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4300000021

第21章 太阳系之谜(11)

空间研究

地面观测受到诸多限制,耀斑的紫外线和X射线等重要辐射都被地球大气屏蔽了。空间探测为耀斑研究开辟了新的窗口。1973年5月美国成功地发射了“天空实验室”,它是一个载人的空间观测站。在9个月的观测中,它的望远镜、宇航员以及在休斯敦地面总部的太阳物理学家所进行的研究,是迄今对任何天体所做过的研究中组织得最好、配合得最默契的。1973年6月15日耀斑,从它出现前到闪光和暴发阶段,直至冷却结束,“天空实验室”都做了系统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耀斑的暴发源是位于日冕中的微小核心,由它发射的高能粒子流沿环形轨道向下运动,一直冲击到太阳表面,耀斑的可见光辐射就是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副产品。另外拍摄的耀斑光谱表明,不同谱线增强、达到极大和减弱的时间参差呈现,很有顺序。这些观测事实为美国天文学家斯塔拉克的磁力线再连接产生耀斑的理论,提供了很好的证据。

1980年2月14日,美国发射了一颗主要用于研究太阳耀斑的“太阳峰年使命”卫星。作为太阳峰年国际联测的一部分,地面射电望远镜配合它,提供了比较连续的太阳计时观测记录。在地面科学家的指导下,“太阳峰年使命”卫星对1980年4月30日的日面边缘耀斑拍摄了完整的紫外线和X射线光谱,以及硬X射线单色像。1980年6月7日耀斑记录到一条能量非常高的谱线。

日本于1981年2月21日发射了一颗“火鸟”卫星,它载有上乘的观测仪器,并能不断地旋转,可以拍出X光太阳像以及不同波长的光谱。在入轨后的1年5个月中,共观测到675个耀斑,其中31个有很强的X射线,最强的一个耀斑出现在1982年6月6日,强度为12级,是有史以来记录到的最强的一次。此外,“火鸟”还观测到许多射线的耀斑。

为了深入研究耀斑,太阳峰年期间,一些国家还准备发射一些卫星。日本、美国和俄罗斯联合研制的峰年探测卫星“Solar-A”在1991年下半年发射,俄罗斯准备的Coronas-I和Coronas-F两颗卫星,也分别在1991年和1992年发射。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耀斑的观测和理论日臻完善,但远不能说对耀斑有了完美的认识。世界著名天文学家帕克形象地说过:目前人们所看到的耀斑只是“巨人的一双脚”。为了窥其全貌,天文学家正在不懈地努力着。用历史眼光来看,最终揭开耀斑谜底也许不会是太遥远的事情。

太阳自转之谜

太阳像其他天体一样,也在不停地绕轴自转,这在400年前是无人知道的。最早发现太阳自转的人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在观测和记录黑子时,发现黑子的位置有变化,终于得出太阳在自转的结论。他给出的太阳自转周期为一个月不到。那是17世纪初的事。

太阳是个大气体球,它不可能像我们地球那样整个球一块儿自转,这是不难理解的。早在1853年,英国天文爱好者、年仅27岁的卡林顿开始对太阳黑子做系统的观测。他想知道黑子在太阳面上是怎样移动的,以及长期来都说太阳有自转,但这自转周期究竟有多长。几年的观测使他发现,由于黑子在日面上的纬度不同,得出来的太阳自转周期也不尽相同。换句话说,太阳并不像固体那样自转,自转周期并不到处都一样,而是随着日面纬度的不同,自转周期有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较差自转”。

太阳自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太阳赤道部分的自转速度最快,自转周期最短,约25日,纬度40度处约27日,纬度75度处约33日。日面纬度17度处的太阳自转周期是25.38日,称作太阳自转的恒星周期,一般就以它作为太阳自转的平均周期。以上提到的周期长短,都是就太阳自身来说的。可是我们是在自转着和公转着的地球上观测黑子,相对于地球来说,所看到的太阳自转周期就不是25.38日,而是27.275日。这就是太阳自转的会合周期。

如果我们连续许多天观测同一群太阳黑子,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它每天都在太阳面上移动一点,位置一天比一天更偏西,转到了西面边缘之后就隐没不见了。如果这群黑子的寿命相当长,那么,经过10多天之后,它就会“按期”从日面东边缘出现。

