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而有才气,工书法、诗赋,尤以绘画见长。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深受当时的宰相谢安的器重。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为“六朝四大家”。其作画意在传神,提倡“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观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说,顾恺之绘画非常善于画人物像,重视画人点睛的技巧。古书上曾有记载,他有一次给别人画扇画,扇面上的人物是魏晋的名士阮籍、嵇康的像,但是都没有眼睛,就把扇子给了人家。扇子的主人看到人物的都没有画上眼珠,就问这是为什么。顾恺之听完郑重其事地说:“怎么能够点上眼珠呢?点了就要说话,变成活人那还了得。”
顾恺之这种画人点睛的艺术造诣,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而是经过他几十年来刻苦练习的结果。顾恺之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因而对母亲根本没什么印象。长大以后,顾恺之思母心切,就天天缠着母亲的长相。父亲看到顾恺之如此思念母亲,非常感动,就经常给顾恺之描述他母亲的长相和衣着。顾恺之把这些描述都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里。
在他八岁的时候,顾恺之忽然要父亲拿来笔墨,说是要给母亲画像。父亲对小恺之说:“乖儿子,你连母亲的样子都没有见过,又从何画起?”
顾恺之认真地说道:“我就凭着你给我说的画,一天画不像画两天,两天画不像画三天,不到画像了我就不会停止。”
就这样,意志坚定地顾恺之每天都在认认真真地画着母亲的像,画好之后就给父亲看,听了父亲的点评之后再改。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连过了几个月,他画的母亲的画像已经有几分相象了,但就是眼睛画得不好。顾恺之就仍是不厌其烦地琢磨、修改。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
有一天,顾恺之把再次画成的母亲像给父亲看,父亲都看呆了,激动地说道:“像,真是太像了,眼睛特别像啊!”
从此以后,顾恺之的绘画水平更高了,最终成为一代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