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23900000026

第26章 谒见

第二天,两个伟大的政治家见面了。

吕不韦对自己要拜见的秦王了如指掌。吕不韦知道,自古以来,几位大有作为的君王把秦国推向了眼下的强国地位。现在他见到的秦王赢则,就是这些大有作为的君主中的一个。所以,吕不韦怀着对秦王敬重的心情踏进了秦王的宫室。

吕不韦被太监引领到达后,一位近七十岁、矮矮胖胖、一脸络腮胡子的人进入他的眼帘。那人正在大殿中央站着,思索着什么。

吕不韦发现,当那人看到他后,立刻把目光投了过来,那目光,立即使他感到了一种威严、一种询问、一种和蔼……

吕不韦判定,这就是秦王赢则了。

吕不韦抱拳、躬身,低声道:“臣吕不韦拜见大王……”

“罢了,”秦王没有改变姿势,侧身指着一只几道,“坐在那里……”

吕不韦谢过,走到几前坐了下来。

秦王转过身来,依然站着,道:“亏了你,让寡人避免了一桩错案……”

吕不韦看着秦王,没有做什么表示。

秦王接着道:“你与子楚交往多少时候了?”

吕不韦回道:“已经有几个年头了……”

秦王道:“你觉得子楚这孩子还交得过?”

吕不韦道:“子楚秦之贵公子,就下与不韦交,乃贤德之举秦王又道:“你与当世之四公子都有交往吗?”

吕不韦回道:“都有过往,有的交往深些……”

秦王问:“那你最看得上的是哪个?”

吕不韦回道:“论才智,当属信陵君。论权势,当属春申君。

论机妙,当属孟尝君。论贤德,当属平原君……”

秦王问:“你与平原君交往深吗?”

吕不韦:“算是吧……”

秦王停了下来,在思索着什么,吕不韦等着他。片刻,秦王道:“你知道我们的相国最近的事吗?”

吕不韦问:“大王指的是相国见魏王使臣须贾的事吗?”

秦王听吕不韦讲后眼睛里一下子进发出一连串吃惊的火花,思。

索了半晌,道:“魏齐其人你也知道了?”

吕不韦道:“知道这个人。”

秦王道:“他现在躲在赵国平原君那里……寡人问你,寡人打算把平原君请到这里来,向他索要魏齐,你估计他肯来吗?”

吕不韦一听吃了一惊,但很快就平静下来,道:“他必来,但绝不会答应把魏齐交出来……”

秦王听后也惊了一下,问:“他会来?为什么?”

吕不韦道:“现赵邯郸之围刚解,赵国已经吃不消再有战事。

大王请平原君,他不来,大王:怒,必加兵于赵。他来,一人之祸,不来,举国之灾。以一人之祸而免万民之灾,平原君必为之……”

秦王笑了笑,道:“方才你讲了,平原君贤德……他可能会来……你说得对,同样的理由,他不会交出魏齐,因为那将失信于天下……可是,寡人还是想试一试……如果果真像先生所讲的那样,寡人就给这位公子一个扬名天下的机会……”秦王边说边笑,“再说,寡人久仰他的大名,也趁这个机会结识这位贤才……”

吕不韦辞别离宫。有关国内的事情,秦王没有问过一句。很显然,在秦王的眼里,吕不韦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孙儿的一位好友而已,充其量,秦王认为,几件事吕不韦干得还算出色。

吕不韦并没什么失落感,因为他了解秦国的历史,也算了解自己见到了的这位秦王。

古代的秦国本是一个“蛮邦”,从秦穆公开始,才加人中原的文明之列。秦穆公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君主,他任用百里奚、蹇叔等一班贤臣治理秦国,使秦国赶上了中原大国前进的步伐,又任用由余谋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大大扩大了秦国的版图,使秦进入大国之列,并开始了霸业。此后,又有秦孝公励精图治,准商鞅变法,内务耕稼,外勤战伐,秦国愈加强盛。秦王赢则,是继孝公之后最有作为的君主。他十八岁继位,已在位五十个年头。

