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33600000033

第33章 四面楚歌自刎乌江(1)

时间在战争中过得飞快,甚至忙于战斗的人们都没有注意到它的流逝。

几年的战争,结果是胜利的天平越来越倾向于刘邦。

项羽认识到了这一点,刘邦认识到了这一点,其他人也都渐渐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刘邦在努力加强自己的优势,项羽在努力争取拉回已离他远去的优势,而其他人则在为新的形势而调整自己的行动,以期在新的政治格局中拥有一个好的位置。

混乱在渐渐消除。

新秩序在一点点地产生。

项羽的悲剧也在一幕幕地推向高潮!

1遗憾的是韩信也不是政治家

项羽所希望出现的天下由诸侯分管,而他管理诸侯的格局并没有出现,事实上,项羽为了他的这一个统治天下的格局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已经成为泡影。从理论上讲,中国出现过分封制,是在西周时期,那不仅仅是一种理想的制度,也是现实中统治中国的方式。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从文化背景到家庭制度,都有一批与之相配合的制度或者是习俗。可是历史发展到西汉初年的时候,这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再想建立分封制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何况,项羽在建立分封的时候,他自己又表现出了一系列的失误。

事实证明,项羽的思维落后于他所处的时代了。

几年的争战,新的格局已经形成,那就是项羽与刘邦两大势力集团平分天下。这一点是项羽所不愿意出现的,但同时却是他没有办法避免的了。项羽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能够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下如何才能与刘邦共分天下的事情,他未必不会与刘邦达成一项协议,就如同中国后来出现的南北朝的格局一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东西王朝的对立。但是项羽却始终也不承认他消灭不了刘邦的力量,也许是他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所以他一直在努力去做着他力所不及的事情——消灭刘邦。

一次又一次地与刘邦的部队在荥阳、成皋一线相持,一次又一次地从西线奔到东线,似救火一样地消灭威胁着自己后方的势力,一次又一次地打败刘邦的部队,但是刘邦的部队却一次又一次地以死灰复燃之势重新与他的部队在战场上交锋,这一切都没有使项羽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他已经不可能消灭刘邦了。

当项羽最后发现了这一事实,或者说是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是太晚了。他的力量都已经在战争中消耗怠尽。不单是他以前对刘邦的军事上的优势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且他在军事上已经从优势转化到了劣势。

项羽的部队实力实在是太强了,以至不到他们要倒下去的时候。都使人难以发现,他们实际上已经支持不下去了。就在项羽的部队在与刘邦的战争中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候,他们已经支持不下去了。虽然他们的战斗力依旧是强大的,但是在项羽的部队中开始流行一种新的情绪,那就是厌战。

英雄也有厌战的时候,项羽虽然是英雄,但是他现在就厌倦了战争。

项羽的子弟兵,也许是几年来第一次战斗力如此的使项羽不满意。项羽没有认识到一点,刘邦的部下多数是山东人,刘邦带着他们从关中冲出来,他们都是想着打回老家去,所以他们能屡败屡战,不散不乱,与楚军长期、顽强地战斗着。而项羽的部下多数是江东人,与刘邦的部队作战,对于他们来说必须离开自己的家乡,越是长期的战争,越是使他们感到厌烦。心理基础的不同,当然导致士气的不同。

当楚汉间的争夺战进行到第4年的时候。项羽的势力开始难以支持了。

两线作战使项羽的部队疲于奔命。魏、赵、燕、齐各地又都被韩信收复,彭越依旧在项羽的后方捣乱,刘邦与项羽的主力始终是沿荥阳、成皋一线相持。对于刘邦来说,战事一直是有进展的,因为他在不断地消灭项羽所封的诸侯王,并从他们那里获取到土地与人民,使自已的势力不断地得到加强。可是战事对于项羽来说却一直就没有任何进展。除了疲劳以外,他与他的部队什么也没有获得。

项羽的势力偏安于江东,而刘邦却占据了北中国与关中。当历史在中国进入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还都是在中国的北方,南移是在500多年以后才开始的。这也就意味着,刘邦占据的地区,与项羽所占据的地区相比,各方面都处于相对的领先地位。当战争长期地在双方间持续下去的时候,刘邦所占据的地区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就充分地表现出来。这些地区能够以他们的人口优势,农业优势、技术优势支持战争,而项羽的统治区却做不到这一点。在战争中,战士的勇猛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战争也是经济的较量。项羽的部队明显地比刘邦的部队勇猛善战,可是项羽在经济基础上却明显地比不上刘邦。何况他还是在两线作战的状态中。

从表面上看,项羽的主力完全是在刘邦与他部将韩信的两支大军夹击之下,还有一个彭越继续在后方与项羽捣乱。楚军处于绝对的劣势。

实际上呢?

