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经验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对日本模式发生了兴趣,日本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尤其受到推崇。在对日本的经济体制作了一番理论分析和实地考察之后,我们感到,日本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确实值得推崇,但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国内流行的观点至少有两点不切实际之处:一是对日本政府的作用估计过高;二是对其作用的方式估计错误。简单地说,日本的政府并不是我们中国学者所想象的那种政府。本文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上述流行观点的两点误解写成的。第一部分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了政府对市场机制的破坏程度,我们发现,日本政府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对市场机制破坏程度最小的政府之一,这是日本能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了日本经济发展中政府与企业家的关系及政府扮演的角色。
我们的结论是,最有利于经济成长的政府是帮助企业家的政府,而不是替代企业家的政府。第三部分分析了企业制度与政府行为的关系,我们认为,日本的民间企业制度是日本政府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消极作用受到有效限制的基本约束条件。
在正式讨论之前,有一个涉及理论方法的问题需要简单陈述一下。本文与流行的理论不同,我们把政府作为市场体系的一个内在构成要素,一种交易工具,而不是独立于市场体系之外的异物。我们认为: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在于市场体系自身包含着反市场的力量——政府。这是一种“异化”。市场要有效地运行,不能没有政府;但政府力量的扩展,可能导致市场本身的毁灭。因此,如何在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地节制政府对市场的破坏,是每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面临的难题。
一、政府对市场:最小程度的破坏
在分析日本经济成功的原因时,许多学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日本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上,有些学者甚至用日本的例子来证明市场的失败和政府干预的有效性。然而,我们的研究发现,日本成功的原因不在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多,而在于政府对市场机制的破坏程度小。下面我们就政府最容易对市场机制形成破坏的几个方面做些讨论以说明我们的结论。为了使我们的论点更有说服力,我们把比较的范围限于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
1.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其他类指标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政府活动范围的一个综合指标。政府预算通过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经济活动施加影响,预算比重越大,政府破坏市场机制的可能性就越大(有关政府财政投融资的“第二预算”容后再述)。
在与政府有关的所有项目中,日本都属于最低之列。日本政府消费的国民财富是最低的,日本国民的租税负担是最轻的。即使在再分配领域(转移支付),日本政府所发挥的功能也比许多国家小,但日本却是资本主义世界中收入分配最为平等的国家之一。日本政府在执行福利国家政策上步伐迟缓,这一点受到许多人士的批评,但对日本国民来说,这很难说不是一种福气。政府把更多的消费选择留给国民个人,而不是收归政府。大量经验表明,消费选择由个人做出比由政府官员做出有效得多。日本预算低的一个原因是国防费用低,但即使剔除这个因素,基本格局也不会有大的改变。比如说在剔除国防费用后,中央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日本为15.1%,美国为17.2%,西德为11.2%,英国为27%,法国为17.9%。
在发达国家,日本的租税负担最轻(相当于瑞典的52%、英国的64%、法国的81%、美国的92%),这一点对日本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税负导致低增长是世界银行经济学家从统计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在这一分析中,日本被选为发达国家中低税的标本。税收水平通过两种方式影响经济增长:第一,通过提高或降低主要生产要素的纯(纳税后)收益来影响这些要素的总供给;第二,影响资源利用的效率。租税负担轻,意味着国民收入中有更大的份额归个人和企业支配,从而为个人工作和企业投资带来了更大的刺激。可以认为,日本国民的高储蓄率和企业的高投资水平与此有很大关系。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诱导居民储蓄和企业投资,但它总是尽量避免把个人资财直接充公和对企业盈利征收过重的税负,这就使市场机制在决定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政府活动与国营企业
日本政府预算比重低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政府活动的效率较高,也就是说,在对国民提供等量服务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所花费的成本比其他国家的政府低。但在没有拿到有充分说明力的证据之前,我们宁愿认为,日本政府预算比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所从事的活动范围少,在其他国家由政府提供的许多服务,日本则是由家庭和私人企业提供的。
资料表明,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国家公务人员(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日本最低,为34.5人,法国最高,为66.6人,其他为:美国64.1人,英国48.4人,西德50.1人。就是说,日本公务人员的比重仅为法国和美国的一半强,英国和西德的2/3。公务人员比重低,意味着日本的劳动力中有更多的部分在物质生产部门创造财富。
在政府可能对市场形成破坏的所有因素中,国营企业是破坏性最强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是民营企业制度,国营企业的无节制扩展会使这个基础毁灭,从而使整个市场经济不复存在,因此有必要对国营企业做专门分析。
日本:国铁、电信电话、专卖公社等;英国:国铁、邮政、电力、煤气、公共汽车、水道、煤炭、钢铁等;西德:邮政、国铁;法国:国铁、电力、煤气、水道、公共汽车、煤炭。美国“交通”一栏中包括煤气、水道等。从表中可以看出,平均每千人政府企业的职工人数,日本为7.7人,与英、法的30人以上相比,显然低得多,其原因在于英、法两国实行大规模国有化运动。西德的邮政包括在政府企业中,平均每千人的职工数为13.5人,而日本即使把邮政包括在内,也只有10.3人,仍低于西德。在美国,铁路、电话由民间企业经营,所以政府企业一栏为空。但是,地方政府中,在交通等方面,平均每千人中有2.5人,这个数字比日本大。
另一个有意义的比较指标是国营企业投资在固定资本投资中的比重。非金融国有企业在固定资本毛投资中的比重,日本为11.4%,比除西德和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都低(与瑞典持平)。表中法国的数字为12.1%,但在1982年实行第三次国有化之后,仅工业领域,国有企业投资比重就达到30%~32%。按自有资金排列,法国最大的25家工商业公司中,国有企业占15家。按职工人数排列,最大的20家企业中,17家是国有企业。法国国营企业用参股的办法控制私营企业,日本则找不到这种情况。
从国营企业的经营范围看,日本的国营企业主要限于金融部门和基础设施部门,而法国的国营企业不仅在银行金融业和基础设施部门占据垄断地位,而且广泛分布于工商外贸各部门。日本的制造业企业没有一家属于国营企业,而法国政府拥有的制造业企业比比皆是。在意大利,1984年汽车业的国有化已达25%,钢铁业的国有化75%。
资料是纷乱的,结论却是清楚的。日本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国有化程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国铁、电信电话、专卖三公社是日本国有企业的主体(1982年三公社职工人数占国营企业职工总数的76%),现在三公社都已民营化了。考虑到这种情况,仅从人口平均的职工人数来看,日本的国有化程度同美国处于同等水平,或在其之下。日本政府从来无意建立一个国营经济系统,这使它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扶植私人企业上。这是日本经济具有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3.经济计划
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制定经济计划。战后以来,日本政府相继制定了十多个经济计划,颇受计划主义者的推崇。那么,如何看待日本政府的经济计划呢?
