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天真烂漫、调皮欢快的孩子。可是,做父母的是否想过,孩子很小的时候像皮球儿,在父母和爷爷奶奶以及幼儿园之间被踢来踢去。上学了,球儿踢给了老师和学校。从此,孩子整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整天有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外班,他们真的快乐吗?其实,很多孩子并不快乐,有时还显得心事重重、郁郁寡欢。
孩子学习的动力、效率,身心的健康,个性的养成,都离不开快乐的生活。心理学家认为,快乐既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性格”。快乐的心情有起有伏,快乐的性格则较稳定。快乐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呢?
1.温馨幸福的家使孩子快乐成长
为了孩子,父母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自己先做个快乐而知足的人。专家指出,“出身于快乐家庭的孩子,长大后也比一般人快乐些。”这其中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父母所缔造的快乐环境也是孩子快乐的重要源泉。
把家变得更温馨,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对孩子而言,这却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家里乱七八糟,孩子会不希望小朋友来家里玩儿。另外,井井有条的家会给孩子带来平和与满足。需要注意的是,温馨不代表干净过头,因为舒适才是快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干净过头只会给孩子带来束缚。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无论是每天共同进餐,还是一起庆祝生日或节日都是相当温馨的。过春节时包饺子、放鞭炮,过生日时切蛋糕、点蜡烛,周末全家外出晚餐,月末全家一起看儿童电影等,这些熟悉而亲密的传统习惯都能赋予孩子生活的意义,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另外,笑对孩子的健康有好处。有些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严肃的形象,以为这样才有尊严。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笑出声来,并不会失去你的尊严,反而会让家中充满快乐的笑声。
2.兴趣爱好是孩子永远的快乐
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对于孩子而言,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例如集邮、绘画等,让他投入其中,会让他很快乐。但这里的投入并非指给孩子安排满满的绘画课程或者舞蹈练习等,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失去从中得到的快乐。兴趣爱好不一定是某种竞技,却同样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更能让孩子学会投入的快乐。
快乐的人生活很平衡,因此他们可从很多方面得到快乐。倘若一个孩子只能从一种事情上发现快乐,那是相当危险的。比如,某个孩子可能因为错过了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而整晚都不开心;但另一个兴趣广泛的孩子,他就会改为看书或游戏,并同样自得其乐。所以,父母协助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很重要。
3.让音乐带给孩子快乐
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听一首好歌会让人精神振奋,身心舒畅。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古代的西方人甚至坚信音乐可以医治一个人肉体和心灵的创伤。现代儿童医学研究发现,给患病的孩子听他们喜爱的歌曲,可以减轻他们的疼痛症状。而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全家在一起唱唱歌、听听歌,他们往往也会很快乐。
4.引导孩子迅速恢复愉快的心情
快乐的人与其他的人一样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他们却能很快地恢复过来。做父母的只要指出任何困难情况都会有一线转机,教导孩子不屈不挠,便能帮助孩子掌握这种使自己变得快乐的本领。倘若经过努力也没能扭转情况,父母便应帮助孩子寻求安慰自己的办法。每个人都有应付坏心境的方法,但有些是有害的,不值得提倡的。父母应指导孩子做些能平抚其心情的活动,如听音乐、看书、骑车、向朋友倾诉心声等。
5.让孩子体会亲近大自然的快乐
生活在现今的高科技时代,成人们常常忘了亲近大自然。对于孩子来说,大自然更充满了神奇的力量,无论是雨雪、白云,还是花开、叶落,都可以从中发掘到很多快乐。亲近自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各项感官能力、观察能力、反应能力。
父母经常犹豫是否该让孩子饲养小动物,例如兔子、金鱼、小猫或小狗,因为它们需要时间和精力。即使孩子保证自己会全力照料小动物,通常大部分工作还是要由父母来完成。不过,专家研究发现,花工夫饲养小动物是值得的。因为当孩子感到担忧或害怕时,小动物的陪伴会让他们更觉得安心。通过饲养小动物,孩子可以学会体贴和照顾他人,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有成就感孩子自然会很快乐。
6.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才和技能,展示这些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喜悦。“妈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不好?”这时即使你在厨房做饭,也要满足他这个愿望,并适时地给予肯定:“你讲得真是太棒了!”要知道,能和你分享他喜欢的这个故事,对他来说是非常快乐的。孩子的热情能通过你的分享和肯定,转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这些品质对他们一生的快乐都是最宝贵的。
7.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利
很多人认为,童年是或者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但心理学家对这个说法持保留态度。孩子向来对一切事情都没有做主的份儿,不论是晚餐吃什么,还是家里要买什么东西,他们都不能过问。孩子都有这种无力过问的感觉,因而童年可能并不像成人所想的那么愉快。因此,让孩子自由地做一些选择,是培养他形成快乐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父母在大多数事情上不能不做主,但有些事让孩子做决定也无妨。例如听任两岁孩子吃黄瓜而不吃胡萝卜,或让6岁的孩子从父母准他看的电视节目中挑选一个来看。即使在这个层次,儿童也会学到如何选择就能令自己开心。
8.教孩子与人和睦相处
与人关系融洽是快乐的一个重要条件。尽管父母不能完全支配孩子的社交生活,但却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亲热美满关系,引导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因此儿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前提是,他们与父母的关系要好。
父母可以尽量安排孩子常与别的孩子一起玩儿,例如参加游戏小组,或带孩子到游乐场去跟年龄相仿的孩子玩耍;要是能随时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儿,那就更好。父母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他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态度。他们大可谈谈家里的人、故事或电视节目中人可能会有的感受。
9.不要苛求孩子完美
孩子毕竟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父母不可太过于追求完美,父母如果总是对孩子表示不满和批评,会伤了孩子的自尊,使孩子失去自信,失去快乐。所以,下一次当你再要抱怨的时候,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他们的年龄有关?10年后他们还会这样做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唠叨个没完。
教子点拨
快乐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绪。就身体发育而言,它能使人各方面机能达到最佳状况;就心理发展而言,它能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就学习而言,在放松的心境下才能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接收和运转状态,从而发挥出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