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祸案,因证据不足拖了几年也没法结案。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既迷信又怕死的汉武帝又怀疑是有人在害他。于是一些心术不正的方士们又来捣鬼生事了,他们乘机对汉武帝说:“我们看到长安监狱的上空有天子贵人的象征。”汉武帝听了这些不法方士的鬼话后,就派人带着诏书要进长安的各个监狱去进行搜查,若查不到要找的人,就把关在监狱中的男女老少统统杀光,以此对太子一门斩尽杀绝,免生后患。使臣晚上到了长安监狱要进去搜查,丙吉大义凛然,立即关闭监狱门,不准使者进去搜查,还对使者说:“监狱里面是有一个无辜而又可怜的皇曾孙。无缘无故地杀死普通的人都不应该,何况这个孩子是皇帝的亲曾孙啊!”说完丙吉就坐在监狱门口一直守到天亮,让使者无法进去。天亮了使者只好回去禀报并弹劾丙吉犯了阻挠公务罪。汉武帝听了禀报后,有所醒悟并说:“这大概也是天命吧!”于是下令把监狱里关的死囚一律免去死罪,这些死囚被赦免后对丙吉感恩戴德。丙吉不畏皇帝威严,甘冒风险,保全皇曾孙的美名享誉天下。
丙吉知道把皇曾孙长期放在长安监狱中总不是办法,就想让官府收养这个孩子。他请京兆尹(长安的最高长官)出面来办此事。但是,京兆尹胆小怕事,不敢答应。丙吉左右为难,不知把这个孩子送到何处去养育才好。出于无奈,丙吉只好再冒风险决定亲自来照顾这个孩子了。由于孩子是在狱中长大的,体弱多病,在一次大病痊愈后,丙吉给皇曾孙起名叫“病已”,意即病已全好了,再也不会得病了。后来他了解到刘病已外婆家还有人,他就派人把孩子送到外婆家,由他们照顾,使病已顺利长大成人。
不在人前夸功
汉昭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辅政。丙吉任大将军长史(高级佐官),因治政有方很受霍光器重,被提拔为光禄大夫给事中(皇帝身边的大臣)。汉昭帝21岁就死了,无子,帝位虚悬(先立昌邑王刘贺,因淫乱,仅27天就被废)。丙吉从朝廷大局出发,向霍光推荐立刘病已为太子,继承皇帝位。他对霍光说:“皇曾孙刘病已寄养在民间,现年已十八九岁了。皇曾孙通晓经学儒术及治国之道,平日行为谨慎,举止谦和,是理想的继承人。”霍光同意他的意见,上书皇太后,立刘病已为皇帝。霍光派丙吉亲自去接回刘病已,即皇帝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兴之主汉宣帝。
丙吉对刘病已在危难之中有养育呵护的大恩大德。现在刘病已当了皇帝,若是一般人就会把自己对皇帝的功德一天到晚挂在嘴边,并向皇帝伸手要官要权,甚至胡作非为了。但是一心为朝廷的丙吉,一贯为人深厚,在人前从不说起自己过去对皇帝的恩德。汉宣帝根本就不知道丙吉对自己有如此大的恩德,朝中的官员也搞不清楚他对皇帝到底有多大恩德,所以汉宣帝即位后,只给他封了一个“关内侯”的爵位。丙吉依然对过去的事只字不提,毫无怨言地为国事尽心尽力。他这种有功德不自夸,仍能默默无闻尽忠的品德,令人钦佩。地节三年(公元前66年),汉宣帝册立皇太子,派丙吉去担任太子太傅(太子的老师),他忠心耿耿地教育太子,得到宣帝的赏识,不久提升他为御史大夫。在霍氏家族阴谋夺权一事败露后,汉宣帝才亲掌朝政,丙吉任尚书(掌管皇帝的文书奏章),直接辅佐宣帝处理朝政。
丙吉对宣帝从未提起过当年狱中之事。但是,出乎意外的是,掖庭令(负责管理宫女的太监)收到一个名叫则的老宫女的上书,自陈曾经有保护养育皇帝的功劳。汉宣帝下令由掖庭令去询问则宫女。于是,则宫女就说:“此事的详情丙吉都知道。”掖庭令就把则宫女带到丙吉的府中,请丙吉证明此宫女说的功绩是否属实。丙吉还认识这个宫婢,她根本就不是喂养过皇帝的乳母。
丙吉指着宫婢说:“是曾经让你照顾这皇曾孙,但是你不尽心喂养,有时还打他,你还有什么功劳好讲的。只有渭城的胡组、淮阳的郭征卿才是对皇帝有恩的人。”这时丙吉才把这两个乳母在狱中共同抚养皇曾孙的辛苦,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这样汉宣帝才恍然大悟,知道丙吉是自己在大难之际的救命恩人。汉宣帝立即召见丙吉,称赞他有如此大的功德,平日却只字不提,真是难得的贤臣。于是下令封丙吉为博阳侯,升任丞相。
