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6800000006

第6章 藏象学说(1)

中医学中关于脏腑的理论,称为脏象学说。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人体各内脏的解剖、生理、病理和辨证施治原则等许多方面,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中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中医学将人体内脏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本章主要介绍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为了便于学习,在分述各脏腑的内容之前,先将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介绍如下。

一、整体观念

脏象学说在阐释内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时,不仅着重说明各个脏腑本身的特点,而且十分重视各个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以脾和胃为例,除分述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主降等脾胃各自的功能外,还强调“运化”和“纳谷”是相互依存的消化过程,相辅相成;而“脾升”和“胃降”则又是相互制约,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脏象学说还认为人体的毛发、皮肤、肌肉、血脉、筋骨等组织和眼、耳、鼻、口、舌、前阴、后阴等器官与内脏之间也有相互联系,如肺开窍于鼻,输精于皮毛;心开窍于舌,其充在血脉;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充在骨等。此外,脏象学说还注意到精神情志活动与内脏的生理病理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精神情志活动失常,可影响某些内脏的生理功能,甚至引起疾病;而在某些内脏有病变时,也可影响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总之,整体观念是脏象学说的一个主要的特点。

二、脏腑有别,以脏为主

脏象学说将人体内脏分成“脏”与“腑”两大类:心、肺、脾、肝、肾,称作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称作六腑。化生和贮藏精气,是五脏的功能;腐熟水谷,传化糟粕,是六腑的功能。如《素问·五脏别论》曰:“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就是五脏与六腑在生理功能上的区别。此外,将胆、脑、髓、骨、脉、女子胞(即子宫)称为“奇恒之腑”,表明它们在生理功能上既不同于五脏,也不同于六腑,有其特殊性。如胆“泻而不藏”同于腑的作用,故为六腑之一;但它所排泄的胆汁,并不是“糟粕”,而是“清净之液”,与-般的腑有所不同,故又属奇恒之腑。

脏象学说的内容,详于脏而略于腑,主要是阐释五脏的功能。根据五脏与六腑的经脉相互“络”“属”,组成一脏与一腑的表里关系。如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分别互为表里。由于五脏有五,六腑有六,所以在经络学说中,还以心包络为脏,与六腑中的三焦相配为表里。但是,在针灸以外的各科中,常把心包作为心的外围,而与心的功能一起阐释。

中医学中把以研究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中心,结合研究脏腑与形体、诸窍、情志之间以及脏腑与自然界脏腑之间关系的学说,称为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指导临床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脏象学说中的心、肺、脾、肝、肾、胃、小肠、大肠、胆、膀胱等脏腑,在形态学上与现代的人体解剖学基本一致,是指同名的实质性内脏;但对其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等方面的阐释,则与现代的生理学、病理学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节五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心、肝、脾、肺、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表现于外的形体、官窍及情志等的关系各具特色。

一、心

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腔,膈膜之上,两肺之间,外有心包护卫。古人通过大致的解剖,形容心脏形态象下垂的莲花,古人观察描绘心的形态与现代医学心脏是同一器官。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藏神。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的经脉下络小肠、与小肠相为表里。心在五行中属火,位于胸中,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

在中医学中,认为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推动血液的循环和进行精神思维活动,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它在脏腑中是一个重要的内脏,故古人用社会现象解释医学时,用君、臣、将、相来模拟其功能,称心为“君主之官”;《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临床上对于心血管疾病、某些神经精神疾患以及舌尖碎痛糜烂等症,大多从心论治。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特性

1.心主血脉心具有使血液化生、推动全身血液在脉中运行并调节控制的作用。

如《素问·痿论》所说“心主身之血脉”之意,即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

关于心主血脉理论的形成,得之于古人对人类内脏的观察解剖学知识。如《汉书·王莽传》记载:杀戮被俘的奴隶时,让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度量五脏,以竹蓬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治病。”通过这种直观的观察,发现人的心脏中充满了红色的血液,并且顺着与心相连的脉管流向全身,发挥着营养和滋润作用。之后再通过不断的医疗实践积累,总结出“心主血脉”这一理论。

