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今山东邹城市平阳寺)人,是汉宣帝时期一个非常能干的官吏,当时的渤海(今河北沧县东)郡附近地区发生了灾荒,老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揭竿而起,朝廷多次派兵镇压也不能平息,束手无策,汉宣帝就亲自选拔善于治理的人才。结果,当时的丞相和御史都举荐龚遂,而龚遂已经七十多岁,相貌平庸,身材短小,宣帝怕他不能胜任。
不过,龚遂在同宣帝谈论治理渤海时,提出的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深得宣帝赞同,就派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就单车简从去赴任,到了渤海就安抚百姓,让民休养生息,同时鼓励农民开垦田地种植桑树,还规定每一户农家每人要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茭白,五十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头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身上依然带着武器的人,他就劝告道:“干嘛不把你们的武器卖了去买头耕地的牛呢?”经过龚遂几年来的辛勤治理,渤海郡一带社会安定,老百姓们也是安居乐业,不用担心温饱的问题,龚遂也因此而名声大振。
有一次,汉宣帝召他还朝,他的门下有一位属吏也请求同他一起返回长安,他说道:“我对你会有许多好处呢!”其他的官员都纷纷站出来反对,对龚遂说:“这个人平常也不干事,一天到晚都喝得醉醺醺的,又喜欢说大话,还是别把他带去为好!”
龚遂想了想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
等到他们一行人到了长安之后,这个属官整天还是沉溺在美酒和睡梦之中,也不去见龚遂。直到有一天,当他听说汉宣帝要召见龚遂的时候,就对看门的下人说道:“你现在马上去把我的主人请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龚遂听完看门人的通告,也不反感和计较这名属官醉汉狂徒的嘴脸,真的亲自来到这名属官的住处。
属官问龚遂:“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该如何回答呢?”
龚遂说:“我就说到了渤海郡之后,任用贤才,使人各尽其能,同时又严格执法,赏罚分明,这才把渤海治理成现在这个样子。”
这名属官连连摇头,对龚遂说:“不可以这样做!这么说的话岂不是在自己夸自己的功劳吗?希望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微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觉得有些道理,就采纳了属官的建议,在见宣帝的时候,按照属官的话作为回答,让宣帝非常高兴,就把龚遂留在了自己身边,而且还念其年老,委任给他显要又清闲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