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说有些学者从相关中西医临床实践中的现象着手,对古代的经络学说和现代的医学理论进行了仔细的对比后,认为经络实质是多层面的,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在结构上存在着由中枢到周围的平行或伴行关系,它们与免疫系统构成网络巨系统,而经络的功能与此巨系统相应。另一方面,从微观水平分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是巨系统内部协调有序关系的核心。
3.第三平衡系统说根据现代生理学知识,已经知道人体内的平衡调节系统有三种,分别是第一平衡系统、第二平衡系统和第四平衡系统。第一平衡系统是躯体神经系统,其传导速度约为100m/s,主要完成躯体的各种快速平衡调节,如姿势反射、技巧运动等;第二平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传导速度较第一平衡系统慢,约1m/s,主要完成内脏或血管平滑肌与腺体活动的平衡调节,如胃肠运动、血管舒缩等;第四平衡系统即内分泌调节,其反应速度要以分钟为单位计算,主要完成全身速度最慢的调节过程,如血糖、血压的慢平衡调节等。从整个机体的调节功能来看,人体中还应该有一个调节体表与内脏之间平衡关系的系统,而经络正好具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功能,因此,安徽孟昭威教授曾于1978年在全国生理学会上提出经络系统应属于人体的第三平衡系统。临床和现代研究的有关资料表明,体表与内脏间的平衡系统确实存在,经络感传速度一般为0.1m/s。
迄今为止,尽管有关经络实质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众多的假说均未能全面解释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的研究仍将是今后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中医保健技能的学术特点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史中,多种防治疾病的方法经过数千载临床的实践,优胜劣汰,形成了今天的中医特色疗法,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各种技法或隶属于特定的临床科别,或流传于民间,但汇集起来,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后,就会发现各种疗法的共同之处。
一、整体观
整体观念的核心内容是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各组织、器官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人与自然、社会亦相互联系,受二者的影响和制约。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各脏腑、器官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联系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机体的功能活动。
同时,病理状态下亦相互影响。因此,治疗局部病变必须从整个机体状态着眼。
2.三因制宜学说即治疗方法因人、因地、因时而制宜。
(1)因人制宜:就是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心理因素等来考虑治疗法则的整体治疗思想。例如妇女生理上有经、带、胎、产的特殊性,对于女性病人,问诊尤需问经期,治疗时应仔细考虑,谨防伤其血气。
(2)因地制宜:就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来决定治疗方法的整体治疗思想。因为地理、气候的不同,决定了生活习惯的不同,亦导致了疾病的特殊性和治疗的特异性。
(3)因时制宜:就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阴阳变化特点来考虑治法的整体治疗思想。因为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自然界阴阳的变化会影响机体气血阴阳产生相应的变化。如气候更替、日之阴晴、月之圆缺、五运六气的太过与不及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治疗中就要把握这种时间规律对人体的影响,因势利导,抓住有利时机。在使用针刺疗法时,进针的深浅亦可随四时阴阳变迁而变化。春夏阳旺,人体阳气升浮于表,针刺宜浅;秋冬阴盛,人体阳气沉降于里,针刺宜深。其他如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经络气血运行的时间规律,在相应时间内选取所开穴位,进行相应的针刺手法。子午流注针法和五运六气疗法、按时辰用药疗法一起,在有些着作中被称为“时间治疗学”。
二、辨证观
辨证,即根据四诊合参的结果,确定疾病属于某一证。在中医治疗中,“证”是治疗的核心。所谓“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总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病程和病势等。证可反映疾病发展过程病理变化的本质。辨证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其本质。
由于受机体内外众多因素的影响,每一种疾病往往表现为多种属性。但对于每一位病人来说,却以某一种证型为主要矛盾。辨证就是要从众多证候类型中鉴别出主要证型,为治疗提供依据。
