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5600000022

第22章 提升生命的质量——中国养生术(1)

一、神秘而有奇效的功法

“养生术”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逐渐构建起来的。《吕氏春秋·节丧》说:“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老子》又云:“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由“养生”而达到“长生”,这是古老中国文明中的卓越智慧。因此,“养生术’指的是人们通过某种途径、采取一定的方法保养和护理自己的生命,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国古代的养生学家及养生着作很多,养生思想更是有众多学派,它们发展出十分丰富的养生术,其中有许多已经得到现代科学的论证,更多的则在人们长期的养生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现代人的生活领域无限宽广,活动方式亦多姿多彩,快节奏、高速度、变化多,似乎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突出特征。但是,虽然现代人的生活质量达到了古人难以企及的水平,可许多人受到疾病折磨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甚至远古时代的疾病还存在着,而新的疾病又在现代社会肆虐。因此,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一切物质成果的过程里,还必须高度重视养生的问题,在这方面,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养生术,并付诸实践是有极大益处的。

在中国先秦时期,最着名的养生家,当首推老子、孔子和庄子,最着名的养生经典是《行气玉佩铭》、《黄帝内经》和《吕氏春秋》。老子指出,人们决不应该劳神费精地追求外在的声色犬马,而要注重修“长生久视”之道,清静无为,与大道同化。孔子则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饮食养生的方法,并十分重视养生须重养德的问题。庄子推崇不为任何世俗所累的“逍遥游”,对后来的精神修养、气功养生术都有重大的贡献。《黄帝内经》特别重视人与天地自然相应的养生原则,是一部全面阐述养生原则和方法的着作,对中国养生术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有许多人认为,《黄帝内经》最终成书当在汉代。《行气玉佩铭》是一篇关于气功养生术的文章,虽然非常短,但内蕴深奥,是气功理论的源头之一。《吕氏春秋》则着重阐述了人们顺应四时气候来养生的问题,对后世养生家亦有相当影响。

汉唐时期,在中国养生术的发展史上是一个群星灿烂的阶段。相继出现了诸如华佗、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伟大的医学家和养生学家,并同时产生了一批养生名着,如《抱朴子》、《养性延命录》、《千金要方》、《颜氏家训》、《黄庭经》、《养生集要》等等。

宋、元、明时期,在我国思想史上是一个儒、释、道相融合的阶段,我国的养生术也相应地呈现为儒、释、道、医彼此影响相互融合的局面,并因此而推进了中国养生术的大发展。宋代王怀隐等人编写了《太平圣惠方》重在介绍药饵和食疗;陈直的《奉亲养老新书》,后由元朝的邹全玄补订,改名为《寿亲养老新书》。其他的还有南宋周守忠《养生要览》、姜蜕《养生月录》、韦行规的《保生月录》等,都对中国养生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修与行在元代,邱处机(长春子)撰《摄生消息论》、《大丹指法》。李鹏飞着《三元延寿参赞书》,王珪(洞虚子)写《泰定养生主论》等,都是中国养生术的名着。

明代的高濂写《遵生八笺》,是一部汇集前人养生经验的着作,龙遵叙的《食色绅言》则专门讨论饮食、色欲的问题,写得很有特色;冷谦写的《修龄要旨》,多论人长寿的方法;还有万金的《养生四要》、王文禄的《医先》,也都是养生的经典。

清代的养生书不多,主要有尤乘的《勿药须知》、汪昂的《勿药元铨》、曹庭栋的《老老恒言》。

民国时期,佛教居士蒋维乔根据历代养生术和自己的养生经验,撰着了《因是子静坐法》、《因是子静坐法续编》,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来,沈宗元先生把我国自先秦以来至清末的有关养生术的论述分门别类,整理成一部《中国养生学说辑览》,这可以说是对中国养生术总结性的着作。

中国古老的养生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人们若耐心去研究、诚恳地去求教、坚定地去操作,必会有所得,既强身壮体,又去疾祛病,更延年益寿。

二、人类长寿何处觅

古人云: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这种说法与今日科学的研究有惊人的吻合。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早就发现过一条规律,即“动物凡生长期长的,寿命也长”。后来科学家蒲丰(Buffon)则根据长期的科学观察和研究,提出了“生命系数”说,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应为其生长期(即生下后到性成熟的时间)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20年,那么,其寿命极限是100~140岁。

