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27600000025

第25章 我也是佛(2)

其实,此言差矣!寺院的功能,请听道来:

一、寺院是人生道路的加油站。人在世间生活,有时候会有无力感,会觉得疲倦,甚至对前途感到畏惧、无望。这时候如果能到寺院礼佛拜拜,在大雄宝殿前,跟佛祖交流,可能从瞻仰佛像,或是听闻一句佛法后,突然心开意解,对自己重建信心,对前途重燃希望,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再往人生的旅程迈进,这不就是佛祖为你加油了吗?

二、寺院是移民签证的外交部。每个人都知道,人在世间只是短暂的过客,数十年岁月一过,人又要到哪里去呢?当然必须要办理移民,不管天堂也好,净土也行,极乐世界当然是最理想的地方,这时就需要有移民的签证。如同世人移民到另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外交部办理移民,发给签证,则去向不明,前途无望,如何能安心呢?寺院就像外交部,在人生的最后发给我们移民的签证。

三、寺院是法身慧命的长养处。人都有一个色身,要靠家庭来安顿;人都有求知欲,要靠学校来教育,但是我们的精神法身要安顿在哪里呢?寺院就是我们法身慧命的长养处,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庭,所以寺院之于吾人,比家庭重要,寺院的功能,更远胜于学校。

四、寺院是治疗心病的大医院。我们的身体有病了,不管是肠病、胃病,还是皮肤病;肉体上的疾病,可以到医院请医师诊疗,但是对于心理的贪嗔愚痴、无明烦恼等,世间的医师可就束手无策了。医治心理的疾病,要靠寺院道场的佛法僧三宝,佛陀是大医王,僧伽如看护,佛法是医治心理疾病的最佳“阿伽陀”妙药,所以寺院是治疗心病的大医院。

寺院道场之所以为信徒所爱,必有它的原因。当一个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烦恼,可能一进入道场马上就烟消云散了;有时候觉得人生渺渺茫茫,漂荡无依,进入道场后忽然心灵有所皈依。所以世间的人,不要只看重近利,也不要只看有形的表相;道场疗治身心疾病,给予生命力量,乃至维护社会秩序,安顿民众心灵等无形的功用,岂是世间有形的公共建设所能比拟?因此,寺院道场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与重要,世人实应加以重新认识与肯定。

弥勒净土的好处

信仰佛教的人都知道,我们所住的世间叫“娑婆世界”,是一个“五浊恶世”的“秽土”,所以人人都希望未来能往生一个幸福安乐的“净土”,作为最后的归属。

佛教的净土很多,有弥陀净土、弥勒净土、维摩净土、琉璃净土、华严净土、常寂光净土、自性净土等,我们要往生什么净土呢?

往生弥勒净土最好,因为弥勒净土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不需要断烦恼。一般往生弥陀净土,必须一心不乱,烦恼妄想断尽,才能上品上生;往生弥勒净土,不需要断烦恼就可往生。

二、不一定要出家。往生弥陀净土虽然也不一定要出家,但出家才能“上品上生”,甚至即使出家,还必须具备“信、愿、行”三大资粮,并修三福行:1.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2.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如此才得以“上辈往生”。弥勒净土则不同,只要发愿往生,出家在家都一样。

三、不一定要“一心不乱”。往生大乘不共法的弥陀净土,必须达到“一心不乱”,这不是一般人容易到达的修行境界;但是弥勒净土即使不能“一心不乱”,只要至诚称念弥勒佛号,就能往生弥勒净士。

四、距离娑婆世界最近。平常一讲到弥陀净土,就是“十万亿国土”之遥,而弥勒净土则在三界内,所谓“兜率内院”,就是弥勒净土,所以距离娑婆世界最近。

五、比人间好一些。弥勒净土虽然没有西方极乐世界之“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水鸟说法”等殊胜,但弥勒净土总比人间好多了。

六、可望可即,容易成功。弥勒净土和我们既靠近又容易到达,所以是“可望可即”,有心想往生,必定能成功。

谈到净土法门,自从庐山慧远大师结社念佛以来,历经北魏昙鸾,唐朝善导、道绰、慈愍等大师的推弘,随着时代的迁移,愈为后代人所喜爱。历代修“弥陀法门”有成者,如慧远“三睹圣相”、善导“口出光明”、法照“感见文殊、普贤二大菩萨”、少康“每念一声佛,口随出一佛”等,乃至永明、莲池、蕅益、印光等大师,甚至白居易、袁了凡等人,都对“弥陀法门”信奉不疑。另外,太虚大师、大醒法师、慈航法师等人,他们都信奉弥勒菩萨,每日早晚勤修弥勒法门,提倡“弥勒净土”。

