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38300000351

第351章 世间人无数的见解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有一个姓婆蹉的外教修行人,来到佛陀的住所,他与佛陀互相问候后,就在一旁坐下,这个姓婆蹉的修行人对佛陀说:“乔达摩(佛陀),为什么世间的人会生起这些见解呢?是什么见解呢?就是:「世间是永远存在的」,「世间无法永远存在」,「世间是有边界的」,「世间是无边无界的」,「生命就是身体,灵魂就是身体」,「生命与身体是不相同的,灵魂与身体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事物」,「生命与身体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灵魂与身体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生命与身体结合在一起才是真实的我,灵魂与身体结合在一起才是真实的我」,「如来死后还存在」,「如来死后就不存在了」,「如来死后既存在也不存在」,「如来死后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

佛陀说:“婆蹉!世间人不明白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生起、形成、起因是什么?不明白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消退、灭尽是什么(明白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生起、形成、起因、消退、灭尽就是明白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

不明白沉迷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滋味是什么?不明白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祸患是什么?不明白如何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中解脱出来?不明白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中解脱出来的修行方法是什么(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滋味、祸患、解脱,从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中解脱出来的修行方法解释,见第二百六十六章)?不明白这些法理的世间人,他们就会生起:「世间是永远存在的」,「世间无法永远存在」,「世间是有边界的」,「世间是无边无界的」,「生命就是身体,灵魂就是身体」,「生命与身体是不相同的,灵魂与身体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事物」,「生命与身体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灵魂与身体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生命与身体结合在一起才是真实的我,灵魂与身体结合在一起才是真实的我」,「如来死后还存在」,「如来死后就不存在了」,「如来死后既存在也不存在」,「如来死后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这些见解。

为什么呢?婆蹉!世间一切的事物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起、形成、存续、发展的,也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衰败、灭亡、消失。满足条件就会生起、形成、出现,满足条件就会衰败、灭亡、消失,是缘生缘灭的,是随着各种条件变化的,如果认为世间的事物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当世间的事物衰败、灭尽、消失的时候,就会认为这样的见解是不正确的。如果认为世间的事物是虚假不真实的,那么当世间的事物形成、出现、存在的时候,就会认为这样的见解是不正确的。如果认为世间的事物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整体的,那么当世间的一些事物分割、分离之后,还是可以独立的存在,还是可以独自拥有具备分割、分离之前的性质、属性、功用,就会认为这样的见解是不正确的。如果认为世间的事物是互不相干的,是各个不同的独立个体,那么当世间的一些事物分割、分离之后,就会灭亡、消失,无法独立的存在,这些事物在分割、分离后就没有了分割、分离之前的性质、属性、功用,就会认为这样的见解是不正确的。世间人的很多见解其实都是世间事物出现、发展、变化、衰败、灭尽的不同阶段而已,在世间事物特定不同的阶段这些见解有其正确性,可是当这些阶段发生变化、互相变换的时候,这些见解就不一定正确了,应该说这些见解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是正确的,看待问题的角度是片面性的,不是全面性的。

婆蹉!世间的众生他们会贪爱、攀附、执着、挂念世间的事物,他们会被世间的事物束缚捆绑,这些贪爱、攀附、执着、挂念世间事物的众生,他们会随着世间事物的变化而循环往复的产生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他们会沉浸、沉迷于贪欲、渴爱之中。他们会堕入烦恼和痛苦的陷阱之中。

如果世间的众生,他们不贪爱、不攀附、不执着、不挂念世间的事物,他们就不会被世间的事物束缚捆绑,这些不贪爱、不攀附、不执着、不挂念世间事物的众生,他们就不会随着世间事物的变化而循环往复的产生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喜怒哀乐的烦恼和痛苦。他们就不会沉浸、沉迷于贪欲、渴爱之中。他们就不会堕入烦恼和痛苦的陷阱之中。不执着和挂念这个在世间无法永远存在,无法真实不变的「我」,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他们明白:「生起、形成、显现就是痛苦的生起;衰败、灭尽、消失就是痛苦的灭除。」他们不会生起困惑、疑惑,因为他们明白念想的生起就是痛苦的生起,念想的灭尽就是痛苦的灭除。婆蹉!有这样的见解就是正确的见解。

