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配六国相印的战国第一相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东周洛阳轩里人。他出身农民,素有大志,曾就学于鬼谷子,出师后在外游说数年皆不得志,回家后受到家人嘲笑,遂以“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终有所成。
后来,他又开始了其游说各国的生涯,终于说服了燕昭王得到重用,从此他游走于山东六国之间,用自己非凡的口才联合起了六国的诸侯一起抗击秦国,六国的君主在他的斡旋下订立了盟誓,苏秦遂成为了联盟的盟长,并同时受封为六国的总相国。他于是将六国“合纵”的盟约送到秦国,迫使秦国部分交还了侵占的土地,在这之后十五年间不可一世的秦国不敢越过函谷关一步,苏秦的事业达到了顶峰。但六国的联盟并不稳固,在秦的怂恿和瓦解下,合纵最终还是崩溃了。苏秦于是来到了齐国,后在与齐国大臣争宠的斗争中被暗杀。
怀才不遇
苏秦年幼之时,曾与张仪在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拜鬼谷先生为师。学业成就之后,曾先后去东周(当时周王朝已经沦落为“国”并分裂成东西二周)和秦国请求出仕施展抱负,不想却均未被重用。苏秦回到故里,更加勤奋学习。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刻苦攻读有关兵法、医学、经济和法令等方面的书籍。对当时各国的具体形势作了充分的研究。当时,列国之中,齐、楚、燕、韩、赵、魏、秦最为强盛,而七国之中又首推秦国最强。于是,苏秦经过反复思考,初步形成了一个促成六国结盟以共同对抗秦国的战略思想,即“合纵”。出于对自己新战略思想的自信,苏秦再次离开家乡,到各国游说。谁知他这一去,使中国历史上多了“纵横家”一流,而且更可以说是改变了历史。太史公司马迁曾经评价苏秦、张仪二人:“此两人真倾危之士!”
小试牛刀
辞别故乡的苏秦首先来到相对来说最为弱小的燕国。晋见燕文侯时,他陈述了燕与别的国家结盟的必要性:燕之所以能够安乐无事,不受到强秦的侵犯,是因为南面有赵国作屏障。秦要攻燕,必须经过赵而跋涉千里,而赵要攻燕,不需百里即抵燕都。赵国之所以不攻打燕国,全因为强秦在后面牵制,而燕却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赵国结盟,共同抵抗强秦,防患于未然。所谓“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于是,苏秦建议燕侯先与赵国结好,然后再与其他各国联盟抗秦,这样,燕国就可保安全。他出色的口才和一语中的的言论打动了燕文侯的心,于是燕文侯拿出车马金帛助他去赵国游说。
苏秦来到赵国之后,便以燕国使者的身份晋见赵侯。他向赵肃侯指出,秦国强大,早就有入侵中原之念。凭各国的实力,都难以单独抵抗强秦,如若各国都争相讨好秦国,将来势必被秦国各个击破。若各国联合,则“地五倍、兵十倍于秦”,攻一国而各国援助,则秦虽强,亦不敢轻举妄动,各国亦可相安无事。因此,苏秦请赵侯出面倡议六国合纵抗秦。赵侯当即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拜苏秦为相国,派他去游说各国,以订立合纵盟约。苏秦遂又以赵国使者的身份,去其余各国说以利害,并成功地得到各国君主的赞同。回到赵国之后,苏秦被封为武安君。至此,苏秦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单凭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竟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六国同盟,他的身价也随之提升百倍。
