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对来自别人的批评,尤其是来自父母的批评很反感,持抵触态度。虽然孩子是需要表扬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孩子犯错时,就不给予批评。但是批评孩子时,如果一味地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那么往往事与愿违。批评孩子需要讲究策略,所以作为父母应学会一些批评孩子的技巧。
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有效地批评呢?
1.给孩子讲清规则
孩子并非生下来就知道分辨是非美丑,他们有时候犯错误,不是因为调皮捣蛋,更不是存心挑战父母的耐心和尊严,而是他们确实不知道这个规矩、规则。对不少孩子来说,犯错误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认识规矩与规则的过程。因此,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应该先弄清楚孩子是不是明白相关的社会规则与规矩,再据此判断应不应该批评孩子。
2.对孩子进行正面积极引导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可以批评,但不能因此就把所有怨气都发在孩子身上,用一些消极否定,甚至侮辱性的话语批评孩子,伤害孩子的感情,扼杀孩子的尊严,这样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厌恶甚至逆反心理,进而埋下自卑、自弃的心理隐患。作为父母应该针对孩子所做的事情,用简明、扼要的话语指出他的错误所在,并告诉他只要改正,仍然是个可爱的、讨人喜欢的孩子,从而引导孩子朝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
3.批评要及时
批评孩子要及时,该批评的要立即批评,不要说什么“等你爸爸(妈妈)回来时,让他教训你”之类的话延误时机。如果隔那么一段时间再批评,会让孩子认为父母是在找借口训他,不仅不接受现在的批评,还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父母喜欢秋后算账,批评孩子时,就喜欢数落孩子过去的毛病,或提出与此事不相干的事一起批评,这样会使孩子认为父母一直在搜集他的缺点错误,从而引起孩子对父母的反感。
4.批评要选择适当的场合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同样希望别人尊重,最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如果当着众人的面始终板着面孔大声斥责,其结果一定适得其反。最好应选择在没有他人在场时,个别地进行,而且批评的声音越小,孩子越容易听进去。
5.批评后再鼓励一下
批评完孩子之后,父母应当适当给孩子一些鼓励。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当批评孩子时,孩子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心、郁闷。这时,父母就要适当的给他一些鼓励,给他一些阳光,这样,孩子才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效果。
6.批评要说到点子上
有的父母批评孩子时唠唠叨叨说个不停,却说不到要点上,全是一些废话,这样便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于是索性左耳进右耳出。批评的话不在多,要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7.不要随意批评孩子
有的父母凭着自己的喜怒随意批评,同样的行为有时遭批评,有时则随他去。这会使孩子以为只要父母心情好,做错事不要紧,要是父母心情不好时,做任何事都有可能挨训。父母的这种做法,往往使孩子很迷惑,或者使他专看父母脸色办事。批评不仅没有起什么效果,反而会模糊了孩子的是非观念。
教子点拨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适当对他加以批评,可以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促使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但是如果批评不当,也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所以,批评孩子要讲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