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5800000077

第77章 明清篇(16)

清德宗载湉

帝王档案

载湉:1875年-1908年在位,名爱新觉罗·载湉,同治堂弟,又为慈禧太后外甥,性格外弱内强。穆宗病死后即位,在位34年,期间国家屡遭大难,欲通过维新变法富国强国,但识人不清,以失败告终,实为有抱负之傀儡皇帝。病死,终年38岁,死后葬于崇陵(今河北易县西50里泰宁镇永宁山)。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庙号德宗,史称光绪皇帝。

德宗与慈禧决裂之谜

1895年,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丧权最多、损失最大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这一条约直接导致了大清王朝史无前例的大变法,史称“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在这一变法的103天里,德宗下发了184道谕旨,它们像雪片一样飞向了社会。这其中,慈禧与德宗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本来对慈禧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德宗为何会站出来与慈禧一派针锋相对?慈禧又为何会容忍德宗一次又一次的挑衅?又是什么最终导致了慈禧向自己的外甥下手……

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898正月初三日,京师已是深冬,但阳光微熏,天气晴和。41岁的康有为乘着马车兴致勃勃地直奔总理衙门。这一天,总理大臣特意约见他。跨进总理的西花厅,康有为看到五位大臣一字儿排开,各个神态庄重地坐在上面。

这五位大臣是李鸿章、翁同龢、荣禄、廖寿恒和张荫桓。其中翁和廖又兼军机大臣。五位大臣清一色都是朝廷的一二品重臣,相当于现在的国务委员以上高官,而康有为只不过是小小的六品工部主事的处级小吏。

五大臣阵容严整,说明对这次约见的重视,因为幕后导演这次会见的正是德宗本人,他想在召见康有为之前,对康的变法思想做更为系统的了解。

在五大臣中,协办大学士荣禄是慈禧的亲信,他眯缝着小眼,似看未看地冷冷地脱口而出:“祖宗之法不可变!”荣禄欲为变法先定一个基调。

康有为不卑不亢地从容反驳说:“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能守,又怎么可以一味墨守成规遵循祖宗之法?比如今天的这个地方是用来办理外交事务的,祖宗之法里就没有这一项。因时制宜,变法是不得已必须做的。”

军机大臣廖寿恒不失时机地追问:“那么,应该怎样进行变法呢?”把问话巧妙引入了正题。

康有为画龙点睛地答道:“宜变法律,官制为先。”

大学士李鸿章略一沉吟,故作惊讶地问:“可是如果把六部都撤了,朝廷现有的体例不就都没了吗?”对国内外大事都十分清楚的著名政治家竟然提出如此幼稚可笑的问题,说明李鸿章是在这里故意装聋作哑,不愿过早表明自己的态度,他还想进一步摸摸德宗的态度,而更主要的是观察慈禧对变法的态度。

这次约见,从午后3时直到黄昏。时间之长,探索之微,追问之详,几乎前所未有。

第二天,德宗迫不及待地召见了军机大臣和总理大臣,焦急地垂询五大臣约见康有为的详细情况。翁同龢上奏了约见的全过程。德宗听罢,很感欣慰,长长出了一口气:“不负所望,总算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变法人才。”

德宗极想立即召见康有为,但恭亲王奕欣认为不妥,加以阻拦。德宗面对资深权重的奕欣的反对,无可奈何,只得同意,便下谕命康有为条陈所见,并进呈康有为自撰的《日本变政考》和《俄大彼得变政记》。

德宗终于见到了康有为,也终于得到了慈禧的首肯可以开始推行他的变法,这中间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慈禧真的完全放权给光绪让他变法吗?

德宗拿到《日本变政考》和《俄大彼得变政记》后如获至宝。他连夜捧读,反复品味,由衷地感到必须立即着手变法,如再迟延,社稷难保。

然而,德宗并不拥有真正的皇权。他处处受制于慈禧。像实行变法这样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头等大事,当然必须首先征得慈禧的同意。

德宗怕碰钉子,不得已,向庆亲王奕匡表露心迹:“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奕欣把这话转呈慈禧,慈禧一听,勃然大怒:“他不愿坐此位,我早已经不愿让他坐了。”当然这是说的气话,后来经过奕欣耐心解劝,慈禧心气渐平,才答应说:“由他去办,如果办不出模样再说。”这话看起来有股秋后算账的味道,然而总算得到了慈禧的首肯。

奕欣把慈禧同意变法的话转告德宗。德宗心中有了底,便兴冲冲来到颐和园面见慈禧。慈禧直视着德宗,严肃地说:“你要搞的新政,只要不违背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我就不阻止。”这是慈禧在国家政治改革方面的重大许诺。

