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还是军阀?这是一个问题
【武官仕途】
亲爱的唐穿团团友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带您体验了很多次在唐朝读书、考试、当文官的经历。但是有团友提出了抗议,说我在中国那么多朝代里特意选择了你们唐朝来穿越,就是因为大唐武力强盛、威凌四方,走到哪儿都能自带“霸主国民”光环。你们唐穿业务老带我们去酸不溜丢地念书写文件,在宅男宅女圈子里混,这是故意降低成本赚黑心钱吧?
看您说的,我们唐穿部好歹也是穿越游业界的明星热门团队,赚黑钱也不会用如此简单低级的手段啊!知道您穿越过来是想体验跃马横枪、威震天下的酷爽滋味,不过这个目标,和我们让您掌握的读书、考试、做官技能也一点儿都不矛盾。
为什么呢?因为唐朝就没有那么严格的“文武之分”,文臣和武将之间的身份职业经常相互转来转去的。
杏花满枝的时候,您还在青灯古佛旁苦读圣贤书,进科场考进士;几年过去,大漠无垠,狂沙蔽日,您带着军士们策马冲锋喊杀砍射;叙功回朝,您又在某个官衙当了一名文员,天天抱一堆文件档案抄抄写写;一封奏请下来,您摇身又变成某位大将军大总管的幕僚爱将,带着大军出征边疆……这在唐朝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在唐朝前期,那些五品三品的高官重臣,很多都有“出将入相”的经历,没有一笔“随军出征”履历的纯文人反倒是少数。
所以说,您只要想办法先混进唐朝公务员队伍,不管混进去的时候是文官还是武官,以后想打仗带兵,有的是机会。至于混入的方法,以前我们也说过不少,主要就是“门荫”和“考科举”两种,要么拼爹,要么拼智商呗。
您说您既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也读不下那么多繁体字、文言文,要求另找条路子?行,看您总归是21世纪现代人,至少营养好医疗水平高,长得挺拔魁梧、膀大腰圆,力气也不错,不行您就试试走“纯武官入仕”的途径吧!
不用上学也不用参加高考,只靠卖力气打打杀杀就能当上领兵将军?对,理论上这是有可能的。
那么这就穿越过去开始体验吧,还等什么?唔,要等,得先问清楚,您是想当“安史之乱”之前的唐朝前期武官,还是乱后的唐朝后期武官?这两个时期的差别可是很大哦。
有什么差别?首先从武官要打的敌人来说,前期以外战为主,是跟东南西北各边疆方向的外族敌人争夺领土;而后期呢,外战也不少,国防形势还是很严峻,但更多机会却要留给内战了,国内各割据势力(藩镇)之间乱打,隔三岔五的藩镇还跟中央军打一打……再从武官的选拔和升职方式来说,前期您不管是去考“武举”,还是从军队基层大头兵干起依靠军功当官,都要去首都长安,听从朝廷主管机构的审核选拔;后期呢,您只要在地方上找到一个靠山,也就是当地的藩镇头领,取得他的信任喜欢,您以后的升官发财、功名利禄就可以全指望他了,他有权自行决定下属的人选和任命。
再说得简单点儿,前期当武官,你要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候选人一起争中央兵部给派的那么些名额;后期,你只要选准了一个看您顺眼的地方土皇帝就行,所以从端上“铁饭碗”的难度上来说,后期的比较容易。不过当然了,很多穿越男客都会觉得打内战不带劲,开疆拓土扬我国威才是正经事业。
这样吧,咱们前期后期都先简单走一遭,您自己体验体验再做决定。您穿越到了太宗和高宗年间。这个时期,大唐还在普遍实行“府兵制”,也就是在各地设立“兵府”,把农民们组织起来,忙时种地,闲时到兵府操练,有战争开打就由朝廷下令抽兵送上战场。如果您穿越到了一个有户籍的正常人家,长大成丁以后,会很顺利地被列入府兵名册,自己再积极要求一下,就能跟同乡的男子们一起被送去打仗了。如果在户口方面出了点问题,您没能进入当地“兵府”的抽兵名单,那也不要紧。当时边疆战事很多,朝廷经常下诏,接受各种成年男丁自愿报名参军,这些军士叫“兵募”,也会被编入军队开赴前线。总之只要您有意愿,去当个小兵打仗挺容易的。
打仗的战士很多,可不是人人都能立功受赏升职。唐朝的“军功”要怎么才能得到呢?您听好了。