除了由黑子位置变化来确定太阳自转周期之外,用光谱方法也可以。太阳自转时,它的东边缘老是朝着我们来,距离在不断减小,光波波长稍有减小,反映在它光谱里的是光谱谱线都向紫色的方向移动,即所谓的“紫移”;西边缘在离我们而去,这部分太阳光谱线“红移”。

黑子很少出现在太阳赤道附近和日面纬度40度以上的地方,更不要说更高的纬度了,光谱法就成为科学家测定太阳自转的良好助手。光谱法得出的太阳自转周期是:赤道部分约26日,极区约37日。这比从黑子位置移动得出来的太阳自转周期要长一些,长约5%。

为什么呢?

一种解释是:黑子有磁场,并通过磁力线与内部联结在一起,内部自转得比表面快些,黑子周期就短些,而光谱得到的结果只代表太阳表面的情况。这类问题的研究可以说现在只是才开头,其中的奥妙和真相还都说不清楚。

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发现太阳自转速度是有变化的,而且常有变化。1901~1902年观测到的太阳自转周期,与1903年得出的不完全一样。不久,有人更进一步发现,即使是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太阳自转速度的变化可以达到0.15千米/秒,这几乎是太阳自转平均速度的四千分之一,那是相当惊人的。

1970年,两位科学家在大量观测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几乎有点使人不知所措的结论。通过精确的观测,他们发现太阳自转速度每天都在变化,这种变化既不是越转越快,周期越来越短,也不是越转越慢,周期越来越长,而似乎是在一个可能达到的极大速度与另一个可能达到的极小速度之间来回变动着。

太阳自转速度为什么随时间而变化?有什么规律?这意味着什么?现在都还说不清楚,只能说是些有待研究和解决的谜。

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有可能着手观测和研究太阳外层大气的自转情况,主要是色球和日冕的自转情况。在日冕低纬度地区,色球和日冕的自转速度和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表面层——光球基本一致。在高纬度地区,色球和日冕的自转速度明显加快,大于在它们下面的光球的自转速度。换句话说,太阳自转速度从赤道部分的快,变到两极区域的慢,这种情况在光球和大气低层比较明显,而在中层和上层变化不大,不那么明显。

这种捉摸不透的现象,自然是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树有根,水有源。认为产生太阳自转的各种现象的根源在其内部,即在光球以下、我们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太阳深处,这是有道理的。

日震可以为我们提供太阳内部的部分情况,这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进行推测,当然,这种推测并非毫无根据,而是有足够的可信程度。譬如:根据太阳所含的锂、铍等化学元素的多少来进行分析和推测;从赫罗图上太阳应占的位置来看,太阳是颗主序星,根据所有主序星的平均自转速度进行统计,来考虑和推测。

其结果怎么样呢?

不仅难以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甚至还针锋相对:有的学者认为太阳内部的自转速度要比表面快,快得多;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表面自转速度比内部快。

一些人认为:太阳自转速度随深度而变化,我们在太阳表面上测得的速度,很可能还继续向内部延伸一段距离,譬如说大致相当于太阳半径的1/3,即约21万千米。只是到了比这更深的地方,太阳自转速度才显著加快。

包括地球在内,许多天体并非正圆球体,而是扁椭球体,其赤道直径比两极方向的直径长些。用来表示天体扁平程度的“扁率”,与该天体的自转有关。地球的赤道直径约12756.3千米,极直径约12713.5千米,两者相差42.8千米,扁率为0.0034,即约1/300。八大行星中自转得最快的两颗行星是木星和土星,它们的扁率分别是0.0637和0.102,用望远镜进行观测时,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们都显得那么扁。

太阳是个自转着的气体球,它应该有一定的扁率。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迪克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提出了问题。根据迪克的理论,如果太阳内部自转速度相当快,其扁率有可能达到4.5/100000。太阳直径约1392000千米,如此扁率意味着太阳的赤道直径应该比极直径大60多千米,对于太阳来说,这实在是微乎其微。可是,要想测出直径上的这种差异,却异乎寻常地困难,高灵敏度的测量仪器也未必能达到所需要的精度。