这种推算的结果,的确够让人兴奋一阵的。人最高的寿命可达140年,最低亦可活100岁,岂不可皆大欢喜?但这只是一种排除了所有对人生命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得出的理想化结论,在现实中,人的寿命又是另一种情景。

据专家考证,中国历史上人的平均寿数,夏商时代为18岁,东汉时是22岁,唐朝为27岁,宋代是30岁,清朝时为33岁。这之后到1949年全国解放之前是35岁,至1957年为57岁,1981年是68岁,1985年为68.97岁(其中男性平均寿命为66.96岁,女性平均寿命是70.98岁)。

增延福寿是古今人们共同的心愿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可能会产生一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和体验到,由于科学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得到了迅速增加,在中国,尤其是解放以后,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与科学预测的人类寿命年限仍然相差太远,也就是说,人们要想获得100~140岁的寿命,还需做艰苦的努力,花费较长的时间。不过,达到此目的还有一条捷径,这即是:重视中华养生术,按养生的原理和要求去生活。人们若能做到这一点,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肯定能得到更长的寿命,获得更幸福的生活。

中国有着五千余年的文明史,保存着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过的灿烂文化,有关摄生、养生、中医药、气功等的书籍和论述如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其中当然包含着众多的迷信、糟粕,需要我们加以明辨和剔除;但其中也有许多与科学暗合的地方,许多对人体健康、寿命延长有益的部分,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吸取优秀的好的部分,摒弃那些不好的东西,使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养生术重放异彩,为现代人的身体安康及延年益寿服务。

三、中华养生术的奥秘

现代中国人生了病,既可选择去西医院,亦能求助于中医,其治疗的方法往往大不一样,有时不免引起人们满腹狐疑。例如,西医看病,首先摸清你是心脏有病,还是肺、肝、脾等有病,然后对症下药,或给专治心脏病的药,或给专治肺病的药,等等。有些疾病,还得对病灶施行切除手术。如果人们到中医院去看同样的这些病,治疗过程可就大不一样了,你的心脏有病,老中医可能在你的耳朵或脑门子上扎几根银针;你的腿有病,可能在你手上或其他部位进行治疗;牙齿痛,也可能在你的脚板上扎针,等等。又比如,对感冒发高烧病人的处理,中西医也大不一样,西医马上给患者打退烧针,用冰块冷敷;而按中医治疗,就用生姜、红糖、辣椒等熬成热汤,病人趁热喝下去,再用几床棉被捂紧,患者出一身大汗,第二天病可能就好了。

中医这种奇特的治疗方法正导源于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存智慧,而这与养生术的基本原理亦是一脉相承的。

北京东岳庙中的施药司为什么病人甲处患病要在乙处治疗呢?因为,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看来,自然界是一个“大宇宙”,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而人身体的各部分亦是相互联结在一起的,组成了一个有机体。所以,在人这个机体内的任何一部分发生了病变,都必然影响到其他部位,也许正是其他部分的不适导致了这一部位的病变。这样一来,中医甲处患病治乙处的奇特治疗方式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此外,不仅人体内的各部分有着紧密的有机联系,而且人这个“小宇宙”和自然界这个“大宇宙”也是密切相关、息息相通、联为一体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直接产生出“人与天地相应”的养生原理。

为什么中医治发烧要“火上加油”呢?因为,早在先秦时期的中国智者,就提出了系统的“阴阳”学说,“阴”与“阳”作为两种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势力表现在任何事物之中,大至自然界的太阳(“阳”)和月亮(“阴”);小至人类的性别(男为“阳”,女为“阴”),等等。在人体内亦存在着“阴阳”,两者互为消长,当保持了两者的平衡、统一,人的身体就健康长寿;当阴阳失调,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时,人就会患病,甚至危及生命。中医治病实际上就是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照这样说来,人发烧,是阳气过盛,故应该用冷敷,吃冰块,等等。这样去理解中国古代哲人的“阴阳”学说,未免太简单了。实际上,“阴阳”学说最深刻、也是最不易理解的地方,是其“阴阳互变”的原理。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阳”发展到极盛、最顶点时,会突然转化为“阴”;同理,当“阴”发展到最顶点时,也会转成“阳”。因此,中医治发烧,是以“阳”攻“阳”,使阳气臻于极盛,然后转化为阴气,用“以毒攻毒”法使人体内的阴阳趋于平衡,从而消除病变,使人重获健康。“阴阳”的变化规律也是中华养生术的基本原理。