您跟着战友同袍们来到了战场,发现交战的敌军人数比你们多,胆小的战友当即吓尿了,胆大有野心的却大喜过望。因为如果击败了人数多于己方的敌军,你们就可以立“上阵”的战功了;击败人数与己方相当的敌军,只能是“中阵”;击败的敌军比自己人数少,只能叫“下阵”了。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细分。比如这一场不但打赢了,还杀伤俘虏了敌军十分之四的士兵,这叫“上获”;杀伤俘虏十分之二的士兵,叫“中获”;只杀伤俘虏了十分之一,叫“下获”。所以一场战斗下来,你们能得到的功劳评定能分成九等,就是上阵上获、上阵中获、上阵下获、中阵上获……这样。
这种叙功方式,算是参与战斗的将士人人有功,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一场战斗里,不可能每个人都起到了一样的作用,总是有先有后,有带头的,有跟随的,那么大家都拿一样的功劳奖赏,显然就不太公平。所以在这九等功之外,还有个人能立的特殊功劳。其中最值钱的叫“跳荡功”,官方的定义是“凡临阵对寇,矢石未交,先锋挺入,贼徒因而破者”,也就是双方刚列好阵,没正式开打,您拍马上去一骑当先冲入敌阵,把敌人吓得就此散乱溃逃。这种功劳要拿到很困难,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您自己单骑入阵的后果是立刻被乱刀分尸……实际操作中,这个认定应该是“一次战斗中最先冲入敌阵的那几个人”都算立了“跳荡功”。跟在他们后面的那些也很英勇的战士,或者在别的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接下来叙功可以叙为“先锋(殊功)第一等”“先锋(殊功)第二等”“先锋(殊功)第三等”,依次排列。
官方对这种重大立功的名额也是有限制的:一次击败敌军不超过万人,报上来的立功名单里,立“跳荡功”者不能超过十人;击败敌军超过万人的,每超一千人,“跳荡功”名额可以加一名。“先锋第一功”不超过二十人,“先锋第二功”不超过四十人。
如果您足够幸运,在一场“上阵上获”的战斗里立了“跳荡功”,又因此受到主将的青睐,那有可能一下子从一个平头老百姓成为五品甚至三品的高官!不过这种机会很少很少,大部分人在战场混多少年,也就能一步一转地得到不值钱的勋官罢了。更坑爹的是,一样流血冲杀,立一样的功劳,将士们因为出身不一样,得到的升职官位也会不一样。唐朝廷有明令,将士也要分成四等,以前当过官和现在还是官员的,是“上资”;已经有当官资格的或者小官们的子孙,是“次资”“下资”;像您这样的平头百姓,叫“无资”。立一样的功劳,“上资”得到的升职最高,下面三等依次递降。也就是说在同一场战斗里大家都是“上阵上获”,可能人家官一代官二代们被提拔成“勋骑都尉”之类的军官调走了,您这个大头兵得到的只有“哦……干得不错,下回提拔你”一句承诺。
不管怎么说吧,至少太宗高宗时代,唐军出去打仗大都能打赢,立功机会多,军官将领们大部分也还算有良心,您慢慢熬着,运气好点儿应该能熬到回长安找兵部要求当官的时候。到了武则天当权以后,嘿嘿。上层内斗不断,中层军事人才缺乏,下层“府兵制”快散架了,外战败仗也一个接一个。这时候我劝您就先别往军队里跑当炮灰了,如果还想带兵,不如去考“武举”吧。
“武举”是武则天发明的一种考试,跟文人们考的“科举”有点儿像,都是在全国公开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每年举行一次的叫“武贡举”,还有一种“武制举”是特殊年份(如皇帝登基、立太子等)不定期举行的,我们先不管这种。
您说您不愿意答卷子考试?没关系,别紧张,“武举”和“文举”,不,和“科举”不一样,不考任何子曰诗云的文化课内容,甚至都不用您提笔写字。您呢,找个关系让地方官举荐一下,出具个证明,说您“有智勇谋略、强力悍才”,就可以拿着证明到长安尚书省兵部去参加考试了。
每年十月,你们这些考武举的壮汉集中到长安,十一月开考,由兵部来组织,所以又叫“兵部试”。
考试科目不多,主要分成两项。一项是中选的基本条件,主要考察身材条件和身体素质,包括身材相貌、说话言语、举重、负重能力。另一项是考察以骑射及运用武器为主的武艺,包括长垛(远射和连射)、骑马射箭、骑马用长枪、步射,这些是评定成绩高低的标准。
