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5600000026

第26章 提升生命的质量——中国养生术(5)

为平息人们过分的物质欲望,老子提出了一个“恒足”的概念。也就是说,人们的欲望是一个变量,人获取了“一”,必取“二”;得到了“二”,又思“三”,等等,永无满足的可能,此必陷人于无尽的烦恼,带来无穷的痛苦,对人养生是一种致命的危险。所以,老子指出,既然人的欲望是一个“变量”,那就不要指望能用发展物质生产、改善社会分配方式的办法来解决。人们应该以心理上的“知足”为生理上欲望的满足,此“足”才是真正的足。所以,老子认为,在名望、生命、财富和得失上不可过于执着,欲望不可太强,人们保持“知足”,就不会遭到困辱;把握事物的极限,便不会有危险。如此,人的身心都能免受祸害,养生之望也可实现了。

(3)养生之方:处“弱”、处“静”、处“柔”

养生的反面是“害生”,害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有社会的、人际间的和自然的,等等。在老子看来,一个人要养生,就必须清除和躲避那些害生的因素,其方法和途径就是处“弱”、处“静”和处“柔”。

一般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想处强、处动、处刚,孰不知任何事物无不朝对立面转化,其结果必是遭灾惹祸。所以,老子指出,按“弱”的养生之方,人们就应该自觉地处于不利的地位,人们只有自甘于不利,然后才能避灾免祸、保养身心,此正好是由不利转化成了有利。

其次,人们还要处“静”。在老子看来,宇宙间万物无时不在变化发展,生生死死,无有止息,此“动”意味着人们劳精费神,心躁体疲。所以,人们要养生,就需由“动”返“静”,以安闲适处的态度超然于物外。以“静”应世,才可保身全生。

再次,人们还要自居“柔”。老子要求养生之人必须有发展的眼光,理解“坚强”的东西必趋于死亡,而“柔弱”的东西则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所以,人们为了保身全生,远避祸患,就应该向“水”学习,自居“柔”和“弱”。

(4)养生的终极目的:保持“本真”

老子认为,保持人的“本真”,使人得自于天地之精华的“气”不至于发散和损耗是养生的目的,所以人们要做到保气于体,使之不散失;结聚精气,使骨弱筋柔,犹如婴孩那样。因此,人之“本真”实际上就是人们初生时获得的“生命原力”。在老子看来,任何物,包括人在内,只要壮盛了就会走向衰老,终则死亡。所以,人们若想求长生,就必须使自己的生命状态保持在初生时期,使之长久不涣散,避免受到损伤,如此,生命才能够长久。反之,人一味追求安逸,贪口腹之欲,必促使自己迅速地生长发育,结果使“本真”迅速地散失,形体亦随之而毁。

老子要养生者注意保持“本真”的观念,实为后世“气功”养生的基础。老子的养生观重视精神修养和心理调适,重视发挥个人养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看法往往与世俗人不同,甚至相悖,这正显示出一个高超的养生学者的卓越智慧。十、“仁者寿”

——孔子的养生方法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29年,我国春秋末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对养生问题亦十分重视,因此,他在古代医学、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能够享年73岁,这在人们平均寿命仅30多岁的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孔子像有一次,孔子与弟子途经郑国,因故互相失散了,弟子们都慌慌张张地到处寻找老师,郑国人瞧见后,嘲讽地说:孔子犹如“丧家之犬”。大家重新聚拢后,弟子气愤地将此话转告孔子,没想到孔子非但没有恼怒,反而说:我“似丧家之犬,然哉!然哉!”对如此侮辱的话能表现出如此豁达大度,充分展现出孔子心胸的宽阔,他从不为一些小事而动怒伤神,于此一斑也可窥见孔子养生境界之高了。

孔子的养生方法略有如下几点:

(1)养生之道:“一张一弛”

孔子的养生之道主张身心双修、动静相济。他给学生们规定的学习科目包括六类: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礼”,不仅讲解当时的礼节仪式,而且包括教授具体的行为举止,所以,《论语》中经常有孔子与弟子“习礼”的记载,“乐”指音乐、舞蹈等;“射”是射箭;“御”是驾车。这四种教学内容都包括了身体的煅炼、意志的培养,是把“动”与“静”、“身”与“心”相结合的典范。所以,孔子说,一个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人,不仅要有谋略,多才多艺,清心寡欲,而且还要有能够与猛兽搏斗的勇敢。本着这种看法,孔子在教授弟子的过程中,坚持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其弟子不仅有道德品质极高的颜回等人,还有孔武有力的子路、子张和公良孺。孔子把他的这种身心双修、动静相济的养生之道概括为这样一段话:“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因此,孔子不仅要学生静默读书,而且带领学生外出春游,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不仅要求学生习文,亦规定要练武,等等,这些观念和做法的确是符合养生规律的,并对中国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即使在今天,亦不可忽视它的巨大价值。

