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之王——苍鹰
苍鹰,雄鸟体长约半米,雄鸟体形较雌鸟小,从头部到前部为灰黑色,眼后为黑色,有明显的白色眉斑;下体白色,杂有数目很多的灰黑色小横斑。雌鸟上体及翼表面为灰褐色,眉纹白而杂以褐纹,下体白色,体下面有纵斑。苍鹰在飞翔时,翼短而宽,先端圆,尾较长。一般常常是扇翅和滑翔交替进行,呈直线状飞翔。在飞翔时翼保持水平状。扇翅速度较其他大型鹰类快。栖于山地森林中,善于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如野兔和野鼠等,偶尔也捕食鸟类。
鹰的嘴为什么有个钩?
鸟类都没有牙齿,不能把食物咬碎。它们又不会把食物整个吞下去,所以它们就借用带钩的嘴来帮忙。尖利的鹰嘴能把食物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再吞咽下去。
定位器携带者——蝙蝠
蝙蝠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它们中的多数还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蝙蝠的脖子短;胸及肩部宽大,胸肌发达;而髋及腿部细长。除翼膜外,蝙蝠全身有毛,背部呈浓淡不同的灰色、棕黄色、褐色或黑色,而腹侧色调较浅。栖息于空旷地带的蝙蝠,皮毛上常有斑点或杂色斑块,颜色也各不相同。
倒立而息
几乎所有蝙蝠均于白天憩息,夜出觅食。这种习性便于它们侵袭入睡的猎物,而自己不受其他动物或高温阳光的伤害。蝙蝠通常喜欢栖息于孤立的地方,如山洞、缝隙、地洞或建筑物内,也有栖于树上、岩石上的。它们总是倒挂着休息。它们一般聚成群体,从几十只到几十万只。
中国古代也有关于蝙蝠的记载说他们也生活在钟乳洞里,名叫仙鼠,那里的蝙蝠因为能够喝到洞里的水得到长生,千年之后他们的身体颜色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黑暗的颜色变成了通身雪白,这也许就是他们为什么被称为仙鼠的原因吧。
蝙蝠为什么要倒挂着睡觉?
蝙蝠倒挂着睡觉,主要是由它的身体结构所致。蝙蝠的前肢只有一个爪,能够攀爬,但不能用来着地。它的后肢短小,有长而弯的钩爪。蝙蝠的翼膜非常宽大,如果它用后肢着地,就会搭在地上,阻碍飞行。所以蝙蝠倒挂着睡觉既适合于它的体型,遇到敌害又可以随时飞行。
高大的“米老鼠”——黑熊
黑熊也被人称之为月熊、喜马拉雅熊或藏熊,黑熊的头部又宽又圆,顶着两只圆圆的大耳朵,形状颇似米老鼠。它们的眼睛比较小,但有彩色视觉,这样它们就能分辨出水果和坚果的不同了。黑熊的口鼻又窄又长,呈淡棕色,下巴则呈白色。黑熊的毛虽不太长,头部两侧却长有长长的鬃毛,让它们的大脸更加宽大。黑熊以4只脚掌着地行走,属跖行类动物。它们的四肢粗壮有力,脚掌硕大,尤其是前掌。脚掌上生有五个长着尖利爪钩的脚趾,但它们的爪钩不能收回。它们的尾巴也很短。
在夏季,它们常在海拔3000米,甚至更高的山中活动,到了冬季则会迁居到海拔较低的密林中去。为了生存,它们偶尔也会游荡到平原地带。黑熊多数时候在夜间出行,白天则躲在树洞或岩洞中休息。到了秋天它们更是很少在白天外出。别看体形笨重,但它们都是游泳和爬树的好手。它们也能长时间依靠后腿站立,并利用前爪攻击对手或者获得食物。黑熊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为主,喜欢各种浆果、植物嫩叶、竹笋和苔藓等等。它们也爱吃蜂蜜,还有各种昆虫、蛙、鱼以及腐肉。
熊为什么要站起来?
熊有时会把两只前爪举起来,像人一样站立着。熊站立起来主要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强大和恐吓对方。但为了袭击别的动物,也会直立起来,以便居高临下扑向猎物。
黑眼圈大使——熊猫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千克。大熊猫主要栖息于海拔800-3000米的山区森林中,其喜爱在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以及落叶阔叶林带的竹林内活动,主要以竹茎、竹叶和竹笋为食。大熊猫主要取食巴山木竹、秦岭箭竹、华西箭竹和龙头竹4种竹子。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为什么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在很久以前,熊猫本是食肉动物,后来随着环境的改变,改为吃植物的。熊猫的主要食物是竹叶、竹笋和嫩竹子,有时还吃一些很小的鸟、蛇和鱼等。动物园的熊猫还爱吃苹果和玉米呢。
百兽之王——老虎
虎的样子很像猫,四肢强壮,趾上有能够自由伸缩的钩爪,尾巴一直垂到地上。虎能吃一切脊椎动物,几乎没有天敌,真可谓是亚洲丛林里令所有动物闻风丧胆的“百兽之王”。
老虎属食肉动物,捕猎多种类的动物为食粮,一般习惯在黎明至日落期间捕食,主要以大型哺乳动物如猪、鹿、羚羊、水牛及印度野牛为食物。老虎能捕食比本身体型更大的猎物,一头重约100-200千克的老虎可捕猎一头重达900千克的印度野牛。
为什么说“一山不容二虎”?