“合纵”始末
不久之后,六国国君于赵国洹水(今河南境内)之上,歃血为盟,合纵抗秦。封苏秦为“从约长”,佩六国相印。并派人将六国盟约之事向秦国通报。自此之后,秦国竟有十五年之久,不敢越函谷关“雷池”一步。
秦国得知六国合纵抗秦之后甚为吃惊。随即,秦惠文王采纳了大臣们的建议,用软硬兼施的方法引起六国之间相互猜疑,以拆散合纵。秦国首先派人去最近的魏国,归还了从魏国夺来的几座城池,然后又派人去最远的燕国,将女儿嫁给了燕国太子。于是,魏、燕两国同秦国和好起来。赵侯得知之后,责问苏秦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苏秦十分惶恐,立刻出发,去平息这场同盟中的“内乱”。
苏秦首先又来到燕国。此时,燕文侯已死,太子即位,是为燕易王。齐国趁燕国办丧事之机攻燕,连克城池十余座。燕王便以齐国归还城池为条件,命苏秦以“从约长”的身份出使齐国。如若齐国归还城池,燕国便同秦国断绝来往。
苏秦去齐,晋见齐威王,先行祝贺之礼,接着又行哀悼之礼。齐威王不解,问其原因。苏秦道,人饿得再厉害也不会去吃有毒的乌头籽,吃得越多,死得也就越快。燕和秦是联姻之国,齐国占领燕国的城池就等于是与强秦结下了仇怨,这就如同饥饿之人去吃乌头籽一样!齐国实在是大难即将临头。齐威王闻言大惊,忙向苏秦请教解危之法。于是苏秦就建议齐威王归还夺来的城池,这样燕王喜欢,秦王也一定会高兴。齐威王以之为是,竟然立刻照办。
回到燕国之后,苏秦又受到了燕王的封赏。这却引发了一些嫉妒他的人在燕王面前说了他许多坏话。苏秦见自己再呆在燕国不安全,就假装得罪燕王,逃到了齐国。齐威王用他为客卿。谁知后来齐国一些疑忌他的大臣竟然雇佣刺客向他行刺。临终之前,他向齐王建议,在他死之后,以大罪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这样就一定能抓到刺客。齐王依计行事,果然不久刺客就伏法就诛。一代纵横家也就以这样惨壮的形式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苏秦死后擒刺客
初夏某晚,苏秦正在书房里读书。忽然,从窗口闪进一个黑影,还没等苏秦叫出声来,一个蒙面人就已跃到眼前,扬起利剑直刺苏秦胸膛。苏秦惨叫一声“救命啊——”就跌倒在椅子上。顿时,苏秦的卫士从四面围了上来,刺客来不及补上一剑,慌忙返身跃出窗口。
苏秦遇刺,立即惊动了齐王。他闻报后,当即去看望苏秦。
要知道,苏秦是威震天下的着名人物。在战国时代,秦、齐、楚、燕、赵、韩、魏等七国称雄,而以秦国最为强大。洛阳学者苏秦曾到秦以外的六国去游说,倡议他们联合抗秦,于是六国共同封他为宰相。他在燕国住了较长一段时期,出了很多好的计谋,很受燕王的重用。后来到了齐国,齐王又很信任他。齐国的许多大夫和苏秦争宠,最后竟派人去刺杀他。
齐王见苏秦身负重伤,痛恨交加地说:“我一定要捉到刺客,为先生报仇!”苏秦喘着气说:“大王,请您不要乱杀人,要抓到真正的刺客呀!”“你看清刺客的特征吗?”“他是蒙面的,看不清,只知道他身材很高大。”“光凭这一点怎么通缉刺客呢?”齐王很焦急。苏秦说:“臣有一计。”如此这般地说完,就与世长辞了。
再说齐王回到宫中,一些平时与苏秦争宠的大夫纷纷来到他面前,看他对苏秦之死抱什么态度。
齐王却恨恨地说:“我方才明白,苏秦是燕国派来颠覆我国的奸细。现在要将他五马分尸,方解心头之恨!”齐王当即命令把苏秦的头和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一声令下,五辆马车向五个方向奔跑,顿时,苏秦的尸体分为五个部分。
齐王刚要回宫,只见观看分尸的人群中挤出一个人来,自称是杀死奸细苏秦的刺客。齐王见他身材高大,就说:“你把行刺的过程说说看。假如真是你杀的,寡人将重重赏你。”
那人叙说了一遍,跟齐王了解到的现场情况一致。齐王知道那人确是刺客,立即命令拿下刺客,说:“寡人若不照苏秦先生临终献的计谋行事,你这亡命之徒怎会自投罗网啊!”
