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1300000011

第11章 11

第五卷11

走进画室,这位画家米哈伊洛夫又打量了客人们一眼,弗龙斯基的面部表情,尤其是他的颧骨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尽管他的艺术灵感在不停地活动,搜集着素材,尽管即将有人要评论他的创作而使他感到愈加激动,可他还是通过一些不易觉察的特征迅速而细微地勾画出对三位来访者的印象。那一位(戈列尼谢夫)是侨居此地的俄 国人。米哈伊洛夫不记得他的姓名,也不记得在哪儿见过他,同他谈论过什么,而只是记得他的面孔,就像他记得所有的面孔一样;不过他还记得这是一张被他列入记忆中的那种装模作样和表情贫乏的面孔。那一头浓发和开阔的前额使他的脸显得神气活现,在鼻梁上方却集中地显出一种小顽童般的不安分的神情。

弗龙斯基和安娜,在米哈伊洛夫看来,该是富有的俄 国显贵,像一切富有的俄 国人一样,对艺术一窍不通,却装作是艺术爱好者和鉴赏家。“显然,他们已经看遍了所有的老古董,这会儿他们又要遍访新派、德国骗子和英国拉斐尔以前那些傻瓜们的画室了,跑到我这儿来无非是为了凑个齐全罢啦!”他想。他非常清楚这些浅薄的业余爱好者(他们越聪明就越糟)之秉性,他们参观当代美术家的画室,其目的无非是捞个资格说什么艺术衰落了,什么越看当代作品,就越觉得古代艺术大师是无与伦比的了。他在等着瞧,从来访者的脸色就能看出这一切,从他们的互相交谈、观看人体模型和半身像以及悠然自得的踱步中,从等他揭去画上的盖布时他们那种满不在乎的神情中就能看出这一切。但是,尽管如此,当他翻开一幅幅画稿,拉起窗帘,揭去盖布时,他还是很激动,尽管他认为所有的俄 国显贵多半都是畜生和笨蛋,可他却很喜欢弗龙斯基,尤其是安娜。

“瞧,请过来看吧,”他快步退至一旁,指着一幅画说,“这是彼拉多的训诫。《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他说着,感到自己的嘴唇都激动得哆嗦起来,他往后一退,站在他们的身后。

在来访者默默看画时的几秒钟,米哈伊洛夫也以旁观者的冷静目光观看着它。在这几秒钟的时间里,他料定,正是刚才他还那么轻视的来访者就会对他的画作出最高明和最公正的评价。他已忘却他以前在绘制这幅画的三年时间内有关此画的一切想法;他已忘却他原认为无可置疑的种种优点——他用来访者那种冷静、旁观的新眼光重审此画,他已看不出任何优点了。他看到的是前景中彼拉多那张愤懑的脸孔和基 督的安详面容,后景中是彼拉多仆从的身影和在观察动静的约翰的脸。

每一副面孔都经过那么多的探求,那么多的失败和修改,都是根据各自的特有性格在他的心中构思而成的,每创作一副面孔都曾带给他那么多的苦恼和喜悦,为了整体布局,他对这些面孔的方位配置不知作过多少次的变动,对浓淡明暗、色调对比不知花过多少心血——而今这一切,用他们的眼光来看,他觉得粗俗难耐,千人一面而已。位于整个画面中心的基 督的面容,他最珍惜并且曾于创作中给予过他无限欢乐,而今用他们的眼光来看,这一切全都荡然无存了。他看出自己的画只不过是无数基 督画像中一幅绘制得较好的临摹而已(甚至连好都谈不上——他明显地看出了一大堆缺点);替善(替善(1477—157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创作过许多宗教画和肖像画。)、拉斐尔、鲁本兹(鲁本兹(1577—1640),佛兰德斯画家,创作过以宗教为题材的画。)都画过无数基 督像、士兵像和彼拉多。他原引以为荣的一切都画得花哨、无力,显得那么平庸、苍白和陈腐。如果他们当着画家的面说些虚伪的恭维话,而背后却怜悯他,嘲笑他,那也是有道理的。

