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号均默,一生著作颇丰,多达两千多万字。梁实秋先生是公认的华语世界中的一代文化宗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理论批评家、作家、英国文学史家、翻译家。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月派的理论家、时年25岁的梁实秋与年届47岁的“左翼”作家鲁迅就文学的“阶级性”和“人性”的相关问题展开过一场震惊当时文化界的论战。这论战的双方,一个是初涉文坛的初生牛犊,一个是久经沙场、笔锋犀利的文坛枭雄。这在文坛上肯定会引起惊天动地的大海啸,也必然是一场看不见血的恶战。
在中国的传统里,一些激烈的战斗,对于交战双方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而这场论战也不例外。这场文坛恶战结束之后,给初涉文坛的梁实秋留下了终生未愈的伤痛。即使在他晚年定居台北时,偶尔谈到这件事,也是耿耿于怀,不能淡然地去处置这种情绪。
中国有句古话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就说明即使是品德高尚的君子,过了很长的时间也不能忘怀当时的一些仇恨。在五十年过后,鲁迅,这个梁实秋当年的宿敌,早已经作古,此时的梁实秋会不会趁机来个口诛笔伐,鲁迅先生虽然在地下有知,但肯定也是无可奈何。
然而,对于这么一个多年难以释怀的宿敌,梁实秋并没有那样做。相反,每当他提到鲁迅的时候,他都是充满了敬意,他曾经对人说过:“鲁迅的文章实在是写得好,老实讲,在左派阵营里,还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像他这样的人才。”
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梁实秋是位真正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