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4900000013

第13章 香港故事(4)

我和姐姐出国后,父亲在家专心养病。身体好些后,父亲申请香港大学的研究奖学金,专攻《红楼梦》研究,但被拒绝。他那时写的文章大多与《红楼梦》相关,不少红学论文都研究些很细微的事情,如丫鬟的命名、黛玉房间的对联等。当时如果他成功申请到研究奖学金,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位红学权威。张爱玲曾写信安慰父亲说:“你拿不到奖学金很可惜,你是研究《红楼梦》好人选。”我父亲回复说:“没办法,想做的东西做不到,所以变成这样。”

之后我父亲进了香港中文大学,当李卓敏校长的特别助理,那是1968年。李校长自己早有秘书处理日常事务,我父亲呢,就是帮他处理特别事务,例如为校长写演讲稿之类。再举一例,建校五十周年时出版纪念册,校长要写一篇校史,但他没时间写,就托父亲写。本来有才华的人不可能帮人写演讲稿、书序,然而父亲有本领又不想抛头露面那么辛苦,就接受了这份工作。学校里有员工宿舍,所以我父母那时住在校园,嘉道理道的房子则放租。

我父亲从1968年又开始抖擞精神写作,相信是中文大学的工作不算太忙,他得以恢复心力。1971年,他开始筹办香港中文大学的翻译中心。当时香港市场需要大量合资格的翻译人员,中文大学便开办翻译文凭课程。1973年,父亲在翻译中心办了一份学术期刊《译丛》(Renditions),刊登古代和现代中国文学的英译,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体裁,亦有张爱玲专题,译者以外国人为主。1997年,我与姐姐为纪念父亲对翻译事业的贡献,捐出港币一百万元,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中心成立了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译丛》一直刊行至今。

关于父亲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日子,我自己所知不多,但这里不妨引述两段别人的回忆,大致能反映父亲的行事作风。金圣华在《爱美的赤子-怀念永远的乔志高》里面说:“当年,在中文大学翻译中心工作的有三位鼎鼎大名的人物,即宋淇、蔡思果及高克毅(即乔志高)。一群年轻的女同事促狭地把这译坛三宝称为’三老‘,并且各冠以绰号曰:’宋老板、蔡老师、高老头‘。大概因为宋淇不苟言笑,像位老板;思果循循善诱,像位老师;至于乔志高呢?因为傅雷早有名译《高老头》在先,就让人沿用其名,变成不老的’老头‘了。”

郑树森在《宋淇与张爱玲》中则回忆:“宋淇先生见知于李卓敏校长,极受重用,因此有些同事对宋先生一言一行都非常关注。李校长的中文演讲稿都由宋先生代笔,有时宋先生找我一起去听李校长演讲,告诉我那是他的杰作。他是校长的特别助理,但他不是教员,又不在体制之内,不需要向任何单位负责,只需要向校长交代,因此校内很多人对宋先生非常忌惮。他的身体状况不太好,经常说自己割了一边肺,还强调他所服用的所有药物,由抗生素到胃药,都需要是最先进、刚在美国研发不久的,给我们感觉他弱不禁风,但抱病坚持。事实上他管的事情非常多,编辑相当小心和仔细,能看出他事无大小都关注的作风。”在文中郑树森又说:“我只觉得宋先生十分神秘,跟他平日对中大很多校务欲言又止的作风如出一辙。”

创办《文林》

1972年,我父亲受胡仙所邀,创办了《文林》杂志。胡仙是报业大王胡文虎的长女,1954年接管其父创办的星系报业有限公司,办有《星岛日报》《星岛晚报》《英文虎报》等。胡仙旗下报纸的发行量很大,但她想做更高品质的文艺刊物,便找上我父亲,请他担任《文林》总编辑,执行编辑则是陆离。父亲跟胡仙说,这是亏本生意,但胡仙没有异议。《文林》其实只靠父亲和陆离两人主持,其他协助的都是星岛集团的兼职员工或特约作者。陆离是香港传奇人物,在我小时候香港有一份《中国学生报》,陆离和她丈夫石琪也有供稿,专门介绍法国新浪潮等前卫电影。1972年12月1日,《文林》创刊号出版,彩色印刷,每期卖两元港币。