沉默(虽然不到一分钟)令他十分难受。为了打破沉默,也为了表示他并不激动,于是,他强作镇定,对戈列尼谢夫说起话来。

“我好像有幸见过您,”他说,惴惴不安地时而望望安娜,时而望望弗龙斯基,唯恐放过他们脸上的任何一点表情。

“当然啦!我们在罗西家见过面,您该记得吧?就在一位意大利小姐名叫新拉薛儿的朗诵晚会上。”戈列尼谢夫流利地答道,毫无惋惜之色地从画上移开视线,转向画家。

然而,当他发现米哈伊洛夫正等待他评论这幅画时,他便说:

“您的画比我上次看到的可大有长进。上次看到的,或是这次所见,特别使我惊叹的是彼拉多的形象。该这样来看待这一人物:他既是一个善良的老好人,又是一个不知在干什么的彻头彻尾的大官僚。不过我觉得……”

米哈伊洛夫那富于表情的脸顿时开朗起来,两眼也炯炯有神。他想说点儿什么,却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好装作咳嗽。尽管他瞧不上戈列尼谢夫对艺术的理解力,尽管戈列尼谢夫对彼拉多这个大官僚的面部表情中肯的评语不值一文,并且这评语在他看来无足轻重,而且未说到关键之处,本该使他生气的,但米哈伊洛夫听了这评语还是万分欣喜。他自己对彼拉多这一人物的想法同戈列尼谢夫的说法也正好一致。这种看法不过是米哈伊洛夫所确知的许多正确评价之一而已,可这并未贬低戈列尼谢夫评语的意义。他因为这评语而喜欢上了戈列尼谢夫,忧郁的心情突然间变成一阵狂喜。整幅画顷刻间在他面前变活了,从而显示出栩栩如生和难以言传的丰富意境。米哈伊洛夫又想说,他就是这样看待彼拉多的;可是他的双唇不由地哆嗦起来,以至于说不出话。弗龙斯基和安娜也在低声地说着什么,他俩压低声音,一方面是为了不伤害画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大声说出蠢话,因为在画展上人们谈论艺术时通常易于说些蠢话。米哈伊洛夫觉得,他们对这幅画也有些观感。于是便向他们走去。

“基 督的神情可真妙!”安娜说。在她所看到的一切当中,她最喜欢这种表情,而且她觉得这是整幅画的核心,因此称赞它会使画家高兴的。“显然,他很怜惜彼拉多。”

这又是在他的画中,在基 督的形象中可以找出的无数正确见解之一。她说基 督怜惜彼拉多。在基 督的表情中是该有怜惜之情,因为其中有爱怜,有来自天国的安详,有准备牺牲以及体会到说话已于事无补的神情。自然,彼拉多应是官僚神态,而基 督该有怜惜之情,因为一个是物欲生活的化身,另一个是精神生活之再现,这一个接一个的种种想法在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他的脸又欢喜得容光焕发了。

“是啊,这个人物画得真妙!空间感那么强,简直能走进去,转上一圈。”戈列尼谢夫说,显然是以此表示他不赞成这一形象的内涵和构思。

“是的,是的,真是惊人的技巧!”弗龙斯基说,“后景上的人物多么突出!这才叫技巧。”他对戈列尼谢夫说,这是暗示他们之间原来的那番谈话,弗龙斯基当时表示他没有希望获得这种技巧。尽管米哈伊洛夫很兴奋,但他们关于技巧的谈话还是刺痛了他的心,他生气地看了弗龙斯基一眼,突然间皱起眉头。他常常听到技巧这个词儿,可他简直弄不明白这指的是什么。他知道这个词的含义是绘画的技能,与内容毫无关系。他常常发现,人们将技巧同内在价值完全对立起来,仿佛有了技巧就能将坏事物画好似的,正如他们现在所称赞的一样。