但是,政治经验丰富的慈禧对德宗的变法仍然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她胁迫德宗发布了四道上谕:第一道谕旨是罢免翁同龢;第二道谕旨是重申收回二品以上大臣的任命权,慈禧要让大小臣工知道,用人权还是掌握在她的手里;第三道谕旨是慈禧准备秋天到天津阅兵,这是通过光绪的口告知朝廷内外,她虽然已归政光绪,但兵权却仍操纵在我慈禧手中;第四道谕旨是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这四道谕旨是慈禧给光绪套上的四条枷锁。德宗的变法一开始就举步维艰。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八日,德宗终于如愿以偿地召见了康有为。这次召见是德宗对康有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召见。这次召见为变法奠定了基调。

在这次召见中还发生了几个插曲,就是在朝房等候召见的康有为恰好与荣禄不期而遇。时任正一品大学士的荣禄“架子十足”,对六品小官康有为怀有极深的政治偏见。

荣禄轻蔑地看了看康有为,傲慢而挑衅地说:“都说你足智多谋,大概一定会有补救时局的好招儿吧?”

康有为面对荣禄的无礼举动,斩钉截铁地答:“非变法不可。”

荣禄以为康有为软弱可欺,进一步逼问:“我本来知道法是应当变的,但本朝一二百年之成法,一下子能改变吗?”

康有为自知来者不善,忍无可忍,愤然说道:“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就能变了。”

这次召见后,“百日维新”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了。

“百日维新”终于拉开了大幕,但守旧派们对于德宗的上谕或是阳奉阴违,避重就轻;或是造谣阻拦。忍无可忍的德宗终于孤注一掷,向慈禧发起了挑战。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十九日,光绪下发了“百日维新”以来的一个最重要的上谕:罢免礼部六堂官。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七月十六日,德宗收到了礼部主事——相当于如今的处级干部,王照的奏折。王照是个很敢说话的人。他在奏折中,建议德宗亲自东游日本,并痛斥大臣守旧。

礼部六品主事王照的奏折,依照惯例必须经礼部从一品尚书怀塔布、许应骙先行审看。但许、怀二人阅后十分气恼,让德宗移九五之尊,蹈凶恶险地,这不是明明要加害于皇上吗?这是可以摆在明面的理由。

深一层的原因则是,尚书许应骙历来反对康有为的维新主张,曾上书弹劾康有为。康有为又指使人弹劾许应骙,两人仇隙甚深。现在看到王照奏折内容,“大多维新之道”,正触到了他的痛处。

基于此,怀塔布、许应骙将王照原折掷还,不予代递。王照不愿咽下这口气。他揣着奏本,直奔礼部大堂,满怀希望地亲自递了上去。不料,奏本反被扔了出来,备受羞辱的王照气愤已极,不顾一切地闯入大堂,时礼部侍郎堃岫、溥颋在座。面对翎顶辉煌的两位正二品大员,这位六品小官丝毫没有退缩的表示,他堂堂正正地说道:“皇上特许我递奏折,你们为什么阻拦?你们如果不给我递,我就亲自递了!”

这无疑是最后的通牒。

最后经过商议,这些重臣答应替王照呈递奏折,但是在王照正折外,又加上了许应骙的附片。附片恶意攻击王照,说他“用心不轨,登堂咆哮”。

这是欲置王照于死地。照通常惯例,礼部尚书奏劾本部小官,一劾一个准,最轻也要降职降级的。

但此次却出乎人们意料。因为德宗深知,这不是一个王照的问题,实质上这是维新与守旧之争的一个具体表现。

德宗决心抓住这个典型事件,教训守旧派,鼓舞维新派。同时,也作为一个探测气球,看看慈禧太后的真实态度,并借以显示一下自己皇帝的权威。

七月十九日,德宗下发上谕,罢免礼部六堂官。被罢免的六位堂官是: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左侍郎堃岫、右侍郎溥颋、署左侍郎徐会澧、署右侍郎曾广汉。与此相反,王照“不畏强御,勇猛可嘉”,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破格擢升。

一次性地罢免一个部级单位的全部部级干部,原因只是因为阻止了本部一个处级小官的一次未必全部正确的上书。这无疑引起了整个官僚阶层的震动。看起来,不能再为这样的小事引火烧身了。

正当德宗为变法改革一事兴奋劳作之时,慈禧已暗中布置政变的准备,年轻的德宗是如何应对,老辣的慈禧又是如何化解,这对至亲究竟如何走到了决裂的边缘?