实际上,如果项羽能够认清形势,使用一定的手段,韩信的一支部队是不会认真参加战斗的。也许这是项羽的最后一次机会:想办法利用野心家。

当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就再没有其他人有这个野心了吗?

不!始终有野心家。

最开始是魏王豹,在项羽所派说客的鼓动下,他背叛刘邦,提出与项羽联合,实际上,他也并不是真心地想从刘邦的部下转而成为项羽的部下,他是想与刘、项三分天下。但是他的实力太差了,甚至经不起韩信的一轮猛攻。

而后还有一个九江王英布,项羽命令他出兵的时候,他称病不出,作了一个坐山观虎斗的打算,后来在刘邦派出的说客的鼓动下,他背叛了项羽,要与刘、项三分天下,但是他也没有能独立下去,被项羽手下的名将龙且打垮了。

刘邦与项羽的阵营中都出过想借机自立,三分天下的人物,这也不足为奇了。他们失败,不是因为他们的野心不合时宜,而是他们不具备实现他们野心的实力。

谁有与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实力?

韩信!

韩信的才干可以与刘邦与项羽抗衡,他的用兵才能甚至是在刘邦与项羽之上。他所控制的地盘也可以与刘邦、项羽相抗衡,连有魏、赵、燕、齐。

他的军事力量也足可以与刘邦与项羽的人马相抗衡,是刘邦部下最精锐的部队,还打败了项羽手下的第二名将龙且。

如果存刘邦与项羽相持时期韩信宣布独立的话,刘、项双方都不能把韩信的势力怎么样,而且为了战胜自己的对手,他们都必须与韩信保持友好的关系,以免他帮助自己的对手打败自己。可以说,韩信的势力处于一种左右逢源的境界。一切都只在韩信的一念之间!也许可以说,就是韩信的个人意向,决定着是不是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早400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中国第一次的三国分立格局。

韩信手下的谋士蒯通曾对当时的形势做过如下的分析:“楚军起兵于彭城,转战南北,最后来到了荥阳,想当初他们威震天下,而现在却被汉军困在京、索之间,一连3年了,他们在西线的战线没有一点的进展。汉王率着几十万的人马,在巩、洛一带据险而守,有时甚至是一日数战,但是没有一点成功,仅能守住自己的阵脚就不错了,还有打败了,逃到宛,放弃成皋的时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者与勇者相困的局面。

双方的锐气都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的军队与他们的百姓都开始厌烦战争了,双方的军需物资也不充足了,所以,依我个人的判断,不是天下的大贤,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平息天下的灾难。实际上,刘邦与项羽两个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您的手中。现在您帮助汉军,汉军就马上可以获胜,帮助楚军,楚军也可以马上获胜。如果您听从我的计策,倒不如同时使他们双方存在下去。您与他们鼎足而三,三分天下。”

当时的这种局面,项羽也是意识到了的。他曾派出说客武涉去劝韩信。

武涉对韩信说:“天下的百姓为秦朝的暴政所苦了很久,所以才齐心进攻秦国。灭秦以后,按功劳大小分封了诸侯王,本来是为了休息士兵,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但是汉王却兴兵东侵,夺取其他诸侯王的封地,吞并了三秦,将关中完全置于他自己的统治之下。这样还不满意,又收罗诸侯兵出关东进,进攻楚国,观其用意,不吞并了整个天下,他是不会罢休的。他实在是个贪得无厌的人。而且这个人也并不可靠。他先后几次落到项羽的手中,是项王怜悯他,放了他,但是他一旦逃得了性命,就总是违背与项王所做的盟约,还是兴兵攻打项王。这样的人,还能值得亲信吗?您现在认为自己与刘邦的交情很深,所以尽心尽力地为他用兵打仗,但是日后只怕您也不会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好结果。您现在之所以走运,全是因为项王还在。当今,汉王与项王争天下的事,决定权是在您的手上。您支持汉王,汉王就会获胜,您支持项王,项王就会获胜。如果现在项王被灭亡了,那么,刘邦的下一个进攻的目标一定是您。您过去与项王还有一定的交情,为什么不借机从汉王的手下反出来。与楚联合,形成与汉、楚三分天下的局势。放弃这样的大好时机不加以利用,却一定要帮助汉灭了楚,可不是明智的作法啊!”

