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1700000014

第14章 附录(2)

但就目前相声演出市场的状况来看,有些情况令人堪忧,由于相声的坎儿低,有些青年相声演员学了一些皮毛,不求甚解,学了几个段子,并未掌握相声的真谛,便不再下功夫,只顾走穴演出,无心刻苦深造。然而,一些浅薄的相声却也还有人听,有人乐,也有一定的剧场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以为这是不会说相声的遇到了不会听相声的了。相声是一门既通俗又高雅的艺术,不仅精深而且高难,天分和功夫缺一不可,如果把相声这门艺术看简单了,那便是没有真正理解相声,也不会有更高的艺术追求。让我们回到文章的题目上来,不少青年相声演员,动辄以“shǐ”、“niào”、“pì”这三个词来充当“包袱”笑料,换得一些廉价的笑声,观众笑得不畅快,同行们听了其实也并不舒服。

相声演员自己常说:“相声啊,是一门语言艺术”,既然是语言艺术,就应该把生活中的语言,艺术地再现给观众。而不能不加分辨不加选择地搁到相声段子里,在污染观众耳目的同时也损害了演员的自身形象。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汉字语言文明之讲究,为他国文字不能比拟。生活中有些不雅之词,人们会自觉规避,于是就产生了化俗为雅的婉约词句,如“解手”、“方便”;更文一些的有“登东”、“出虚恭”,等等。即使对可爱的小动物,如兔子的排泄物也有“明月砂”这样的不俗称谓,可见那些低俗不雅的字眼儿是完全可以回避的。那么为什么有的演员(主要是初学者和青年演员)还会乐此不疲地使用这些俗词儿、俗字儿、俗“包袱”呢?相声段子离开了这些字眼儿真的就没“包袱”了吗?非也!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在他的经典段子《山东斗法》中,就把俚语中常说的“酒壮sóng人胆”改说成“酒壮乏人胆”;还有一句,孙德龙酒醒之后不敢登台斗法,就对解大人说:“您拿我当只风筝把我放了吧”,明显规避我们文章题目的那个字。但这个段子精彩程度丝毫未减,至今让人百听不厌。

我曾经和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合作写过一段《学习简化字》,说到仓颉造字,我就按传统手法写了“谁见过仓颉?哪位跟仓颉一块儿吃过饭?洗过澡?”这样的句子,侯老师一看,就毫不犹豫地删掉了;在创作《技术比赛》这个段子时,我构想了一个“老太太长胡子”的“包袱”,侯老师又摇头给否了,侯先生认真地对我说:“这样的包袱,一是旧,二是俗,有多少删多少。”从现在保存的侯宝林先生的相声录音来看,不仅没有粗俗不雅之词,就连涉及残疾人“哑巴”、“麻子”这样的字眼儿也被净化掉了。这使我想起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一句话,他说:“手艺低能学习,眼界低没出息”。我们相声后学,尤其是青年相声演员确实应在心中树立高标准,向大师看齐。这里我想忠告初学相声的年轻朋友,“包袱”或笑料的构成,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儿上,而是要去挖掘人物的思想内涵,更要从作品的结构上去设计“包袱”,把平时不可乐的话,让特定人物在特定场合说出,就很可能引发让人意想不到的“包袱”。如马三立先生在《似曾相识的人》这个段子中,塑造一个唯利是图的反面形象,甲承诺能为乙解决工作问题,向乙索要衣服、皮鞋,乙说:“改天我把皮鞋送到办公室,当面交给您”,甲说:“别直接给我,二楼支部那屋,墙上有个黄书包,你把鞋搁那里头”--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却引发了满场观众哄堂大笑。当然,高雅含蓄的好“包袱”,需要下苦功夫花大力气挖掘提炼才能获得。古人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相声创作何尝不是如此?相声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有过撂地卖艺的阶段,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确曾出现过一些低级“包袱”和“荤段子”,但经过历代艺人和相声从业者的努力,相声语言逐步净化,相声品味不断提升。记得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两位老艺人表演相声《反正话儿》时,甲说:“我狗尾巴花儿”,乙说:“我花儿尾巴狗”,结果被在场的观众哄下了舞台,早已被观众唾弃的表演我们不能让它卷土重来。相声是一门传统艺术,有很强的技巧性。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诸如“三番四抖”、“先褒后贬”、“阴差阳错”、“违反常犯”、“逻辑混乱”、“荒诞夸张”、“巧借谐音”等多种组织“包袱”的方法。现代社会又为我们提供了空前的文化元素和丰富的信息量,青年相声演员如能很好地吸收传统相声的精华,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一定能创作表演出健康高雅的好段子,维护相声语言的纯洁--这是我,一个不太年长的老曲艺人对青年相声同仁的一点希望,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原载于2013年4月19日《中国艺术报》)

