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7300000012

第12章 史迹觅踪(5)

隆子雍足智多谋,又能写会说。从牢狱释放回家后,他在村里教了几年书。不久,掌管一县武装大权的宋濂泉与湘西王陈渠珍为清查屯租帐目闹翻,陈渠珍出兵花垣,遭到宋濂泉部的抵抗。双方激战之时,省主席何键指使28军军长陶广插手调停,宋濂泉乘机组织苗民诉愿团向省方代表请愿,于是将吴恒良和隆子雍找来,让他俩一边准备组织诉愿团,一边组织抗屯队伍,当正副指挥。那吴恒良是哥老会首领,领头露面拖武装之事很合适,隆子雍有文化会出谋划策,为苗民去请愿要求革屯免租;心里也很乐意。于是两人都满口答允了。

在宋濂泉的幕后支持下,全县召开了有各乡苗民300余人参加的解除屯租大会,举行了辨论,会上,隆子雍有理有据的阐述了解除屯租的几大理由,并将省方代表维护屯租的一些观点驳得钵无完肤,隆子雍的讲话赢得了全体苗民代表的热烈掌声。会后,省方代表不得不拟出了一个折衷的《善后办法》,决定暂行催收花垣苗区历年所欠屯租,待派员调查后再呈报处理。该(善后办法》公布后,陈渠珍觉得省府褊袒了宋濂泉,于是辞去了屯务处长之职,从此退隐去了长沙。而宋濂泉达到解脱自己的目的后,又并不想真心支持革除屯租。这时的隆子雍和吴恒良却坚持革屯,并组织人到省府请愿,原指望省府会给予解决,谁知省府却不加理睬,仍然要坚持收屯租。隆子雍与吴恒良在请愿无效的情况下,乃回乡暗中发动苗民,准备抗屯起义。

不久,龙潭乡石维桢率苗民首先举义,杀掉了守备石达轩,其他乡相继响应,革屯起义的烈火就这样轰轰烈烈燃烧了起来。起义的革屯军联合起来,先后成立了湘西苗民抗日革屯军、川黔湘鄂四省边区革屯抗日军和湘西革屯抗日救国军三支队伍,前两支是花垣的,分别属隆子雍、吴恒良、梁明元等人的领导,后一支是凤凰的,属龙云飞领导。三支革屯队伍活动了约一年多时间,队伍发展到五六千人马,攻占过一个县城和10多个乡镇,打死打伤过数百上千国民党的军政武装人员。苗区的人民为革除屯租也惨遭镇压。隆子雍一家就付出过血的代价。国民党曾派兵将他的老家包围,并开枪”打死了他父亲和另外6人。隆子雍在血腥围剿中没有退缩,率部继续作着顽强抵抗。后来,国民党又采取绥靖妥协政策,答允在苗区废除屯租,实行“改屯升科”,这才基本满足了革屯军方面的要求,并同意接受整编,开赴前线抗日。

在整个策划领导起义和谈判解除屯租的活动中,隆子雍都发挥了中坚作用。苗民诉愿团的诉愿书以及许多革屯军的重要文书,大都出自他之手。花垣革屯军整编后,隆子雍担任了副团长。由于军旅劳顿,隆子雍不幸患了肺病。1942年5月18日,只有37岁的隆子雍,在湘潭惠景医院病逝。死后,遗体被安葬在长沙岳麓山侧。隆子雍共有4个儿子,大儿隆从文从省8师毕业,现居台湾;二儿隆少文是个木匠,已病故;三儿隆丙文,是个抗美援朝军人:四儿隆爱文,现年65岁,两人现都住在唐家湾,且都儿女双全。

隆爱文还告诉我们,前些年隆从文从台湾回来,几弟兄商议,把父亲隆子雍的坟移葬回了家乡山上。第二天早上,我们又一道去该坟作了参观。

隆子雍一生为苗民谋福利,在领导抗屯起义和解除屯租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流传有许多他的故事。如今,当地的苗民还在深深怀念他。当我们离开唐家湾时,村里的几位苗民老人还拉着我的手说:“隆子雍是个了不起的好人,他领头把沿袭百多年的苗民屯租废除了,在历史上留下了英名。这个人值得好好写一写!”