(2)饮食养生:“有节”

孔子非常重视饮食养生,据《论语·乡党》篇记载,孔子在饮食上的要求非常高,尤其重视饮食的卫生,变质、变味、变色的食物孔子都不吃;即使食物很好,孔子亦食而有节,从不过量。这一点是与现代科学揭示的道理相符的。俗话说,病从口入。腐败变质的食物是人体健康的克星,此外,饮食有节尤其重要。暴饮暴食常常伤身害体,中医认为对人的脾胃危害很大。孔子在这方面可以说树立了一个榜样。

由饮食有节的观念出发,孔子还遵循一种饮酒的标准:“适可而止,不至于醉。”酒于人有利有弊,适度饮酒可通气血、活筋骨;而饮酒过量以至于暴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深明此理,提出饮酒应以“不及乱”为适度,的确是养生的至理名言。

孔子又十分重视食姜的保健作用,据说其每餐必食姜,但从不多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宋代大思想家朱熹在注释这句话时指出:生姜可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这些都说明孔子注意到食姜的养生作用。按现代科学的研究,生姜作为一种调味品,能防止含脂肪食品的氧化变质,当生姜的辛辣成分被食姜者吸收后,可以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产生,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但是,生姜若食之过多,则生内热之疾,于人体有害。孔子食姜但不多食的主张和实践既暗合现代科学的原理,又充分显露出其养生观的辩证性,值得今人仿效。

(3)长寿之方:“三戒”与“仁者寿”

孔子曾总结长寿的经验,提出了“三戒”的观点: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时,血气未定,便要警戒女色;等到壮大了,血气正旺,便要警戒怒火与斗殴;等到年老了,血气衰弱,便要警戒贪求无厌。孔子的这种长寿观把人的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要求人们在不同的时期遵循不同的养生规律,这是有相当科学性的。

孔子养生之道的精髓是其“仁者寿”的观念。他曾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聪明的人乐于水,仁人则乐于山;聪明的人活动,仁者沉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为什么“智”者与“仁”者有如此区别呢?按宋儒朱熹所言,有智慧的人明于事理,周流无滞,所以有似于水,有似于水,故乐水;而有仁德的人安于义理,厚重不迁,所以有似于山,有似于山,故乐山。又因为“动而不括故乐,静而有常故寿”。孔子“仁者寿”的观点实际上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人们可以通过道德的心性修养,达到身心的生理性健康,从而获致长寿。一般的人都认为,延年益寿仅仅是生理问题,故只重饮食、药弭、肢体锻炼等等养生方式和途径。而实际上,这不是一种全面的看法,有很大的偏差。孔子“仁者寿”的观念可以说突出了人们养神养德的重要性。

但是,“仁者”何以能“寿”呢?且看孔子的人生实践。

许多人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中,往往忧愁苦闷、精神沮丧,从而伤身害命;而具有高度道德修养的孔子,却可以做到:“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乐趣在其中。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我看来好像浮云一般。”道德的充实可以使人在贫乏的物质生活中具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故而在精神境界上保持快乐的状态,此当然比天天忧愁苦闷者要“寿”了。

为此,孔子给人们指出了一条人生正确的道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求人们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按孔子的说法,一个人如能这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就能心地坦荡,无所忧虑;反之则患得患失,顾虑重重。这即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深刻含义,而明显的,君子可“寿”,小人则“夭”。

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道德修养依赖于勤奋的努力,而道德境界的升华必可使人忘怀忧愁之事,一个人内有充实之德性,外有坚定崇高的人生目标,便可充溢着快乐的情感,忘怀衰老的降临。如此,怎能不臻至寿域呢?

