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法四
1.取穴如疼痛从腰部向下窜至股后、腓肠肌、足底者,取患侧第4腰椎旁之夹脊、秩边、委中;痛在下肢外侧足少阳经部位者,取环跳、阳陵泉,丘墟;痛在腰胯间牵掣或向股侧放射者,取居髎、风市;痛在胫外而至足背侧者,取足三里、内庭;足趾麻木者,取八风针刺。
2.操作
先视其痛处皮部络脉明显怒张处或委中穴浅刺出血,并用火罐拔吸,余穴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十二、关节炎
1.取穴采用患部与循经取穴为主的原则,也可采用阿是穴。肩部取肩髃、肩前、肩贞;肘臂部取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腕部取阳池、外关、阳溪、腕骨;背部取身柱、腰阳关;髋部取环跳、居髎、悬钟;股部取秩边、承扶、阳陵泉;膝部取膝眼、梁丘、阳陵泉;踝部取申脉、照海、昆仑、丘墟。其中行痹,加膈俞、血海;痛痹,加关元、肾俞;着痹,加足三里、商丘;热痹,加大椎、曲池;久痹,加丰隆、膈俞。
2.操作行痹多用闪罐法、走罐法;痛痹多用针罐法、灸罐法、水煮罐法;着痹多用药罐法;热痹多用刺络拔罐法;久痹采用药罐法、刺络罐法,留罐时间可稍长;腕踝部穴位采用小竹管拔罐。
二十三、痛经
(一)方法一
1.取穴次髎、关元、三阴交。气滞血瘀者,加气海、太冲;寒湿凝滞者,加肾俞、大赫;气虚血弱者,加脾俞、膈俞、足三里;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太溪。
2.操作
实证可用刺络拔罐法或针罐法,虚寒证可拔罐后加灸。
(二)方法二
1.取穴取腰背部华佗夹脊穴与膀胱经穴。
2.操作
用梅花针叩刺微出血,用闪火法拔罐15分钟。在经前5日开始治疗,每日1次。
(三)方法三
1.取穴天枢、关元、中极;膈俞、肝俞、三阴交;脾俞、气海俞、肾俞。
2.操作每次1组,交替使用。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3.注意事项本病应在月经来潮前4~5日开始治疗。
二十四、小儿咳喘
(一)方法一
1.取穴大椎、风门、陶道、定喘、肺俞。痰热闭肺,加丰隆、膈俞;热甚,加外关、合谷、鱼际;阴虚肺热,加膏肓俞、太溪、三阴交;肺脾气虚,加脾俞、中脘、气海。
2.操作均可用单纯罐法。风寒则留罐,风热配合刺络法。痰热闭肺亦可用刺络拔罐;阴虚肺,热针后拔罐;肺脾气虚,罐后加灸。留罐10~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二)方法二
1.取穴中府、巨骨、肺俞、风门。高热,加大椎、曲池;胸痛,加内关;腹胀,加足三里。
2.操作梅花针叩刺后拔火罐10分钟。每日1次。
二十五、百日咳
(一)方法一
1.取穴风门、肺俞;中府、膻中;脾俞、身柱;璇玑、库房。
2.操作
每次选1组穴,采用单纯罐法或留针拔罐法,或快速针刺后拔罐,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
(二)方法二
1.取穴大椎、身柱;肺俞、风门。
2.操作
每次选1组穴,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罐10分钟。还可在身柱穴拔闪罐3~4次。每日1次。
二十六、小儿腹泻
(一)方法一
1.取穴天枢、足三里、内关。伤食型,加中脘;湿热型,加大肠俞、大椎;风寒型,加上巨虚、三阴交;脾虚型,加脾俞、关元俞;脾肾阳虚型,加神阙、肾俞、命门。
2.操作采用单纯罐法或药罐法,留罐5~8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二)方法二
1.取穴天枢(双侧)、长强、神阙。
2.操作快速针刺后拔罐5分钟。神阙穴仅拔罐,以局部皮肤轻度充血为度。每日1次。
二十七、痄腮
(一)方法一
1.取穴中渚、颊车、外关、合谷。表证明显者,加大椎、身柱;热毒蕴结者,加大椎、曲池、尺泽;并发睾丸炎者,加血海、曲泉、三阴交。
2.操作
采用单纯罐法或刺络拔罐法,亦可用水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
(二)方法二
1.取穴大椎、肺俞、肝俞;身柱、心俞、脾俞。
2.操作
每次选1组,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后拔罐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三)方法三
1.取穴患处。
2.操作
用三棱针在耳下腮腺红肿处垂直线之上、中、下三点点刺,挤压出血后拔罐15~20分钟。
二十八、天行赤眼
(一)方法一
1.取穴急性:大椎、心俞、肝俞;身柱、膈俞、胆俞。慢性:大椎、左心俞、右肝俞;身柱、右心俞、左肝俞。
2.操作
每次选1组,用刺络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急性期每日治疗1次,慢性期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二)方法二
1.取穴大椎及其两侧旁开0.5寸处、太阳、印堂、阳白。
2.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留罐15~25分钟。每日1次。症状缓解后隔日1次。