不会说相声的遇到不会听相声的了

崔琦

与电视和网络比较起来,相声这门艺术,更适合在小剧场展示和发挥。一个高水平的“现挂”,通常是不可复制、不能再现的,论其效果,要比设计好的“包袱”来得更强烈,即兴的“神来之笔”,对演员和观众都是一种享受。

现在相声队伍中良莠不齐,青年相声演员中有的学相声时间不长,不按相声规律、规矩说,但他们也有粉丝,也有剧场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说,这是不会说相声的遇到不会听相声的了。

北京现有相声小剧场20余家,每周都有固定演出,如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星夜相声会馆、德云社、嘻哈包袱铺等,有的还开了“分号”,相声市场遍地开花、方兴未艾的盛况,实属空前。

小剧场相声的兴起,折射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安定,人民丰衣足食,老百姓对文化生活和“笑”的需求日益增加,宽松的社会环境也为相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说明,小剧场演出,更符合相声艺术的表现规律和观众的欣赏情趣。演员与观众互动,使现场气氛融合热烈,而一个高水平的“现挂”,通常是不可复制、不能再现的,论其效果,要比设计好的“包袱”来得更强烈,即兴的“神来之笔”,对演员和观众都是一种享受。

现在,相声不仅火在了小剧场,不少省市的广播电台都有“每日相声”的栏目,电视上,相声演员频频出镜,各种规模的相声大赛,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相声界“收徒拜师”的盛事,虽不是月月有,但确实是年年都有,真是好一派繁荣景象。

然而,相声界的一位老前辈,在谈到前不久举办的一次相声大赛时却显得忧心忡忡,说现在的相声,让他感到“堪虑”。对此,我颇有同感,老先生的“堪虑”并非多虑。

先说电视相声。相声通过电视传媒,走进千家万户,扩大了这门艺术的受众面,演员的知名度迅速得到提升,这是积极的一面;可相声毕竟是剧场艺术,而且是小剧场艺术,为了不把话说绝对,我要说,与电视和网络比较起来,相声这门艺术,更适合在小剧场展示和发挥。

早期的相声演出,并没有主持人报幕,演员说什么段子,往往也不固定,通常是先用“垫话儿”探路,然后再“把点开活”,内容和语言,少有限制,表演当中,即兴发挥的成分较大,所以,演出又叫“使活”;现在相声上了电视,不仅时长受限,段子内容也要审查,台词固定,不能也不宜现场发挥,不是“使活”,而是“使死”,相声最值钱的东西受到了制约,演员的才华和水平得不到充分展示,录制现场的观众自然不能随意互动,可乐的地方不多,但效果“还行”,因为现场有人带着“领掌”。在家看电视的朋友,倒是可以品头论足,随意褒贬,可这不叫参与,因为你是在电视机前“望箱子”--看着别人听相声,严格地说仅仅是位旁观者。

说到前不久举行的那次大赛,我感觉到我们的导演对相声知之甚少。那次比赛,我和相声界两位同仁被请去“出题”,说到相声《夜行记》,一位导演(应该是副导演)说没听过;我又提到《找堂会》和《卖挂票》,他也说没听过。也许有朋友会说:没听过这几段相声就不能参与组织相声比赛了吗?请看比赛现场的一个小小错误,我们赛前曾出了几道辙韵题,以测验选手这方面的知识和纠错能力,可在比赛现场,屏幕上打出来的却是“仄韵题”三个字,作为特邀嘉宾,我正在现场,急忙找到副导演说,字幕打错了,应该是“辙韵题”,车字旁的“辙”,这位副导演满脸狐疑看着我说,不是“合仄押韵”吗?我说是“合辙押韵”,他还不信,我说,要不你问问在座的评委,或者你问问薛宝琨,他是大学教授。

