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6800000077

第77章 中医妇科(1)

第一节月经病

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

月经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寒热湿邪侵袭、内伤七情、生活和体质等因素,使脏腑功能失常,血气不和,冲任二脉损伤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

月经病的诊断多以主证为依据,以主要症状而命名。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及伴随月经周期或经断前后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一是重在治本调经,采用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冲任等法以调治;二是分清先病和后病的论治原则;三是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一、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等。

【病因病机】

气虚:冲任不固,经血失统。

血热:热伤冲任,迫血下行。

【诊断】

月经提前来潮,周期不足21天,且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经期基本正常。

【辨证论治】

1.气虚证

(1)脾气虚证

主要证候:月经提前,或经血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人参10g,黄芪20g,甘草6g,白术12g,当归10g,陈皮6g,升麻10g,柴胡6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2)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月经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色淡黯,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黯或有黯斑;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方药:固阴煎(《景岳全书》)。

菟丝子15g,熟地黄12g,山茱萸10g,人参10g,山药15g,炙甘草6g,五味子6g,远志6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2.血热证

(1)阳盛血热证

主要证候:月经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或伴心烦,面红口干,小便短黄,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清经散(《傅青主女科》)。

牡丹皮10g,地骨皮10g,白芍10g,熟地黄12g,青蒿10g,黄柏9g,茯苓12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2)阴虚血热证

主要证候:月经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两地汤(《傅青主女科》)。

生地黄10g,地骨皮10g,玄参10g,麦冬10g,阿胶10g,白芍10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3)肝郁血热证

主要证候: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块;或少腹胀痛,或胸闷胁胀,或乳房胀痛,或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方药: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牡丹皮10g,栀子9g,当归10g,白芍10g,柴胡6g,白术15g,茯苓12g,煨姜6g,薄荷6g,炙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预后】

易治愈。失治、误治可发展成崩漏。

【预防调护】

(1)节饮食,不宜过食肥甘、生冷、辛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

(2)调情志,以免损伤肝脾。

(3)适劳逸,经期不宜过度劳累、运动,以免损伤脾气。

(4)节房事,以免损伤精血。

二、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月经延后”“月经落后”“经迟”。

【病因病机】

肾虚、血虚、虚寒,精亏血少,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血寒、气滞,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诊断】

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

【辨证论治】

1.肾虚证

主要证候: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淡,质清稀,或带下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黯,或面部黯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当归地黄饮(《景岳全书》)。

当归10g,熟地黄12g,山茱萸10g,山药15g,杜仲15g,怀牛膝15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2.血虚证

主要证候: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益气调经。

方药: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人参10g,山药15g,熟地黄12g,杜仲15g,当归10g,山茱萸10g,枸杞子15g,炙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3.血寒证

(1)虚寒证

主要证候: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小腹隐痛,喜暖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治法:扶阳祛寒调经。

方药:温经汤(《金匮要略》)。

当归10g,吴茱萸6g,桂枝6g,白芍10g,川芎9g,生姜6g,牡丹皮10g,法半夏6g,麦冬9g,人参10g,阿胶10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2)实寒证

主要证候: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或面色青白;舌质淡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当归10g,川芎10g,芍药10g,肉桂6g,牡丹皮10g,莪术9g,人参10g,甘草6g,牛膝12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4.气滞证

主要证候:月经延后,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或精神抑郁,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正常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理气行滞调经。

方药:乌药汤(《兰室秘藏》)。

乌药10g,香附9g,木香9g,当归10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预后】

预后较好,失治误治可发展为闭经。

【预防调护】

(1)适寒温,经期、经前避免受凉。

(2)节饮食,不宜过食肥甘、生冷、辛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

(3)调情志,以免损伤肝脾。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有时提前、有时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水先后无定期”“月经愆期”“经乱”等。

西医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出现月经先后无定期征象者可按本病治疗。

【病因病机】

肝郁、肾虚、脾虚,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

【诊断】

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并连续出现3个周期或以上,一般经期正常、经量不多。

【辨证论治】

1.肝郁证

主要证候:经来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或紫红,或有血块,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嗳气食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方药: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柴胡6g,白术15g,茯苓12g,当归10g,白芍10g,薄荷6g,煨姜6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2.肾虚证

主要证候: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黯,质清;或腰骶酸痛,或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肾调经。

方药:固阴煎(方见月经先期)。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3.脾虚证

主要证候:经行或先或后,量多,色淡质稀,神倦乏力,脘腹胀满,纳呆食少,舌淡,苔薄,脉缓。

治疗:补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归脾汤(《济生方》)。

人参10g,黄芪30g,白术20g,炙甘草6g,当归10g,龙眼肉10g,茯神10g,远志6g,酸枣仁10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预后】