五十年中,他任用贤才,富国强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秦国的版图扩大了三成。但是,吕不韦清楚,秦孝公赢渠梁也好,现在的秦王赢则也好,他们所做的,依然是由秦穆公所开辟的霸业。秦王赢则最信任的现任相国张禄——现在知道他的真名叫范睢了——提出“远交近攻”的国策,较往日秦国乱打乱交的做法大大前进了一步,使秦国得以蚕食邻国土地,得一尺,占十寸,秦国的版图日增,秦王十分高兴。然而,范睢的谋划并没有超越“霸业”的范畴。秦国君臣,想到的只是更多地占领别国的地盘,没有一个人想到要灭掉六国中某一个国家,更不用说整个灭掉六国了。吕不韦与他们不同,他所设计的是“帝业”,是灭掉六国,实现一统。

眼下,秦王感兴趣的是如何为范睢一个人报仇,取悦一位大臣,满足一位大臣的个人私欲,利用平原君,使范睢的仇人就范。

在吕不韦看来,这全是鸡毛蒜皮小事一桩,可秦王却津津乐道。足见,伟大的秦王,只能在“霸业”的范畴之内风光了。

别的事秦王没有问计,吕不韦也懒得主动逞能。他的思想很明确,秦王赢则代表一个时代,这就是秦国“霸业”时代,这个时代即将过去,下一个时代,即“帝业”时代,即将开始。推行“帝业”,不能再指望秦王赢则。

吕不韦直接去了华阳宫。他知道,太子、华阳夫人、公子子楚都在等待他见秦王的消息。

吕不韦到了华阳宫,太子、华阳夫人、公子子楚果然等在那里。

吕不韦讲述了见秦王的经过。他的感受自然不能向大家讲。

太子对秦王所讲已经决定要平原君来咸阳的话十分在意。他解释说,前一天,秦王找他进宫就商量要不要请平原君的事,那时秦王还没有最后决定。

华阳夫人不清楚秦王请平原君来咸阳的背景,便问了一句:“什么事要请平原君呢?”

这下公子子楚来了精神,他道:“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的相国原不叫张禄——他本叫范睢,魏国人,原为中大夫须贾的舍人,一次,范睢随须贾使齐,齐王知道范睢有两下子,便送给范睢许多礼物。这下种下了祸根。须贾知道后,便让范睢退掉了礼物,回国后,须贾把事情的经过报告了相国魏齐。魏齐正在与宾客欢饮,听后很是生气,便命人将范睢绑了来,叫下人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一连一百鞭子,打断了范睢的三条肋骨,打掉了两颗门牙。范睢怕继续打他,便装死不动。魏齐和须贾以为范睢真的死了,便命人用席子把范睢卷起来,拽到了茅房里。魏齐的宾客们上茅房,都争着往范睢身上撒尿。等没人的工夫,范睢在席中央求扫茅房的人救他,扫茅房的对魏齐说,范睢人死了,拖出去埋了吧,魏齐这时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准了。这样,范睢得脱。范睢藏在了郑安平家里,改名张禄。我国使者王稽去大梁,经郑安平引见,范睢见了王稽,王稽便暗暗把范睢载到秦国,后来成了相国。魏国不知底细,这次魏王派使臣前来解释魏军出兵解邯郸之围事,使者便是中大夫须贾。