十六、石栏杆记

驱车纵横花垣吉卫,沿途见山青水秀,但景观似无独特之处。待到排吾乡时,眼前忽觉一亮,发现一块数百亩大的石林,犹如从天而降,突兀地立在路下溪沟之旁。

那石林看上去呈黑褐色,形状很有些怪异。中间一石巍然耸立,有如天梯,周围一块块奇石有点象骆驼之类的动物。一条山溪从石林旁流过,溪水清澈,叮咚作响。溪旁几丘水田中,还有几十块石柱耸立,石柱的倒影,映现在水田中,看起来颇如蓬莱仙境。

出租车司机将车停住,我与摄影师罗兆勇在这石林中盘桓了一个多小时,拍了几个胶卷才走,听当地人称,这块石林名叫石栏杆,因其形状有如栏杆,故称此名。我仔细观察,说其形状如栏杆,其实并不太准确,如果说象一个石雕的大盆景倒还比较贴切。这盆景假如生在某个城市附近,相信观者必会络绎不绝。可惜它现在立在偏僻的排吾乡内,每天少有游人观览,显得未免冷清寂寞。当然,这石林盆景虽地处荒僻,却不掩它的天然去雕饰的质朴之美。再联想到云南的石柱和武夷山的石岩,比较起那些地方的奇石景观,这石栏杆并不逊色。或许有一天,有眼光的商家来此投资开发,把这里经营成一个旅游小区,这石栏杆就会成为一个吸引游人的新亮点。

十七、不二门记

这是两座鬼斧神工造就的天然石壁。巧妙之处在于,两石顶部并拢在一起,底部却分立两侧,于是形成一座天然石门。两座石壁高达数十米,壁面光滑如削,向内的一面石壁紧傍宝塔山,向外的一面石壁下临猛洞河,中间的石门很宽,可穿行汽车,沿石门进去,还有一道长约百米的石走廊,两旁的石壁高高耸立,看去巍然壮观。那些石壁之上,还有百余处历代各类文人骚客所题刻的诗词字句。如“洞天福地”、“大千世界”、“白云门开”、“到此人皆拂,同来我亦仙”等等。其中,清光绪六年探花景元于光绪二十年所书刻的“山青海岸”及沈从文书刻的“石门天凿”较为有名。

刻在向内一面石壁上的“不二门”几个字,相传是据“不二法门”禅语之意所题写。而究竟是谁的笔迹,却似乎不可考了。

不二门上方不远,有一尊巨大的岩石,因天然酷似观音,而被称为“观音岩”。围绕这尊石岩,其下修了观音殿、地藏庵。文昌阁、玉皇殿等众多殿堂。这些殿堂中都住有僧人,每天做着佛门功课。这里供奉的菩萨以观音为主。远近朝拜的香客以女人为多,据说观音是“送子娘娘”,给观音菩萨烧香许愿,生子就会灵验。

从观音殿下的公路再往里行数百米,即可到不二门温泉。其水恒温40℃,正适沐浴温度。温泉处建有专门浴房,游人到此,洗浴一番,可尽扫身心疲惫,精神为之一振。其水据称又含多种微量元素,且有多种治疗功效。

不二门景区距永顺城南仅1%5公里。2002年1月26日,笔者与友人罗兆勇结伴到此一行,是为记。

十八、边城茶峒

1

到过花垣茶峒的人,无论是谁,大约都不会不承认这里最美的地方当属西门渡口一带。那碧绿的潭水,古朴的渡船,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远处葱郁的山林,一切看上去都那么赏心悦目。特别是遇到晴日夕阳西坠之时,那硕大的太阳和火红的晚霞在远山背后映照,连同河边的人与物一道在水里晃现幻影,看去真如置身到了蓬莱仙境。