在中医辨证施治中,辨疾病异同而施治,即所谓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是指相同的疾病,证候不同时,治法亦不同,即使同一种疾病,相同的证候,但因气候、地理条件或个人体质的不同,亦需采用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辨证亦需视病证的动静变化而施治。任何病证都处在不断的动态变化和相对静止的矛盾运动中。其动态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运动,其静态变化是反映动态变化一定阶段性的形式。此外,根据疾病的动态变化与静态阶段相互交替的规律,即疾病发展的规律性,在治疗中还可采用“截断疗法”。如《内经》所说的“治未病”,《伤寒论》所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都是由此疗法所派生。
三、治病求本观
治病求本观,是指在治疗中须抓住最根本的,即病机的本质而施治的思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最早提出“治病必求于本”。一般而言,疾病的本质,即病性与症状是一致的,寒证即见寒象,热证即见热象,但两者也会发生背离,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治疗中,对两者相一致者,宜采用正治法,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对两者不一致者,宜采用反治法,如“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
求本的另一含义为顾护正气。正气的强弱决定着受邪与否、受邪的浅深、病情的轻重、病势的进退及预后,无论采用何种治法,总以“不伤正气”为要诀。中医的各种疗法就是为了激发和加强人体各脏腑组织的防病抗病能力,从而起到抵御病害、修复伤损、驱邪外出的作用。例如对于炎症的治疗,西医用抗生素直接杀死致病生物,而中医则可用扶正祛邪之剂,在杀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激发机体潜在的战斗力而攻克炎症。这就是中医各种疗法的最基本机制:重视机体自身的潜在能力。再如,在针灸疗法中,灸疗法是以艾作为原料,在体表以温热为主要刺激而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可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四、自然观
中医特色疗法最显着的特性之一是其自然性。在人类“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自然疗法的前景是不可估量的。中医特色疗法的自然性充分体现在利用自然物质和利用朴素的治疗手段两方面。
尽管特色疗法的种类繁多,原料各异,但总以自然物质为主。如最常用的汤药法、丸药法、散药法、膏药法以及药酒、药茶、药露等,都是直接利用自然药材,或在保存药材的自然特性上制作不同的剂型。现今临床使用的注射剂、糖浆剂、颗粒剂等,就是以保存药物的自然属性为前提制备的。艾灸法所用的艾叶,亦是在适当季节从自然界中采摘后晾干,稍作加工即可使用,充分保存了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其他再如饮食疗法等,更是以直接摄取自然物质,利用其自然属性来发挥治疗的作用。
至于特色疗法朴素的治疗手段,更是不胜枚举。如推拿疗法,仅以按、摩、揉、推、捏、拿、摇等作用于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以疗病;太极拳、五禽戏之类的体疗法,是以肢体的导引动作为内容的自我疗法,可以起到理气活血、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作用;而音乐疗法、气功疗法等,则是通过意念的作用来防病健身。还有刮痧法、灸疗法等。即使有轻微创伤的针刺疗法,也仅仅是靠针刺的作用来产生卓越的治疗功效。更有正骨疗法中的“小夹板固定法”,用扎带把木板、竹板或硬纸制成的夹板固定复位后的骨折部位,同样能保持骨折断端的相对静止。中医特色疗法的操作均简便易行,极易操作,其朴素的治疗方法在此略见一斑。
五、多样性和实用性
(一)多样性
中医特色疗法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本书收集的仅药物疗法就有药物贴敷、药物熏洗、药酒、药茶、药摩、药枕等,其他还有各种针法、灸法、足疗、手疗、耳穴、捏脊、拔罐、刮痧、五禽戏疗法、八段锦疗法、易筋经疗法、推拿等。这些各具特色的疗法,都是在中医学治疗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发展和使用的,都遵循中医学的治疗原则,是中医治疗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例如要用汗法来治疗疾病时,既可用汤药、丸药、散剂,又可用针、灸、推拿、刮痧、药浴、熏蒸等方法,因而极大地丰富了中医治疗学的内涵。
(二)实用性
实用性在前已有所论述,这里要提到多种疗法的综合运用。正如《证治概要·手足痛》所举例证,治湿邪留着的脚气,初起可内服鸡鸣散以宣通气血;壅肿既成则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再内服红花、穿山甲(代)、牛膝等活络软坚之品;还可用药加盐煎汤熏洗。这便是古代记载的综合疗法的实例。目前临床上针药并行、针灸同用、针罐并施、药食合治等综合疗法更是不胜枚举,大大提高了中医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