他知道,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地去掉遮掩才不至于损害作品本身,正因为如此,才要去掉所有的外在装饰之物;至于说到绘画的艺术——即技巧在此是并不存在的。如果想让一个小孩儿或厨娘去看他所看见的东西,那么他们也会将他们所见之物的表面的东西揭去的。一个最有经验、最高明的画师,如果他事先不明确其所绘之物的内涵范畴,那么仅凭其技巧是画不出什么玩艺儿来的。此外,他还看出,如果是谈技巧的话,那他也不该受到赞扬。在他所有的作品里,无论是已画成的或正在画的,他都看出了一些十分刺眼的缺点,那都是他在除去外在修饰时不小心而造成的,现在要想加以修改而不损害整幅作品已是不可能了。他在所有的形体和面孔上都看出了尚未除尽并有损作品的外在化的痕迹。

“有一点倒是可以谈谈,如果您能恕我直言的话……”戈列尼谢夫说。

“啊,那我太高兴啦,请赐教!”米哈伊洛夫强作笑脸说。

“那就是,您将基 督画成一个人化的神,而不是神化的人。不过,我知道,您是有意这样画的。”

“我可画不出我心中不存在的那个基 督。”米哈伊洛夫阴沉着脸说。

“是的,如果是这种情况,您要是恕我直言……您的画是那么好,我的评论无损于它,再说,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已。您有另一种看法,出发点不同嘛!要是拿伊万诺夫为例,那么我认为,与其把基 督降低为一个历史人物,他倒不如另选一个新的、没有人画过的历史题材为好。”

“可是,如果这是摆在艺术面前的最伟大的主题呢?”

“要是去找一找,还是可以找到其他主题的。不过,问题在于艺术不容争辩和议论。但凡看到伊万诺夫的画,不论是信徒,或不是信徒,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神?或不是神?’于是,印象的统一感就被破坏了。”

“那是为什么?我觉得,对于有教养的人而言,”米哈伊洛夫说,“是不应该争吵的。”

戈列尼谢夫对此表示不同意,并且还坚持自己原来关于艺术印象必须统一的看法,驳得米哈伊洛夫哑口无言。

米哈伊洛夫很激动,但却说不出什么理由来为自己的看法进行辩护。

同类推荐
  • 隋唐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隋唐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隋唐演义》是清代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共一百回,七十余万字。是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小说中塑造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脍炙人口。
  • 微型小说名家名作

    微型小说名家名作

    本书收录了冰心、贾平凹、冯冀才、孙犁、王蒙、沈从文等数十位作者的几十篇微型小说佳作。沈从文的代狗,冯冀才的珍珠鸟,冰心的落价,王蒙的雄辩症……爱好小小说的你,愿你在这本集子中有所收获,把握生活,开拓视野,汲取优秀思想的营养。
  • 心里住着狮子的女孩

    心里住着狮子的女孩

    1996年夏天,作者的女儿罹患躁郁症。“我女儿疯了。”作者说:“那年她15岁。她这一疯,我俩的人生顿时风云变色。我觉得好像要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再也回不来了。”《心里住着狮子的女孩》全程记录萨莉罹患精神病住院的一个月内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在夏天溽热的纽约街头,作者记录着躁郁症如何影响着萨莉和她的至亲,包括祖母、生母、继母,还有作者本人。书中还刻画了形形色色人物,谨守教义的犹太病人,精神异常的古典文学教授,热血的电影导演,梦想当文艺青年的房东还有打破传统的治疗专家。阅读本书,让人如入半梦半醒之境,身处红尘与超脱之间。本书已被誉为“与精神疾病相关书写的新典范”,具有高度的纽约知性人文风格。作者书写了自己深刻的内心感受与家庭故事,并巧妙穿插作家乔伊斯当年如何为了自己发疯的女儿遍求名医的经过,以及与音乐家舒曼、美国诗人洛威尔等人的疯狂,重新审视艺术与偏执、疯狂与想象力之间的无解谜团。
  •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因出海遇险,漂流到无人小岛 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本社会的故事。在当时启蒙运动这一历史大浪潮中诞生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浪汉小说结构的著作。启蒙运动,在世界历史上是那么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既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深化,也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阶段。而《鲁滨逊漂流记》,作为开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也成为研读世界文学绕不开的一个里程碑。
  • 守护之星(上)

