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5500000020

第20章 衣、食、住、行辟邪(1)

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着他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或出于经验教训,或囿于习惯传统,或为了实用目的,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总是希望能消灾弭祸,趋吉避凶,从而形成了颇为壮观的衣、食、住、行辟邪文化。这里面荒唐与合理并存,迷信与科学相杂。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国人生活丰富的情调色彩以及其中寓隐着的深沉、节制、重情、尚礼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驳杂的社会心理。

一、衣服、饰物辟邪

俗语说:“十里认人,百里认衣”,人的服饰打扮虽属外观,却反映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标志着某种特殊的社会心理与习惯,蕴含着一些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的辟邪信仰。就某种意义而言,服饰辟邪可视为特定的民族文化、审美情趣、社会心理的外观。

1.红色衣饰鬼怪怕

汉民族穿衣崇尚红色,民间以为:红色的衣饰都有辟邪禳灾的魔力,都可以充当辟邪物、镇妖物。年轻女性穿红装,可避鬼怪捉去做老婆;小孩子穿红衣、红裤、系红兜兜可免鬼神侵扰;病人头上缠上一块红布条,可防病魔缠身;如果是你的本命年,就一定要系根红带子在身上,否则阎王就会找你算账,你不是有灾就是有难,有了红色的衣饰,你就可以顺利地度过本命年……

中国民间服饰崇尚红色始于周朝,金文中有很多“赤”字可说明这一点。《说文》解释说:“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南方是阳光多照之地,所谓“南方色”亦即“阳色”。正如《释名·释采帛》所言:“赤,太阳之色也。”火的颜色也是赤色的,因此,“阳光”和“火光”通常被视为红色的代表物。由于红色象征着太阳,象征着火,且与鲜血的颜色相同,因此古人很容易由红色联想到强烈而永恒的生命及其奔腾的脉息,联想到温暖生命的力量。这样红色就当然成为避死、避鬼的辟邪物。

关于红色衣饰具有辟邪魔力的另一种解释是这样的: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有个继续活动的所在地,即“阴间”或叫“阴曹”。相对鬼蜮的“阴间”,人所生活的空间就叫“阳间”或称“阳世”。人们还相信,在特殊情况下阳间和阴间是可以进行互相交流的。特别是在晚上和阴暗处,游魂野鬼们常常会跑到阳间来作祟。在一般情况下,人、鬼之间是不能互相往来的。这里最大的障碍物就是标志阴阳两界的太阳。旭日东升之前,一切鬼怪都得逃之夭夭。所以太阳是鬼最怕的东西。那么,鬼为什么怕火呢?是因为火也能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所以,鬼魂也是惧怕的。在夜晚或阴暗处只要点起一把火,就可以把鬼魂吓跑。红色的衣饰看上去类似“太阳色”和“火红色”,把它裹在人的肉身之上,鬼见了犹如见了太阳和火,不敢靠近,像躲避太阳和火一样躲避红色衣饰。因而红色衣饰就具有辟邪魔力。

红色衣饰辟邪虽有迷信色彩,但它反映了汉民族对太阳和火的崇拜,对光明的执着追求。

2.披发戴麻驱鬼神

汉族有一种风俗,死者家属在服丧期间,无论男女都不可梳妆打扮,衣裳不缝边,上衣襟束进腰里,腰系麻绳,连睡觉时也不能解开。麻绳在丧服里占据那么重要的地位大概有远源与近因两种因素。从远源看:古人出于对“上古引绳而治,后代圣人易之以书契”之“绳”的崇拜,再则女娲捏泥造人是“引绳于泥,举以为人”,更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绳”的辟邪功能的信仰。近因大致是出于对传说中的神荼用绳捆妖缚鬼的信仰。《荆楚岁时记》说:只要将麻绳挂在门上则“百鬼畏之”。麻绳的辟邪魔力即由这种对绳子的崇拜心理演变而来。至于为什么要固定为“麻”绳,这大概是因为麻绳坚固耐用的缘故。壮族人在父母死后,子女要找一块生麻,系在戴手镯的地方,直到麻皮烂掉为止。守灵时很多地方都有把头发披下来的习惯。披发戴麻固然是为了表示悲哀,更根本的目的恐怕还是驱吓鬼神。在家里人死后,不梳妆、不盥洗,披头散发,以邋里邋遢的样子来改变原来的形貌,使亡灵认不出来,以免遭祸,所以披头散发表面上虽然使人觉得是死者家属十分悲痛连梳洗都废了,实则是为了辟邪。这正如林惠祥在《文化人类学》中所说:“家有人死,必定改变平时的形状,如断发文身,或穿特别的衣服等。其初大约不是为了纪念,而实是出于惧怕的心理。”为了躲避亡灵的纠缠,守丧者伪装自己使鬼魂不认识,以求辟邪。

