美好人生。染上毒品,青少年应从自身找原因,努力筑起一道牢固的拒毒防线。不进入治安复杂的场所,不盲目攀比,追求时尚。一旦遇到无法排解的事情,首先要设法寻找正常的途径,切不可借毒“解愁”,务必与毒品,毒贩划清界限。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
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