《文林》是一本只为兴趣不为赚钱的杂志,但我父亲工作了一年多还是觉得太辛苦,因为他不但要约稿,还要自己写稿。看头几期杂志的内容,会发现有好几篇都是他用不同笔名“分身”写的。以创刊号为例,文章包括我教父蔡思果的《算盘与电算机》、我姐姐署名袁灵写她公公的《曾景文的七彩世界》、父亲挚友乔志高的《不骂人的艺术》、梁实秋《骂人的艺术》、於梨华《林山大赛侧写》、父亲署名杨晋写的《翻译·幽默·林语堂》、父亲署名林以亮写的《美国的生死关头》,以及陆离的五篇文章等,总共十九篇。紧接着的几期也要勉为其难四出拉稿,很不容易才凑齐数。幸好父亲还没有绝望得跟我约稿,但有篇关于傅聪的文章,我总算贡献了一张唱片封面的图片。苦撑了一年余,父亲终于在1974年3月26日写信向胡仙辞职。杂志办了近一年半,十五期后便成为绝唱。

香港作家也斯当时也加入了这本杂志,他把我父亲对他的影响写入了《那段跟宋淇吃西餐的日子》。文中说:“我接触宋淇先生已是上世纪70年代,那时他在中文大学,身体不好,仍为《星岛》创办彩色印刷的大型文艺刊物《文林》。我是初出茅庐的小子,做了几份商业机构的工作都做不长久,颇觉大机构非人之苦。进入《文林》跟随前辈工作,有机会学习过去文学、艺术的传统,最感动的是那种文明、包容的气氛。宋淇先生对诗、对文学艺术的热心感染了我们,至今未尝止息。”

晚年的生活与志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父亲从中文大学退休,搬回嘉道理道的房子。闲暇多了,父亲就炒起股票来。父亲的本金是自己的退休金和我叔父宋希的积蓄。叔父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疟疾专家,长期驻守金边、越南、沙巴、新几内亚等地。因为工作地点荒僻,所以薪水加倍,加上有钱没处花-当时伊斯兰教领地沙巴是禁酒、禁烟、禁影视的,他的积蓄十分可观。父亲不做技术分析,只看基本资料如电视、报纸、新闻杂志、股票研究报告等,几年间便将本金翻了几番。到1987年,他察觉到形势不妙,立即抛掉所有股票,兑换外币,结果没受到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股灾的影响。由此观之,父亲不但满腹学问文章,投资赚钱的本领也非比寻常。

1996年12月,父亲因支气管炎病逝,享年七十七岁。他身无长物,房子已经转给我和姐姐,银行户头多年前又取消了,遗产处理非常简单。但律师说财产申报不可以填零,我们就写了港币一千元。2003年,母亲中风,我从美国回香港照顾她。到2007年11月,母亲去世,享年八十八岁。她的最后五年,我总算陪她度过了。

父亲去世后,我开始考虑替他出版著作全集。他的著作大概可以分为文艺评论、新诗、剧本、序跋、翻译论文、翻译作品和红学论文。这样的全集可能没有什么市场,因为他写的内容太多太杂了,要看《红楼梦人物医事考》的人,未必喜欢看《美国诗选》,要看《金庸访问记》的人,也未必爱看《评〈傲慢与偏见〉的中译本》。几年下来,这个计划也没有什么进展。

终其一生,父亲写了大量短小精悍的文章,但始终没有写下什么长篇巨著。以父亲的才学而论,未免太可惜了。我偶然看到1945年11月的《燕京文学》杂志,父亲有一首用宋悌芬笔名发表的散文诗《题目》,诉说了自己年青的梦想:“为什么我只能写短短的小品?我从来没写过长篇巨著,连我写的诗也是短短的抒情诗,有人说文字就是一个人性格的表现。这话我不大信……我也追求过最高的美德,坚忍的毅力,和一切’巨人‘所应有的特质。难道这些都不能使我将来的作品有五幕的悲剧,里面的英雄在注定的命运下挣扎;几千行诗史,里面一个国家和另外一个国家为了一个女人的秀发争斗;和二十厚册的历史小说?”

