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府(今湖南省邵阳市)人。是中华民国初年杰出的军事领袖,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
1915年底,北洋军阀政府的创立者袁世凯在北京复辟称帝,这一倒行逆施的行为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唾骂和反对。北洋军阀控制势力相对薄弱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先后树立起反袁的旗帜。在这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护国战争中,涌现出了蔡锷这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
蔡锷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寒的家庭中,幼年无钱去学堂上学,只能够通过刻苦自学。在当地有一个叫樊雉的读书人,看到小蔡锷天资聪颖而又勤奋好学,就主动上门去辅导他学习。经过樊雉的精心辅导下,小蔡锷很早就先露出了自己了不起的才华。
有一天,蔡锷同小伙伴们在外面放风筝,正玩得起劲,风筝的线断了,恰巧落到了当地知府的花园里。其他小伙伴都不敢去要回风筝,只有蔡锷什么都不知道害怕。他手脚灵活地翻身跃过了花园的围墙,跳到院子里准备去把风筝捡回来。当时,知府大人正在花园里散步,看见了小蔡锷跳了进来,以为是顽童来花园故意捣乱,就让下人上前驱赶。
小蔡锷没有拿到风筝,又被知府家的下人驱赶,心里不是滋味,就站在原地,大声地叫嚷道:“我可没闲心跑这来捣乱,我的风筝掉到这儿来了!”
知府就周围环顾了一下,果然发现有只断了线的风筝掉在小亭子旁边,也就不再生气,面色缓和了下来。他对小蔡锷说:“小朋友,如果你能对上我出的对子,自然就会把风筝还给你。”
蔡锷就把头一扬,自信地说道:“好吧,对就对,你快出吧,我们还等着玩呢!”
知府皱了皱眉头,刚要思索,就看到花园的围墙边冒出几个小脑袋。于是他触景生情,吟出一句上联:“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这句上联的意思是在这六七个小孩中,就数你蔡锷心眼最多了。蔡锷心想,你说我心眼多,我就“狡”给你看。于是蔡锷略一思索,就对出下联:“知府二千石,唯有公……”故意留下一个字没有说。知府以为蔡锷对不上了,就笑着问道:“唯有公什么?我看你是对不上来了吧!”
小蔡锷调皮地说道:“非也,非也,我早就想好了两个字,不过现在需要由你来挑。如果你把风筝还给我,那就是‘唯有公廉’。”
知府连忙问:“要是我不还你风筝呢?”
“那就是‘唯有公贪’了。”小蔡锷回答道。
这个知府也没有料到眼前这个孩子小小年纪竟然如此足智多谋,竟然让他来面对一“廉”一“贪”进行选择,他非常佩服,就把风筝还给了蔡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