后来这字儿改过来了--这件事有当时的录相为证。我还想说说两位主持人,其实也是导演的事,首先两位主持人不会穿大褂,一位还是带掐腰的“中性”大褂。要命的是,两位主持人千方百计要把自己弄成是“说相声的”,明明不懂不会,却偏要往这边靠,语言和动作容易夸张,内行看是出洋相,他们却可能以为这就是相声。我无意贬损两位主持人,他们主持别的节目其实是很优秀的,也可以主持相声节目,不如就规规矩矩地主持,发挥优长,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说相声的过去被看作是“下九流”,可作为一门艺术,相声又很“娇嫩”,虽然有嘴就能说,可差一点儿又不行,我的话也许有点儿偏激,但相声真的很难。前几天在京北一所大学里举办了一次曲艺大赛,在发奖的示范演出中,一位评委老师带着一个学生说了一段《改行》,底是花脸演员改行卖西瓜,有四句唱,最后一句白是:“你们吃呀!”这时捧哏的只须说一个字:“吃!”逗哏的说:“都吓跑了!”--搁谁也得这么说,死词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改动。可那天捧哏的那位学生最后一句没说那个必说的“吃”字,而是说了好几个字,观众还没听清楚,效果自然不用说了,“包袱”肯定不响。

还是在这次比赛上,说的是恋爱的内容,女方要求对方给她买房买车,外加七块儿臭豆腐……我听了很惊愕!胡说八道不是相声!作者不应这样写,演员也不应该这样说,可他们却以为这就是“包袱”!看来,相声令人堪虑堪忧,不是危言耸听。

曾经有人跟我探讨过,说现在相声队伍中良莠不齐,青年相声演员中真有不少不错的,条件好的,也有悟性,一看就是好苗子;可也有的学相声时间不长,不按相声规律、规矩说,有的也根本不叫相声,但他们也有粉丝,也有剧场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说,这是不会说相声的遇到不会听相声的了,虽然令人忧虑,但现状就是这样,相声门坎儿低,有胆子就敢上台,而且是撒手不由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谁来约束他们,又没有这方面的法规,这部分人怎么发展还真不好说。头两天我跟魏文华(天津相声名家)谈起这个话题,我说:“也许再过十年八年,您就成了不会说相声的了。”她说:“我看悬。”

感谢北京曲协,适时的召开了“北京相声传承发展研究会”,说到传承,不能不提拜师收徒。应该说这种传承方式符合相声学与教的艺术规律,收徒、拜师、摆知,都是好手,无可厚非,但有两点值得研究,一是拜师以后,师父并不教,徒弟也不学,这样的师徒关系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二是有些“收徒者”,自己尚且不知相声为何物,却竟也收了不止一个徒弟,这就越发的令人堪忧了。

说了很多,都是问题,但这决不是说我们相声界一团糟糕,不是的。因为各级主管部门和相声圈内的有识之士大有人在,能规规矩矩说传统经典段子和新创优秀作品的老中青相声艺术家大有人在,维护相声本真,捍卫相声尊严的勇士大有人在,我们有正确的导向,积极的呼声,广泛的认知和规范的准确,更重要的是,我们有适于相声成长的良田沃土,喜爱相声的广大观众,他们明世理,懂艺术,适者生存的规律和优胜劣汰的法则,在他们中间或通过他们得到体现,有了这些,我们有理由对相声的前景充满信心!

人民热爱相声,百姓需要相声。每一位有良知的相声工作者,切切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把握时代脉搏,了解百姓心声,与时俱进,薪火传承,让相声艺术在继承中发展,在前进中创新,用我们的辛勤劳动,让人民笑口常开!