相国知须贾到,便乔装成一名车夫,在路上等须贾。须贾原以为范睢死掉了,现忽然见到,吃了一惊,又见范睢身着破衣,头顶一顶破帽子,便嘲笑道:‘范叔别来无恙乎?’范睢指了指身上的衣裳,道:‘如此而已……’须贾见范睢冻得一个劲儿地打哆嗦,觉得范睢可怜起来,便送给了范睢一身新的锦衣,一顶新的帽子。范睢问须贾,来秦国干什么?须贾说了自己的使命,然后说办此事得先见秦国相国,可他来了两日,仍不得见。范睢乃道:‘睢不才,这事睢可办得……’须贾以为范睢在吹牛,便道:‘我的马伤了,车的轮子也坏了,要见张相国,须大车驷马,你能办得到吗?’范睢回答说办得到。须贾将信将疑,次日,范睢果然弄来了大车驷马。须贾心中暗暗吃惊,随后跟着范睢去相府。到了相府门口,范睢说他进去通报。须贾在车上等着,一等不来,二等不回,须贾着急,下车跟门房搭话,说:‘这个范叔,怎么进去不见踪影了呢!’门房见来人如此说,问道:‘先生所说范叔,何人也?’须贾回答说:‘就是刚才进去的我那个老乡啊……’门人一听道:‘什么老乡?

那是我家相爷……’这话像是晴天霹雷一般打在须贾的头上……他意识到大事不好……须贾只好人府请罪。范睢见了须贾大怒不止。

须贾连忙请罪,道:‘贾不意君能自至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贾有汤镬之罪,请自屏于胡貉之地,惟君生死之!’范睢怒道:‘你还知罪……’须贾道:‘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范睢历数了须贾的罪过,最后说:‘有这些罪过,死定了。然而,念你绨袍恋恋,有故人意,因此免你一死……’这是指须贾送他衣帽的事。须贾被释放了,可相国并没有轻饶他。次日,相国大摆酒宴,招宾客欢饮,却在堂下放了一堆马料让须贾吃……相国还告诉须贾:‘回去告诉魏王,快些把魏齐的脑袋送过来,如其不然,我必屠大梁!’须贾受尽侮辱,回大梁去了。魏齐闻讯,逃到了赵国平原君那里,大王索要,便有了请平原君来咸阳一说……”

公子子楚津津乐道,太子见华阳夫人多有不悦,乃道:“此所谓怨而必报者,范公尚有有德必赏的美誉。郑安平藏范公,得将军之职。王稽载范公来秦,拜河东守。范公几散家中资财,尽报所赏困厄者。故而大王说,范公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华阳夫人听了这话才变得平静下来。

公子子楚并没有观察到这些变化。

吕不韦则在想自己的心事。

这时,公子子楚又说话了,他道:“听说这郑安平和王稽给相国带来了麻烦……”

这回华阳夫人注意了,问:“什么麻烦?”

公子子楚道:“孩儿并不知其详……”

太子遂道:“这次郑安平随军围邯郸,王龅将军命他率领秦军一部去上党截击赵军增援人马,郑安平中敌军埋伏,战败降了赵军。王稽呢,他身为河东守,却私通燕国,被查了出来。这两位都是相国推荐的人物,按照我国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郑安平事发,相国罪当收三族。大王恐伤相国,乃下令国中:‘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前不久又出王稽事,大王临朝叹息,相国曾说,‘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大王说:‘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这实际上是激励相国的话,要平原君来,也是出于相同的目的……”

听到这里,华阳夫人才道:“确是麻烦……”

吕不韦听后,越发想到,一个时代看来真的要过去了。

此后,公子子楚又每日都到华阳宫来陪华阳夫人一道读书。吕不韦也时常进宫来陪他们。

同类推荐
  • 布袋沟

    布袋沟

    本书是湖北农民作家文库之一种。作者李旭斌,透过跨越了好几个时代的农民古三的视角来看乡村的变化,展示从解放前直到当代农村社会的巨变。
  • 父子双雄班超班勇(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父子双雄班超班勇(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班超以武功绝技闯过索命的三关,赢得出征西域的征荣。以大智大勇的谋略歼灭了北匈奴百万大军,统一了西域。继承父业的班勇又以惊世奇计尽杀了反攻而来的北匈奴强敌,控制了西域局势。小说充满了九死一生的险情和智胜邪恶的悲壮情调。
  • 安塔拉传奇(第十部)

    安塔拉传奇(第十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 中国远征军(上)

    中国远征军(上)