3.凶色不衣避鬼魅

中国人尝以白、黑两色为凶色,俗以为穿黑、白衣饰会导致丧事的发生,会招致阴间的鬼魂——黑无常、白无常来勾魂。因此,为了辟邪,民间十分忌讳穿黑、白两色衣服。

不穿黑白两色衣服能辟邪的心理,与丧事穿黑白孝衣直接有关。由于居丧期间垩室、丧服及挽联等均为黑、白两色,所以黑、白两色的东西被视为死人的征兆、丧事的标志。《礼记》说:“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能素。”又说:“素服,以送终也。”说明此时民间已有视白色衣饰为不吉的讳忌心理存在。所以婚寿喜事均宜红色,日常生活也切忌白衣上身。古时常有这样的事,当某家办喜事时,其仇家便送来白布、白帏、白衣服,以此破坏对方的喜气,使对方遭受灾祸。《风俗通》载,不能用盖棺材、灵牌的白帏帐做衣服。如果用帏帐做衣穿,就会浑身长满癞疮,是很不吉利的。由于孝服的颜色有时是黑色的,民间一般也忌穿,总要与其他颜色搭配起来穿。做寿衣的布料不能是黑色的,寿衣一般为蓝色等。民间以为穿黑衣会使死者转生为驴。有些地方则解释为人死后要上剥衣亭,若只穿了黑衣,剥衣鬼非把皮肉剥烂不可。所以应穿其他颜色的衣服。汉族以为黑色属阴,着黑色衣会招惹鬼魅、神灵。为防凶患,一般也不能穿黑色。

4.衣材慎用防凶患

民俗以为衣饰的材料适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人身的凶吉。古人有用质地粗厚的布料做衣服的风俗,相信厚衣服能保精安神,辟邪御病。《清稗类钞》说:“夏不得服亮纱,恶见其肤也”。古人以为当自己的肌肤被别人看到时,灵魂就被别人控制了,肉体就被别人占有了。鄂温克族尚穿黄色皮衣,即使是白色的皮衣也要染成黄色的才穿,据说这样可以防止凶患。严格地说来,颜色也是材料的一种,古时人们吉事穿红,凶事衣白,正是衣饰材料辟邪的一种表现。汉族有戴虎帽以避鬼疫的风俗。衣饰材料禁忌辟邪方面的事例也很多。民间做寿衣,那是绝对禁用缎子布料的。因为“缎子”有“断子绝孙”之嫌。有些地方做寿衣忌用洋布,因为“洋”与“阳”谐音,洋布做的寿衣会使亡灵不得安宁,以致跑回家中作祟。满族人禁衣狗皮,忌戴狗帽,否则被视为必有大难。传说狗曾救过努尔哈赤的命,狗被看作有功劳、有神力的崇拜物。民间还有不以做帷帐的布料做衣服的风俗。《风俗通义》说:“俗说帷帐布不可作衣,令人病疠”。因为帷帐是幽灵的藏身之所,要想辟邪就应禁用帷帐布料做衣服。

5.幼、妇服饰辟邪

幼儿、妇女对邪祟的防卫力量很脆弱,因此人们对儿童、妇女设想了许多的辟邪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服饰辟邪。