婆蹉!如来的正法住于中道,认为世间的事物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起、形成、出现的,也是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衰败、灭亡、消失的。世间的事物既不是真实存在的,也不是虚假不真实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起、形成、出现、存续、衰败、灭亡、消失的。相应的条件出现了就会生起、形成、出现、存续、衰败、灭亡、消失。存在、不存在那只是世间事物发展中的某一个阶段而已。不可以固执的将发展的阶段认为是永远不变的规则。

婆蹉!已经受到如来教导的圣弟子们,应该这样去观想:当这个生起、存在了,则那个也会生起、存在;以这个的生起、存在为前提条件,就会有那个的生起、存在;当这个不存在了,则那个也会消失不见;以这个的灭尽、消失为前提条件,那个也会灭尽、消失。也就是:以「无明」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行」,以「行」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识」,以「识」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名色」,以「名色」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六处」,以「六处」为前提条件产生出「触」,以「触」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受」,以「受」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爱」,以「爱」为前提条件产生出「取」,以「取」为前提条件产生出「有」,以「有」为前提条件产生出「生」,这样有「生」就会产生出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生病、衰老、死亡。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聚集、出现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顺行就会继续的在生死轮回中煎熬沉沦,受尽折磨和痛苦。

「无明」完全褪去、消除、灭尽的时候,「行」就灭除了。「行」灭尽了,「识」就灭除了。「识」灭尽了,「名色」就灭除了。「名色」灭尽了,「六处」就灭除了。「六处」灭尽了,「触」就灭除了。「触」灭尽了,「受」就灭除了。「受」灭尽了,「爱」就灭除了。「爱」灭尽了,「取」就灭除了。「取」灭尽了,「有」就灭除了。「有」灭尽了,「生」就灭除了。「生」灭尽了,忧愁、悲伤、苦闷、忧虑、绝望、生病、衰老、死亡就灭除了。这就是世间人或众生痛苦和烦恼灭除、灭尽的过程。世间的人或众生按缘起法(缘起法解释,见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的逆行就能从生死轮回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

婆蹉!你是怎么想的?物质身体就是如来吗?”

婆蹉回答:“大德,物质身体不是如来。”

佛陀说:“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如来吗?”

婆蹉回答:“大德,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不是如来。”

佛陀说:“婆蹉!你是怎么想的?你会认为「物质身体是如来的一部分,物质身体在如来中」,或者认为:「如来是物质身体的一部分,如来在物质身体中」吗?”

婆蹉回答:“大德,我不会有这样的见解。”

佛陀说:“婆蹉!你会认为:如来在物质身体之外的地方吗?也就是你会认为:「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就是如来,如来拥有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或者认为:「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是如来的一部分,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在如来中」,或者认为:「如来是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的一部分,如来在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中」吗?”

婆蹉回答:“大德,我不会有这样的见解。”

佛陀说:“婆蹉!你是怎么想的?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合在一起就是如来吗?”

婆蹉回答:“大德,我不会有这样的见解。”

佛陀说:“婆蹉!你是怎么想的?没有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就是如来吗?”

婆蹉回答:“大德,我不会有这样的见解。”

佛陀说:“婆蹉!那么对于世间人的这些不同见解:「世间是永远存在的」,「世间无法永远存在」,「世间是有边界的」,「世间是无边无界的」,「生命就是身体,灵魂就是身体」,「生命与身体是不相同的,灵魂与身体是两个完全不相同的事物」,「生命与身体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灵魂与身体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生命与身体结合在一起才是真实的我,灵魂与身体结合在一起才是真实的我」,「如来死后还存在」,「如来死后就不存在了」,「如来死后既存在也不存在」,「如来死后既不存在也不是不存在」。你还有疑惑吗?”