为此,迪克等人做了超乎寻常的努力,进行了无与伦比的超精密测量。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得出的太阳扁率为(4.51±0.34)/100000,即在4.85/100000到4.17/100000之间,刚好是他所期望的数值。1967年,迪克等人宣布自己的测量结果时,所引起的轰动是可想而知的。一些人赞叹迪克等人理论的正确和观测的精密,似乎更多的人持怀疑态度。他们有根有据地对迪克等人的观测精度提出相反意见,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一些有经验的科学家重新做了论证太阳扁率的实验,配备了口径更大、更精密的仪器,采用了更严密的方法,选择了更有利的观测环境,所得到的结果是太阳扁率小于1/100000,只及迪克所要求的1/5左右。结论是:太阳内部并不像迪克等人所想象的那样快速自转。退一步说,即使太阳赤道部分略为隆起而存在一定扁率的话,扁率的大小也是现在的仪器设备所无法探测到的。

企图在近期内从发现太阳的扁率,来论证太阳内核的快速自转,可能性不是很大。它将作为一个课题,长时间地反映在科学家们的工作中。不管最后结论太阳是否真是扁球状的,或者太阳确实无扁率可言,都将为科学家们建立太阳模型,特别是内部结构模型,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至于为什么太阳自转得那么慢?为什么太阳各层的自转速度各不相同?一些自转速度变化的规律又怎么样?诸如此类,目前都还是未知数。

太阳震荡之谜

“地震”这个名词,我们都是很熟悉的。“月震”,也并不太生疏,它是月壳的一种不稳定现象。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的宇航员在月面上装置了第一台月震仪之后,记录到每天平均约有一次月震,而且都是很微弱的。

太阳有“日震”吗?有。日震极为复杂,规模宏伟壮观,景象惊心动魄,地震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日震最初是在1960年被美国天文学家莱顿发现的。他在研究太阳表面气体运动时,发现它们竟是像心脏那样来回跳动,气体从太阳面上快速垂直上升,随后再降落下来,一胀一缩地在震荡着。一些地方的气体急剧震荡几次之后,好像跑得很急之后的喘气那样缓和一段时间,接着又开始新的一轮震荡。这种震荡平均每5分钟(精确地说,应该是296±3秒)周期性地上下起伏重复一次,被称做“5分钟震荡”。

进一步的观测研究表明,在一次震荡中,气体上下起伏的范围可以达到好几十千米,这对于直径约1392000千米的太阳来说,自然算不了什么。使人惊讶的是,发生震荡的不是太阳面上的一小片区域,而是在成千上万,甚至好几十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气体物质连成一片,好像在同一声口令下同起同落。并且在任何一个时刻,太阳面上都有2/3左右的地方在做这种有规律的震荡。如此大面积的震荡真可以说是蔚为壮观,请你想一想,比地球大好几倍的一片火海,其上火舌瞬息万变,火“波”汹涌澎湃,一会儿上升,一会儿又很快下降,最生动的笔恐怕也难确切地描述其全貌。

“5分钟震荡”的发现是天文学、特别是太阳物理研究中的一件大事,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我们知道,科学家对地震波进行研究之后,才得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我们现在掌握的这方面知识,几乎都是这样得来的。太阳内部我们更是无法直接看到,而所谓的太阳震荡即日震,它的发现无异于为科学家们送来了一副可“窃听”太阳内部的听诊器,各国科学家立即对之表现出巨大的兴趣。

譬如说:太阳大气层最靠里面的那一层叫光球,它也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层。在光球下面的是对流层,这是很重要的一层,它起着承内启外的作用。可是,我们无法看到它。而根据对5分钟震荡的观测和有关理论,我们相信,对流层的厚度大体上是20万千米。当然,也有人认为对流层只是很薄的一层。

太阳的5分钟震荡一般被看作是太阳大气中的现象,那么,是否可能它也是周期更长的太阳整体震荡的组成部分呢?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科学家设法寻找频率更低、周期更长的太阳整体震荡。1976年,前苏联克里米亚天体物理天文台的科学家们在研究光球层时,发现太阳表面存在着一种重要的震荡,周期是160分钟,每次震荡太阳都增大约10千米,随后又恢复到原先的状态。

同类推荐
  • 快乐心灵的动人故事

    快乐心灵的动人故事

    故事是青少年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当青少年朋友们面对失败、遭受挫折和感到失望时,本书会给他们力量;当青少年朋友们迷茫和失落之际,本书会给他们慰藉。一个个短小平凡的故事,简单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个智慧的人必然是一个善于从平凡的事情中、从简单的语言中领悟大道理、发现大智慧的人。
  • 青少年知识博览3