    守护之星(上)

    他,一位来自异界时空的奇特男子,背负着一身离奇的命运,来到了现代……
热门推荐
  • 女尊之彼岸魔女太妖娆

    女尊之彼岸魔女太妖娆

    她忆梦魅雪21世纪的女杀手,睡来时发现自己穿越到女尊时代,并且成为女尊时代的女皇!而忆梦魅雪在穿越醒来时所有上一世的记忆瞬间恢复!她真正的身份是九天神女,彼岸家族的下一代女皇,却被自己的姐姐差点杀死!穿越到21世纪记忆全部消失,当忆梦魅雪记忆恢复时,她又来始了复仇,所有人知道彼岸妖魅是,一半天使,一半恶魔!
  • 恶魔首席在身边

    恶魔首席在身边

    他是A市传说般的存在,动动手,跺跺脚,都能够让商场和娱乐圈闻之色变。她是娱乐公司小小记者,伪萌耍宝只想安心过日子。哪知?一日进错房,恶魔首席便食髓知味再也不肯放开。于是,一场恶魔放养伪萌小野猫的大戏正式上演。“这次她又跑到什么地方去了?”男人点燃雪茄,幽深的双眸扬起一丝兴味。“回BOSS,夫人说她这次准备带着娃跑到你的生命里。”
  • 元一仙侠

    元一仙侠

    元一世界,规则混乱,魂兽现世。这是一个仙侠的时代,英雄辈出的年代。
  • 法医老公:货到请签收

    法医老公:货到请签收

    夏坎儿,24岁,实习法医……被逼的;薛南宇,30岁,首席法医……牛逼的;夏坎儿遇上薛南宇,用她的话说,这特么绝逼是世上最悲催的事情。第一天见面,他让她跟尸体睡了一晚;迎新酒会,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赏她一耳光;就连她去做流产手术,他都能架着她的腿说:不就是掏个孩子,便宜你了,我来。夏坎儿嘴角抽搐:“无功不受禄,又不是你的,滚一边呆着去。”就见某人拿着解剖刀阴测测的笑:“老子乐意给别人喜当爹!
  • 宫杀:最毒女人心

    宫杀:最毒女人心

    一个姿色平庸的妃嫔,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长姐死在宫闱的阴谋中,为了报仇,为了让自己在后宫这片荆棘地存活下去,她拒绝了心爱的男人,伸出自己纤细柔美的双手,伸向欲望的深渊,一切的一切究竟只是为了报仇还是为了告诉自己原来是活着的?……(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QQ群:32893122)
  • 极品校花的秘密
  • 剑仙的卧底生活

    剑仙的卧底生活

    林子衿重生二十年前,为了不让宗门惨剧再度上演,毅然投入了敌对宗门。面对冷酷的师父,温柔善良的师姐,友善的同门,他是否会狠下杀手?面对昔日同门,他又该何去何从?他又是否能和小师妹再续前缘?
  • 高冷公主不好追:王子殿下加把劲

    高冷公主不好追:王子殿下加把劲

    她,在三岁失踪,被苏氏收养,认识了两位朋友。她,火辣邪魅。她可爱活泼。他,冰冷英俊。他,花心暴力。他,温柔逗比。他们在一块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
  • 跑到异界当魔神

    跑到异界当魔神

    俯看苍生,执掌轮回,看世间唯一拥有魔神血脉的孙阳如何在异界成就至高无上的魔神
  • The Persians

    The Persia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