临到受封时,丙吉正好病重,不能起床。皇帝就让人把封印纽佩带在丙吉身上,表示封爵。这是宣帝怕丙吉病死,一定要在生前对他加封,以示对他的尊宠。但是,丙吉依然是那样谦恭礼让,一再辞谢。当他病好后,正式上书辞谢对他的赏赐,谦虚地说:“我不能无功受禄,虚名受赏。”汉宣帝感动地说:“我对你进行封赏,是因为你对朝廷确实立有大功,而不是虚名。可是你却上书辞谢,我要是同意了你的辞谢,就显得我是一个知恩不报的人了。现在天下太平,没有太多的事,你尽管安心养病,少操劳,只要你把身体保养好了,其他一切事你就放心好了。”就这样丙吉才不得不接受封赏,从此,为朝廷更加尽忠尽职。
不问小事抓根本
丙吉身为汉丞相,日理万机。但是,作为一个贤相,还必须要预测未来,协助皇帝抓根本,从而制定出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大政方针来。有一次,丙吉外出,在路上正好遇上因清道(为皇帝外出清除道路,驱赶行人)而发生的群斗,死伤的人横七竖八地躺在路上。丙吉从那儿经过时却不闻不问,同行官员觉得很奇怪,又不敢问他,只得陪同往前走。走到另一个地方看见有人赶着一头牛,这头牛走得气喘吁吁,热得直吐舌头。这时,丙吉却让车子停下来,派侍卫人员问赶牛的人:“你赶这头牛走了几里路了?”
陪同官员觉得丞相莫名其妙,刚才在前面路上死伤了人都不闻不问,这会儿却对一个赶牛人问个不休。于是壮着胆子对丙吉说:“丞相您是不是搞错了,您该问的不问,不该问的却问个没完。”
丙吉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百姓相斗而死伤了人,管这种事是长安令、京兆尹等官员的职责,应由他们派人去抓捕、审理。到年终丞相只负责考核他们的政绩是优还是劣,根据考核的结果奏明皇上对他们进行奖赏或惩罚就是了。作为一个当朝丞相,不应该亲自管一些不该自己去管的具体琐事,所以刚才路过群斗的现场,我就不加过问。而现在正是春令时节,天气不应该太热,我怕那头牛喘得那么厉害,是因为太热了。若是春令天就那么热,那是时令失调,不符合节气的征兆,气候反常对农作物和人都可能带来灾害。我身为丞相,是朝廷百官之首,我的职责就是要使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只要是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我都要负责争取预先搞清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我对牛喘气吐舌的现象就不能不亲自过问了。”
经过丙吉的说明,陪同官员都非常叹服丞相的贤明。在他任丞相期间,各级官员职责分明,上下有序,朝廷大政井井有条。汉宣帝在这些良臣的辅佐下,国家一天比一天繁荣富庶,广大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风气良好,连刑狱案件都很少发生了,史称“昭宣中兴”。
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丙吉在临终前向皇帝推荐了三个人,他们先后继任丞相,都是非常称职的。所以汉宣帝一再称赞他善于识别人,又善于用人,是个难得的贤能丞相。
黄霸——教化治民的一代宰相
黄霸(?-公元前51年),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由于汉时并无科举制度,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困难,发布诏令,凡是向国家贡献财产的给官做。黄霸便用粮食换了一个卒史。从政后,奉公守法,以廉为本;体察民情,以劝课农桑为重。特别是黄霸断案,崇尚仁政,反对酷刑;对疑案坚持从轻处理;主张对犯罪实行外宽内明,教化为先,把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上,所以,黄霸为官,百姓拥护,朝廷满意,属下悦服。黄霸也因此从一个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丞相。其中,以在当时的大郡——颍川郡任太守的政绩最为突出。此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黄霸教化治民
