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0400000019

第19章 儒家道德哲学(2)

自孔子始儒家就形成了重义轻利的基本传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孔子以对“义”与“利”的不同态度来区分君子与小人,推而广之,义利成为儒家道德评价的基本准则之一。孔子主重义轻利,并非完全否定“利”之存在,对于符合百姓利益之“公利”,满足大众生活需要、符合民族大义之“大利”孔子亦不反对,他尝云:“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论语·尧日》)所以孔子所反对之“见利忘义”之“利”,所提倡之“见利思义”之“利”,所批评之“小人喻于利”之“利”,皆属满足一己之私欲或危害公众利益之“小利”“私利”。孔子虽然不反对“公利”,但亦不多言“公利”、“大利”,“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此“利”乃“公利”与“私利”、“大利”与“小利”的合体。孔子一生立论,所关注者惟“义”之所在,“有利”或“无利”皆不在他的理论兴趣范围之中。这一传统为后世儒者所继承,孟子更将这一传统发展到极至。他将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日何以利吾国,大夫日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日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同时,孟子将义标举为君子最为宝贵的品格,称之为“良贵”“天舜”,“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修其天爵”,“持其良贵”,乃人生之重大意义所在。“荀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孟子·梁惠王上》)。荀子之于“利”的本质规定、义与利关系的阐述与孔孟有很大不同。他认为“利”乃人之所共有的特性,“好利恶害,是君子与人之所共也”。人生而好利乃性情之必然,“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荀子·大略》)。正所谓“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以为可而道(达)之,知所必出也”(《荀子·正名》)。义利并存虽然为性情之必然,但也有轻重之分,苟子也与孔孟一样主张人生于世,必须重义轻利,先义后利,所谓“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荀子·正名》)

2.见利思义

孔子承认利的存在,人在有利可图之时,应首先分辨此“利”是否符合“义”之规定,若违反义之规定,则应弃而不取,不能“见利忘义”,而应“见利思义”,所谓“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生平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否则,一个人若一味追求利之所得,“放于利而行”,则必招致人之怨忿。孔子谈及人之道德修行时,论及“君子有九思”,其中也谈到君子应作到“见得思义”。

由于孟子将“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所以坚决主张“去利”,即使是国家公利,即所谓“大利”也不应公开提倡,赵歧注孟子观点日:“以利为名,则有不利之患矣。”而“去利”怀仁义以相接,则可以“王天下”。我们认为孟子虽不主张公开倡导“利”,但是其“王天下”之目标也是为实现天下之“大利”,所以在孟子的义利观念中,“利”也是有“私利”与“公利”、“大利”与“小利”之分的。

荀子认为,虽然“利”的存在是自然合理的,但是人对利欲追求是无止境的,人类社会的财富却是有限的,有限的财富无法满足无限的利欲之求,必然使社会失去应有的秩序,陷入混乱,所以苟子强调“以义制利”。所谓“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

(二)志与功

志即动机,功即效果。凡以“志”作为评价道德行为标准,只论动机不问行为效果的,属于动机论者;凡以“功”作为评价道德行为的标准,只论行为的效果而不问动机的,属于效果论者。对志与功的取舍,是儒家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准,也是儒家学派与其他学派思想差异的重要标志之一。

志功问题在先秦哲学史上乃是墨予明确提出来的,“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观焉”(《墨子·鲁问》)。墨子主张在行为的道德评价中既要看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效果,动机和效果不可偏废,应该“志功合一”儒家评价道德行为则“重志轻功”,在动机与效果问题上,应属动机论者。孟子尝云:“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当其弟子提出“枉尺直寻”说,以尺为小节,寻为大节,认为屈己以见诸侯,“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乃顾全大节。孟子对日:“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以利,亦可为与?”孟子明确反对做事只重结果不重其他。他还以打猎为例,认为只要心地纯正,“范我驰驱”,即便“终日不获一禽”,也是好射手,若心地不纯正,“为之诡遇”,即便“一朝而获十禽”,也不能谓之好射手(《孟子·滕文公下》)。在生活中人的行为也与射猎一样,“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至南宋,朱熹将孟子此动机论发挥到极致,提出了其超功利主义的理论,功利派陈亮则旗帜鲜明地主张做事要讲效果重功利,驾车符合规矩又能射中猎物方为君子,所谓“功到成处便是德,事到济处便有理”(《止斋文集·答陈同书》)。