老虎不喜欢群居的生活,总是独来独往。虎都有自己单独的领地,因为虎是食肉动物,饭量又很大,所以只有确保有一块较大的捕食领地,才有足够的食物吃。如果一群老虎在一个领地里生活,那么它们就都要饿肚子了。
小课堂
虎根据生活的境地不同可分为8个亚种:华南虎、西伯利亚虎(东北虎)、西亚虎、东南亚虎、苏门答腊虎、爪哇虎、巴厘虎和孟加拉虎。
能屈能伸——刺猬
刺猬是一种长不过25厘米的小型哺乳动物,嘴尖,耳小,四肢短。虽然身单力薄,行动迟缓,却有一套保护自己的好本领。刺猬身上长着粗短的棘刺,连短小的尾巴也埋藏在棘刺中。当遇到敌人袭击时,它的头朝腹面弯曲,身体蜷缩成一团,包住头和四肢,浑身竖起钢刺般的棘刺,宛如古战场上的“铁蒺藜”,使袭击者无从下手。刺猬扒洞为窝,白天隐匿在巢内,黄昏后才出来活动,嗅觉灵敏,以昆虫和蠕虫为食,也吃幼鸟、鸟蛋、蛙、蜥蜴等,偶尔也食农作物。刺猬每年4月开始婚配生育,一年一胎。初生幼仔背上的毛稀疏柔软,但几天后能逐渐硬化变为棘刺。入冬后,刺猬进入冬眠,要足足睡上五个月,才肯重新出来活动。刺猬是异温动物,它们不能稳定地调节体温,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
刺猬的天敌是谁呢?
刺猬凭借一身硬刺,横行天下,可是它却最怕黄鼠狼。当刺猬把身体卷成一个刺团后,黄鼠狼会对着刺猬的透气孔放臭屁,被熏晕的刺猬便身不由己地展开身体,这样就被黄鼠狼吃掉了。
森林中的“大夫”——啄木鸟
森林不仅有肥沃的土壤、多变的地形和复杂的气候条件,而且滋育着从低等到高等的丰富的植物类群,以及昆虫、鸟、兽等多种多样的森林野生动物,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自然综合体。但是森林中鞘翅目的象甲、伪步行甲、天牛幼虫、金龟甲,鳞翅目的逼债蛾、螟蛾,以及花蝽象、臭蝽象、蝗虫、蚂蚁、蛴螬等害虫都是林木的大敌。啄木鸟有极为高超的捕虫本领,它的嘴强直而尖,不仅能啄开树皮,而且也能啄开坚硬的木质部分,很像木工用的凿子,它的舌细长而柔软,能长长地伸出嘴的外面。它还有一对很长的舌角骨,围在头骨的外面,起到特殊的弹簧作用:舌骨角的曲张,可以使舌头伸缩自如。舌尖角质化,有成排的倒须钩和黏液,非常适合钩取树干上的昆虫及幼虫。每天清晨,它们就开始用嘴敲击树干,在寂静的林中发出“笃……笃”的声音,如果发现树干的某处有虫,就紧紧地攀在树上,头和嘴与树干几乎垂直,先将树皮啄破,将害虫用舌头一一钩出来吃掉,将虫卵也用黏液粘出。当遇到虫子躲藏在树干深部的通道中时,它还会巧施“击鼓驱虫”的妙计,用嘴在通道处敲击,发出特异的、使害虫产生恐惧的击鼓声,使害虫在声波的刺激下,晕头转向,四处窜动,当它们企图逃出洞口时,恰好被等在这里的啄木鸟擒而食之。啄木鸟一般要把整株树的小囊虫彻底消灭才转移到另一棵树上,碰到虫害严重的树,就会在这棵树上连续工作上几天,直到害虫全部清除为止。
啄木鸟在全世界共有210种,我国有29种。最为常见的是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绿啄木鸟体羽主要是绿色,下体污灰色带有绿色沾染。雄鸟的头顶为红色,非常鲜艳。斑啄木鸟的体形略小,上体羽色是黑底有白斑,以翅膀上居多,下体棕白色,尾下部是红色,雄鸟的头的后部也是红色。还有一种体形更小的啄木鸟叫蚁啄木鸟,也较为常见,它的羽色比较特别,上体是淡银灰色的底色,密布着暗褐色的斑纹,好像蛇皮的花纹,下体近白色。它不会攀登树木,也不啄木捕虫,却在地上觅食蚂蚁,所以也叫地啄木鸟。
啄木鸟每天敲击树木约为1020000次,啄木的速度极快,几乎是音速的两倍,这样它的头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非常剧烈的震动,但它既不会得脑震荡,也不会头痛。原来在啄木鸟的头上至少有三层防震装置,它的头骨结构疏松而充满空气,头骨的内部还有一层坚韧的外脑膜,在外脑膜和脑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空隙,里面含有液体,减低了震波的流体传动,起到了消震的作用。由于突然旋转的运动比直线的水平运动更容易造成脑损伤,所以在它头的两侧都生有发达而强有力的肌肉,可以起到防震、消震的作用。这种精妙的防震设置原理,给防震工程学提供了安全运动防护帽和防震盔的正确设计方案。现代的防护帽都具有一个坚硬的外壳,里面有一个松软的套具,它们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帽中再加上一个防护领圈,以防止在突然碰撞时造成旋转运动,这些都是从啄木鸟的习性和解剖学研究中所得到的启示。