心主血脉有两层含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心主血是指全身血液的化生运行要由心来主持调控,即指“心主一身之血”。血液的生成,虽然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但水谷精微要在心气、心阳的作用之下变化成为赤色的血液,并依靠心脏的推动运行于全身。正如《素问·五脏生成》所说:“诸血者,皆属于心”。

心主血脉另一层含义指“心主一身之脉”。脉,即血脉,是气血流行的通道,在《黄帝内经》中称为“血之府”。脉与心脏相互连接,像网络似的布散于周身,血液依靠脉道作为运行的通路,故心脏、脉和血液在体内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的血液循环系统。

而血液要正常运行,必须以脉道通利,脉壁完整为基本条件。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推动血液在脉管内按一定方向流动,从而运行周身,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医学把心脏的正常搏动、推动血液循环的这一动力和物质,称之为心气。另外,心与血脉相连,心脏所主之血,称之为心血,心血除参与血液循环、营养各脏腑组织器官之外,又为神志活动提供物质能量,同时贯注到心脏本身的脉管,维持心脏的功能活动。因此,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功能才能正常,血液才能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若心的气血不足,推动血液循环的力量减弱,则产生种种病变。例如,心血瘀阻、血脉阻滞,则出现心悸、胸闷,甚至心前区剧烈疼痛等心功能失调的症状。

2.心藏神又称心主神志,或心主神明,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反应等,无不包含在神的范围。

而心主神志之神,多是指狭义之神,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人们常说某人长有“七窍玲珑心”,反映其心思灵动,对事物反应快。而某人经常“心事重重”,说明其心里盘算的事情特别多;“心不在焉”说明精神不集中,不专注于眼前的事情等,都说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心密切相关,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由心主宰。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属于大脑的生理功能,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各脏腑生理活动的反映,因此把神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与五脏相应。故《素问·宣明五气》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与五脏都有关系,但主要还是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

心是藏神之所,是神志活动的发源地。心的功能正常,主宰脏腑形体官窍等的生理活动,使全身各方面生理活动保持协调平衡,则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正常,表现为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生命活动健康。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人们会问,心为什么是藏神之所,是神志活动的发源地?因为心主血脉和心藏神两者之间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联系,因为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心的气血充盛,心神得养,神志活动才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与外界环境协调统一。若心有病变,主神志的功能失常,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例如,心的气血不足,则必然影响到心神,表现为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如血中有热,扰动心神,则表现为烦躁、谵语,甚至昏迷,不省人事;若痰火扰动心神,神志昏乱,则表现为狂躁不安、哭笑无常、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以上这些论述,都表明心有病变则会出现神志活动的异常表现。

3.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是指血脉。心合脉,即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归属于心,由心所支配调控。而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也可从脉象上反映出来。心合脉,是中医脉诊的理论根据之一。

华,指华彩、华光。中医学认为,内在脏腑的精气盛衰、功能强弱,可以在体表组织器官上显露出来,称为荣华外露。五脏各有其华。心其华在面,是说面部血脉特别丰富,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气血是否盛衰,可以显露于面部色泽的变化上。人的面部皮肤薄嫩,又易于观察,所以望面色可反映脉中气血运行的有关情况,常作为推论心脏气血盛衰的指标。若心的气血旺盛,心主血脉生理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有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气血受损,则常在面部有所表现。例如,心的气血不足,可见面色白、晦滞或萎黄无华;心血瘀阻,则面部青紫、面色晦暗;血分有热,则面色红赤;心血暴脱,则面色苍白或枯槁无华。如《素问·五脏生成》曰:“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

4.心开窍于舌“窍”原意为孔洞,即孔窍。窍主要指头面部五个器官,即鼻、目、口、舌、耳,包括七个孔窍。人们习惯上称为五官七窍。另外,前阴和后阴亦称为窍,故又有九窍的说法。