这些都过了关,您就跟考科举的文人进士们一样,被称为“及第”了。那么这就可以做官了吗?想得美。
这时候人又要分成三六九等啦。虽然一样都是中了武举,那些已经有五品以上勋官在身的,或者已经是卫士的或者官二代,才能直接去兵部要个官做(还不一定能要到);身份再差一等的低级勋官和其他二代,只能先给一份“散官”的待遇,领点儿工资混几年才轮到你当官;至于你们这些平民中举的,连工资也不给,唯一的好处是“列入干部提拔考察对象”,论资排辈等几年,等轮到你了再考虑给官职的事。所以跟“科举”比起来,“武举”并不太受唐朝人的欢迎,每年来参加考试的人也不多,据说每年也就能选出十来个中举的。不过通过“武举”方式当官出仕的,倒也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将军,那就是“安史之乱”中的唐朝第一大功臣——郭子仪。
唐朝前期的武官选拔大致就是这样了,现在我们来看唐朝后期的。与千里迢迢到首都去等候兵部挑选相比,您投奔一方藩镇节度使的程序要简单得多。只要有真才实学,把名气打出去,在当时天下乱世各割据势力相互攻战的大背景下,您不愁没有土皇帝上门来聘请。
无论您是现任官员、前任官员、有出身的备选官员、军将子弟还是其他节度使的武职僚佐,甚至是平民、罪人和盗贼,只要有能力有关系,都有机会进入节度使们的幕府。
如果您已经有了一定名声,或者有人向节度使举荐,那么这些土皇帝很可能会客气地派人拿着书信来请您去辅佐他。或者您自己跑去要求他老人家接见,见了面吹牛说大话,把土皇帝们镇住了,相谈甚欢,觉得您是个被埋没的人才,当下会立刻委任您一个不错的职务。
不过呢,这个职务很可能只是地方上临时性质的。如果您的幕主真心推崇您,他在让您管理负责自己手下一摊事务的同时,还会向朝廷上奏,请求朝廷给您正式授予一个国家官员队伍里的正经官职——只是挂名,不去办公,您的岗位还是在节度使这里,工资福利待遇也由节度使发放。这种情况下,您只能尽心尽力为军阀土皇帝卖命,最理想的结果,是抓住军心提升威望,瞅准机会,没准您还可以把老军阀推翻,自己成为雄霸一方的节度使呢!
如果您没有这个野心,那就最好尽早在中央朝廷的正式官职序列里占有一席之地。这样您如果在地方上待得烦了,想脱离这个节度使麾下,进京为朝廷效力,只要跟节度使的关系搞得不太僵,他同意放人,那么您就可以摆脱这个“土皇帝附属物”的身份,直接去长安,当个正经的朝廷命官了。唐朝后期也有不少著名官员是走的这条路线,先地方后中央,也做出了一番事业来。
总之,在唐朝当武官,还是有一定的前途。不过无论走哪条路径,郑重建议您,最根本的还是练好兵、打好仗、立大功、把名气打响,无论为国为民还是为自己前途,这都是最保险的。
下一节我们就从这些最基础的工作开始体验。
这直不笼统的东西是刀不是剑,请先学会认兵器
【兵器】
踌躇满志打算投身军旅大干一场的您,准备好从基础做起了吗?什么?您说您有过大学军训经历,又看过无数篇啥啥网站上的白手起家一统天下军事文章,区区唐朝军队应该难不倒您?呃,有这种念头,您就等着吃苦受累被嘲笑吧。
别的不说,您先跟我进兵器仓库瞅瞅。
看这柜子里满满当当一大束连柄带鞘、通体长直的兵器,您认得这是啥不?可以拿起一把来看看,握住手柄,木鞘或皮鞘有一米多长,直不笼统毫无弯度弧度,您大概就脱口而出了:“龙泉宝剑!”
我就说你会闹笑话嘛。把兵刃从鞘里抽出来看看吧,一泓秋水似的亮晃晃钢制长条,只有一边是开刃的,另一边比较厚,刃头也不是尖锥状,而是整体成一个钝角。
这种一边开刃的兵器,我们一般叫作“刀”,而“剑”是两边开刃、刃头尖锐的那种。当然也有个别特例的“单刃剑”“双刃刀”什么的,那些我们先不用去管,只说唐朝最普遍的大路货。
您抬眼看看这间大仓库里,目光所及之处,一捆捆一束束类似长度的随身直鞘兵器,随手抽些出来,几乎全部都是刀,见不到什么“宝剑”“神剑”。为啥?因为这里是向军队配发的实战型兵器库,不是什么文人贵族玩高雅的藏品库。
在我们唐朝,军队里装备的武器,“刀”占了绝对份额,可以达到每人至少一把的普及率。而“剑”已经基本上退出实战行列,沦为装饰品和道士、舞者等特殊职业的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