(三)理与欲

“理”,本义为治理、条理、纹理,引申为规律、法则之义。“欲”,乃指人的物质欲望、情感欲求、生活需要而言。在儒家哲学中,如何对待人的欲求,如何处理理欲关系,成为儒家学者进行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准。

1.“欲”乃“人之所共有,无待而然者也”先秦儒家从根本上承认并肯定欲之存在的合理性和普遍性。孔子就尝以“欲”论“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孟子亦承认“欲”之存在,他以“欲”言“善”,所谓“可欲之谓善”(《孟子·尽心下》),并进一步指出:“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孟子·万章上》),即有口、耳、目、身等感官之所欲,是人所共有的合情合理之存在。“欲贵者,人之同心也”(《孟子·告子上》),“人亦孰不欲富贵”(《孟子·公孙丑下》),就是说人对富贵名利的追求也是正常合理的,所以无论是追求感官欲望的满足,还是要求名利富贵的满足,只要适度皆为善行。

苟子对欲之存在的不可避免和当然合理性较之孔孟有着更加清醒深刻的认识。他从人性论的角度探讨人之欲望存在的普遍性,他说:“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以为可而道之,知所必出也。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性之具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荀子·正名》)人有性必有情,有情则必有欲,此乃人所皆然,无论是守门人,亦或天子,由于“性之所具”,皆有程度不同之欲望的存在。因为“饮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乃“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所以欲乃人之天性所具,本然固有。

2.“理”以节“欲”

先秦儒家虽从根本上承认并肯定“欲”存在的合理性和普遍性,同时更强调“理”的重要性,主张以“理”节“欲”。

儒家以“理”节“欲”之说始自孔子。在对待理与欲关系问题上孔子主张“以礼克欲”。《论语·宪问》载,子路问成人。子日:“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孔子明言“不欲”是成人的条件之~。又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颜渊请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孔子在这里强调以礼作为规范人之视听、言、动的行为准则,只要人的视、听、言、动符合礼的规范法则,即可以“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以礼克欲”观,提出了自己的“养心寡欲观”。孟子云:“心之所同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孟子·告子上》)在孟子哲学中,理与欲的关系即心与欲的关系。孟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是实现于内心的自我认识,是“尽心”“知性”“知天”的过程,而人之感官物欲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有害而无益,“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上》)。所以孟子主张“养心莫善于寡欲”,也就是说,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孟子·尽心下》),因为“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孟子此论成为宋儒之“存天理,灭人欲”禁欲主义道德修养论之发端,朱熹认为“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务”(《朱子语类·卷十三》),而“人欲”乃是“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且邪”(《朱文公文集》卷十三)。“天理人欲,不容并上”(朱熹《孟子集注》卷二),欲使人为善而不为恶,根本办法在于存天理灭人欲。此外,周敦颐亦继承了孟子之“养心寡欲”主张。提出“养心无欲”说,所谓“养心不止于寡欲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天”(《养心亭说》)。

儒家之以理节欲观至苟子集其大成。苟子反对纵欲主义,他认为它嚣、魏牟之“纵情性,安恣睢”之行为无异禽兽,“争饮食,无廉耻……侔侔然唯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荀子·荣辱》)。同时,荀子也反对禁欲主义,他认为陈仲、史艚之“忍情性”的主张“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墨翟之节用、薄葬主张,宋趼之“情欲寡”主张,违反了人的天胜,损害了社会等级秩序。当然他也不同意孟子之“寡欲”思想,他认为人的道德品行是否高尚,国家治理是否清明不在于“欲”之多寡,“故欲过之而动不及,心止之也。心之所可中理,则欲虽多,奚伤于治!欲不及而动过之,心使之也。心之所可失理,则欲虽寡,奚止于乱!故治乱在于心之所可,亡于情之所欲”(《苟子·正名》)。所以苟子反对“去欲”“寡欲”,明确提出“养欲”、“导欲”、“节欲”的主张,“凡语治而待去欲者,无以道欲而困于有欲者也。凡语治而待寡欲者,无以节欲而困于多欲者也”(《荀子·正名》)。