2002年初冬的一日,我曾与友人在这样的落日之时,风尘仆仆地走到这边城游览,并在那条木制渡船上,观赏到这绝妙的风景而陶醉过许久。我们借船工的木棒用力拉过铁索,将船驶过去又驶过来,脑子里一面想象着《边城》中翠翠、爷爷、大佬、二佬及船总顺顺等人的形象和故事。心中感觉兴致盎然,乐趣无比。固然,《边城》中的那个渡口及人物都属虚构,但茶峒的这个真实的古渡口却确实己存在过数百年了。据说,很早之前,有一位穷青年来到这里没有钱过渡,他到街上乞讨了点钱才渡过河去。这青年当时对天发誓,如蒙老天护佑,以后走运有了钱,一定要捐修一条渡船,作义渡不收过渡人一分钱!后来,这位青年去当兵,渐升“都司”的官职,他果真寄了几百银元,帮古镇买了渡船,又买了几十亩田让人租种作为船工的生活收入。从此往来行人过渡就再不收费了,这习惯一直传到了如今。

2

过去的茶峒水运很方便,一条绕镇而过的清江水汇入酉水再入沅江。往上通达四川秀山县,往下经花垣、保靖、桃源、常德直抵长沙。在湘川公路没修通之前,这里水路的远输一直显得十分繁忙。那时,往来如梭的船只曾为这个古镇带来了种种经济贸易,湘川边境的特产如桐油、茶油、木材、生猪、五倍子等各类药材,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向外起运。而由下至上运来的布匹、棉纱、盐巴、煤油、糖果等货物,则从这里卸船入镇,在集市上进行批发或零售交易。由于贸易的红火,使古镇的小河街显得一片繁荣热闹。沿河滩外,停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木船。河街上人来人往,各种客店、伙铺、杂货店、布庄摊前,到处都有人头攒动。

如今,这河街码头的昔日之景却早已消失。那无数的运货木船不见了,水手纤夫也不见了,连同吊脚楼上翘首而望的怨妇妓女也不见了。河街显得冷泠清清,唯一没变的是集市贸易还在继续,但那人数规模也似乎比从前要小一些了,货物交易的品种也与过去有所不同了。这河街上一切变化的原因,似乎要归因于现代公路交通的四通八达,因为即使在这偏避的湘川边城,现在坐车都比坐船要快捷。

现代公路建设的兴起使茶峒的水上航运歇了业,也使茶峒的河街码头冷清了。这种变化到底是好还是坏,似乎还不能匆忙去下结论。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事物总是在不断地起着变化,兴旺了或是消失了,都合乎自然发展规律,而在自然的变数面前,人们其实无能为力。

3

夜晚宿在茶峒河街的旅店,遥见远处一山,问老板娘此山叫何名,答曰香炉山。“是不是真的有香炉?”“当然真有!”老板娘道:“那山顶有个石柱,有丈多高,每天天快亮时,石柱缝隙中冒出烟来,所以才叫香炉,不信你可去看嘛,这是最有名的胜景!”“香客多不多哩?”“怎么不多!

解放前那香炉山烧香拜佛的人不知有多少!上面的殿阁好多。”

同类推荐
  • 龙行贵州

    龙行贵州

    谁能想到,这个名副其实的山同,原来竟是一片水世界。两亿多年前,这片汪洋大海经历了18次升降运动和3次褶皱运动,存石破天惊、地覆大翻之后,成就了今日的贵州高原。水滋养了龙,山埋葬了龙。贵州的地下,隐藏着无数远古恐龙的化石,还有它们的脚印……龙死了,变成冰凉坚硬的石头,但龙的精髓却留在贵州的山水之间,于是才有丁“山走龙脉,水流龙势”的话语……当年,神龙从山中伸出头,不料一只角触裂了山崖,于是,它找到了出口,一纵身便从破口处窜出去,变成了龙门飞瀑……久居贵州的苗族人就曾这样描绘他们心目中的龙:“我们的龙和汉族的龙不一样,人可以骑它,摆弄它,因为它通人性,它和我们苗人的祖允是同胞兄弟!”
  •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此书像一粒种子,种进向往简单、纯真生活的人们心中,结出满满的希望。
  • 伦敦郊外漫笔

