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夜晚,银河横贯天空。从低垂东方的天狼星,往西越过参宿七星,再往前行一段路程,就进入鲸鱼座。这里有十多颗暗弱的小星,稀稀落落,毫不引人注目。可是,就在这片平淡无奇的天区,有一颗红色的恒星,亮度有明暗变化,行为怪诞,因而获得了“鲸鱼座怪星”的外号。
我们知道,有几颗变星是用肉眼很容易看到的,其中之一就是鲸鱼座怪星。1594年8月,荷兰天文爱好者法布里修斯在鲸鱼座见到一颗3等星,在当时的星表和星图上均无标志;数月之后,这颗亮星渐渐变暗而看不见了。过了几年,德国天文学家拜尔又在那里看到一颗4等星,并把它命名为鲸鱼座O星。不过他没有认出这颗星就是法布里修斯所见到的那颗星。直到半个世纪以后,人们才明白前后两次所见到的实际是同一颗星。与此同时,还确定了它的光变周期从310天至355天不等。周期性光变这种现象,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于是天文学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米拉”,意思是“奇特、怪异”。从此,“怪星”这个外号一直沿用了下来。
鲸鱼座怪星也许称得上是一颗最奇特的星体。它的亮度变化无常,最亮的时候成为一颗2等星,可以和北极星媲美;暗的时候人的肉眼完全看不见。它的光谱同样也是变幻莫测的,以至于在天文学家中间流传这样一句话:“这颗怪星没有两张光谱片是一模一样的。”
鲸鱼座怪星的躯体十分庞大,它的直径约为太阳的460倍。尽管怪星的质量相当于太阳的10倍,然而怪星的密度不过是太阳的一千万分之一左右,其稀薄程度用“大腹便便,空空如也”来形容是毫不为过的。天文学家还发现,怪星还有一颗暗弱的伴星,后者也是变星。怪星是红色的,伴星是蓝色的。一红一蓝,交相辉映。
鲸鱼座怪星拥有名目繁多的“冠军”称号,其中主要的有:除新星和超新星外,它是第一颗被发现的变星;它是第一颗确定有周期性光变的变星;在极大亮度时,它是长周期变星中最亮的一颗;它是第一颗在其光谱中找到放射线的变星;它是使用恒星干涉仪直接测定的角直径最大的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