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指出,孩子事事都顺从不见得就好。当孩子遇到别人不正当的要求时,要能分辨是非,敢于拒绝,不要懦弱而无主张。孩子做事有主见,不被他人左右,是一种良好的性格品质。
家长们总是“不许孩子这样,禁止孩子那样”,希望孩子能够当个听话的乖孩子,殊不知这样做很有可能就会培养出一个“软柿子”。当别人对他们提出要求时,“乖孩子”往往担心别人失望,从而使两个人的关系疏远,就不顾及自己的感情,毫无原则的接受;遭到别人欺侮时,“乖孩子”总是担心遭人报复,不敢还手,也不敢寻求家长或老师的保护。但是,适当的为自己争取合理的权益,不但不会为自己带来“人缘威胁”,相反还能赢得别人的认同,做大家心目中有勇气的人。
所以,家长除了让孩子学会谦让的美德外,还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坚持自己的原则,争取自己的权益,做一个有立场、有主见的人。
上图画课前,小青的同桌露露对小青说:“你的蜡笔真好看!”上课以后就跟她借了一支,可是后来一直没还,看起来不是忘记还了,而是根本不想还。小青对她的蜡笔十分珍爱,却又不敢向露露讨回来,于是去跟妈妈哭诉。她妈妈找到露露,问她是不是向小青借了一支蜡笔,露露说:“好几个人都借了。”结果还是不还。经过询问,小青妈妈发现这类情况确实出现过不止一次了。她觉得十分困惑,自己倒不在乎这么一支笔,主要是疑惑,女儿为什么不敢要回自己的东西?
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在别人跟他借东西时不会拒绝,原因是各不相同的。要想帮助孩子,家长先要搞清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种情况,再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1.担心没人陪自己玩儿
如果一个孩子害怕寂寞,害怕独处,平时跟小伙伴说话都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人家要什么东西,立马上手奉送,甚至不等人家来要,主动送上门去。这种孩子把东西给了别人以后,一般是不会心疼,不会后悔的。但是长此下去,就会让伙伴们认为他是“好欺侮”的,再想拒绝别人就很难了。
孩子因为害怕别人不跟他玩儿而不敢拒绝,这是人际关系依赖症的表现。家长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鼓励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独处,学会自主,学会“自己跟自己玩儿”,独立的去面对生活,使他单独活动的时候,也能觉得自己充实,而不是总跟着别人跑。克服了人际关系依赖性,孩子有了独立性,成为自己生活的强者,勇敢的说“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太要面子,怕别人说自己“小气”
很多大人很讲面子,为了照顾自己的面子,往往会做一些违心的事。比如很多人一起吃饭,明明不该自己掏钱,但别人不主动,自己就充阔气,大方一把,事后却又心疼。如果家长非常爱面子,孩子就有可能受其影响,为“面子”而失“权益”,伤财又伤心。
如果孩子因为好面子而不敢拒绝,那么长大后也会经常因为丢不开面子而吃亏,吃亏之后心里又十分后悔难受,精神上非常痛苦,心理不平衡。社会上这种人不少。要使孩子不成为这种人,家长首先应做出榜样,该拒绝时就拒绝。如果没有拒绝,就不要后悔。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认清这个道理,才能心安理得地拒绝。
3.怕被人欺侮
有些孩子对别人提的要求明明不乐意,却也不敢说出口。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较孤僻内向,平时不爱说笑,上课不敢发言,甚至有时会受到同学的欺负,那么可能就会习惯了逆来顺受,生怕自己的拒绝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这种胆小的孩子,家长可以让他先学会拒绝熟人,然后拒绝一些比较好说话的小伙伴,重复多次,孩子的胆子就越来越大了。
4.没有拒绝的习惯
拒绝其实也是一种习惯。缺乏拒绝经验的孩子,一般不好意思开口拒绝。孩子可能并不缺乏拒绝的胆量,只是他觉得直接说“不”有些别扭,又找不出拒绝的理由,因此就只好自己忍着了。
因此,家长要教孩子婉言谢绝的技巧。家长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具体教孩子话怎么说。比如,露露向小青借画笔,小青不愿借,可以这样说:“一会儿上课我还要用呢!”“我妈妈不让我随便把东西借给别人,妈妈会说我的。”等等。
总之,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友谊是平等的,绝对不是一个人取悦另一个人。合理的拒绝他人,非但不会让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反而能维护自己的权益,赢得他人的尊重。
教子点拨
和成人一样,孩子也有拒绝的权利,也可能遭受他人严厉的拒绝。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平和、友好、委婉地拒绝他人的要求;同时也要教孩子学会泰然自若地接受他人的拒绝。这样做会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交际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