十一、如何入“逍遥”

——庄子的养生之道

庄子像庄子,宋国蒙人,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据说庄子靠编织草鞋出卖维持生计,住在简陋不堪的小庵子里,有时还无米下锅。在这种贫乏的物质生活中,庄子不仅毫无沮丧之态,忘情于山水之间,而且粪土王侯,视高官厚禄为草芥。庄子的养生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复返人的自然本性:“素”与“朴”

庄子指出,人之性即纯朴、无知、无欲,而现实社会的发展则不断地残害人的这种本性,许多人不明本性,时时处处追逐于外,抢夺于世,造成人性的沦丧,既伤身又害命,这可说是人们养生的极大危害。

庄子认为,人们只有保持“素”与“朴”的自然本性,才可获得安适和闲静的生活;反之,有些人为谋“利”而死,有的人为“名”而亡,把自身作为牺牲品去谋取身外之物,这些正是人们养生之大害。

(2)消解危及人们生命和生活的方法

每个人生活在世间,总遇到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一个人能力太强必遭别人嫉妒,而能力太差又被众人瞧不起;一个人太有作为会树大招风,而无所作为者又常被人所忽视,等等,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做人是多么的难。庄子提出了所谓“一龙一蛇”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所谓“一龙一蛇”,概而言之,就是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随时间推移而变化,以顺和为变量,不偏滞,役物而不役于物。

庄子的这种“一龙一蛇”法实则是一种养生之道。在世间险恶、人际紧张、社会纷乱的时候,人们为保护自己的生命不受损害,活够自然赋予的寿命,就应该执无为自然之道以应世,对任何人间的荣誉与诋毁都无所谓,都不为所动,既可为“龙”高腾入云,亦可成“蛇”潜迹于地,从不固执地坚守什么,以完全的和顺为处世的原则。如此,当然可以避灾消祸,得享天年了。

(3)摆脱生死之念的方法

有许多人平时十分重视养生的问题,但效果却不佳。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这往往与人们看不破生死有关,既追求以物欲养其生,又时刻恐惧死亡的降临,如此安能真正养好“生”?庄子认为,人的生与死都是自然变化的某种形式,人自身无法去改变,既然如此,也就不必去在意了。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典故为人广知,庄子之所以能如此达观,主要是其体认到人的生死尤如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人之生固然活动于社会,而人之死则好像安寝于天地之间。生死的本质是如此,人们又何必为生而喜,或为死而悲呢?实际上,“生”与“死”是自然给予人们的一种最佳的“劳逸结合”的形式。人生时要辛勤劳作,难有喘息之时;而人死后则能安息于大“道”之中,这是一种最好的休息机会。所以,“死”也可说是人类莫大的幸福。

人生在世,常受死亡念头的纠缠,尤其是老年人,经常出现对死的恐惧感。如果按庄子的上述超脱死念的养生之方去沉思,当有一定的效果。

(4)养生的最高境界:“心斋”

何谓“心斋”?《庄子》提出:“心斋”即摒除杂念,专一心思,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耳的功用仅只在于聆听,心的功用仅只在于跟外界事物交合。凝寂虚无的意境才是虚弱柔顺而能应待宇宙万物的,只有大道才能汇集于凝寂虚无的心境。虚无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斋”。

可见,庄子所言的“心斋”实指人心灵上纯静如一、毫无杂念的状态。此时,人虽有感官而毫无所觉;虽有思维而无所用。人的精神完全守住了静寂,身处万物包围之中而超于万物之外。这时的人由于与“道”合一,而渐入绝对自由的“逍遥”之境。此也是庄子养生术所欲实现的最终目的。“逍遥”之人,摆脱了时间维度的束缚,无所谓生与死,任物来去,顺物而伸缩,无所牵累,宁静自如,这当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了。

同类推荐
  • 中国神秘文化

    中国神秘文化

    本书是在大量参考前人著述和当代许多学者著作基础上完成的,它仅是对“中国神秘文化”进行介绍和探讨的一个初步的尝试。读者在翻阅本书的过程中,若能细心体察,精心鉴别,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就可采撷中国几千年沉积下来的生存智慧,陶冶博大的文化胸襟,充实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获取事业的巨大成功。
  •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老而又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这里,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凉;这里,更是自古中原进入西城的门户……
  • 作家们的威尼斯

    作家们的威尼斯

    本书运用许多趣闻轶事与文章史料,为读者翔实丰富地点出威尼斯迷人的文学图像,并穿针引线地勾勒出文艺复兴以来环绕着威尼斯的人文、艺术、建筑、生活与逸事风流的华丽世界。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的文学作品不断发现这座城市的新视角,形塑出各自精彩的威尼斯神话,至今影响深远。二十九篇栩栩如生的传奇素描,引领读者进入这座荡漾着拜伦、歌德、蒙田、卢梭、乔治·桑、普鲁斯特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人墨客的悠悠水都,是所有文学迷与威尼斯迷不可不读的城市文艺史。
  • 玉溪三乡论