    青少年知识博览3

    本书几乎囊括了自然天地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它涉及的知识点较全:每一个知识面都包含若干知识点,知识点语言生动、内容严谨,又配以图片说明,足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可谓不折不扣的“百科全书”。本书每章都是一个特定的知识领域,章内再按各知识领域的内容特点分类一一展开细述,便于读者查找、阅读。
  • 变不出魔法的下午

    变不出魔法的下午

    本书精心编选了近20年来在全国大型报刊、杂志发表的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童话,分别从不同视角为孩子们缔造了色彩斑斓、瑰丽奇幻的童话王国。书中的人物活灵活现,生动而富有文学意味的描写将使读者如临其镜,淋漓尽致地去体味的童话乐趣,每一篇都赏心悦目,百读不厌。珍藏一卷,快乐一生。呈现了宽容、梦想、爱与勇气等最初的珍贵的品质,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文字,能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世间重饮一露甘泉,纯净小孩甚至大人的心。
  • 小公子

    小公子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中、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必须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世界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必须积极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才能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
  • Honey,听,最美胎教音乐

    Honey,听,最美胎教音乐

    这本故事书是从人们最熟知的音乐胎教入手,选择适合孕妇的音乐,让孕妇不必再为寻找胎教音乐而发愁。图书分为国外名曲、国内名曲两部分,配合不同的音乐主题,选取古今中外大家熟知的儿歌、童谣等内容。为了避免此书的单一性,又特别加入了唐诗、宋词、元曲,电影故事,胎教故事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阴阳之天命

    阴阳之天命

    世界的每个角落里,都掩藏着邪恶,在这个光明与黑暗的世界里,谁都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不管是人非人,是鬼非鬼,所有人都受命运的驱使,不断有人挣扎,可是,命运的能力,又岂是我们能抗衡的。
  • 余生之位

    余生之位

    我是一位孤儿,性格狂傲不屑,自从章靖收养了我,成为夏府的丫鬟,每天烦心的事情越来越多,性格越来越爆裂,总之,不就是那三位惹的祸!
  • 没有真爱我倒追

    没有真爱我倒追

    “从此以后,你,夏末,就是我的贴身保镖了。”握紧了拳头。“余泊舟,我再警告一次,不要欺人太甚,否则我就不客气了!”看着他精致的脸,心又一下子软了。“行,我赔是赔得起,但——我还是答应了。看你一副细胳膊细腿的样子,实在太欠揍了。”
  • 银笋尽标齐

    银笋尽标齐

    她是他未过门的妻,他也说过他一生只会娶她一个,她本应该欢喜的。但他的意中人不是她,而她只是他未过门的妻。
  • 玄天有界

    玄天有界

    灵气?元气?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一块自称玄器的石头。他们相遇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修炼流。玄天有界,名为玄元。
  • 月孽之三号公寓

    月孽之三号公寓

    尚北,一个外表成熟,内心单纯的漫画爱好者,因为画的漫画无意为警方破获了几起凶杀案而被招入灵异社,怪事就来了......
  • 乱世考核

    乱世考核

    “九感神功之以太元圣体为引,颤抖的生灵回归吧”“魔骨神功之以地境圣体为引,颤抖吧!无知的生灵”“圣念力之以光之子为引,万物为我所用!神之降临!”这是一部关于体制的书!
  • 大历疑案录

    大历疑案录

    本作品讲述的是唐朝唐代宗大历年间一位县令为官期间的各种奇案,里面有众多破解与留有悬疑始终无法破解的离奇案件。作品属于悬疑类型,人物以及部分地名纯属虚构,与历史无关。
  • 我游梦者

    我游梦者

    坑蒙拐骗,醉生梦死,嗑药穿越,一个矮穷丑残的屌丝,一个从不洗澡浑身孜然味,爱好修脚的老神棍,故事,就在这对爷俩间开始了。
  • Shadow梦想家

    Shadow梦想家

    也许说,梦想不遥远,可它却遥不可及……在心中,是否有个秘密花园呢?每个女孩心中都有梦,对她们来说或许遥远,或许就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