在中医学理论中,五脏六腑居于体内,官窍居于外(头面、体表),但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内在脏腑与外在官窍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脏腑与体表官窍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而且在病理方面,也相互影响。

“心开窍于舌”,与“舌为心之苗”的意义相同,又称舌为心之外候。舌主司味觉、表达语言。心的功能正常,则舌质柔软,语言清晰,味觉灵敏。若心有病变,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故临床上常通过观察舌的形态、色泽的变化,来推论心的病理变化。例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而不荣;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甚至舌红糜烂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热入心包或痰迷心窍,则可见舌强语謇或失语等现象。

另外,舌不仅是心之苗窍,而且也是脾胃之外候,脾胃的病变,多数也能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所以,望舌诊病成了中医舌诊的理论根据之一。

5.心在志为喜中医学说认为,外界信息可引起人的情志变化,而情志变化又是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故把喜、怒、思、忧、恐称作五志,分属于五脏。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情志的“喜”有关。喜,一般说来,是对外界信息的反应,属于良性的刺激,如“心花怒放”反映人们高兴极了、喜悦的神态;“心宽体胖”说明心情舒畅,身体健壮。“喜”志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的正常。

但是,喜乐过度,则又可使心神受伤。例如,大家熟知的“范进中举”的故事,中医称之为“喜伤心”。

所以,中医学认为,适度的喜悦情志,有益于健康,说明心藏神及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正常。突然暴喜或喜乐过度,可使心气涣散,耗伤心神,《灵枢·本神》曰:“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况来分析,又有太过与不及的变化,一般说来,心主神志的功能过亢,则使人喜笑不止,轻者则精神分散,思想不易集中,重者则精神崩溃,甚则错乱,也可见心气突然暴脱而死亡者;心主神志的功能不及,则使人易悲。

由于心为神明之主,不仅喜能伤心,情志中的“惊”,也与心有关。“惊”则气乱,易扰乱心神,《素问·举痛论》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故突然受惊,往往易表现为神不守舍,惊慌失措。心的气血虚衰之人易患惊悸胆怯之病。

所以,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

6.心在液为汗中医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人在精神紧张或受惊时易出汗,而精神紧张或受惊等属于精神情志方面的变化,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故因精神情志因素而引起的出汗与心有关,故称“汗为心之液”,如《素问·经脉别论》曰:“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另外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汗出太多则心慌的现象,也表明了汗多可以使心气耗散、心阳损伤这一点。临床上亦见由于感受暑热之邪或用药不当,致使大汗淋漓,严重时可出现气脱或亡阳的危险证候,是由于大汗可使心之阳气暴脱不复。

同类推荐
  • 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美容、经络、经络美容理论基础,阐述了经络美容与阴阳五行、脏腑、中药、饮食、腧穴的关系,具体叙述了针灸美容、按摩美容、拔罐美容、刮痧美容方法,尤其重点讲解了针灸方法和按摩手法。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抗衰驻颜、泽面亮肤、秀发润发、明目美睑、隆胸紧腹等保健经络美容方法,以及12种损美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扁平疣、酒渣鼻、单纯性肥胖、消瘦、雀斑、黄褐斑、粉刺、黑眼圈、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斑秃的治疗方法。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成为美容工作者的参考读物,对普通读者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内科速查手册

    内科速查手册

    内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内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内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内科速查手册》一书。全书分为急症、中毒及各系统疾病共十个章节。
  • 神奇的针灸疗法

    神奇的针灸疗法

    《神奇的针灸疗法》主要内容分为针灸的起源、针灸的发展、针灸面面观等章节。 究竟谁是第一个发明针灸的人,已经无从考查,但不可否认的是,针灸学是古人从自卫、谋取缓解痛苦的种种动作中逐渐掌握的。由无意识的动作到有意识的解除痛苦,经过了不知多少尝试,是若干年的经验所积累而成的宝贵财富。
  • 西药常识

