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6800000016

第16章 经络(1)

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均须通过经络系统的运输传导、联络调节的功能得以实现,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等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医疗实践过程中,主要通过施用砭刺、导引、推拿、气功等方法进行保健或治疗时,结合病人的感传现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依据当时的解剖生理知识,加之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影响,逐步上升为理论而产生的。

经络学说与气血津液学说、藏象学说等,在共同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自成体系,各具特点。同时彼此相互补充印证,成为中医学阐述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学说。

只有综合运用这几种医学学说,才能比较完整地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规律,有效地指导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经络的内容

经络的内容很多,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五别络以及孙络、浮络等。

一、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又分别隶属于一脏或一腑。因此,十二经脉的名称各不相同。

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都是据其分布于手足内外、所属脏腑的名称和阴阳属性而命名的。

(二)十二经脉的分布及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内的分布虽有迂回曲折、交错出入的状况,但基本上是纵行的。

1.头面部的分布诸阳经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如下。

前面——手足阳明经主要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主要分布于面颊部。

侧面——手足少阳经主要行于侧耳颞部。

后面——足太阳经行于头顶和头后部。

手三阳经止于头,足三阳经起于头,手三阳与足三阳在头面部交接。

2.四肢部的分布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特点是:阴经行于内侧面,阳经行于外侧面。

上肢内侧——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上肢外侧——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下肢内侧——内踝尖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尖上8寸以上则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下肢外侧——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3.躯干部的分布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特点如下。

前面——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和足厥阴,自内向外依次分布于腹胸面。

后面——足太阳经分布于背、腰,手三阳经行于肩部和肩胛部。

侧面——少阳经、足厥阴经分布于胁、侧腹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

手足三阴与三阳经,通过各自的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

二、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八条经脉的总称。由于它们的分布没有十二正经那样规则,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与十二经脉不同,故称为奇经八脉。

(一)督脉

1.循行部位起于胞(女子胞为子宫,男子胞为精室)中,沿背部正中线上行,至风府,入络脑,上至巅顶,前下至鼻梁,经人中,止于上唇系带处。有分支属肾,连心。

2.基本功能

(1)总督一身之阳经: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于大椎,与阳维脉交会于风府、哑门,因而与多条阳经相联系,故称之为“阳脉之海”。

(2)与生殖功能有关:督脉起于胞中,与心肾两脏相连,阳气充盛,故主司生殖功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它们首尾相贯,依次衔接,因而脉中气血的运行也是循经脉依次传注的。由于全身气血皆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化生,故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从起于中焦的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流注各经,最后传至足厥阴肝经,复再回到手太阴肺经,从而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四)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3)与心、肾、脑、髓等有联系,故可能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关。

3.常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

(二)任脉

1.循行部位起于胞中,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有分支,自胞中后行脊柱里面,与督脉相通。

2.基本功能

(1)总任一身之阴经:任脉与冲脉同起于胞中,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气海,而足三阴经又上接手三阴经,并与阴维脉交会于廉泉、天突,故任脉与多条阴经相联系,称之为“阴脉之海”。

(2)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和妊娠有关,故王冰《素问次注》有“任主胞胎”之说;《难经集注·二十八难》有“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养之本”之论。

3.常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

(三)冲脉

1.循行部位起于胞中,然后分三支向不同方向循行。

(1)下出会阴后,出于气街而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分行到两目眶下。

(2)从气街部分出,沿足少阴经下行至足底,有分支从内踝后分出,斜入足背,进入足大趾。

(3)从胞中分出,后行于脊柱里面,与督脉相通。

2.基本功能

(1)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行至头,下行至足,前行胸腹,后行腰背,联络多条经脉,并与少阴经和阳明经有密切的联系,气血来源充足,故能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称为“十二经脉之海”。

(2)与女子的月经来潮和生殖功能有关,故有“冲为血海”之说。《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3.常见病候小腹部拘急而气逆。

(四)带脉

1.循行部位起于季胁,斜向下行至带脉穴,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

2.基本功能

(1)约束纵行诸脉,防止脉气下陷。

(2)维护胎儿,防止流产。

(3)主妇女带下。

3.常见病候腹满,腰部冷重如坐水中。

(五)阴阳跷脉

1.循行部位

(1)阴跷脉:起于内踝下照海穴(属足少阴经的穴位)-内踝后-下肢内侧-前阴-腹-胸-缺盆-人迎穴前-鼻旁-目内眦(睛明穴,与手足太阳经、足阳明经、阳跷脉会合)。

(2)阳跷脉:起于外踝下申脉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外踝后-腹胸外侧-肩部-颈外侧-口角-目内眦(睛明穴,与手足太阳经、足阳明经、阴跷脉会合)-发际-耳后(风池穴,与足少阳胆经相会)。

2.基本功能

(1)主司肢节运动:阴阳跷脉分别从内外踝下上行头面,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和调节肢体筋肉运动的作用,主要是使两腿内运动灵活跷捷。古人认为阴阳跷脉有分主一身左右阴阳之气的作用。

(2)主司眼睑开阖:由于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故有濡养眼目和司眼睑开阖的作用。据《黄帝内经·灵枢》所言,眼睑的开阖与阴阳跷脉的气血充盛有关:夜晚阴跷脉充盛,故人眼睑闽而寐;清早则阳跷脉充盛,故人的眼睑开而寤。说明人的眼睑开阖是与自然界阴阳二气的变化同步的。

