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住于平静的定境中,沉浸在一片平和、充实、喜悦里。
在面对一般的外境时,心只轻轻地随着境的出现而生,只有在触对较大变化与起伏的外尘时,才随着它起相应的变动,但实际上动的只是触境的作用,而感觉到其实心还是稳稳地安住的。
不论在触对怎样的境界,顺境或逆境,只是稍稍地触动便安定了,而心的喜悦仍是充实的,即使是逆境,也不起嗔念或抗拒,顺境则是平和的喜悦,却无波动的狂喜,或贪执于境。
那种稳实、深邃的喜,难以形容,只是从内心很深之处,即充满着,并由内而外地充塞在每一层面的身心。
而定境愈深,此境愈细,分别心愈小,但却处于敏锐的状态。对于外境,警觉力敏、易触境却不随之转,只是生起适当的反应,却以稳定的观照力在照见之。
此定境其实具有观照之作用,非只是无想的定。毕竟还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修禅者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能以此心、此默照之心应对,则时时处于对境敏锐而照见其实相,却又安止于稳定的状态而不转,对境清明而不执,不染于境又明明朗朗。
清明则境现即应,不染则境过即合。在应与合:之间,是一切无常生灭之假相,悟法性不生不灭之实相。见假相而不执,盖假相虚幻,无所执;悟实相而不住,盖实相无相,无所住,心如太虚,何处何时不自在?此时无言。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四日·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