北京白云观中的药王殿中国西汉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已经有相当成熟的养生术,而它正是建基于“天人合一”和“阴阳相调”的养生原理之上的。书中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里指出了人类是天地自然孕育产生的,而人们也必须利用自然界的各种物品来生存和繁衍,所以自然的种种变化必然影响到人体的变化,而人们要养生、要延年益寿,就必须顺应自然的规律去生活、去调养。

自然界最重要的规律是什么呢?是春夏秋冬的四时变化,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不同性质。因此,人们养生,首要的是遵循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来进行调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首先讲述在春天里人们应该怎样养生的道理:“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是说,春天是自然界万物竞生竞长的季节,人的机体亦在生长,这就要求人们晚睡早起,多在庭院中悠闲地散散步,同时让头发自然披散,形体自然放松,精神情志充满活力。尤如天地让万物自然生长一样,人们此时也要让心中的乐观情绪生发出来而不要窒息掉。要多给予而勿剥夺,多称赏而勿惩罚。这样的话,人们便顺应了“春气”生长发育的性质,符合了养生之道。假如人们反其道而行之,就必会损伤肝气,发展到夏天还会产生寒热病变,不利于夏天的养生。

其次,该书论及夏季的养生之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段话是说,在夏季,大自然的动植物繁茂秀美,“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二气交合,万物开花结果。是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被夏天白日的漫长而滋生厌倦之情,要使情志平静,怒气不生,同时需像植物的花苞怒放一样,让体内的“阳气”自然地宣泄出来,如此便遵循了夏天的养生之道。如果不这样做,人们势必损伤心气,到了秋天便会生疟疾,进入冬天也许还会发病。

再次,《素问》又谈到秋天的养生之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飱泄,奉藏者少。”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在秋天,天高地爽,要求人们早睡觉,早起床,使神志安宁,以缓和肃杀的秋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同时须收敛神气,让这种“秋气”在人体内趋于平和。人们还必须静心平气,不使情志外驰,以使肺气保持清宁。假如人们不遵循这种养生之道,必将损伤肺气,到了冬天还会产生消化不良的泻病。

最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谈到了冬天的养生之道:“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议论的大意是:在冬天,大自然的生机闭藏了起来,水成冰,地冻裂。这时人们一定注意不要扰动了“阳气”,应该早睡晚起。睡与起以太阳的出与没为准。在精神上,须使自己的情志隐伏起来。在外则要注意防寒,保持温暖,但又不能让皮肤过于暖和而流汗,因为这意味着自己好不容易收进闭藏的阳气受到了损害。人们如果违背了这些冬天的养生之道,必会损伤肾气,春天时会引发一种手脚软弱的痿厥病。

同类推荐
  •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才只开了个好头。地处海峡西岸感潮地带,有活泼源头,有海涌回澜,风景无限,逝者如斯,可别打盹!漏了一组新镜头,便会遗憾凝眉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书籍发展简史》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书籍的发展和演变,书籍的制作方法,书籍的维护与收藏等有关内容。
  • 木兰溪 木兰江 木兰河

    木兰溪 木兰江 木兰河

    本书内容包括:入海口、镇海堤、三江口、宁海桥、涵坝闸、熙宁桥、木兰陂、南北洋、石马街、坝下城、虎啸潭、东西乡等。
  • 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治学修身养性(中华千年文萃)

    本书将古代圣人的原作加以搜集并编辑成书,这些文章展示了古人的治学态度、处世之道、修身之法。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热门推荐
  • 那段逝去的幸福

