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0400000027

第27章 儒家教育哲学(2)

如果说孔子德育为主教育思想散见于孔子的教学实践而未成理论体系,则孟子“明人伦”,重“四德”德育体系的建立则使儒家以德育为主的教育目标真正明确起来。所谓“明人伦”即“教人以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谓重“四德”,即“仁、义、礼、智”“四德”教育。朱子则从理学的观点进一步论述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复性”、“尽伦”,他说“古之圣王,设为学校,以教天下人。……必皆有以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已焉”(《朱文公文集》卷十五)。儒家这种“重德”、“复性”、“尽人伦”道德教育体系的建立,影响十分巨大,在此后的两千多年,后世儒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皆以道德教育为其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中国形成了重视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但也产生了重人治轻法治的弊端。

(二)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儒家教育哲学主张教育为政治服务。正是由于在国家政治上倡导“为政以德”、施行仁政,所以教育落实到主体的人本身,儒家提倡“为己”之学,反对“为人”之学,以追求道德价值的实现、成就理想人格为教育的基础目标。

其一,“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

儒家对于树立正确的为学动机相当重视。孔子首先对于为学的动机进行了区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认为古代理想社会人们的学习属于“为己”之学,当时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学习属于“为人”之学。“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之于人也”(朱熹《论语集注》)。“为己”之学追求的是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为人”之学是为了获得外界的肯定,追求利禄功名的实现。

如果说“为己”之学实现的是一种内在价值、精神价值,那么“为人”之学实现的是一种外在价值、功利价值。孔子身处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的时代,对于“先王世界”充满向往和眷恋,有感于当时社会的人心不古,提出了“学者为己”的教育主张。这一思想为后世儒者继承并进一步阐发,形成了儒家提倡“为己”之学,反对“为人”之学的传统。

继承孔子的思想,孟子提出了“天爵”、“人爵”的划分。“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爵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又弃其天爵”(《孟子·告子上》)。荀子提出了“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划分。“君子之学也,人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人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荀子·劝学》)。孟子之“修天爵”、荀子之“君子之学”,即是孔子所谓“为己之学”。孟子之“要人爵”,荀子之“小人之学”,即孔子所谓“为人之学”。“为己之学”,“修天爵”、“君子之学”的结果是使自身的品行和修养得到提高,人格境界得到提升。“为人之学”、“要人爵”、“小人之学”归根结底是以学习作为工具手段追求功名利禄,其结果只能是如道家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其二,“为己”之学与“学而优则仕”。

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并且认为“不仕无义”,学者走上仕途则不可能脱离功利名禄。儒家既倡导“为己之学”,又提倡“学而优则仕”,两者是否矛盾呢?我们认为两者是可以达到统一的。首先,“为己”之学的最高境界是成就圣贤人格,由内圣达至外王,正如《大学》中所设定的,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达至“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次,“学而优则仕”,“优”的标准是品学兼优,德智双修,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急功近利,学习当做一种工具手段不行,必须求本去末,由内修其身达至兼济天下,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走“为己”之学之路,追求心性的复归与成就,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尽心上》)。

总之,儒家自孔子始即形成了“学者为己”的教育传统。“为己之学”反映了儒家对主体自我的肯定,体现了对个体精神世界的关切。为己与为人之辨的深层意蕴则是对义与利的价值选择。同时也“鲜明地体现了人的内在德性、内在价值的优先性和首出性”。

三、重视智育

儒家教育哲学以德育为主,但是并非不重视知识教育,他们把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看作教育不可分割之两个方面,并且给予知识教育以明确的定位,即德育为主,智育为辅,充分的知识教育是实现道德教育的必要前提。

(一)仁智统一

从儒家关于道德教育的论述可以看出,儒家学者认为道德教育有其一定的过程和规律可循。诸如道德认识或道德知识学习阶段,道德信念形成阶段,道德行为实践阶段等,无论哪一个阶段的实现都离不开知识教育,所谓“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台长》)。《论语·述而》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忠、信皆属道德品质教育,文属知识教育,孔子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述而》),但行、忠、信并无专门的具体科目,而是通过具体的“文”的教育来实现。

关于孔子“文”的具体内容,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记载,《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门弟子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我们认为六艺应为孔子私学的教学科目,即礼、乐、射、御、书、数,但是通过多种文献分析,孔子应该更加重视他所整理的《六经》的教学,即《诗》、《书》、《礼》、《乐》、《春秋》、《易》。从孔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看,如果把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则孔子知识教育重视社会科学知识教育.而轻视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如果把社会科学知识分为道德知识与非道德知识,则孔子重视道德知识教育而轻视非道德知识教育。他将知、仁、勇并举,“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把知、仁、。勇看作成就君子人格的三个基本要素,可见在孔子思想中,知乃是一个道德属性的概念。后儒继承了孔子的传统,孟子以“是非之心”为“智”之端。明儒王守仁论知,亦专指道德认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人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卷上)。