其一,“进则近尽,退则节求”(《荀子·正名》)。苟子认为人的正当欲望应该得到尽可能的满足,此所谓“进则近尽”(《荀子·正名》),但“苟怠懒偷懦之为安,若者必危;苟情悦之为乐,若者必灭”(《荀子·礼论》),所以必须“退则节求”。

其二,“人无动不可以不与权俱”(《荀子·正名》)。以礼养欲必须懂得权衡利欲。因为“凡人之取也,所欲尝粹而来也;其去也,所恶未尝粹而往也”(《荀子·正名》)。当人们不懂得权衡利欲之时,往往福祸不分,“祸根于欲”而人们却以为是福,“福托于恶”人们却以为乃是祸,“故人无动不可以不与权俱”(《荀子·正名》)。

其三,“以道制欲”(《荀子·乐论》)。“道者,古今之正权也,离道而内自择,则不知祸福之所托”(《荀子·正名》)。人生于世,不能无欲,亦不可纵欲,使人之欲望无过亦无不及,其权衡中正之道在于“以道制欲”,所谓“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亡道,则惑而不乐”(《荀子·乐论》)。

(四)力与命

“力”,是主观的努力,“命”是客观的必然。“力”与“命”既是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也是道德责任判断的重要标准。

其一,“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儒家认为作为德性主体的人,有着充分的意志自由。人作为道德主体,其为仁之行为完全是由自身决定的。

孔子有云:“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人的道德修养,只是主观之“为与不为”的问题,“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论语·里仁》),所以道德选择的责任应落实于人本身。

孟子突出强调人在道德领域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是自我品格和人格的主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尽心上》)。

人之德性涵养如何,其道德修养可否达到理想境界,不是由外在决定的,而主要取决于人的主体自身。因为人天生具有善端,只要努力,即可以使内在本有之善端得到涵养和发挥,成就理想人格。反之,如若不努力,则必失其本心。所以孟子谴责在道德修养上的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孟子·离娄上》)。

荀子与孟子一样,强调道德修养之主观“在我”,“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生于今而志乎古,则是其在我者也”(《荀子·天论》)。“心”是人自身意志的主宰,“心”可以选择“自禁”、“自使”、“自夺”、“自取”、“自行”、“自止”,人的德性责任主要在于自我。

同类推荐
  •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以一种全新、简洁、有效的创新思维技巧,帮你迅速突破事业的瓶颈,提升竞争力。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改变思考的方式,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让自己的生活精彩起来。你仍被“标准答案”束缚吗?你知道什么是“多元化思维”吗?你能快速、高效地解决学习或工作中的问题了吗?你准备好“灵感笔记本”了吗?停下无目的的忙碌吧!你需要的是丢掉不必要的东西,为大脑腾出空间整理思绪,保留真正重要的想法。
  •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本书的内容是从鬼谷子《纵横经》中摘选有关立身处事,修身养性的奇言妙语进行译释,再通过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地妙语点拨,使古老的思想焕发时代的光辉。
  • 晏子原来这样说

    晏子原来这样说

    走近晏子的心灵——去感受他的仁爱无边,躬亲示范……晏子是思想的圣者,行动的巨人,后世的尊崇。走近晏子的学说——去品读他的治国良策,忠君为民……晏子是旷世的贤臣,万民的榜样,永恒的丰碑。
  • 老子原来这样说

    老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内容简练,分别从人生、做人、智慧、修心、养生、处世、竞争、忍让等方面选择性地阐述了老子的智慧学说,以清晰明了的解说方式向人们讲解了人生的心态、感悟及真谛。
  •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主要内容:《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热门推荐
  • 暴戾王爷的销魂妃

    暴戾王爷的销魂妃

    南怡王爷大婚,王妃是在京城臭名远扬的上大夫陆正浩的小女儿陆无双,据说她早就破了身,是人尽可夫之人。南怡王爷之所以要娶她,是因为太后逼的,不知怎么的太后就是喜欢她,一定要她做她家的儿媳妇。南怡王爷虽暴戾,但却是个出了名的孝顺人,所以便戴着绿帽子娶了她。新婚之夜,暗然销魂的新房内,南怡王爷被下了药,一阵冲动……一座皇陵,几代人为之争夺的头破血流,人没了,恨还在。如何泄恨,各人有各人的手法,如何化解,且看女主的手腕!
  • EXO之张兔子我们都在