中国佛教除了过去的“四大名山”之外,其实浙江雪窦寺弥勒菩萨的道场,应该可以列入佛教“五大名山”。当时雪窦寺的年轻住持怡藏法师,修建了世界最高的弥勒大佛,二○○八年圆满竣工,并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开光法会。

三宝的功用

一般人学佛,要经过“皈依三宝”,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三宝”是佛教的信仰中心,一般社会人士对“佛法僧”三宝不容易了解,兹以“喻”释“义”解说如下:

一、佛如光。光有照耀、温暖、成熟的功能。佛的光也是一样,佛光能照耀众生迷蒙的心灵,能给炎凉的世间带来温暖,并能成就我们的未来,所以佛如光,佛光要普照。

二、法如水。水有生长、解渴、洗涤的功能。法的水也是一样,法水能滋长我们的慧命,能解除心灵的饥渴,能洗涤无始的罪业,所以法如水,法水要长流。

三、僧如田。田有开发、种植、培福的功能。僧伽的福田也是一样,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内心的清净自性,能让我们种植功德,提供我们培福的良因,所以僧如田,僧田要耕种。

既然用光、水、田来比喻佛、法、僧,那么我们进一步要知道:

皈依佛,就好像在我们的心中建设了一家电力公司;皈依法,就如同在我们的心里营建了一座自来水厂;皈依僧,就譬如在我们的心底开发了一亩良田土地。所以皈依佛法僧三宝,就是点亮我们的心灵灯光,就是储蓄我们的甘露法水,就是长养我们的菩提花果。

其实,皈依三宝,佛不要我们皈依,法也不要我们皈依,僧也不要我们皈依;我们要皈依的,还是自己。我们要借助“常住三宝”,开发我们内在的“自性三宝”。如果能自觉皈依佛“我就是佛”,则佛陀功德广被,神通妙用。我能如佛一样,慈悲应世,给予世人的照顾、依靠,则当下自己不就是佛陀了吗?

皈依法,法理通于做人处世,有方法则事半功倍,人怎可没有“法”呢?皈依僧,僧如师长的教导,如善知识的开示,如一方良田,供我们生长功德,何不培植呢?

皈依三宝,三宝虽有“佛法僧”三者,但以“法”为中心。佛是“依法成佛”,僧也是“以法摄僧”,如无“法”,世上即无“佛”与“僧”。所以“法性”是每个人的本性,所谓“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这才是皈依三宝的真正意义。

吾人在五趣六道里轮回,生死流转不已,找不到依靠。如今能够皈依三宝,以三宝为舟航,以三宝为手杖,以三宝为灯光,以三宝为目标;人人皈依三宝,人人就是三宝的中流砥柱,岂不幸哉!

信佛的层次

随着“人间佛教”的风起云涌,现在举世的佛教徒增加了。平时经常听到有人统计说台湾的佛教徒有多少,世界的佛教徒有多少,但是总说虽然都是佛教徒,其中却有“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学佛”与“行佛”的不同:

一、信佛。一般人信佛,刚开始仅止于表示不反对,承认自己是佛教徒,但是并不是真的认识佛教,对佛教的义理并不了解,也没有皈依受戒,只是觉得佛像很庄严,知道佛教很好,甚至因为父母是佛教徒,因此很自然地传承父母之教,只是一种文化的继承。

二、求佛。有的人知道佛教很伟大,理所当然地认为佛祖应该会帮人的忙,因此平时虽然没有想为佛教做什么,但是一旦遇到生病、贫穷、失意、失败、失业等人生困境时,就想到求佛帮忙。姑且不管佛祖有无帮忙,但是有此希求之心,自己的佛祖也会在心中增加力量。

三、拜佛。有的人感觉佛陀很慈悲伟大,在他面前很自然地就会谦卑礼拜,表示恭敬。有的人拜得如法,也能与佛接心,感到身心有一种轻安欢喜的变化,获得佛的力量、慈光加持,这就是信仰的升华。

四、念佛。有的人刚开始念佛,只是随缘地念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慢慢念到感觉佛与自己同在,所谓“朝朝共佛起”,念佛心中就有佛,念到身心舒畅、轻安自在、烦恼减少、心开意解,当然就会欢喜念佛。

五、学佛。经过念佛,身心有了感受之后,再经师长指导,觉得应该要学佛。所谓“学佛”,佛有慈悲,自己有学到他的慈悲吗?佛有智慧,自己有佛的智慧吗?佛有愿心、忍耐,佛是无有执著、无有计较、无不放下,如果自己也能如佛一样无牵无挂、自由自在,这就是“学佛”。

六、行佛。学佛如果没有实践,则“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因此学佛之后,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慈悲喜舍,要行四摄法,要有六度万行,要“行佛所行,做佛所做”,如果能够如佛所说的去实践,到了最后即“我是佛”,这就是学佛的最高层次。