    玉溪三乡论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 国学常识一本通

    国学常识一本通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之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其内涵丰富,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也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本书所呈现的是国学常识,包括官场政事、法典制度、饮食文化、礼仪习俗、文化生活、哲学宗教、择占秘术、行当人物、文艺娱乐、文学语言、轶闻趣话等方面,以追本溯源为目的,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探究传统文化的精髓。石赟编著的这本《国学常识一本通》内容丰富而精练,囊括了人们日常关注的、重要的、喜闻乐见而又不知其然的常识。
热门推荐
  • 不负长凄凄

    不负长凄凄

    十几年后姬越初下山卷入一场纷争,身世终成迷,他将如何选择前路……我说这文不虐有点甜你们要相信……我不是认真的哈哈哈
  • 爸爸守护我

    爸爸守护我

    路小冉是个内向,善良,但成绩差的女孩。她有一个冤家叫秋皓。他唯一的一个朋友是一只鹦鹉叫八哥。无意间小冉从爸爸的日记本里里认识了一个精灵男孩,并和他成为了朋友噩耗传来,爸爸出了车祸去世,为了不让小冉伤心八哥和精灵决定将这秘密守护小去。接着渐渐成为小冉的朋友秋皓也得心脏病死去,为了将秋皓和路爸爸复活精灵秋皓竟然把小冉的爸爸变成了秋皓。就这样小冉的爸爸一直守护着小冉,直到精灵的魔法消失的那一刻.......。
  • 神思所属

    神思所属

    时常有人感慨命运,有的人说,命里有的,不用强求,命里无的,去争也是徒然。也有人不甘于命运的安排,为了自己想要的不顾一切。和尚说,你随波逐流是命,你逆流而上也是命。这个世界很大,总有些奇特的地方,有趣的人。终年积雪的冰原,也有像胧月村这样四季如春的世外桃源,我们的故事,就在这里开始了。
  • 霸道千金

    霸道千金

    她,安雨婼,安家大小姐。她,林倾玥,林家大小姐。她们是闺蜜,是死党。他,慕容阡墨。原本冰冷的他,为了冷漠的她变的腹黑,你只能是我的!他,夜辰。同她一般性格百变,却在她面前展现出自己的真实性格,能否在一起?她们身份之多,以假身份在校园与他们相遇,是否能擦出火花......
  • 凤妃倾城

    凤妃倾城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朝代,沐千华韬光养晦,只求为自己求得一方宁静,却不想,最终还是沦为了他人的棋子。当那所谓的夫君一剑刺穿自己胸膛的时候,沐千华笑的妖艳,挥剑斩断一头青丝,决然转身。她不信命,也从不认命,不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跟自己厮守到老……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 最爱男闺蜜

    最爱男闺蜜

    在我和她之间,你会选择谁呢?你不知道,你的身后,我一直都在,一直都在支持着你,包括我的家人,都希望我们能在一起,你能接受我吗?
  • 女帝情爱

    女帝情爱

    女帝位高权重万人敬仰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和自由
  • 亡灵来了

    亡灵来了

    学校第一次运动会,也许就是陷入异灵事件中的一个罪恶的源头......好不容易才逃脱了出来,却又出现了万丈深渊,百鬼涌入,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我的真实身份,促使我必须站在正义的一方,阻止鬼兽的侵入!每一个异灵任务,都那么具有危险性......但我要告诉自己,没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能绝望!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栏目中刊发的作家专辑、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领衔(开垦荒田的N种方式)》由百花洲杂志社所著,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大明1629

    大明1629

    公元1644,华夏文明史上最大的劫难,竟由蛮夷统治中原大地!1629年,辽东尚有蛮夷虎视眈眈情势危急,山陕又起流贼攻掠州县如蝗虫泛灾,天灾人祸不断百姓如处水火;当此时局,却无人可力挽狂澜于即倒,框扶大厦之将倾。一支强军于大同破土而出,驱女真、平贼寇、转战南北,使华夏再度屹立世界之巅,看穿越者的明末成军路。这是一本由小人物书写的历史传奇。----------------------------新书《扫明》正在连载,更精彩的故事,另一个传奇画卷,已肥可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