婆蹉回答:“大德,我已经完全明白了,生起这些见解的世间人,他们把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当成是真实、永远存在的自己了,当成是真实、永远存在的如来了。他们把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当成是自己真实、永远拥有的事物了,他们错认为世间的事物是可以真实、永远存在的,他们把那些由条件生起、形成、存续、衰败、灭亡、消失的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当成是真实、永远存在的自己,当成是真实、永远存在的如来了。他们把那些由条件生起、形成、存续、衰败、灭亡、消失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当成是自己真实、永远拥有的事物了。他们执着和挂念世间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才会生起无数多的见解,实际上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起、形成、存续、衰败、灭亡、消失的。世间一切的事物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的拥有,满足条件就会生起、形成、存续、发展,满足条件也会衰败、灭亡、消失,是随着各种条件变化的。”

佛陀说:“婆蹉!很好!很好!你已经明白如来刚才所说的法义了。婆蹉!如来的正法里只有烦恼和痛苦的生起、形成与烦恼和痛苦的消退、灭尽。包括这个如来的名字,都是暂时取出来的假名,世间的一切事物随时都在变化,没有永远存在的事物,没有永远保持不变的事物,没有永恒能够拥有的事物。这个我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起、出现、成长、存续、生病、衰老、死亡、消失的。我是由条件生起来的。条件灭尽了,我就消失不见了,条件生起了我又出现了,这个我也只是暂时取个名字叫我而已。如果说这个我不存在那是断灭见,满足一定条件的时候,我就会出现;如果说这个我真实存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时候我也会消失不见;不可执着这个生灭变化的我。我的生起就是烦恼和痛苦的生起,不执着和挂念这个我就是烦恼和痛苦的灭尽。世间的人,他们将生灭变化的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错当成是真实、永远存在的我,错当成是真实、永远存在的如来。世间的人,他们将生灭变化的物质事物、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当成是自己能够永远拥有的事物,所以才会沉浸在无数多的见解之中,他们由这些见解生起了争斗的烦恼和痛苦。合乎他们心意的解答他们就欢喜,不合乎他们心意的解答他们就会愤怒反驳,他们已经陷入欢乐、开心、舒畅、安心、期望、忧愁、悲伤、苦闷、忧虑、恐怖、绝望等等循环往复的念想之中,他们已经沉浸在各种烦恼和痛苦的轮回之中,他们无法长久的安住在清净安宁的境界之中,他们已经被无数的念想绕动、污染。他们已经被无数的烦恼和痛苦加害。”

佛陀说法后,婆蹉虔诚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并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同类推荐
  • 皇极惊世传

    皇极惊世传

    庙堂下,四个流着鼻涕的少年,自小立誓,要做那功名千秋的从龙之臣;江湖上,万恶山巅有封困甲子的大魔欲出世;承平百年,乱象渐起。而主角,士巾束发,手持心经,自庙堂而下,入江湖……
  • 农庄守护小队

    农庄守护小队

    在大陆的一隅,一些底层人物身上的小故事。没有改变时代的力量,不会被史册所铭记。他们所做的点点滴滴却是时代大潮的动力。一群被派往蛮荒之地的军校学员的故事。
  • 抗日之钢甲洪流

    抗日之钢甲洪流

    东京城内舞钢刀,刀刀尽染倭奴血。59履带卷白雪,华夏重登巅峰时
  • 宋娱之王

    宋娱之王

    严政相亲未半而受气穿越,今魂附高俅,犹不自知,此诚生离死别之秋也。然一曲小调取悦于内,激昂诗词闻名于外者,盖窃古今之精华,欲求生于大宋。苏轼怜其才另荐他人,守得衣食无忧,恢弘龙套之气,不想机缘巧合,奇思妙谋,竟通青云之路也。..........以文娱助俅以聚财选贤之事,不效,则去官罢职,以慰宿敌之痛。若无前世之长,则死于攻讦之下,肝脑涂地。四夷亦宜自谋,以卵击磐石,虽弯刀悍马无数,难敌火器之犀利。文娱之道,大有文章,俅得帝心,封为娱王。
  • 帝国战记之红尘