民间认为用来做襁褓的布和被褥,一般要用旧的而不能用新的,据说新布会损伤婴儿。最好是用高寿老人的旧裙袄做襁褓,这样可保婴儿长寿。襁褓又不能太厚,据说太厚会使婴儿生疮,或令婴儿体弱畏寒。襁褓被婴儿便溺弄脏,不能洗完后搭在高处晾晒,也不要夜晚不收回室内,否则会遭鬼祟、伤害婴儿。新生儿洗完澡,只能穿小褂子,不要穿裤子,否则就会使婴儿活不到一百天,死后到阴间也会被裤子绊住脚,而不得超生。浙江温州一带俗信小儿穿红衣会招邪祟,如果小孩穿了红色衣裤,外边还要罩上网衣、佩带虎爪或特别的腰带以辟邪恶。中原一带俗信幼儿衣物过夜不收会遭鬼魂侵袭,夺幼儿灵魂。景颇族则认为不能用筒裙直盖熟睡的小孩,否则附在筒裙上的大人的灵魂会伤害幼儿的魂魄,令幼儿永远睡不醒。

中国古代关于女子衣饰辟邪的主要原则,是要穿得严严实实,不能裸露肉体。否则肉体被人看见,灵魂就失去了自由,毫无自卫能力,只能听人摆布。在孟姜女的传说故事中,万喜良为逃避修长城的苦役,跳进了孟姜女的家院,正巧看见孟姜女卷起衣袖洗胳膊,于是孟姜女只好做了万喜良的妻子。另一方面,女子的衣服,特别是内裤,对别人来说又是一种“晦气”,因此不能晾晒在路口,也不能放在男人的衣服之上,否则会使男人倒霉。

6.等级禁规要遵从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对衣服的颜色和形状,往往有严格的等级禁规。如历代封建王朝都把黄袍、黄冠视为皇帝的专用物,其他人一概不准使用。对官士农工商等服饰也有种种禁规,要想避免灾祸,就得严格遵守这些禁规,不得僭越。

臣民衣着黄袍、黄冠,会被视为“造反”、“篡位”,招致大祸。历来不乏以此来判刑定罪的实例。

古时朝官的衣冠也是有严格等级标志的。冠一般以冕旒的串数多少来区别等级的高下,衣一般以质料的优劣和图案的形状来区别。未达到这一级别的官,绝不能穿这一级的官服,否则会有罢官的危险。历史上有几次明文规定商人不准穿华丽服饰,否则被人发现告发,其家财要没收充公。历朝对老百姓的服饰颜色和款式也屡有禁令。如汉朝规定平民只能穿布衣,明代规定:“庶民妻女用袍衫止黑、紫,桃花及诸浅淡颜色,其大红、青、黄色悉勿用。”宋代规定不准民间穿黝色布,“违者罪之”。

另外一些民俗约定的衣饰禁规也是必须要遵从的,否则就会被认为有灾祸发生。如民间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说法,要求服饰将身体各部位遮得严紧,即如果穿衣不完整,被人看见其肌肤,其灵魂也就被看见者控制了。又如,河南沁阳一带有“反穿罗裙,另嫁男人”的说法,即如果女人反穿罗裙,就会死丈夫。再如妇女旧时还忌不裹脚,说裹脚带松松拖拖的女人,必定要犯酒色。民间是反对衣冠不整的,特别是在公共场所,绝不能袒肩露背,否则会引起公愤。相反衣冠整齐者能辟邪祷福。《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授天天都是衣冠楚楚,对待自己的寡嫂十分有礼貌,如果没有戴冠,便不敢进屋见嫂子,结果辟却了一切邪念,做了大官。汉景帝时以孝谨闻名的石奋,每在家里接受子孙拜谒,必要正襟危坐,结果威严无比,连鬼神也敬之三分。由此可见,要求辟邪趋吉,民俗约定的衣着禁规也是必须要遵从的。

7.饰物护身鬼神远

中国古代有将金属、玉制器作为饰物的,或镶嵌于衣饰之上,或戴于头上,或戴于手臂、脖子上,以为这样可以辟邪。《红楼梦》载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可通神灵,是贾宝玉的命根子,丢了它贾宝玉就会失魂落魄。汉族和其他许多少数民族都有给小孩戴金属锁的习俗,相信金属锁可以将人的灵魂锁住,使之不会被鬼魂夺去。成年人有戴戒指、耳环、手镯的风俗,其本来的含义据《清稗类钞》说是:“盖古宫禁中本用以为嫔妃进御或有所避忌之符号。”民间还有在衣饰上印上龙、凤、麒麟、狮子、虎等图案的习俗,据说这样也有驱邪能力,相信这些动物的图形可保人们免除灾祸,驱避鬼祟。