佛教讲“解行并重”、“福慧双修”,都是说明学佛不能只在义理上钻研,佛法要在生活中体验、印证,唯有通过自己力行,才能融入身心,成为自己血液里的养分,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

信仰的类别

经常听到有人说:“只要心好就好了,何必信仰宗教呢?”既然心好,为何不信宗教呢?也有人说:“我什么都不信。”然而一旦遇到人生中重大的苦难,例如失意、失业或是生病时,很自然就会想要找一个宗教来依靠,尤其当家中有人往生时,也会找法师诵经,所以人只要有生死问题,就离不开宗教。

基本上,人本来就是宗教的动物,必然要有宗教信仰,只是谈到信仰,也有层次上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别:

一、邪信。有的人一开始信仰宗教就走错了路,信了邪魔外道,这就是“邪信”。

二、不信。比邪信好一点的是“不信”,不信仰任何宗教固然不好,但至少没有走错路,没有中毒,将来再选择一种正确的信仰,还有得救的机会。

三、迷信。有一种人信仰虔诚,虽然不懂教义,不会分辨而“迷信”,但迷信总比不信好一点,因为虽然是迷信,总还有一种信仰。像一些老公公、老婆婆们,手里拿着一炷香,虔诚地跪在神明面前,口中喃喃有词,在一般人看起来是迷信的行为,但是他们那一片纯真的心,是非常可贵的。至少宗教劝善止恶的观念,已深植在他们的心中,因此即使是迷信,也比不信好。

四、正信。当然,信仰宗教还是“正信”最好。所谓“正信”宗教,就是必须信仰具有历史考据的,信仰世界公众承认的,信仰能力威势具备的,信仰人格道德完美的。

“正”是正常、正当、正确;正就是对的、好的、善的。例如我们建一栋房子,要强调“正”,栋梁要正,门窗要正;宁可“正而不足”,也不可“斜(邪)而有余”。“正”的重要,由此可见。

自古以来,有人类便离不开宗教,宗教信仰是发乎自然、出乎本性的精神力。宗教的重要,在于能领导生命的大方向,能将生命之流的过去、现在、未来衔接,所以人人最好都有宗教信仰,尤其有了正信的宗教为导,我们的生命才有规范与目标,我们的心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信仰的进化

人,不管有没有信仰宗教,基本上都是宗教的动物。世界上有数十亿的人口,尽管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但大多都有宗教信仰。有人说他不信宗教,可是一旦重病的时候、苦难的时候、危险的时候、生死攸关的时候,他就知道宗教信仰的重要了。

自古以来,信仰也是不断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慢慢在升华,慢慢在进化,信仰也有进化的层次,略述如下:

一、对自然的尊敬。人类在混沌初开的时候,对宇宙大自然不了解,这时候很容易对大自然产生崇拜。例如,看到风雨雷电,就认为这一切现象,好像都有神明的力量,都是神明的功用。甚至举凡山川大地、森林树木,在人看来,山有山神,地有地神,水、火、大树、石头,都有自然的神力,都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因此很自然就对大自然生起敬畏之心,这就是最初的宗教信仰。

二、对英雄的崇拜。及至人类的历史慢慢发展,在人群中产生许多英雄及杰出人物,如孔子、孟子、关公、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们崇拜他们救人救世的英勇事迹,等到他们死后,便为之建庙祭祀,这时候就是英雄宗教的信仰了。

三、对神鬼的迷思。有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冥冥中还有另外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他感到高不可测,他就联想到神仙的世界,想到来无影、去无踪的鬼神,因此对没有见到,也不可知的鬼神生起信仰,并以此为依靠,所以神权的世界就这样普遍开来了。

四、对自我的执著。信仰发展到某个程度,有人就会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执著,例如对城隍、土地公的信仰执著,对文昌帝君、五府千岁信仰的执著,对耶稣、穆罕默德信仰的执著,对观世音、地藏王信仰的执著。所谓“敬神如神在”,到了执著信仰的时候,其实他自己就像他所信仰的城隍、土地公、耶稣、地藏王、观世音。你说他是迷信,但他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体验,自有他肯定的价值。到最后他从对自我的执著中,产生了心灵上的神鬼迷思,这时候“神护我,我造神”,两者其实已经不容易分辨了。

同类推荐
  •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品读国学大师之言;解读古代圣人之道;领悟智慧人生真谛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生学问的精髓集合,让你在闲暇之际享受一份逍遥,在得意之时谦恭淡然,在失意之时镇定泰然。人生就好比是下棋,高手往往能看到十步、几十步,乃至更多,但普通人却只能看到两三步,有的甚至是走一步看一步。高手往往能够顾全大局、从全局中进行布阵、从细微处逐个击破。而普通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寸土必争,最后辛苦半天却也是落得个惨败。那么,在人生这盘棋局中,如何能够步步为营、走向成功,这是很多人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其实,这各种真理,中国古代圣人早已为我们找到了方法。
  • 孟子原来这样说