(二)敏而好学

学习知识主要是一个主体自觉的过程,所以儒家主张为学者必须端正学习态度,以成就真才实学。

其一,“好学近乎仁”。

孔子把对待学习的态度分为知学、好学、乐学,又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认为人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够成就理想人格,“好学近乎仁”,反之,不好学就会产生诸多弊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仁、知、信、直、勇、刚乃君子应备之品质,若无坚实的知识底蕴,其行为就会出现偏差,好的品质无法形成,理想人格也就无从实现。所以孔子常常鼓励学生要勤奋好学,“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儒家认为好学的最高境界是乐学,以学为乐。颜回身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的乐学精神深得孔子赞许。颜回英年早逝,孔子伤感日:“今也回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

其二,虚心向学,不耻下问。

儒家认为,为学者必须保持一种虚怀若谷,一心向学的基本态度,那种“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的骄傲自满的人难以学到真才实学。孔子本人就是虚心向学的典范。《论语·八佾》载,“子人太庙,每事问”。同时他又强调,学习知识要不耻下问,一个人虚心向比自己社会地位低下的人请教,这并不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而是一种美德,“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此之谓“不耻下问”。

其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一个人能否获得完整、全面、深刻的知识的关键。儒家认为在学习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首先表现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一为政》)。

知即是知,不知即是不知,不强以不知为知,此是对于知识的明智态度。其次,应有阙疑精神。“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为政》)再次,“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学习知识不能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而想当然,要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成见,不固执己见,多听,多看,多思,以求得真理。

(三)博学、慎思、笃行

儒家对于知识教育的重视,还表现在他们对致知方法的总结。其中孔子关于学、思、习、行关系的论述,孟子关于专心有恒、深造自得的言论,苟子关于闻、见、知、行关系的观点,皆有独到之处,尤其是《中庸》所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对儒家知识教育方法论的系统总结。

其一,博学之。

孔子认为,关于知识虽有“生而知之者”,但大多数的人包括他本人皆属“学而知之者”,所以“学而知之”是孔子知识教育的主导思想。他多次谈及“学”的重要性,“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他提出“博学于文”(《论语·雍也》),扩大知识面。他强调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反复研习,方能牢记于心,心领神会,运用自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孔子还提倡“温故而知新”,对以往知识的重新学习,往往会领会到以往自己所未能领会的精妙所在,从而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其二,慎思之。

儒家认为在学习中应学思结合,学思并重,两者不可偏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学到的知识不经过思考加以消化,则无法真正掌握知识之精髓所在。孟子云“耳目之官不思,则蔽于物”,“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孟子·告子上》)。只凭感官认识往往会为物所蔽,只有经过独立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会获得真知。后儒王夫之关于博学与慎思的关系阐述得最为深刻明晰,“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而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船山遗书·四书训义》)。

其三,明辨之。

同类推荐
  • 孟子的智慧

    孟子的智慧

    《孟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儒家经典。《孟子》原文七篇并无上下之分,亦无章次之别。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治国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济天下,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一书的总体特色是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他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辞犀利,呈现出凌铄一切之势。
  • 本尼迪克特文选

    本尼迪克特文选

    思想者往往在压制和束缚中呼吸,但思想者的思想却永远是自由的。即使思想家的生命结束了,但思想的种子却会留下来。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万古长青。《思想者的足迹》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所选书目皆是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语言流畅,用词审慎。我们编撰本丛书,旨在带大家走进思想者,感受思想者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养料。
  • 劝勉录

    劝勉录

    本书以尖锐深刻的字眼批评希腊诸神和民众文化的堕落、无耻与淫乱,以清晰、雄辩的论证,呼吁和劝勉人们在最世俗的生活中保持一颗超然的心,响应更高、更神圣的道德标准,要心存智慧和希望,对自然要有所敬畏,不要沉迷于不正确的道德观念中。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 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一部视角独特的阳明心学入门读物,继《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之后又一明史随笔佳作。本书选取王阳明一生中最重要的六个时刻:身陷诏狱、龙场悟道、赣南剿匪、智擒宁王、狙击皇帝、天泉证道,通过对当时复杂局势的深入解读,以及王阳明心路历程的细腻剖析,阐述了阳明心学的精髓和发展历程。
热门推荐
  • 腹黑总裁绝密溺恋:天价萌妻