由于啄木鸟为保护树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人们称它们为“森林卫士”或“树木医生”。在我国的一些古书里,很早就有关于啄木鸟啄木食虫的记载,例如《禽经》中有“志在木”,《异物志》中有“穿木食蠹”的记载,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指出:“此鸟斫裂树木取蠹食故名”,还指出:“(啄木鸟)刚爪利嘴,嘴如锥,长数寸,舌长于嘴,其端有针刺,啄得蠹,以舌钩出”。此外还有“南山有鸟,其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无干于人,惟志所欲,性清者荣,性浊者辱。”,以及“丁丁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肯归。终日为君除蠹害,莫嫌无事不频飞。”等歌咏啄木鸟的诗作,可见啄木鸟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美。
草原上的“副官”——秃鹳
秃鹳是一种大而笨重的涉禽。体长110-130厘米,体重约为10千克。如果站立时颈直起来,身高可达120厘米。嘴长而粗,呈楔形,嘴基部较厚,往前端逐渐变细。额和头顶裸露无羽,后头和颈部也裸露,呈红黄色,其上仅散布有稀疏的毛发状羽。上体、翅膀和尾羽黑灰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翅膀上的覆羽上有小的、椭圆形的铜色斑点。下体白色,尾下的覆羽较长,也是白色。虹膜白色,淡灰白色或蓝灰色,嘴黄色或暗黄色,尖端淡白色,基部缀有粉红色或红色,额和头顶裸露皮肤淡绿褐色或淡黄色。后头和颈裸露皮肤黄色,繁殖季节缀有砖红色。脚和趾绿褐色到完全黑色。
秃鹳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地平原和低山多沼泽的森林地带。常在湖边、水塘、水淹平原、沼泽、干旱河床、林中水塘与溪流,以及水稻田中活动,有时也出现在海岸红树林、草地和退潮后的泥泞的平坦地上活动和觅食。飞行时不像其他鹳那样颈向前伸直,而是头缩至肩上。主要通过两翅煽动的鼓翼飞行。飞行时两翅煽动缓慢,既能鼓翼飞行,也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像鹰一样翱翔。站立时亦常缩着颈,头缩于肩上,嘴斜向下方。主要以鱼、蛙、爬行类、软体动物、蟹、甲壳类、蝗虫、蚱蜢、蜥蜴、啮齿类、雏鸟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偶尔也吃动物尸体。
胆小羞怯——南美貘
南美貘,体长1.5-2.1米,肩高860-9401毫米,体重150-200千克。体毛呈暗棕色至淡红色,腹部色淡,颈部及耳缘白色。颈背部有短鬃毛,带黑色,身上的毛短而光滑。幼兽有纵行白纹和斑点斑纹,耳廓上缘白色,背毛密而短,上唇比下唇长,鼻端突出。前蹄三大一小共4趾,后蹄3趾。
南美貘生活于河流或湖泊的沿岸,有些也生活在高山,主要单独生活,而幼兽大多与母仔群居。雌雄兽仅在交配期一起活动1-2周。夜行,白天于林中活动,傍晚于湖、河边嬉水。听觉敏锐,警惕性很高,善于游泳。其主要敌害是美洲豹。以各种多汁的水生植物及其它草类为食,也盗食农田的瓜果和根叶。南美貘繁殖期不固定,孕期11.5-13个月,每胎1仔,初生幼仔身上有黄色斑点和条纹。4-5岁性成熟。寿命20-25年。在人工饲养下,个别寿命达35年。
“不哭不哭”的代言者——大杜鹃
大杜鹃,体长约320毫米,翅长约210毫米。雄鸟上体纯暗灰色;两翅暗褐,翅缘白而杂以褐斑;尾黑前端缀白;中央尾羽沿着羽干的两侧有白色细点;颏、喉、上胸及头和颈的两侧均浅灰色,下体余部白色,杂以黑褐色横斑。雌雄外形相似,但雌鸟上体灰色沾褐,胸呈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