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女权主义者就高呼了男女平等。但实际上,男女怎能一样?首先形态上就已差之千里了。男人无法像女人那样前凸后翘,女人也很难像男人那么虎背熊腰。更重要的是世道艰辛,性别之分往往还体现在生存压力上。自从有女中豪杰总结出“有车有房”这样的择偶标准后,“房事”就越来越成为了多少男性青年心头抹不去的痛。
我经常在一些浮躁的夜里回忆过去的同学,扫听他们的近况。奇妙的是,性别成为了他们生活际遇的分水岭。几乎所有当年的女生,均已嫁作人妇,有一套甚至几套或大或小的住房,或做事谋生,或相夫教子,总算安稳。而当年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男生,却有不少,至今仍未成家,流离在苍茫的尘世里。偶尔见到他们,眉宇间总是掩着不易察觉的悲凉。其实不用说我也知道,他们与许多人一样,被房事压迫得佝偻着直不起腰来。
把买房和婚姻画上等号,据说是不少丈母娘的主意,可见我国的GDP屡创新高,众丈母娘才是幕后一把好推手。
我在南京生活了十三年,亲眼目睹了房价的步步高升,且越是调控越是涨得厉害。给人的感觉这不是调控,而是“调戏”。仿佛楼市是个羞涩的大姑娘,就想看她在指下脸色红润、心跳加速。我2005年毕业参加工作时,龙江的房价还在六千左右徘徊,到我2012年离开南京时,几乎翻了两番。要一个当娶之年的男青年凭自己的收入买房,无异天方夜谭。不单是南京,各地房价都高得离谱。2012年年底有位叫文嘉的女士表示,自己在香港生活了近二十年,至今仍买不起房,租住在五十平方米的蜗居里。
所以如今年轻人分手除了性格不合外,多了一条令人忧伤的原因。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房事”不决,却只能怨投胎技术不佳。我忽然想起我高中的同桌,他家贫又遭丧母,当时参加高考,住酒店的钱都是我代付的,最终也没能考取。几年不见,竟在同学会上听说他服药自尽了,据说是谈了女朋友,而对方家长嫌其寒酸死活不同意。现在想起来,不知“房事”是否也是其中一道催命符。
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惜成眷属的先决条件太多。更符合现世的状况是:得先有房产证,才能领结婚证;得先买婚房,才能洞房。或许先祝天下有情人终成业主来得更为实际一点儿,但无论什么艰难摆在眼前,还是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