    腹黑总裁绝密溺恋:天价萌妻

    “夫君,她们说我配不上你!”“夫君,她们说给我找个男的,让我离开你!”“夫君,他们让我给你找个女的,然后离开你!”安陌宸掀桌,她们是活腻了么!然而事实证明,她们的确是活腻了。“夫君,一个在大街上强吻了我,宁愿牺牲自己的节操也要让她的闺蜜嫁给你!”安陌宸冲着藤怜若轻轻眨了一下眼睛“娘子,我不小心占有了你,嫁给我?”藤怜若轻轻推开安陌宸“相公我们在演戏!你不过是个客串客串!”【一对一深情不解释】【现代文】
  • 捕捉妖孽一只

    捕捉妖孽一只

    “哦,那你很有本事嘛!”“当然,也不看看我宋小临是什么人,不就是秦晰,我轻轻松松就拿下了。”“拿下?!你确定。”“这还用说。。。”宋小临得意洋洋地说着,突然发现有什么不对劲,扭过头一看,秦晰正微笑着看着她。“呃,我刚才说了什么,我什么也没说,你什么也没听到。”“哦,是吗?”
  • 重生之另类小太妹

    重生之另类小太妹

    再次醒来,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向往的古代修仙世界。说她是将军府的废物?看她如何一只手碾压大陆第一名,说她是来历不明的野种,看她摇身一变,吓死你们这群吃瓜群众。白九歌忍无可忍的吼着:你能不能不要在跟着我了,求你了,大哥,行行好吧.夜寒苼笑着说: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不跟你跟谁?好吧,是你赢了,每次赶他走,总是这句话回复我,不就上次不小心亲了你几口,摸了你几下,用得着这么小气嘛~
  • 万道永生

    万道永生

    道生一,曰太极。一生二,曰阴阳。二生三,曰天地人。三生万物,万物皆有道。万道化元,大道归一。
  • 河父海母

    河父海母

    《河父海母》原载《十月·长篇小说》2007年第2期。该小说是山东作家李玉文继《蝉蜕》之后的又一部关注人类生存现状的长篇新作。小说讲述了为躲避侵华日军战乱的人们在蛮荒的河父海母之地的时代变迁沉浮。
  • 金牌驱鬼人

    金牌驱鬼人

    我叫蒋门,入神秘道观,习茅山道法。神秘机构的历练,叫我成为一名驱鬼人。水鬼勾魂,鬼婴缠身,荒山鬼村,小区鬼宅。一步一劫难,一步一凶险。诛鬼邪,改鬼命。行走在阴阳两界,我是金牌驱鬼人。灵探小说☆微部落21543644【书迷群,欢迎广大灵异爱好者一起讨论剧情。】
  • 神级精神病

    神级精神病

    玉阳子被附体了,而且附体的人一天一换。社会各界,古今未来,虚拟现实,都不停附体而来。老子,孔子,如来,上帝,苏格拉底。鸣人,路飞,星矢,孙悟空,柯南,多拉A梦。华陀,李白,张三丰,牛顿,高斯,门捷列夫。这些人附体的时候,不但带来了知识,同时带来的,还有思想。于是,玉阳子被迫成了个精神名,三观一日一换,昨日善,今日恶,柳下惠刚好,云中鹤又来。今日散尽家败做善事,明日雨夜屠夫附体来。此病何日方好?只愿一魂独立,不想圣贤附体。
  • 天命执掌者

    天命执掌者

    踏地,诛天,斩仙,杀神,吾欲为魔。我命天不许定,我幸而是我创。改命,就先要改天。——改天换命,-------我不怕死,就怕死时无能多杀几个诸神。
  • 顾若有爱

    顾若有爱

    五岁那年,沈绊遇见八岁的顾若。二十岁那年,他毁了她全家,他却说因她父亲所起。她远走高飞,消失五年,直到五年后,她回来,却听到他和别人订婚的消息。五年前的栽赃陷害,五年后的报复,迎接两人的将会是什么结局?
  • 进化混沌

    进化混沌

    本书是以一个全新的进化体系为核心,我曾经设想自己去做这个课题研究,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需要哪些资源,大量的技术突破,于是不断的向前推导,努力建立一个能够实现研究目标的技术体系,很多基础性的突破,但不仅仅只是技术,包括大量的人员,资源以及基础体系的建立……之后发现还需要更多,最后只能依靠想象力,把它变成这样的一本书。这一进化理论如果被证实将会带来巨大的改变。这本书构建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书的前半部分主要是一系列的设想,后半部分很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