韩信一开始也并不是没有自立的想法。

当齐地刚刚平定的时候,韩信派使者去见刘邦。说:“齐地人民伪诈多变。而且在地理上与楚地相接,如果不在这里设一个代理齐王。就没有办法使这一地区平定,希望您能让我在这里作一个暂时的代理王,这样办事方便。”

韩信说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事实。田横以及田氏的势力在齐地确实还有一定的影响,在这个时候,他不是采取安定齐地的政策而是出兵进攻项羽,可能在他战胜项羽以前,齐地就已经回到田氏的手中了。

可是这中间也表现出韩信对刘邦的不满情绪。他自受刘邦封为大将以来,率部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从汉中出发进军中原地区,打败了塞王、翟王、雍王、赵王、殷王、燕王、齐王等诸侯王,为汉王取得了中国北方的广大领土,可是他自己呢?却还始终是一个大将。他立下如此多的汗马功劳,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赏赐。

当时汉王刘邦正在荥阳受到楚军的围攻,听到使者这么一说,立即气得大骂起来:“我被敌军困在这里,天天盼着你来帮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

刚刚说到这里,陈平与张良都偷着踩刘邦的脚。这两位大谋士心中都十分清楚,现在楚汉交战正急,韩信就是自立为王,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倒不如作个顺水人情,封他作齐王,也许他还有一点感激之心,能助刘邦出一些力。

刘邦在脚被踩痛了之后,他的头脑也一下子冷静下来。他本是一个极聪明的人,怎么会不理解这其中的奥妙,只不过是在一怒之下说走了嘴而已。

刘邦脑筋一转,当着韩信的使者,顺嘴往下骂,与本来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大丈夫能够平定诸侯,就应该有气魄作真王,作的什么代理王!”

刘邦马上就派张良为使者,到齐地去,立韩信为齐王。

刘邦的这一手救了他的命。

在关键时刻,韩信总是念念不忘刘邦对他的这些好处,不肯自立叛汉,争三分天下了。

当蒯通劝韩信自立时,韩信对他说:“汉王刘邦对我实在是太好了。他把他自己的车子让给我坐,把他自己的食物拿给我吃,把他自己的衣服送给我穿。我听人说过这样的话,坐人家车子的人,就应该分担人家的灾难;穿人家衣服的人就应该分担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就应该为人家的出死力办事。我怎么可以见利忘义呢?”

蒯通说:“您认为自己与刘邦的关系好,所以想为他建立万世的伟业,我认为您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举个例子说,常山王张耳与成安君陈余,这是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两个人。当他们两个人都没有发迹的时候,他们是再要好不过的好朋友了。可是后来,仅仅为了一点小事就闹翻了脸。

陈余攻击张耳,张耳逃到汉中投靠了汉王刘邦,并借刘邦的部队与您一同进攻陈余,陈余最终是死在张耳的手上。这件事您也是见证人啊!您应该清楚,现在天下人都把张耳与陈余的交情当作是一个话把来谈论。他们本来是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却为什么后来相互攻杀起来呢?因为人的欲望一旦增长,就会因此而造成灾难。我们都应该记住这句话,人心难测啊!现在,您抱着一个忠信的念头与汉王相交往,但是您与汉王的交情一定不会比当年张耳与陈余的交情更好,可是却有许多事情可以导致您与汉王间的不合,或者是导致汉王对您的猜嫉。所以,我认为您认为汉王一定不会加害于您,这也是错误的。记得春秋时期文种的故事吧,他扶保越王勾践,不单是把一个就快被吴国灭亡的越国治理得日益强大起来,还使勾践后来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但是他本人却落得个被逼自杀的结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狡兔死,走狗烹。从交朋友的角度说,您与汉王的交情比不上张耳与陈余的交情,从忠信的角度说,您对汉王的忠也比不上文种对勾践的忠,怎么可以肯定汉王一定不会加害您呢?从两件往事中,您应该深思并悟出点什么。