    孟子原来这样说

    经典本是前人鲜活的生命体验,虽经历了千百年,对今天的生活仍具指导意义。《孟子原来这样说》分孟子的经典名句、注释以及对后人的启发三个部分解读孟子,为读者生动地解读了孟子关于王道、用人、仁爱、伦理、挫折、气节、谋略、创新、变通等几个方面的重要思想,帮助读者轻松品味经典的魅力,也为读者深人思考人生指引了一条门径。《孟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看哪,这人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看哪,这人

    本书是尼采的自述,内容包括:我为何如此智慧、我为何如此明澈、我为何写出如此卓越的著作、悲剧之产生、非时之思想、白天之曙晓——关于将伦理作为成见之思考、超善恶之外——未来哲学之序曲、为甚么我便是命运等。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热门推荐
  • 大明牛魔王

    大明牛魔王

    一个牛魔王回到明朝会发生些什么?他和崇祯平起平坐。他让大明在锦衣卫,东西厂之外又多了一卫。他不喜欢忠臣,最喜欢贪官,最大的爱好是和当官的抢老婆。他的情人是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他是皇太极的克星,见他一次必然倒霉一次。他很丑,但是却是秦淮八艳心慕中的情人。他大明整个的带入了一个魔化的时代,更是大明娱乐業界的帝王。他不是皇帝,权利比皇帝还要大。本书非全架空,据史而写,起名是弱项,看看就知道了。
  • 天璇九变

    天璇九变

    南疆的诡异咒术让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危难面前,死里逃生。一次本善的流露,让他获得了一个强大灵魂的拥护。为报恩人,却让所爱的人产生误会,陷入危险边缘。试图将他吞噬的魔王,却成了他的囊中之物,从中获得了隐藏的狂暴力量。*******************************************************新书《七州猎魔者》求推荐!求收藏!
  • 雷翼天使

    雷翼天使

    异能是人类潜在能量的一种体现,这种现象却频频出现在现世生活中,人们却无法给出一个合理和完善的解释。异能就是超能力,分为三大类:元素系、超人系、意念系。而每一系都有很多种种类,有透视、遥视、思维传感、预知、意念移物、意念治疗、灵魂出窍、附体重生、幻影续存等等。让我们一起走进异能的世界,续写一部超能力的小说。
  • 超品贴身护卫

    超品贴身护卫

    一个从恶人城里走出的少年,成为了王朝里最受宠小公主的贴身护卫。三年入世修行,八千里路云和月,从交易到朋友,再到知己、恋人,两个相同年纪的人,在最美好的年华里相遇……
  • 逆天修剑

    逆天修剑

    一邋遢道人抓住一瘦弱的少年说道:“看你天生灵体,愿意跟我修仙吗?”“管饭吗?”少年不加思索的看着老道问道:“额......这个嘛!”老道有些难为的说道:“那算了!”少年转身就欲离去!邋遢道人立刻紧张的抓住少年说道:“管饭!管饭!我管你一天一个人参,一顿一粒仙丹!”少年略微有些犹豫的说道:“好吃吗?”邋遢老道头冒细汗苦涩的继续道:“吃一颗人参,让你长寿十年,吃我一颗仙丹,让你增寿百年”顿了顿,老道继续道:“你可愿意?”小说群成立:31464904喜欢的您可以与我一起探讨!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曾念成狂,今心已殇

    曾念成狂,今心已殇

    这一世,我念你成狂,你却背叛。这一世,我心已殇,只有无边怨恨,复仇的人,是我......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江湖防骗指南

    江湖防骗指南

    师父说,这是一本集智慧、知识、武功、心理学于一体的超强防骗指南,有了它走遍天下都不怕,虽然那个老东西肯定是在吹牛……但是东岐风还是毅然决然地带着它踏上了一条充斥着武林恩怨的不归路,荒诞怪异的人情世故,令人哭笑不得的尴尬日常,从此浩浩江湖,浪迹天涯,俯听九州天下事,笑看君子变豺狼。
  • 君心楼之泊尘梦

    君心楼之泊尘梦

    我,沈君烈,江湖第一公子,君心楼圣主,18岁便成江湖霸主。就在这年我离开君心楼,江湖再此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暗处的敌人又会上演什么戏码,离开君心楼让君涟引出敌人,为利益,牺牲的是什么?是亲情,是友情,还是爱情,如果一个人的婚姻都能成为筹码,那我就是那个筹码种下的孽,颜涵楚,洛轻瑟,叶梓杺,只可惜身在泥潭不可自拔,接近我,你又为的究竟什么?阴谋直到知道我的故事开始……战,终归田园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