近在咫尺的浓雾散去,更大范围的乌云随即压来。德宗的这些举动严重触犯了慈禧在四月二十七日所作的“二品以上高级官员到其面前谢恩”的懿旨。这是慈禧太后不允许德宗触动的一个底线。

七月二十二日,慈禧开始进入政变前的准备阶段。在这之前,慈禧是在冷静地默观德宗的变法,她在伺机寻找更为恰当的理由。

七月二十六日发生了两件非同寻常的事,一是德宗颁发上谕召见袁世凯,二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抵达天津。这两件事荣禄都是当事者。前者荣禄是负责转达谕令,后者是荣禄曾宴请伊藤。荣禄为慈禧的亲信,他把所掌握的有关情报全部电告慈禧。从这一天起,慈禧态度大变。

德宗敏感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二十八日,德宗赴颐和园请安,但当他向慈禧请安时,慈禧没有像往常一样答话,而是一言不发,把个德宗吓得没敢说话。德宗自颐和园回宫便于当日召见杨锐,授以密谕:“……我皇帝的位置恐怕保不住了,你赶紧联系康有为、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人,商量对策,想办法挽回局面。”杨锐接读密诏,因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十分“震恐”,乱了方寸,不知道要干什么,竟迷迷糊糊把十万火急的密诏压了下来。

自七月二十八日给杨锐一密诏,至八月初二日,已是六天了,但迟迟没见回音。德宗焦急异常。他担心康有为的安危,又无法取得联系,只得冒险明颁上谕,告诉康有为迅速离京,否则凶多吉少。

同时,德宗又急召林旭,由他带出另一密诏,给康有为,一明谕,一密诏,都是敦促康有为尽快出京。但是当天康有为没有见到密诏,只于晚间回家时看到了明谕。但是,他们这帮文人不是积极想办法,而是在宋伯鲁家饮酒唱曲,“曲终哀动,谈事变之急,相与忧叹”。唉声叹气,束手无策。

八月初三日早林旭持密诏来,康有为跪诵后才感到事态极其严重。林旭不仅带来了促康出京之密诏,还带来了在杨锐手中搁了六天的密诏,也交给了康有为。康有为急找来谭嗣同一起读研密诏,“跪读痛哭”。他们从密诏中分明清晰地听到了德宗垂危的呼救声。于是,急找来梁启超、康广仁等商量对策。大家想到了袁世凯,决定由谭嗣同去找袁世凯,将他拉拢到维新一派之中。

但此时的袁世凯已决定把宝押在慈禧身上,他找到荣禄,迫不及待地尽泄内情,将康有为等的“围园劫后”的密谋和盘托出,出卖了维新派。

荣禄不敢怠慢,当夜电告慈禧。慈禧勃然大怒,于翌晨匆匆返宫。召德宗愤怒地斥责道:“我抚养你二十多年,你竟敢听信小人的话谋害我?”德宗吓得浑身战栗,说不出话来,良久嗫嚅道:“我没有这个意思。”慈禧高声地骂道:“傻小子,今天没有我,明天怎么能有你呢?”这一天,即八月初六。

八月初七,慈禧又单独审问德宗一次。八月初八,德宗率百官在勤政殿恭候慈禧训政。同时,慈禧禁皇帝于瀛台。德宗除了每天被拉去早朝外,便不得自由出入了。慈禧把原来皇帝身边的太监一律撤走看押,另派其心腹太监20余名监视皇帝。皇帝成了被软禁的囚徒。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1898年9月28日),慈禧下令杀害了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史称“戊戌六君子”。

自戊戌政变后,慈禧实行第二次训政,实则是第三次垂帘,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驾崩。

德宗猝死之谜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岁的德宗皇帝,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满含悲愤地离开了人间。临终无一名亲属及大臣在身旁,及至被人发现,早已死去多时,可谓生前死后,备受冷落,孤苦凄凉至极。

就在德宗死去的第二天下午,他的姨母及政敌、操纵晚清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死在中南海仪鸾殿内,终年74岁。

德宗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的消息传出,中外同感震惊。人们普遍认为,年纪轻轻的光绪反而死在74岁的慈禧前面,而且只差一天,这不是巧合,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害。于是,德宗被人谋害致死的种种说法便由此而产生。

晚清御史、德宗的近臣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及徐珂所编着的《清稗类钞》等书认为,慈禧在病危期间,唯恐自己死后,德宗重新执政,推翻她既定朝政及平反她一手制造的种种冤案,于是令人下毒手将光绪害死。

同类推荐
  • 榜样的力量:真实的雷锋

    榜样的力量:真实的雷锋

    本书以雷锋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雷锋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的精神内涵,包括苦难童年、翻身少年、参加工作、应征入伍等系统内容,同时还包括雷锋生平、日记等,还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表现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展现了雷锋充满崇高理想和高尚情怀的短暂人生。
  • 戚继光传