读罢这一小段文字,不由得为他叹惋。父亲不是没有雄心壮志写一个长篇,但他肩负着养妻活儿的重担,即使是那些短短的小品,也只能在公余时偷空写作。退休后,父亲炒股票已赚大钱,按理有时间去写他的“长篇巨著”,但到了那年纪偏又身体不好。如果他真要写一部长篇,那又会是什么呢?1992年父亲曾告诉我,他想写一部《张爱玲传》,因为他是张爱玲的挚友,会得到她的支持和合作,而他又最了解她的作品,所以他应当是最理想的张爱玲传记作家。可惜的是,父亲接着说他已经没有心力去做。这是他的遗憾,我觉得也是中国文学的损失。

1 1918年10月《新青年》杂志第五卷第四号上发表了宋春舫写的《近世名戏百种目》,该期是“戏剧改良专号”,同期还有胡适、傅斯年等人的文章,当时戏剧被纳入了“文学革命”的范畴。

2 海源阁、测海楼均为著名私人藏书楼。

3 指国立青岛大学。1928年国民政府准备成立国立山东大学,经蔡元培提议校址设于青岛,在原私立青岛大学的基础上成立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正式成立,杨振声任校长;1932年称国立山东大学,30年代闻一多、沈从文、老舍、洪深等都曾受聘于该校。

4 1958年,山东大学迁往济南,海洋、水产和地矿三系留在青岛,后来青岛校区整合其他国内海洋科研力量,成立山东海洋学院,即中国海洋大学前身。

5 1964年6月20日,第11届亚洲影展在台湾举行,陆运涛和邵逸夫应邀出席影展之后的观光活动,但邵逸夫有事未能成行。当天下午飞机从台中起飞五分钟后爆炸坠毁,包括陆运涛及其新婚妻子、行政人员等电懋高层和一些台湾电影业大员在内的57人全部罹难。

6 当时香港高中及预科课程设置:设立两年制高中(中四、中五),为学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设立两年制预科课程(中六、中七),作为学生报考大学前的课程准备。

我的曾祖父宋季生。

留美学者韩湘眉(1901-1984)晚年,二三十年代,她曾与冰心、林徽因、凌叔华被称为文界“四大美人”。

褐木庐藏书票。

1927年,祖父宋春舫在青岛福山路新一号寓所。

《宋春舫论剧第一集》。

年青时代的宋淇。

宋淇的燕京大学毕业照。

香港加多利山宋家住宅里的餐桌,是1949年南迁时从上海运到香港的。

邝家家庭照(右一为邝文美)。

1946年4月,宋淇与邝文美结婚。后来张爱玲对我母亲说:“我相信你嫁给任何人都会是个好妻子,可是总没有像嫁给他那么合适。”

宋邝文美与兄弟姐妹的合影(后排右一为邝文美)。

1949年8月20日,初到香港。

宋邝文美任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美国新闻处行政助理时的工作照。

宋淇在电懋出品的电影《四千金》庆功宴上。

宋淇与影星李丽华合影。

全家旧照,后排是外祖母、父亲和母亲,前排是我和姐姐。

邝文美、徐诚斌(中)与宋淇。

《文林》杂志创刊号,封面人物是我姐姐的公公曾景文(美籍华裔水彩画家)。

父亲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中心,手里拿的是《译丛》杂志。

同类推荐
  • 悲剧英雄:项羽

    悲剧英雄:项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悲剧英雄项羽》讲述了军事天才的凄美爱情,英雄末路的悲怆选择。一场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一段英雄美人的爱情传奇、一个盖世英雄的千古悲剧。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本书甄选24 位知名的民国才女,用细腻的心思和唯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中。她们有的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尊贵、高雅;有的是书香才女,出语惊人、绚烂如花;有的是风月场里的明星,烫着时髦的头发,穿着香艳的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流淌着忧伤……她们姿态万千,在那段岁月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传奇。那些泛黄的老故事,经尽岁月沉淀,泛着独特的风韵与芬芳。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和独特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这不仅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品爱之旅。
  • 隋唐五代风云人物大观