(三)方法三
1.取穴肩前、大椎、肩井。
2.操作
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罐10~15分钟,以吸出暗红色血液为佳。每日1次。
(四)方法四
1.取穴大椎、少泽(双)、眼点(耳穴)。
2.操作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大椎穴再拔罐15~20分钟。每日1次。
二十九、鼻塞
(一)方法一
1.取穴急性取大椎、肺俞、脊柱两侧夹脊穴;慢性取中脘、肺俞、膈俞、足三里穴;萎缩性鼻炎取肺俞、尺泽、涌泉穴;过敏性鼻炎取脾俞、肾俞、中脘。
2.操作急性采用刺络拔罐法,以出血为度;慢性采用针罐法;萎缩性鼻炎采用单纯罐法或针罐法;过敏性鼻炎采用单纯罐法或针罐法。均留罐5~10分钟。
同时可配合梅花针叩刺印堂、迎香、鼻通(迎香穴上内方,鼻唇沟上端尽处,鼻骨下凹陷中)等穴。
(二)方法二
1.取穴大椎、肺俞、身柱、风门。
2.操作
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15分钟。3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三)方法三
1.取穴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合谷;肺俞、足三里;风门、曲池。
2.操作
每次取1组穴位,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罐15~20分钟。隔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
三十、齿痛
(一)方法一
1.取穴颊车、下关、合谷。风火牙痛,加液门;胃火牙痛,加内庭;肾虚牙痛,加太溪。
2.操作采用刺络拔罐法,肾虚牙痛还可用水罐法,留罐20分钟。1~2日治疗1次。
(二)方法二
1.取穴颊车、下关。
2.操作
涂风油精后留罐15分钟,然后点刺商阳、合谷,出血为度。每日1次。
(三)方法三
1.取穴大杼、胃俞、颊车、内庭。
2.操作
大杼、胃俞用闪火法拔罐20分钟;颊车、内庭穴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罐15分钟,以出血为度。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三十一、隐疹
(一)方法一
1.取穴神阙。疹发上肢者,加曲池;疹发下肢者,加血海;顽固者,加大椎、肺俞、脾俞。
2.操作
采用单纯罐法。神阙穴可用闪罐法或留罐5分钟。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二)方法二
1.取穴大椎、血海。疹发上肢,加曲池;疹发下肢,加风市、委中;疹发背部,加膈俞、风门。
2.操作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罐15分钟。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三)方法三
1.取穴曲池、血海、足三里、大椎、肺俞、肾俞。
2.操作采用罐后加灸法。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第四节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特点
拔罐法入门容易,具有廉、便、验等优点,因此,它的应用很普遍,不仅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家庭保健、疗疾的理想方法。
二、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骨骼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火罐容易脱落。
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若应拔的部位有皱纹或火罐稍大不易吸拔时,可做一薄面饼,置于所拔部位,以增加局部面积,即可拔住。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疱时,小的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疱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甲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5.针刺或刺络拔罐时,若用火力排气法,消毒后必须等碘酊、乙醇完全挥发后才能拔罐,以防灼伤皮肤。留针拔罐时,宜选用透明罐具,以便随时观察局部变化,要防止因肌肉收缩发生弯针、折针现象,避免将针撞到深处造成损伤。拔罐放血时,达到治疗所需的出血量即应起罐。为便于观察,宜选用透明罐具。出血量过多时,应立即起罐并按压止血。拔瘀血或脓肿时,若流出缓慢、皮肤有皱缩凹陷,说明瘀血或脓液基本拔出,当及时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