    戚继光传

    本书反映了戚继光从战争准备到战争实施,或说从军队建设到战争指导,对古代军事思想都有发展,而尤以对军队建设思想发展更突出。
  • 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历代将帅有的智勇双全,胸怀大志,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有的精通战略战术,指挥千军万马,临敌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忠心耿耿,保家卫国,马革裹尸,无怨无悔;有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命途多舛,几经沉浮;有的无勇无谋,畏敌如鼠,屡战屡败,贻笑大方;有的变节投敌,屈节卖国,为后人所不耻……总之,中国的将坛,群星璀璨,灿烂辉煌。今天的读者,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将帅,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将其绝对化。
  • 鲁迅

    鲁迅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文武全才明君:刘秀

    文武全才明君:刘秀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赤帝下凡、韬光养晦待勃发、出巡河北蛟龙入海、羽翼渐渐丰满、横扫千军如卷席、君临天下等。
热门推荐
  • 辉煌之时

    辉煌之时

    异世皇座竟然身死,寻常世界竟然藏龙卧虎,这是没落的辉煌还是隐藏?轩辕黄帝神农炎帝,远古帝王真的是早已身死还是远走高飞?这一切是天道的规律还是至强的约束?
  • 混沌四方诀

    混沌四方诀

    主人公是圣界的巨头的后代,这方天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危机,才诞生了混沌体就是主人公。紫邪从修真界的小喽啰一直修炼到了圣界的巨头,来拯救大危机,各种奇遇,各种危机,各种历练,麒麟圣兽是紫邪的小弟,紫邪的四大分身分别是四方圣兽。还有紫邪在每一界的成长经历,掌握混沌,空间,时间,最终成为这方天地的主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深情不负,一见西凉误终身

    深情不负,一见西凉误终身

    她是有夫之妇,却一直独守空房。他是A市最有名的黄金单身汉,外人尊称他为顾先生,熟识的人称呼他为四爷。她的丈夫无视她羞辱她冷落她,只想把她从家里赶出去,他却不知道她的妻子也是这样想的。他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外表看起来冷漠疏离,内心更是深不可测。她二十出头,他却三十有几,他对她说过;唯你最深得我意,也只你最不识抬举。她调侃他为顾老先生,因为他三十几岁就开始过着老干部退休的生活,最喜欢拿着紫砂壶躺在贵妃榻上听她唱小曲,江南女子温软的嗓音让他听的欲罢不能。他从不说煽情的话,一直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她爱的多深。他曾写道;千山万水就当是伏笔,总之遇到姗姗来迟的你。
  • 君邪明心录

    君邪明心录

    一个死去老头借尸还魂后发生的故事。靠着重新复苏,系统赋予的能力,不断努力,为了前世今生的目标奋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别拿爱情说事儿

    别拿爱情说事儿

    涂苒是一个涉世不深的医药代表,简称“小药代”,每日周旋在医生和药剂师中间;陆程禹是大医院的年轻博士,心外科的后起之秀,前途一片光明。他们在一次偶然的激情之后,各自走开,似乎没有一丝眷恋。两个月后,涂苒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在去医院做流产的时候偶遇陆程禹的富翁老爸开着豪车来看儿子。从来不知道陆程禹有个富爸爸的涂苒突然决定不做流产了。第二天,涂苒拿着超声报告单找到陆程禹,以孩子为筹码,提出结婚。陆程禹思考一夜,同意了……涂苒这个心中的秘密能隐藏住吗?陆程禹如果知道真相会怎样?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有着怎样的青葱岁月?两个莫名走入婚姻殿堂的人能收获最终的幸福吗?
  • 丑颜弃女:天才女神倾天下

    丑颜弃女:天才女神倾天下

    她,二十一世纪的杀手,穿越到丑女废材身上,没娘疼,没爹要,还受仆人欺负??!!从丑女废材秒变天才女神,爹宠人爱,什么小三贱人都趴着滚。偶遇同道中人,誓为永远的护花使者。出门游历,与妖孽同行,竟是冤家相对,吵吵闹闹。与妖孽告别,再次回家,原以为会平静度竟过被赐婚成妃,谁能告诉她,为何还是这妖孽??!!
  • 英雄战境

    英雄战境

    这里是一片异世,繁衍到巅峰的斗气与魔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且看主角任何笑傲巅峰
  • 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分文学篇、音乐篇及美术篇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文学治疗概述;阅读爱好对人格影响的研究;大学生阅读爱好类型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女大学生阅读爱好与恋爱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