    西药常识

    《西药常识》一书,由长期工作在医疗第一线,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培训经验的专家教授编写。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药品对家庭来说,已成为必备药,常用药。例如抗生素、抗感染药等,特别是有些新药,虽然同过去常用药物具有相同效用,但用法、用量往往不同。有些人服用时,好凭以往经验,或道听途说草率服用,这是非常有害的。
  • 养老护理营养学知识

    养老护理营养学知识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热门推荐
  • 贵女有毒

    贵女有毒

    宁倾倾从未有过非分之想,却被翊王妃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爹爹遭人蓄意陷害,牵连满门;贴身丫鬟忠心护主,被害眼前:她,更是被强灌毒药,除之后快。这一切,只错在那道封她为翊王侧妃的圣旨、她太尉嫡女的显赫身份,最恨她不该避让正室冷待夫君,婚姻落得有名无实,不懂人心歹毒,失去了最后的依靠。这一世,她不会再退让,该讨的讨,该得的得,该夺的夺!**********【每晚18点左右更新~~】
  • 道中人

    道中人

    混沌啊,每当你过后剩下了什么,就算是至强也无法超脱纪元的存在,就所共知而言,唯一的存在是那泛着苍凉质感的铁片,但它也早已没有了温度,苦于寻找答案,苦于超脱,只为另一个纪元存在的她,似乎是故意留下的生机,可术清一还是如此执着,执仙界之女之手,了了此生,追逐至强之路,为得一面相逢,哪怕仅只一瞬,,,,,
  • 泪落尘影

    泪落尘影

    我会告诉你血可解百毒还百毒不侵的第一杀手假面蔷薇其实是个逗比、装逼的作死星人吗?我会告诉你夜之漾的主唱是一个十八岁的高中生吗?我会告诉你第一贵族学院暮雪高中的校花是谁吗?是的,我会…………她们是同一个人。她是一个会给世界带来灾难的‘禁忌’,但她身边有她们给予她温暖与希望。他,是给世界带来希望的‘奇迹’,却没有给予她希望,反倒把她推向更深的深渊……你是这世间最耀眼的光,而我,只是黑暗深渊中最深处的影子罢了。“如果,我愿意为了你逆光,即使,会在光中消融;那你是否,愿意随我融入黑暗深处?”
  • 赛尔号之王者归来

    赛尔号之王者归来

    王者归来,拯救宇宙。作品可能迟迟不更新,请大家关注我微博看作品详情。微博名:叫我阿易
  • 武帝风暴

    武帝风暴

    宇宙星河,武道为尊,有强者一怒,流血漂橹,伏尸百万;更有武道皇者,遨游太虚,弹指遮天。杨修从地球崛起,携神魔霸体踏天而起,冲向那神秘无尽的星河。
  • 萧羽默音

    萧羽默音

    ——默,一切皆空,虽睹万物,不语。——“我若默,无人知;我若扬,必惊天。”——萧羽
  • 猎人王座:末日求存

    猎人王座:末日求存

    23世纪,世界人口达到千亿高峰。A国称霸地球,除A国原有国土,世间一片荒凉,迎来末日时代,人口逐渐减少,两个乱民区的斗争,何时才能停歇?
  • 迟日江山

    迟日江山

    一场复国腥雨,几国郡王勾心斗角,她赔掉自己的青春年少,满腹心计;她赔掉她爱的人,爱她的人,这一路,全是血与伤,王朝,战争,血缘,身份,隐世宗族,当她终于重新建立起王朝,眼睛里却只有泪水,唯剩伤悲。
  • 爵少萌妻,闹翻天

    爵少萌妻,闹翻天

    失忆的迷途富家大小姐,遇上钟心的大少爷。谁知,命运真捉弄人,他们从小就一见钟情,之后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会在一起吗?
  • 那年夏遇见你

    那年夏遇见你

    她,是某所高校的校花谭若曦,他,是这所高校的高冷校草黎寒祎,校花表白惨遭被拒,为他伤心为之落泪,黎寒祎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精心策划的表白是佳人距千里,还是抱得美人归······所谓的闺蜜横插一脚,他们的爱情是否坚不可摧。面对他的不离不弃,她为何突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