    中国青年学生在二战期间,跨国征战,抗击日寇,以血肉之躯保卫战时中国国际运输线的重大历史事件。故事展现了中国远征军从出征、失败到大反攻的艰苦卓绝的全过程,其中穿插了中、美、英青年军人的战斗友谊和爱情生活,显现了二战中史迪威、孙立人、戴安澜、杜幸明等一大批中外将领的个性和风采。书中宏大的战争场面及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细节,还有对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生动描绘,集历史性、思想性、文学性于一炉,引人入胜,颇具收藏价值。
  • 陇原遗事

    陇原遗事

    赵建德编著的《陇原遗事/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是长篇小说。讲述了二十世纪初,林村里六个小伙子加入了党组织,从懵懂无知的青年成长为勇敢坚定、有勇有谋的共产党员,组织了一支革命队伍,轰轰烈烈干了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陇原遗事/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叙事流畅,情节完整,首尾呼应,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穿越异世界之恋

    穿越异世界之恋

    我一个21世纪的花季少女为什么会沦落到和妖魔战斗,神秘的山洞,冰封的少年,天生的灵力,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人,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沉封的记忆冲破封印,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这一切将会是如何……
  • 丫头,你就是我的新娘

    丫头,你就是我的新娘

    丫头你有没出租,我想租你一万年,租金用我一生来偿还!在老板娘田沂咖啡厅里的一次偶然相遇,我对护士小美这丫头一见倾心,为了接近她,我跟踪了她,并在她隔壁租了房,没想到,刚搬到租屋的第二夜,小美就醉倒在我的床上……缘分天注定,抑或要争取?是缘是债是场梦,梦回梦醒都心痛,物欲横流的年头,我们还能尽弃世上一切去做快乐情人吗?
  • 虐爱四部曲:忌情难测

    虐爱四部曲:忌情难测

    五行六界,天界四姬。御情音时,万物主宰。纵然忌情,仍唯君心。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永生永世,生死不离。
  • 青春禁果

    青春禁果

    他的笑很暖,他的怀抱很暖,但我却再也体会不到那种温暖了......
  • 冰雪之心:妖娆雪凰

    冰雪之心:妖娆雪凰

    她,从小被龙养大,拥有强大的血脉;他,经过数亿年的孤独而遇见到了她……本来不相干的两个人却因他的无聊而相遇。她在他面前总不自觉放下防备,而他总在她面前放下冰冷……当她知道自己身世时,他无条件在背后为她清除麻烦……然而,那个从未见过的男子却让一切的一切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且看二十一世纪第一杀手在异世大陆绽放光芒,站上颠覆……
  • 幻想女王

    幻想女王

    秉着“不想当厨师的司机不是好的造型师”的思想,鹭鹭果然从一个工厂食堂的飙车小妹打拼到大牌化妆品公司的首席造型师,眼看事业爱情双丰收,可是却陷入艰难的抉择……太多的如果都只是幻想。
  • 娇妻难逃:总裁手下留情

    娇妻难逃:总裁手下留情

    她如同珍宝被他呵护,却不料半路杀出情敌,“我爱上他了”。他离开了,却发现离不开他的人是她。
  • 失忆人

    失忆人

    清醒总是很难被接受,我们大多时候都不肯面对现实
  • 绿箭侠的美漫世界

    绿箭侠的美漫世界

    主角是绿箭,主角是绿箭,主角是绿箭,三遍!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宇宙,而且这个故事会有点吓人。作为一个普通人,原来的二线英雄,没有超级能力也没有超级战衣,绿箭奥利弗奎恩能在这个特别的宇宙里怎样镇守星城、与众多超级英雄超级恶棍周旋?一个比较地板流的超级英雄的故事。求各位书友点击收藏推荐留言吐槽~
  • 血魔嗜杀经

    血魔嗜杀经

    何以成人?人以仁成人,万人而众一面,吾以杀成人,一人足以杀万人。何以证道?人以仁证道,历千万年而不证,吾以杀证道,历十载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