    EXO之张兔子我们都在

    作为一个行星饭,看了那么多家人写的文,我终于按耐不住了,作为一个ALL兴党,我来了,没错,你们没猜错这是一篇all兴文,第一次写,文笔有些幼稚,请各位家人多多支持O(∩_∩)O~。
  • 灭魔记

    灭魔记

    本书进宫修炼,等大功告成时再更新!!!!请大家谅解。
  • 星河生命曲

    星河生命曲

    当生存于地表之上的现今人类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一支生存于地下、有着数百万年生命发展史、却不为我们所知的“地心文明”向我们伸出了生命的援手……他们在地表之上建立了一个个神秘的“人类再造营”,把收养自地表人中的弃婴与残婴培养成了一个个有着全新的生命构造、全新的生命技能、全新的生命文化、全新的生存理念、全新的生命行为的崭新人类,并使他们最终成为了一个个身具异能的强大生命战士,为他们的出身母族而战,为生命而战!这里有半仙之体的“地心人”;有“大洪水”的全新演绎;有居住在月宫中的“天人”;有来自于金星与水星的“太阳系移民”;有天狼星的“灵狼”;有仙女星系的“天女”;有宇宙母星的“顶级宇宙生命”;有“星河生命布生使”;更有导致了“大洪水”灭世危机后幡然醒悟的三位“生命逆使”……他们共同演绎了这首华美乐章——《星河生命曲》!
  • 冰山公主殿下之学院生活

    冰山公主殿下之学院生活

    公主殿下奉命来到贵族学院,却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身份,到底在学院里,一直孤独寂寞的冰山公主能不能找到自己的真心好友呢?
  • 落天劫

    落天劫

    星河沉浮,大世倾覆,命运中轮回百世,天地间万族称雄,诸圣争霸,眼前无奈山河破碎,天骄从劫难而起,逆流上,踏尽众生尘土,人中称尊,举世皆敌,无人能言心中苦
  • 风流总裁漫漫追妻路,晚安宝贝

    风流总裁漫漫追妻路,晚安宝贝

    顾如晓在遇见冷铭萧以前,从来就没想过结婚这回事儿。冷铭萧在遇见顾如晓以前,也没想过要这么早进婚姻的坟墓。但是遇见以后,他就非她不可了。“我们好聚好散不好吗?”“不好。媳妇儿,老公来接你回家。”“你丫的离我远点!”某人乖乖地后退一步。“我让你离我远点!”“退一步海阔天空。”某人委屈兮兮地说道,“宝贝儿,我都给了你一整个天空了。”
  • 善恶邪修

    善恶邪修

    君要开神作,一作成就网文界至高神,敬请期待吧。其它的灵感构思君都不要了,没有构思的可以来找我买那些构思。君以后只写那一本作品。如若再开新书,天弃、地弃、人弃.......................君以前打开的方式不对,今天悟了。编辑,麻烦帮我把书名改成《圣道魔君》或者就把我这部作品删除了去。谢谢
  • 亘古平魔录

    亘古平魔录

    “你只是个废物,你不配,在这乱世,享有不该属于你的东西。”莫利安俯身微笑,“与其浪费,不如让我来坐。”“今与君等共享美酒,来日并鞍北上,踏破魔都!”——白彦郎“这天下,有权者居之,我,只有我!”——赵王“长战兮云飞扬,优柔兮涉水旁,我持琴兮送君去,君兮无殇望断肠。”——许心言“如果,我们未曾来过,”席卡惨然地笑着,“你会爱我吗?”“我本登州一芥尘,天下于我何加焉!”——华隆廷
  • 书中劫:美男你被翻牌了

    书中劫:美男你被翻牌了

    苏念念不就是好色了一点,至于这么惩罚她吗?穿越?不过看着自己的身边全是超级大帅哥,她的心里乐开了花;只要有人给她调戏,随时可以拉个小手,亲个小嘴,她就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