    帝国战记之红尘

    红尘四合,烟云相连。本欲小富即安,终是难逃世俗纷争,为区区六斗粟米而悍然兴兵砸碎一个本可流芳百世为千古所称颂的伟大王朝,为鼓匹夫之勇而不惜妄动干戈坑杀数百万降卒,为谋一国之利而借万民之智搅动天下大局!他是混蛋是暴君是恶魔,但终归还是个被迫红尘砺心的穿越者。
热门推荐
  • 血色四叶草

    血色四叶草

    简介:宁倾馨,中央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在经历了一场同学离世后,莫名被投入进了地狱电影院。被迫出演一场场真实的恐怖电影。但她渐渐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在那等恐怖的世界里生存,却遇到了此生的真爱。只有攒足10000张赎死卷,才可逃离这里!一切,才刚刚开始……
  • 那一年的风花雪月

    那一年的风花雪月

    每当初冬下雪时,总会想起那场风花雪月的爱情,唯美的爱情。
  • 纹石契约

    纹石契约

    终焉之日终将来临,上古神明从沉睡中醒来,怨气滔天的魔神从黑暗深渊再次向人类发起攻击,神明真的是救世主吗?人族注定陷入无边战乱之中吗?人族的希望到底在哪里,是寄托迷惑世人的神族,还是堕落屈服于魔族,还是从混乱之中杀出血路,一切皆在《纹石契约》
  • 九校罪之刃

    九校罪之刃

    七大时空流传着无数上古洪荒秘闻,然而,那些传说中的道门、佛门、诸天圣人、大能们在这方世界的痕迹却缥缈无踪...元时空在时空大战后趋于平静,一股奇异的力量渐渐的形成了新的规则。多年之后,元时空关于时空大战的痕迹被时间抹去,随着参与过那场战役的人的逝去,那场旷世大战最终成为历史,化为铺满灰尘的古老书页,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神秘的无罪审判庭,九大学校,F-13班....新的时代来临,觉醒异能术的年轻强者,开启了他们的旅程,学院里,新的传说开始了....圣弃之地,神罪契约,古老的诅咒与新生的力量,罪之刃....本书书友QQ群:478181679欢迎大家加入,松鼠学院F-13班
  • 公子不良:爱妻,别闹!

    公子不良:爱妻,别闹!

    这一次,她求死,却又重生。原本厌弃她的相公,偶遇的俊美男人,冷峻的侍卫,还有那荒院里的神秘少年……歌尽桃花后,终是有人动了真心。可惜,那名动天下的公子一出现,其余的通通成了点缀!他含着她唇,欺上她的身,“娘子,咱们得努力一把才行!”“为何?”她问。“咱们总得留下一个宝宝祸害他们吧!”他笑着。“也是。”“那……”
  • 用美国小学课本学英语

    用美国小学课本学英语

    本书精选北美中小学课本中的标准课文,涵盖的学科广泛,包括数学、语文、科学、艺术、生物、化学、体育等等。藉此你可以从中体验到美式教育的精髓。我们试图让你真正“浸入”到纯正的英语环境中,实现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的完美结合,充分调动自己无意识记忆的潜在能力,让英语学习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龙行天下:忽必烈

    龙行天下:忽必烈

    《历朝开国皇帝大传丛书·龙行天下:忽必烈》为您讲述忽必烈这位来自大草原的真命天子是怎样一步步地龙行天下的,他建立元朝,实现大统一,调整统治政策,指导农业生产,统一多民族国家,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民族大迁徙,形成民族融合新高潮,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发展内河航运和海运,开凿会通渠和通惠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丝绸之路重新繁荣,马可波罗来华,泉州成为最大外贸港口,实行民族歧视和分化政策具有消极影响。
  • 校雠通义

    校雠通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被抛弃的女孩宁凝

    被抛弃的女孩宁凝

    祖母的重男轻女引得这个可怜的孩子刚出生便被扔入海中,只是这个孩子却不是一般的人,她是拥有者前世能力的人。可怜的宁凝,能否可以逃脱厄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