    那段逝去的幸福

    那段幸福,那段时光,本该拥有,却变为永久的逝去
  • 校园胖妞逆袭记

    校园胖妞逆袭记

    喂,胖妞,你再吃下去,我可真的不要你了?”莫颜瞅着左手鸡腿右手鸡翅的向葵,哭笑不得。狠狠的咬了一口鸡腿,向葵随意一擦嘴角的油瞪着他:“我才不信!”莫颜轻笑,拿出口袋为她每日准备的纸巾,细心的擦着她嘴角的油渍。“我等你,我不管你要不要我!”冲着大雨之中渐行渐远的车大声嘶吼,向葵一屁股坐在地方,泪水模糊视线。莫颜沉默的合上眼,握紧的手泄露心底的不舍。他会回来,不管多年以后她是否嫁人,她只能是他的!
  • 诸天争命

    诸天争命

    我要,人不能胜我!我要,天不能灭我!我要命运在手,天地我有!我若要有,天不可无!我弃之的,天不许有!这是发生在一个诸天争命的时代,末路生机,一人求之。跨过时代的奥秘,-----生而有涯,造化无涯-----
  • 杀手正传

    杀手正传

    在本书中,作家刘墉用他特有的生花妙笔,写出了一只螳螂的一生。一只螳螂的一生,与一个人的一生有什么不同?有爱有憎?有生有死?有伤有悲?……却原来,世间种种,与一只螳螂的一生异少同多:一样“无喜无悲”,一样“有喜有悲”,一样“大喜大悲”……在本书中,一只螳螂的“生活日记”贯穿起它的一生。借由这只螳螂的爱恨故事,作家刘墉巧妙衍射出你和我的故事,我和你的悲喜……是往日情仇,是爱恨交织,是无奈的狡诈,是被动的抵抗;是杀戮、挣扎,是纠结、犹疑,也是心事万千,往复沉浮。
  • 携着萌娘战末世

    携着萌娘战末世

    载入末世系统……接着,林飞便过上了无限拯救末世世界的日子!带着各种被开发出来的能力,带着一群绝美萌娘,一起对抗世界危机!一起面对所有挑战!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萌妹子,同时,也有高科技能力的热血战斗,这里有很多种光怪陆离的末世世界,也有一次次扬帆起航的拯救之旅!翻来书页,战斗,热血,从此刻开始!
  • 恶皇的专属:皇后大人你在上

    恶皇的专属:皇后大人你在上

    玉貌花容,云英替嫁,本想安身立命寻求安稳,奈何后宫从来就不是能置身事外之地。本想如履薄冰度过残生,却谁知自己早已是他人局中之人。几番风雨生死后,她阴阴冷笑,我本想做一棵墙角不知名的小草,是你们将我逼上这权势巅峰……既然皇帝的宠爱可以护得我周全自身,争来又何妨?那看似温情的眼神,和宠极一时的风光,在自己陷入深情后,才渐渐看轻一切是假……原来,帝王根本无心。满地尸骨上,是她的尊崇荣光;然而对着那满地清魂,残花似雪,她却辩不清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赢家?血腥白骨中,她分明记得那时朝霞初升,香风轻拂,他笑着挽着她的手指天而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斗影

    斗影

    一个火影的弱者,被无情抹杀,他将来到异界,会怎样呢……伴随着奇特的影之系统,纵横这个世界,他作为一介宗师,发觉这世界人类的查克拉,在这里完成火影的梦想,他给自己一个封号“斗影”!
  • 乱红妖天

    乱红妖天

    我就是冲着那个后位而来!佛阻杀佛,鬼阻除鬼。当我大权在握之时,我想如何,谁敢拦我?【在我眼中,宫里的女人同那随风飞入天际的残花一样罢了!——乱红妖天】喜欢的朋友可加群:139877941.
  • 星星哭了NO.1

    星星哭了NO.1

    因为上一代的恩怨,而让一对双胞胎姐妹分离,相识竟是因为一条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项链,复仇是否会成功?姐妹是否会和好?一个家庭是否可以像从前一般快乐?
  • 相公,你真好

    相公,你真好

    三天后、要嫁个一个不认识的人。郁闷。不能出逃、不然害了清儿。郁闷。那男人、人帅但脾气很不好。郁闷。可是、他离开我怎么那么想他呢。郁闷。我昏迷了、他居然一直守在我身边不吃不喝。郁闷。长的这么帅、惹得宋如儿一直找她麻烦。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