及时治疗可望治愈,否则可发展为崩漏或闭经。

【预防调护】

(1)调情志,以利肝之疏泄。

(2)节饮食,不宜过食肥甘、生冷、辛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

四、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又称“月水不断”“经事延长”等。

【病因病机】

(1)气虚:冲任不能制约经血。

(2)虚热:迫血妄行。

(3)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

【诊断】

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始净,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辨证论治】

1.气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过期不净,量多,色淡,质稀;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淡白;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方药:举元煎(方见月经过多)加阿胶10g,炒艾叶6g,乌贼骨12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2.虚热证

主要证候:经行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质稠;咽干口燥,或见潮热颧红,或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止血。

方药:两地汤合二至丸(《医方集解》)加四乌贼骨一蔗茹丸(《素问·腹中论》)。

生地黄10g,地骨皮10g,玄参10g,麦冬10g,阿胶10g,白芍10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乌贼骨12g,茜根10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3.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行时间延长,量或多或少,经色紫黯,有块;经行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活血祛瘀止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

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熟地黄10g,白芍10g,川芎9g,蒲黄10g,五灵脂10g,益母草10g,茜草10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预后】

预后一般良好。

【预防调护】

(1)经期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

(2)注意外阴卫生。

(3)调畅情志。

五、经间期出血

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

【病因病机】

(1)肾阴虚:阳气内动,阳气乘阴,迫血妄行。

(2)脾气虚:阳气内动,阳气不足,血失统摄。

(3)湿热:阳气内动,引动湿热,血瘀热扰冲任。

(4)血瘀:阳气内动,引动瘀血,血不循经。

【诊断】

两次月经中间,在周期的第12~16天出现规律性的少量阴道出血,出血持续2~3日或数日,可伴有腰酸,少腹两侧或一侧胀痛、乳胀,白带增多,质地透明如蛋清样,或赤白带下。

【辨证论治】

1.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少量出血或稍多,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腰酸,夜寐不宁,五心烦热,便艰尿黄;舌体偏小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方药:两地汤合二至丸。

生地黄10g,地骨皮10g,玄参10g,麦冬10g,阿胶10g,白芍10g,女贞子10g,墨旱莲10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2.湿热证主要证候: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出血量稍多,色深红,质黏腻,无血块。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神疲乏力,骨节酸楚,胸闷烦躁,口苦咽干,纳呆腹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或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方药: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去阿胶、大枣,加小蓟、茯苓。

当归10g,白芍10g,生地黄10g,牡丹皮9g,黄柏9g,牛膝10g,制香附9g,黑豆9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3.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间期出血量少或多少不一,色紫黑或有血块,少腹两侧或一侧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胸闷烦躁;舌质紫或有紫斑,脉细弦。

治法:化瘀止血。

方药: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

生地黄10g,酒大黄6g,赤芍10g,牡丹皮10g,当归尾10g,枳壳10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预后】

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崩漏。

【预防调护】

(1)出血期间适当休息。

(2)保持外阴清洁。

(3)饮食清淡。

第二节崩漏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

【病因病机】

(1)脾虚、肾虚: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2)血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

(3)血瘀: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

【诊断】

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甚或数月断续不休;亦有停闭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

【辨证论治】

(一)出血期辨证论治

1.脾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面色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弱。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方药: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

人参10g,黄芪60g,白术20g,熟地黄12g,当归6g,黑姜6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

2.肾虚证

(1)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多见青春期少女或经断前后妇女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或由崩而淋,由淋而崩反复发作,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面色晦黯,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同类推荐
  • 超级妈咪之小儿推拿我最强

    超级妈咪之小儿推拿我最强

    本书讲解了小儿推拿的手法、常用穴位及各种小儿常见疾病的推拿方法,语言通俗易懂,家长学习以后在家里就可以给孩子进行日常推拿保健及辅助治疗小儿常见疾病。
  • 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简要介绍了心脏、血管及循环系统的基本知识;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心脏瓣膜病、心肌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知识以及血管性疾病形成的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血管疾病的病因、症状、临床类型、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知识。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方便阅读和查询。本书适合医疗保健人员、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患者朋友阅读和参考。
  •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对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共104首中医方剂的方证、临床应用范围等实用知识作了解说。全书以药类方,以方名证,贯穿“药证相应、方证相应”的解说原则,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文字亦浅显。《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适合于中医药爱好者、西医学习中医人员、中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 女性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女性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本书选择乳腺增生、急性乳腺炎、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性交疼痛、女性不孕、产后缺乳、产后腰腹痛、更年期综合征13种女性常见疾病,每种疾病的症状,原因,疾病调养和日常护理,书中都有详述;针对每一个病症推荐食疗方,并从穴位按摩、足底按摩或刮痧拔罐艾灸的角度给出家庭理疗妙方。
  • 解读“中国第一病”