    伦敦郊外漫笔

    本书无疑是关于19世纪末伦敦周边自然环境的最经典读物之一,无论是花朵在风中起舞还是鲑鱼在水中谨慎前行,理查德·杰弗里斯都能用最为动人的笔触对他眼下 最为细枝末节的事物进行最为精致的描绘。诗人托马斯因此而赞叹:“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作家能够以如此这般和蔼可亲的手法来表述这种广博的知识,甚至连一个 对所述事物毫不了解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乐趣。”作者最终登上了去往布莱顿的火车,而对人本身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更是使本书富含哲思。当然,在一百多年之后 的今日,杰弗里斯对城市化无情扩张的警惕以及如何在城市周边重造自然生态,也许更具实际价值和意义。《伦敦郊外漫笔》中之所绘,亦正是今日人类之所失。
  • 骑车游台湾

    骑车游台湾

    国内第一本实用版骑车旅游实用指南:国内骑行专家40条经典的骑行线+100条城市周边骑行攻略;吃、住、游、购、娱详细资讯+安全和路况贴心提示。
  • 三明地名纵横

    三明地名纵横

    市方志委编纂的“三明地情丛书”之《三明地名纵横》从行政地名、自然实体地名、人工建筑地名等方面,真实地反映出三明地名的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征。
热门推荐
  • 超人类研究中心

    超人类研究中心

    先生您好,如您所见,我是一名特工,现在我怀疑您媳妇肚子里怀的是一个鬼胎,所以我要挤出来研究研究!
  • 穿越之农女传奇

    穿越之农女传奇

    一个现代的平常女子,穿越古代农家.....这里有她前生没有的幸福
  • 魔兽之泰坦归来

    魔兽之泰坦归来

    自诩高贵的西方大陆,一直视东方为蛮夷;盘踞在海外的岛国劣民,一直觊觎这片肥沃的土地;看似和平安详的世界,谁又知道暗潮涌动;挣脱世间枷锁,看我天朝大帝觉醒归来!!!尘封的情怀,不一样的故事
  • 生活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生活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养”这个词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养出好皮肤,养出健康,养出好气质。本书向读者分享了在日常的美肤过程中应该注意怎样的问题,有哪些简单的方法来改善我们的肤质?减肥成为现代人的必修课,盲目的减肥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那么怎样做到健康减肥呢?减肥又有哪些小妙招?养生最好的是食疗,可食疗也必须根据人群的不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怎样才能吃出健康?书中还为您贴心的讲解了餐桌上的一些礼仪以及在进餐时出现意外情况的应对方法。让您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优雅。
  • 追夫路漫漫:跑腿的,站住

    追夫路漫漫:跑腿的,站住

    小跟班追随职业跑腿人Ghost脚步,是一见钟情还是另有隐情?一场爱的追与逐拉开了序幕。“站住,跑腿的!”“有本事来追。”
  •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颜如玉

    去相亲被极品九分女鄙视,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特殊的能力,写下的文字竟然成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是写手,我为自己代言。
  • The Haunted Hotel

    The Haunted Hot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国漫崛起

    国漫崛起

    一位常年扑街的网络写手,两枚来自天外的神秘芯片,让初见曙光的国漫市场,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辉煌!离家出走后,王冬身上除了钱包和身份证之外,就只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而这,却在多年后,被万千华夏人认为,是当今幻想帝国的最初基石!
  • 不良商女的养成计划

    不良商女的养成计划

    前世的兰潇是典型的乖乖学生,在意外重生后改头换面,看她如何一步一步创业,慢慢登上黑道枭雄的宝座。冷酷如他。多重身份为他增添了一抹神秘,可却偏偏对兰潇情有独钟。———小剧场———“大叔,您老这算不算老牛吃嫩草啊?我可是......”“怎么可能,我的小侄女。”某男似笑非笑。
  • 二货茜茜萌宠记

    二货茜茜萌宠记

    二货少女茜茜,穿越古代,误入青楼,好不容易遇见个男神,谁知被人赎身,男神跟别人跑了。代替小姐竞选太子侧妃,谁知道太子就是男神。哦哟!我的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