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在这个浅薄的时代,在这个利欲熏心的时代,还有什么能比读书更让人沉静、更让人富有精神内涵的呢?坐在星巴克里,我推了推眼镜,看了看周围无知的人群,忍不住轻叹一声,像我读过这么多书、浑身散发着知识分子气息的人应该很少了吧,呵呵,可是那又怎样,我还不是要和这些浅陋的人呼吸一样的空气。这真让人心疼,我忧伤地合上了手中的《故事会》,起身离开。
我要去书店买书,尽管我已经买了很多了,但是经不住别人借。买过的书就像喜欢过的人一样,总有一些落入朋友之手。
我喜欢在书店的感觉,我喜欢站在高深的人文类书柜面前肆意地挑选,闭上眼感受扑面而来的艺术感,然后优雅地拿下一本《知音》,在四周人群投来的欣羡和佩服的目光中轻声朗读。
从星巴克出来穿过一条马路,便到了最大的书店。啊,这是专门为我而准备的知识海洋。
一进门,抬头便是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劝导世人经常读书的标语:月月书,月月舒服。
进门右手边,则是一根很大的立柱,上面贴出了本月十大畅销书排行榜。这样的好书,当然都是我所读过的。我站在立柱下,读出书名,并轻易地背出了每本书的作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柯镇恶;《神曲》,作者龚琳娜;《傲慢与偏见》,作者孔庆东;《小逻辑》,作者郭敬明;《骆驼祥子》,作者刘罗锅;《葵花宝典》,作者白展堂;《金锁记》,作者范冰冰。
当我把所有的作者背完后,明显能听到旁人不断传来的啧啧赞叹声。
当然,不能只是展示我渊博的知识,却忘了此行的目的。我想了一下,决定去买些历史书。
我找到了站在电梯口的服务员,是个小姑娘,胖乎乎的,我希望她能告诉我历史书在哪层楼哪个位置。
我:“请问,你是书店的服务员吗?我想找《成汤》。”
她:“《盛汤》在美食书籍柜。”
我:“那《西周》呢?”
她:“《稀粥》也在美食柜啊。”
我:“有《大秦》吗?”
她:“对不起,我们不卖琴。”
我:“那有《大汉》吗?”
她:“我们这儿只有小姑娘,没大汉。”
我:“《大魏》总有了吧?”
她:“大卫啊,大卫在雕塑柜台呢。”
我:“《晋书》呢?”
她:“呵呵,禁书怎么可能卖呢。”
我:“最后再问一个,《宋书》呢?”
她:“呵呵,一本不买,还想送,做梦。”
跟她对话完,我备受打击。想不到一个小小的营业员也有如此犀利的“气质”和“渊博”的学识。我有些脸红,仓皇而逃,走时随手买了一本书,叫《拖延症患者日记》,在回家路上还没拆开看,但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