3.常见病候阴跷脉病则见多寐、癃闭;阳跷脉病则见目痛从目内眦始,不眠。

(六)阴阳维脉

1.循行部位

(1)阴维脉:起于内踝上的筑宾穴(足少阴经的穴位)-下肢内侧-腹部(与足太阴经同行)-胁部(与足厥阴经相合)-咽喉(廉泉、天突,与任脉相会)。

(2)阳维脉:起于外踝下的金门穴(足太阳经的穴位)-下肢外侧(与足少阳经同行)-躯干部后外侧-腋后-肩部-颈部-耳后-额部-头侧部-项后部(风府、哑门,与督脉相会)。

2.基本功能阴维脉络诸阴,阳维脉络诸阳,即阴维脉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的作用,阳维脉有维系联络全身阳经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阴维脉与阳维脉相互维系,对全身经脉的气血起溢蓄调节作用,但不参与环流。《难经·二十八难》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

3.常见病候阴维脉病则见心痛、忧郁;阳维脉病则见恶寒发热、腰痛。

同类推荐
  • 综合征ABC

    综合征ABC

    本书较全面地收集和描述各类综合症的临床表现、特征、治疗原则以及首次描述时间,通过首字母顺序及系统分类两种方式进行检索,可作为临床工作者解决疑难杂症的工具书。本书内容全面,检索方式多样,查找方便。
  •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

    中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光辉灿烂的古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解除了疾病和痛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的核心内容即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华,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论治是我国特有的,根据病理变化进行治疗的一种临床诊疗原则,它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漫长过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治病的奥秘:辨证论治》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起源、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外科守护、心理疗法、针灸辨治等内容。
  • 内经知要白话解

    内经知要白话解

    本书原文以扫叶山房刻本为兰本,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8部分进行编辑校注。
  • 黄春林教授肾病医案医话集

    黄春林教授肾病医案医话集

    本书包括医案集与医话集两部分内容,医案集主要介绍黄春林教授在肾病的治疗经验与临床案例,医话集主要介绍黄春林教授的学术观点。
  •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本图谱收录了临床上常用的俞募穴、交会穴、原络穴、合穴等特定穴位和人体头面、躯干等部位的一些重要穴位以及经外奇穴共100个穴位的实体标本照片。
热门推荐
  •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危巢坠简:许地山作品精选

    危巢坠简:许地山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夏800年前

    夏800年前

    离奇的身陷800年前,这是一场梦还是真正已经穿越。紧接着一件件惊心动魄的事发生在她身上。她又如何面临这些随时都可以令她丧命的事件呢?而她又是怎么回到原本就该属于她的生活中呢?
  • 最后一个发丘中郎将

    最后一个发丘中郎将

    四大盗墓门派,摸金、发丘、卸岭、搬山,其中以摸金校尉为首的摸金一派最为出名,其擅长的风水秘术更是被世人津津乐道。不同于摸金一脉,我们发丘一派除了对风水星象掌握甚多,还持有一枚“百无禁忌"的发丘铜印,而我不得不走上盗墓探穴这门行当也是由于祖上传下来的一枚破损的发丘铜印所致......
  • 红楼梦之怡红公子

    红楼梦之怡红公子

    他是神瑛侍者,虽似傻如狂,却聪慧过人;他是怡红公子,虽不拘小节,却胸怀大志。他不惜官品爵位,却情比金坚,为了妹妹可以抛其所有,甚至是半壁江山!她是世外绛珠,是美丽的化身,是智慧的宠儿,是善良的使者——她是潇湘妃子,秉绝代之风华,具旷古之才情。妹妹的心容不得半点尘埃,却能容下天下的纭纭众生——抛却世俗偏见,纵横天地之间,如画的江山,见证不朽的情缘!
  • 敛星诀

    敛星诀

    秋寒,一个开超市的小男人,却意外穿越到异世大陆。在这个强者为尊,险象环生的大陆,且看一个小男人如何蜕变成神。惊险刺激的冒险、场面恢宏的国战、远古时代那层层的迷雾都将在这个小男人的成长之路慢慢揭开。吞星诀,需杀十二大远古吞星兽方能获取星种。炼星为种,终成星神!而这个小男人的成神之路,仅仅是为了找到原本挡在他身前的那道身影。她的眉,微雏似岱,无意间勾出多少风情。她的眼,轻眨如星,一撇间拨动多少心跳。琼鼻轻耸,好像世界都安静。嘴角微扬,就连极乐也喧嚣。飘飘如雪,好似仙子入境。青丝飞扬,弱水三千无双。
  • 一夜回到大学时

    一夜回到大学时

    白良遛狗遛着遛着,遛到了六年前的大学。“哎哟我去,这TM是要弄啥!”
  • 星天大帝

    星天大帝

    星天大陆,从来强者遍布,异族横行。少年重生,只为杀上巅峰,血仇除邪。艾羿本为正派弟子,却惨遭邪派所杀。所幸灵魂不死,转世重生为一个柔弱书生。且看我再整旗鼓、破凶除恶、重塑乾坤、执掌苍穹,成就大帝。修为等级:星者,星师,星灵,星尊,星宗,星王,星仙,星神,星圣,星帝。
  • 创世神序

    创世神序

    洪荒之初,天地演化,混沌穴出,万千先天神魔掌控宇宙。人族弱小,建立神界以对抗先天神魔。张凌,从这个世界的掌控者手中跳出的人,三世而化为神灵至尊,重新建立生灵秩序,而最初的他,也只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少年……
  • 拐个王爷去现代

    拐个王爷去现代

    果果,一个熟悉的名字,从现代到古代,从古代到现代,拐了个不说王爷,竟然惹出一大堆麻烦,看冷面王爷和现代屌丝女果果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