刺客方知上当,拔剑要刺齐王,周围的卫士们一跃而上,早把他剁成肉酱。
张仪——首创连横的策士之雄
张仪,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一说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魏国贵族后裔,学纵横之术,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或“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或“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忍辱负重终成秦国宰相
张仪是魏国人,在魏国穷困潦倒,跑到楚国去游说,楚王没接见他。楚国的令尹昭阳把他留在家里作门客。昭阳灭越有功,楚王将和氏璧赐给了昭阳。可就在这时,和氏璧竟失窃了,国宝的不翼而飞震惊了朝廷内外,人们纷纷寻找这件价值连城的宝玉,但终无结果。人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张仪,因为张仪当时正在楚国游说,曾与昭阳一起饮酒,人们认为他有条件、有机会偷窃和氏璧。楚国人对张仪严刑拷打,张仪拒不承认,楚人无奈,只好将张仪释放了。张仪受辱后辗转到了秦国,后来成为秦国的宰相,为秦国日后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楚国为一件国宝损失了一个人才,这是他们所没预料到的。
张仪垂头丧气回到家里,妻子抚摸着张仪满身的伤痕,心疼地说:“你要是不读书,不出去谋官做,哪会受这样的委屈!”
张仪张开嘴,问妻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
妻子说:“舌头当然还长着。”
张仪说:“只要舌头在,就不愁没有出路。”
后来,张仪到了秦国,凭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这时候,六国正在组织合纵。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组成一支联军,攻打秦国的函谷关。其实,五国之间内部也有矛盾,不肯齐心协力,经不起秦军一反击,五国联军就失败了。
在六国之中,齐、楚两国是大国。张仪认为要实行“连横”,非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不可。他向秦惠文王献了个计策,就被派到楚国去了。
张仪到了楚国,先拿贵重的礼物送给楚怀王手下的宠臣靳尚,求见楚怀王。
楚怀王听到张仪的名声很大,认真地接待他,并且向张仪请教。
张仪说:“秦王特地派我来跟贵国交好。要是大王下决心跟齐国断交,秦王不但情愿跟贵国永远和好,还愿意把商于(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一带六百里的土地献给贵国。这样一来,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又得了秦国的信任,岂不是两全其美。”
楚怀王是个糊涂虫,经张仪一游说,就挺高兴地说:“秦国要是真能这么办,我何必非要拉着齐国不撒手呢?”
楚国的大臣们听说有这样的便宜事儿,都向楚怀王庆贺。只有陈轸提出反对意见。他对怀王说:“秦国为什么要把商于六百里地送给大王呢?还不是因为大王跟齐国订了盟约吗?楚国有了齐国作自己的盟国,秦国才不敢来欺负咱们。要是大王跟齐国绝交,秦国不来欺负楚国才怪呢。秦国如果真的愿意把商于的土地让给咱们,大王不妨打发人先去接收。等商于六百里土地到手以后,再跟齐国绝交也不算晚。”
楚怀王听信张仪的话,拒绝陈轸的忠告,一面跟齐国绝交,一面派人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商于。
齐宣王听说楚国同齐国绝交,马上打发使臣去见秦惠文王,约他一同进攻楚国。
楚国的使者到咸阳去接收商于,想不到张仪翻脸不认账,说:“没有这回事,大概是你们大王听错了吧。秦国的土地哪儿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而且是我自己的封地,不是秦国的土地。”
使者回来一回报,气得楚怀王直翻白眼,发兵十万人攻打秦国。秦惠文王也发兵十万人迎战,同时还约了齐国助战。楚国一败涂地。十万人马只剩了两三万,不但商于六百里地没到手,连楚国汉中六百里的土地也给秦国夺了去。楚怀王只好忍气吞声地向秦国求和,楚国从此大伤元气。
张仪用欺骗手段收服了楚国,后来又先后到齐国、赵国、燕国,说服各国诸侯“连横”亲秦。这样,六国“合纵”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了。
关键时苏秦暗中相助
年轻时的张仪,曾和苏秦一起跟随鬼谷子先生学习术业。毕业后,苏秦很快在赵国谋到了宰相的职位,可张仪呢,却混得吊儿郎当。正当张仪感到前途渺茫之际,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找你同学苏秦去呀!他现在做了大官,可以帮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