计划:计划年代、计划增长、实际增长
1.经济自主五年计划:1956—1960、5.0%、8.7%
2.新长期经济计划:1958—1962、6.5%、9.9%
3.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1970、7.2%、10.7%
4.中期经济计划:1964—1968、8.1%、10.6%
5.经济社会发展计划:1964—1971、8.2%、10.9%
6.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1970—1975、10.6%、5.9%
7.基本经济社会计划:1973—1977、9.4%、4.2%
8.昭和50年前平期经济计划:1976—1980、6.0%、3.9%
9.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1979—1985、5.5%、4.0%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整理。
首先应该承认,日本的经济计划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产生这种积极意义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计划挽救了市场的失败,而是由于计划没有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表5列出了日本计划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对比资料。从表中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偏差是很大的,大体来说,在20世纪60年代,计划增长率远低于实际增长率,而从70年代开始,却发生了相反的情况。实际增长率之所以与计划增长率发生偏离,主要原因在于实际经济活动是由企业家操纵的,而不是由政府计划操纵的。尽管我们不知道,假使没有政府计划,实际增长率会是如何,但我们可以知道,假使政府计划统冶了经济,日本经济就不会取得如此成功。
为什么日本的经济计划没有成为破坏市场运行和约束企业家行为的力量?原因至少有两条:第一在于计划的内容和性质;第二在于计划的制定方式。
从计划的内容和性质上讲,日本政府制定的经济计划只是对政府和企业表明今后的奋斗目标,并不是政府的“实施计划”。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对诸如增长率、物价水平、国际收支等这样一些指标做出预测,目的在于为民间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提供一个参考资料。从我们中国人的观念看,这根本谈不上是什么经济计划。有人说日本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计划,但如果把指导性计划理解为国家告诉企业生产什么,企业可以听也可以不听,那么,日本的计划连指导性计划也谈不上,因为它并没有具体规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关于计划的性质,1960年发表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的一段话值得引证:在此计划中,尊重民间的经济自主立场,许其通过自由企业和市场结构追求经济的合理经营,根据其创新和运筹运行自主活动。关于民间部门的这一计划,具有预计未来情况的性质,希望民间企业以此计划所估计的国民经济将来的趋势和各种情报为基础,制定企业的长期计划,改变过分依赖政府的态度,建立独立的责任体制。(经济审议会编《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第41页)
从计划的制定过程来看,日本的经济计划很难说是由政府官员制定的,因“制定”计划而声名远扬的“经济企划厅”实际上不过是一个秘书班子,它在日本政府部门中是最没有权力的部门之一。制定计划的正式程序是这样的:先由内阁总理向经济审议会提出请求,要求他们准备一个全国经济计划;审议会准备好它的报告后再呈交总理大臣;当这个报告被内阁会议采纳时,它就变成了政府管理经济的一个指针。经济审议会是一个咨询委员会,1982年成员大约30人,其中大部分是活跃于公共场合的大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和准政府机构的官僚,还包括一些学者、工会领袖和消费者代表。
计划的准备和评议工作由委员会下属的一些次级委员会做出(1979年,成员共160人),这些次级委员会也主要由企业界领袖和准政府官员组成。在计划制定过程中,作为审议会秘书处的经济企划厅负责收集必要的情报资料,并与有关省厅协调,准备文件,起草报告。整个计划制定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界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和观点的交流过程,这样制定出来的计划显然与政府官员一手制定的计划有天壤之别。
在市场经济国家,与日本的经济计划相类似的还有法国的经济计划,但在法国,政府拥有大量的国营企业,政府通过计划合同控制国营企业的经营,所以它的计划容易导致反市场的后果。
4.产业政策
日本的产业政策被不少人士誉为日本成功地走向世界市场的关键因素,通产省也因制定产业政策而举世闻名。但在这个问题上,流行的观点同样不能令人满意。的确,如果说政府的经济计划只是一个对未来的预测,产业政策则是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更现实、更具体的行动。但是,日本的产业政策之所以能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比较积极的作用,原因并不像有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英明的政府纠正了目光短浅的企业家的错误,而在于政府的政策顺应了企业的要求,尽管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有些情况下,政府的政策确实对市场运行产生了一些破坏性作用,这些破坏性作用部分地抵消了政府所应起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