    解读“中国第一病”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就发病人数而言,又是肝炎大国。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三者之间,既存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又是3个完全不同的疾病。肝炎由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按发病方式分为急性、慢性;按病毒分类可分5型,其感染途径相同,治疗原则也一样。得了肝炎不要恐慌,绝大多数是可以治疗的,转为肝硬化、肝癌的仅占极少数,况且,现代肝移植是可行的,存活可达5~30年。只要科学面对、调整心态、积极治疗、防止疲劳就可能治好。
热门推荐
  • 会吃的中老年人更长寿

    会吃的中老年人更长寿

    书中内容主要包括中老年人如何改善自身的营养,如何通过食疗养生和防病治病。对于每个具体的问题,会有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调理方法的解释,会提供一个科学的饮食攻略,会推荐两三道改善和调理的食疗方,内容详实全面,实用性非常强。
  • 灾难星球

    灾难星球

    虿乸星,位于宇宙的一角,文明程度位于第四次科技中期,大概比地球强一点的样子,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是众多强者的集聚地。
  • 斗天志

    斗天志

    时间,二十一世纪中叶。地点,我们居住的星球。科技的发展,终于捅破了天窗,地球文明一丝不挂的暴露在大神级文明的视野里。末日来临,金钱等于废纸,一个馒头甚至可以换一个少女。水资源的匮乏,粮食的短缺。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注定异常艰难。法治早已不复存在,道德早已经荡然无存。整个世界,早已经找不到和平,充满着杀戮与罪恶。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末日之中,一群人挺身而出。他们与罪犯斗争,与尸族、兽族战斗。更要与未知的敌人斗智斗勇,为人类的生存,杀出一条血路。斗天者,无所畏惧。为了故乡,为了爱人。哪怕天要亡我,我也要血战到底!
  •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贺欣欣编著的《海伦·凯勒》内容介绍:海伦·凯勒在年幼时失聪失明成了个聋哑人,然而却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她的一生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在全世界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海伦·凯勒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接受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处奔走,建立起一家家慈善机构,终身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她的温柔与果敢征服了她同一时代的人,并让这首生命的昂扬赞歌一直谱写下去,影响了一代义一代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一起来翻阅《海伦·凯勒》吧!
  • 绝世杀手:柴废变天才

    绝世杀手:柴废变天才

    21世纪的众叛亲离,今生我要先背叛全天下。宁可我负全天下也不愿全天下负我!废柴,我陌紫千从来都不是弱者!就算是在人人唾弃的废柴小姐身上,我照样也能变得最强!上一世的叱诧风云,这一世我也能让全天下为我独尊。我可以放弃我的地位,可以放弃我的身份,可以放弃我的一切的一切,为你做任何事,但唯独不能放弃你!我的温柔只留给你。纵容全天下都与你为敌,我也会永远站在你面前,为你抵挡一切伤害。杀尽全天下人,也要护你周全!我要你记住,你一生是我的人,一辈子也只能是我的人,不管今世,亦或是未来。
  • 遍地伤花

    遍地伤花

    《遍地伤花》是“80后”一代知识青年的成长史,它以略带哀伤的笔墨,祭奠渐渐远去的青春,呈现了一代人在面临人生转折时恍惚、迷惘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周克等“失败者”的形象,因承载着复杂的时代信息而令人印象深刻……
  • 七俱胝独部法

    七俱胝独部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个伯乐的眼光

    一个伯乐的眼光

    世有伯乐,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
  • 狼剑呆呆

    狼剑呆呆

    冷冽的风卷着一簇簇雪花,令那群人类缩着脖子,他们均是蜷缩着,有几个年幼的还在微微发抖!是太冷了么?不!是那个风雪中的身影让他们心比身寒!挺拔孤高,欣长有力,脑袋上的毛耳朵说明了种族——狼人!背上的湛蓝色巨剑说明了职业——剑士!身影一闪而逝,仅是路过而已,蜷缩在一起的人呼了口气。“狼人剑士,是她?”声音竟有些发颤。“她是谁啊?好可怕呀!”稚嫩的声音。“狼剑——呆呆!”“………”这个名字!好………萌!
  • 神医破界

    神医破界

    hi,大家好,我是单调,纯熟,冷静,执着,阳光,大无畏的我们尚好,第一部玄幻小说,语句十分简练,没有许多修饰(可能是我文学底蕴不够吧),希望大家能来捧个场,谢谢喽,么么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