玉在古代多用于祭祀神灵,与神灵密切相连,被视为是有神力的宝物。《山海经·西山经》说:玉“坚粟精密,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享,君子服之,以御不祥”。可见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已有了“服玉”辟邪的风俗。《山海经》同时还说到:佩带金属物器,可以使人不生气,不染病,避雷霆,甚至在战场上还可以“御兵”。古人之所以认为金属制品能辟邪,大概有这么几种因素:①古代中国的吉祥物大多是用金属制成的;②古代象征权力的鼎是用铜做的;③金属还往往是财富的象征。古代皇帝穿龙袍,皇后穿凤衣,据说有两种作用,一是告诉龙神自己是龙的后代,这样就可避免龙神伤害自己;二是祈求龙、凤帮助后代抵御他神的侵扰,保护后代。显然,民俗以为把吉兽、灵兽、凶兽的图案印在衣服上就可以辟邪,实则是古代图腾崇拜的一种体现。

8.衣服收藏保灵魂

古人认为服饰与灵魂是不可分割的,衣服往往是灵魂的寓所之一,因此要像保护灵魂一样保护好衣服。

衣服要经常拿到太阳底下晒,并要在日落之前收回藏好。因为鬼魂是怕太阳的,经过太阳的照射,一切鬼魂都是藏不住了,这样就可避免鬼祟对灵魂的侵扰。民间忌讳将小孩的衣物在夜间晾置室外不收,怕染了贼星或鬼祟邪气。据说夜间多鬼鸟,恐污衣物,使幼儿患病。《荆楚岁时记》说,有一种鬼车鸟,能进人家收人魄气,如果让其侵袭幼儿夜露的衣物,幼儿的灵魂就会被其掳走。台湾一带也有夜不晾衣的习俗。据说主要是避两个东西。一是避温、热、风、寒、惊、积、饿、饱八邪之害;二是避无辜鸟,传说此鸟夜飞昼藏,是鬼祟化身,且无子,喜欢取人子抚养,如夜晾在外的小儿衣服被其撞见,即取此儿去也。

在厌胜、巫术盛行的中国古代,收藏好衣服成了辟邪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自己的衣服落入坏人之手,那坏人就能通过服饰施行巫术,使之遭受不幸。

同类推荐
  •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历经沧桑洗礼的古民居应当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人类栖身居所的演变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类从居无定所到结庐而居,这一小步,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今天,面对仍有幸留存在大地上的一座座古民居建筑,一个有历史感的人,不免会想到,那是时间的积淀,是文化的积淀,是先人劳动创造的结晶。
  •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俗民风、中华老黄历四个部分。这里有民间诸神那些迷人的传说故事,有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法,有独具特色的婚丧嫁娶仪式,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民间禁忌,也有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这些汇成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华民间世界。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
  • 西安半坡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

    古老而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像母亲的乳汁一样,浸润着宽广而深厚的黄土高原,三秦大地留下了中华民族先祖光辉灿烂的足变迹。沧海桑田,遥远的历史早已被漫漫黄土所尘封,昔日的熙熙攘攘也被无尽的岁月所淹没。
  •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你也许不同意摩罗的观点,但你无法回避本书所提出的问题。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被撕裂的痛苦命运是如何形成的?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外,是否还交织着自我撕裂的主动选择?在军事上、政治上的一系列失败以后,在一个多世纪的富国强民的峻急追求中,是否引发并促进了国人全面的精神崩溃?中华文明是否发生了彻底的断裂?它又是如何被割裂的?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在向现代化的全面皈依中,文化精英们是否产生了自我怨恨的文化心理?它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被释放出来的?其中又交织着什么样的权力博弈?今天的中国人面临着何种处境?未来中国的命运又会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抉择?如何行动?若要了解这一切,你不能不读《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若想解答这一切,你不能不独立思考!
热门推荐
  • 社团往事

    社团往事

    社团是一种特殊的组织,他们拥有不在少数的成员,掌控着自己的势力,经营着自己的生意,在这些生意当中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他们是一群有组织的犯罪团伙。社团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与警察经常上演着猫和老鼠的游戏,但也像朋友一样共同维持着某个地方的秩序,在这个圈子里,生存是艰难的,因为利益才是每个人的最终目标,道义与背叛,朋友与敌人,什么才是应该遵守的原则,这个问题拷问着每个人的心灵。
  • 半尺荒年微微凉