同类推荐
  • 像赫本一样优雅

    像赫本一样优雅

    上帝亲吻她的脸,赋予了她美丽与善良。她的优雅与端庄通过银幕,落入世人的眼,融化人们的心。她是奥黛丽?赫本。她用一生优雅的传奇,告诉世人,天使曾来过人间。她高贵典雅,清新脱俗,是淑女的典范。她以一部《罗马假日》将天使的魅力尽展。纵然生活、事业、爱情、亲情、友情里交织着诸多的幸运与苦难,她总是静默地咀嚼辛酸,珍惜幸福、绽放优雅。她总是带着亲切友善的语言,带着善于探寻别人优点的眼睛,带着一颗善良之心通往人们灵魂的窗口,播撒爱的甘泉。多年以后,天使终于回到了上帝身边。而银幕封印了她璀璨的年华,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经典。
  • 唐太宗

    唐太宗

    本书以唐太宗为中心,采用人物传记的形式,描述了唐太宗的一生,再现了唐朝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的历史画面。除给唐太宗本人作详尽的传记外,还给与他相关的人作传记。其中有唐太宗的父母、兄弟、姐妹、后妃、子女及王侯、将相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唐太宗复杂鲜明的思想、性格、情感和作风。本书依据正史,撷取趣闻轶事,既真实可信,又富有可读性,是了解唐朝历史的便捷途径。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决不仅仅依靠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所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 肯尼迪(名人传记丛书)

    肯尼迪(名人传记丛书)

    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位列“美国十大文化偶像”之首。他颠覆了一百多年来的美国政治传统,开创了现代竞选活动,使总统制适应了现代化的需要。从宏观角度讲述了约翰·肯尼迪从学生到士兵,从众议员到参议员以及最后成为美国总统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 鬼谷子全书(第八卷)

    鬼谷子全书(第八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热门推荐
  • 亲吻时光的回忆

    亲吻时光的回忆

    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模特的身材越好,自己的灵感就越多,而都岚云来说也同样是这样的,有人鱼线,八块腹肌的男模,至于女模特的话……照着镜子里的自己画就好了
  • 不死星尊

    不死星尊

    朝天枪,破虚空,不死星尊,恩怨情仇,看一枪刺破长空,搅动风云无限,谁与争锋!
  • 大王独宠:绝代女捕快(完结)

    大王独宠:绝代女捕快(完结)

    她,横空穿越,强入衙门当女官,绝色倾国,腹黑惊人,指点江山谁人在,众多美男入梦来,濯濯之光,揭开了一幕幕人间的黑暗,丑恶……他,邪恶冷艳;他,温润如玉;他,狡猾如狐;他……“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难道这玉锷……”“这玉锷是在哪里得来的?”千里泽冷冷地问道。“喂,你先放开我,你不觉得这姿态很诡异吗?你真不懂……”“快说!”还没等昭茜反抗完,千里泽紧紧地绷着脸,冷声喝道。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暗黑的夜

    暗黑的夜

    简介不重要,看内容。(本文内容纯属虚构,切勿模仿)
  • 撼苍茫

    撼苍茫

    天若赐予我辉煌、我必比天更嚣张。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云再起时。有朝一日龙得水,我叫长江水逆流。有朝一日虎归山,我定血染半边天。既然这世界没有规则,不如有我创造!
  • 一粒尘土

    一粒尘土

    突然的某一天地球生物开始入侵人类世界,地球上的所有动物开始与人类为敌,人类的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处境,人伦尽丧,文明凋零,究竟是谁引发了这场末世浩劫,另一时空的人类给了我们答案,人类生存的希望在哪里,只能在绝望中苦苦的寻索。
  • Poems1

    Poems1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李逵日记之聚义厅

    李逵日记之聚义厅

    小说以李逵的官场升迁经历为蓝本,写出了梁山中的人性百态与人情翻覆。水浒人物不再是一个个劫富济贫的好汉形象,而是各自戴上了一副“看形势、观局面”的面具。李逵给我们勾勒了在“梁山”这个权力机构中,大家为了权力勾心斗角、相互制衡的官场形态,并给我们讲出了在这样的形态下各级干部如何站队,如何送礼,如何织就关系网,如何处理同事、兄弟、上司的关系等官场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