(原载于2012年12月14日《中国艺术报》)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上)

    中华典故(上)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写作受到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启发,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借由对文人日常生活的个案解读,作者也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全新视角。
  •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本书介绍了中国一些主要文化名城、文化名镇的历史渊源,以及鲜为人知的文化底蕴。
  •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100余年了。明年又恰恰是法国伯希和敦煌劫经的100周年(1908-2008年),我国西域与敦煌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外流,其实已经远远地超过了100年。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险、考古学家们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国探险家、语史学家、东方学家和汉学家伯希和的西域敦煌探险,则颇为引人注目。本文试对伯希和西域敦煌探险团在我国新疆和甘肃各站,特别是在敦煌从事考察和劫掠文物的史事,略作钩沉,以对《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的大历史背景作以介绍,以飨我国学术界。
  • 武林掌故

    武林掌故

    本书收录了二十几篇武林名人掌故,记述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一百多年间武术界部分知名人物的生平事迹,记述了当时闻名全国而今已很少被人提及的武术家和他们的技艺,以及如今还活跃于武坛的武术大家。这其中既有侠士、镖头、拳师、教习,也有作家、演员、商人、民族英雄,还有扎根底层的民间高手。
热门推荐
  • 孤城守卫之破晓黎明

    孤城守卫之破晓黎明

    一声剧烈的枪响之后,太平军向着北城发动了攻击。一触即发的战争之中,北城的最高指挥者,赵克,临阵脱逃。苏安,作为守城的一个小兵,又将何去何从?
  • 陌言璃殇别

    陌言璃殇别

    生在富家的娃偏偏要去升级打怪捡装备,遇见师傅抱大腿,哭着求别人收了自己,泪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把鼻涕一把泪。狡猾的大灰狼扮演小白兔,兽心大发想换换口味,结果屁颠屁颠跟着呆兔转。没想到兔子不领情,偏偏要吃窝边草。当它含情脉脉对着别人放电,却换来一个又一个白眼呜呼哀哉
  • 销售人员必修课

    销售人员必修课

    销售必修课是一个由内而外全面打造销售精英的课程,这个课程可以让你明白客户拒绝你真正的原因在哪里,也能够让你通过客户语言行为等因素确认客户的想法是什么。如果你希望让客户很容易地购买你的产品,那么你得先学会如何让客户一下喜欢你;如果你希望让客户持久地信任你,那么你得让客户更好地认同你。与其说销售必修课是一门销售人员的课程,倒不如说这是一把让你打开建立人际关系大门的绝佳钥匙。销售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说服的过程,所以你可以使用课程中的经典技巧用于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
  • 广沪上竹枝词

    广沪上竹枝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灵天象

    神灵天象

    天变大陆,所有生灵天赋神通人类生有九魂,一道灵魂可融合一道兽魂,变化为兽,获得兽之天赋神通,此谓‘变化之力’变化成鸟,可以飞上天空,变化成鱼,可以遨游水底,变化成凤,可以舞动九天……蓝星小子‘秦山’,灵魂穿越天变大陆,以‘一魂’在‘九魂’人类中,一步步登上巅峰……
  • 恶魔的陷阱,只因为你的谎言

    恶魔的陷阱,只因为你的谎言

    他是亿万富翁,绝世帅哥,绝对禁欲系男神,无法攀登的冰山。他和他的谎言当中编织一个陷阱。迎来了一个未知生物,她如同白兔一样纯洁!让个恶魔也无处下口。他抢夺她!占领她的一切。一个陷阱,强娶她为妻。他也毫无节制的对她如此疯狂!他是没见过女人吧,怎么这么疯狂还冰山呢!一场意外,他以为她死了。恶魔竟流下了眼泪,哭的像一个无助的孩子,他才明白小白兔已已融入他的灵魂,无法割舍。别哭了,我还没有死,她轻轻抚摸他的脸颊,一刻恶魔一已明白此生再也无法没有她……
  • 十年星辰,十年天空

    十年星辰,十年天空

    他说,你是那静夜深邃天空中的星辰,闪耀着光芒,而我,却是那晴天里的艳阳,我们的轨迹永远都不可能相交,注定时空相隔。她抬头仰望着星空,笑了,笑得灿烂,原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真的不是生与死,而是黑夜永远无法触碰白天的光线…………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风之狩天

    风之狩天

    卒,士,影,百户境,千翎境,威统境,将臣境,三爵境,君境,本终可为仙……可天道陨,吾命亦不可为天定,唯有噬……
  • 吃货之我入江湖

    吃货之我入江湖

    “那个娃娃好可爱。”一女子犯了母爱,作花痴状。“现已加入烟雨楼豪华午餐.....”这是一群来自地狱的吃货,他们遇兽食兽、遇禽食禽、遇人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