    半尺荒年微微凉

    如果哪一天你突然想起我了,请一定要是笑着的,我很庆幸尽管时光荏苒,可我依然能给你带来瞬间的笑容。如果回望时光,你从未忆起过我,那你永远不会知道,漫漫一生,也有一个女孩,很真很真地喜欢过你。
  • 中华营养百味:津津有味主食

    中华营养百味:津津有味主食

    一般来说,主食中多含有碳水化合物,因此是我们饮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主食是指传统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由于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的主要摄入源,因此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土豆、甘薯等块茎类食物被不同地域的人当作主食。《津津有味的主食》为您详细介绍了黑椒牛柳炒面、荷香莲子粥、翡翠鲜虾面、香菜羊肉馄饨等佳肴的做法。
  • 本王爱妃是公主

    本王爱妃是公主

    蓝若冰,世界著名的蓝氏集团二小姐,杀手风云榜排行第一的杀手,死于亲姐姐的枪下。体穿到了璃王府,被璃王娶为王妃。却在璃王被皇后陷害以后,他一纸休书,将她赶出王府,她心痛,殊不知,他的心,比她还痛。五年后,在璃王参加云染国太后的寿宴时发现,她竟是一年半前风靡全大陆的战神女王——纳兰映雪,也是云染国的宣怡公主,皇帝最敬重的大皇姐。战神王爷配战神女王,绝配!但是她在地位爱情两双全的同时,却发现她那令人意想不到的身份,她有着她自己的使命。使命和爱情,她,会怎样抉择?
  • 到时无情

    到时无情

    我已经不记得我喜欢过多少人,也不记得在那些人中我真正爱的到底是谁。是雯?婉婉?还是夏芮?我全心全意的付出,得到的是什么?有人说我是花花公子,我花了吗?读者心里清楚,我自己也清楚。让我们随着这部《到时无情》去感想自己人生中,那些抹之不去的情感。相信在这个玄幻科幻满网络飞的年代,这部作品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
  • 宣仁太后

    宣仁太后

    杏花烟雨的江南,春草漫过河堤的时节。她捧了一盏明茶过来,浅笑盈盈。这一笑,似已耗尽一生等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划破长空

    划破长空

    身世迷离‘心'遭‘禁’,少年不屈傲天地;一场虚假情缘,岂为羁绊?心宽天广,邂逅千娇美女,一路风烟,进学阁,风起云涌。九华崛起,灵山历奇…生死无尽,情真义切,少年气贯九天,最终探得一线身世之迷。魔灵界展露头角,星辰海万丈风烟,玄冥界决战,扑朔迷离,雾锁云天,谱写绝世传奇…
  • 管理员工的艺术

    管理员工的艺术

    任何一位置身于部门主管或领导岗位的人,首先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员工问题。管理工作之所以具有立体的和动态的操作程式,就因为这其中存在着活生生的人的因素。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欲望的,且有与其思想、情感和欲望相对应的行为方式。
  • 萌宠系情:主人,我爱你

    萌宠系情:主人,我爱你

    某一年的某一天,夏璇染在一个夏日下雨天遇到了一只正在她家的屋檐下躲雨的小猫,又顺手将它抱了回来,扬了起来。从此她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去死吧,我就不该捡你回来!”夏璇染怒了!扔了一个枕头出去,却被对面的人轻松抓住。“你敢再说一遍吗?亲耐滴主人?”对面的人微笑着说。——片刻后——“我错了嘛,你大人不记小人过嘛!”夏璇染摇着“尾巴”对着旁边的人撒娇道。没办法,谁让夏璇染是人家的主人呢?!
  • 二虎寻宝记之天顶山

    二虎寻宝记之天顶山

    这是一本很有创意的小说,书中结合了“中国民间传说上古神兽”是一本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小说。俗话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意。二虎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和父亲刘柱子相依为命,刘柱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自己父亲说过宝藏的故事,刘柱子每天晚上做梦都会做同一个梦。梦到他带着无数的财宝回到了家里,拿着这笔财富他过得是花天酒地,但是梦终归是梦永远不可能成为事实。于是这个梦伴随了他整整30年的时光,就在有一天刘柱子下定决心去寻找这传说中的宝藏的时候,这时候一个意外让刘柱子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