黄霸担任颍川太守时期,皇上立志于国家的安治,几次颁布皇恩浩荡的诏书,但官吏并没有大力宣传使百姓皆知。太守黄霸为此事选择了好的官吏分派去宣传皇上的诏令,让百姓全都知道皇上的意图。让地方官吏都蓄养鸡和猪,用来赡养鳏寡贫穷的人。然后制定条令,让长辈们率领着伍长,在民间颁布施行,用来告诫人们多做善事防止奸邪,及时从事耕种养殖,节约物品用度增加积累钱财,种植树木饲养家畜,减少粮食来喂养马匹。像柴米油盐这些细小繁杂,开始似乎烦琐零碎,然而黄霸能殚精竭虑地把这些事推行下去。他曾想对民情有所了解,就派一位上了年纪的廉洁官吏去查访民情,并嘱咐他不要泄露机密。官吏外出后,不敢在邮亭住宿,在路旁吃饭时被鸟抢走了饭中的肉。有想到府上讲述事情的百姓正好看到了这情形,就在和黄霸谈话的时候告诉了他。过了几天官吏回来拜见黄霸,黄霸慰劳他,说:“很辛苦啊,在路边吃饭却被鸟抢去了肉。”官吏非常吃惊,以为黄霸全都知道他的起居,对所问的事情丝毫不敢有所隐瞒。鳏寡孤独者有死了没被安葬的,乡里的官员写信一说,黄霸都给分别处置,某个地方的大木头可以做棺木,某个邮亭有小猪可以用来祭祀,都如官吏所谈的一样。他了解事情聪明到了这种程度,官吏百姓都不知道他用的是什么办法,全称赞他神通英明。奸邪的人都离开这里到了别的郡县,窃贼和强盗日益减少。
黄霸大力推行教化,然后才使用刑罚以求培养长期稳定工作的官员。许县丞年老,患有耳病,督邮汇报想驱逐他,黄霸说:“许县丞是廉洁的官吏,虽然年纪老,但还能做接待迎送的工作,只是稍微耳聋,有什么妨碍呢?姑且好好帮助他,不要失去贤者的心啊。”有人问这么做的缘故,黄霸说,频繁地更换长吏,送别旧人和迎接新人的费用以及奸诈的官吏因为交接之际藏匿簿书、盗窃公家的财务,耗费非常大,而这些费用都是从百姓那里取得的,所更换的新官吏又不一定贤良,有的还不如旧官吏,只是相互倾轧制造乱子。但凡他们管理政务,距离安定的局面还相差很远。
黄霸因为外表宽厚而内心清明,得到了官吏和百姓的爱戴,户籍人口每年都在增加,治理状况是天下最好的。
朝闻夕死的黄霸
黄霸和夏侯胜都是汉昭帝时的名臣。有一段时间两人因为得罪了权贵(主要是霍光)而被投入监狱。夏侯胜是当时的大儒,精通儒家经典。于是黄霸就决定向夏学习《尚书》。夏候胜说,我们都是囚犯了,还学习什么啊。黄霸说,古人说得好,朝闻道,夕死可矣。现在学也不晚啊。夏侯胜认为他说得很好,也被他的好学精神打动了,于是就开始教他。两个人日夜讲论,兴致勃勃。后来,因为两个人也没有什么大罪,关押了一年多就出狱了。昭帝去世以后,夏侯胜曾被任命为太后的老师。黄霸也由太守直做到丞相,施政得力,深得民心。
黄霸相妻
后汉之世,不但朝廷规定选择皇后要“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合相法”,连官吏娶妻娶媳妇,都要找相士来物色对象,那时候的婚姻本来讲究门当户对,但往往因相士之一言,便连门户都不必讲了。
黄霸家世甚好,又有名望,肯定指日可以飞黄腾达。有一巫师想将女儿嫁给他,便串通一个素来被黄霸相信的相士。他们安排好,相士跟黄霸同车出游的一天,故意让巫师的女儿露脸,这相士便作大惊之状说:“这女子的相贵不可言,一定旺夫,若不然,天下的相书便都要烧掉了。”黄霸闻言,立刻命下人打听这女子的家世,也不嫌她出身卑微,遣媒行聘,自然一说便合。不过后来黄夫人亦相夫有道,黄霸为官清正,颇有政声,所以也不能说这相士有什么不妥。
于定国——谦虚好学,一生谦卑
于定国(公元前111-公元前40年),字曼倩,系于公之子,西汉时东海郡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汉昭帝时为御史中丞,汉宣帝时为光禄大平尚书事,数年后擢升廷尉,直至官居丞相,封西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