    隋唐五代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骚客的传记

    骚客的传记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热门推荐
  • 流逝的时光,永恒的你

    流逝的时光,永恒的你

    他是来到凡间轮回体会爱的准仙人,而她,是在不经意间拨动了他心弦的普通人。他与她一直轮回,最终,他们会有怎样的结局……
  • 青涩那些年,曾经

    青涩那些年,曾经

    以真实的五个人作为原材,讲述她们的高中生活。在爱情友情之间该如何抉择,青春没有对错,那些回忆你可还记得?
  • 易烊千玺之爱你到尽头

    易烊千玺之爱你到尽头

    突如其来的一通电话,改变了我的生活。那个谁,叫易烊什么的,就是你!快来教我这道题啊喂!那个易烊××,快来煮饭啊喂,我饿了!偶然得到一个既高冷逗逼有暖心哥哥的学神男票,感觉真是棒棒哒!(丢丢完结文:《易烊千玺的冰公主》,放心入坑,坑品有保证。PS:本文偶有小虐,男女主身心健康。)
  • 易烊千玺的世界

    易烊千玺的世界

    女主暗恋千玺,喜欢千玺,再次见到千玺的时候发誓一定要追到易烊千玺,然后把他甩掉,让他尝尝被人抛弃的滋味,以报平时千玺和她的恩恩怨怨,可是最后.......加群:451321411,还有请大家支持我的处女作:tfboys之爱你万年不变
  • 祇园正仪

    祇园正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双子公主恋上双子王子

    双子公主恋上双子王子

    她们,出生在欧阳家族,美若天仙。他们,出生在东方家族,帅的惊人。两大家族本来就有的婚约,结果生下来都是双胞胎,故事,似乎更有趣了。
  • 感恩故事大全集

    感恩故事大全集

    程帆主编的《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感恩故事大全集》精选经典佳作,篇篇震撼心灵。言简意赅的阅读感悟,拨动你的心弦。丰富、精美的插图,非凡的视觉享受。 父爱、母爱、亲情、真情,是人世间最美的情感。当你翻开《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感恩故事大全集》,你会被或真情流露、或清新流畅、或委婉含蓄的作品感动:在文字的流淌中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愿你与我们一起在阅读中感受世间真情,聆听人间大爱,拥有感恩之心。
  • 何悲心凉

    何悲心凉

    你相信世上有堕天使吗?你相信她不存在这个世界吗?你相信堕天使有爱吗?——呵!堕落的天使罢了。——反正世界从没相信过我,我又何必呢?
  • 神奇宝贝之神秘精灵兽

    神奇宝贝之神秘精灵兽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神奇宝贝第九百九十九次通关就可以发生神奇的事!
  • 纯爱年代

    纯爱年代

    刘佳乐的小说《纯爱年代》讲述:而立之年的姚大力在机场迎来了与他阔别四年之久的兄弟高耀祖,在同自己的好兄弟嘘寒问暖的过程中,勾起了姚大力对往事的追忆……学生时代的姚大力在学业的不同时间分别周旋在三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子之间。姚大力和高耀祖是好兄弟,毕业后一同来到名声显赫的二中,并结实了温文尔雅的关燕。高耀祖对关燕情有独钟,可关燕却一直暗恋着姚大力,并将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里。一心只想着兄弟的姚大力为高耀祖制造了一次与关燕约会的机会,却没有想到,这反而让关燕对姚大力更加爱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