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4500000041

第41章 中医药学历史渊源(2)

董奉用收获来的杏实、杏仁换取药物和粮食,又救济那些贫苦者,深得人民的崇敬。以后每到春天,杏花盛开,春意满园的时候,人们便想起他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的事迹,称赞他“誉满杏林”或“杏林春满”。从此以后,人们对医德高尚、技术高超的医生,或举办中医药刊物、开设中药店堂等,常用“誉满杏林”“杏林园地”“杏林堂”等,来给予赞贺或赠匾相谢。

第二节中药史

12.简述中药概念和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简言之,中药就是中国传统习惯用于防病治病的药物,通常称为中药(包括中成药)、中药材、中草药、传统药物等。它与西方药物的不同点,是从天然的动植矿物家族中直接获取或经加工炮制后用于防治疾病的物质。在时间上,中药有几千年历史,西药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由西方国家传入的。西药是通过化学合成等生产工序用来防治疾病的药物,在国内只有160余年历史。

中药是从原始石器时代起,我国劳动人民采集植物、狩猎动物充饥,逐渐实验有的有止血、发汗、镇痛功能,有的可以止吐泻,有的吃了不舒服中毒死亡等作用,进而将这一部分动植物保存下来,用于自我调节使用。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药”的概念。故《淮南子·修务训》有:“神农教民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令民之所避就”之说。《山海经》中也记载有“十巫往来于灵山采药”之事。说明最早是不存在医的,之所以有巫采药,这多是指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巫人根据民间的实践经验,形成的药和药物治病的最初概念。

13.本草的收采与种植最先出现于哪个朝代?

药物的收采与种植,古时多由医家兼任其事。盖采集早晚、种收时间、收采加工方法与药效的关系等,是历来强调的中心内容。此门学术,大约于公元300年始见端倪,公元500-600年收采和种植已形成雏形理论。从《隋志》中可以看出有许多关于采药、植药方面的论述,其重点有采药时间、四时采药等,但由于生齿日繁,用之者众,生之者寡,生药种植之学遂问世。《千金翼方》中更立一门专记药物采植事。东晋和隋唐政府,为了它们自己的利益,还建立了药园和培养生药人才之事。宋代科学家沈括,对药物的采收时限,更有精辟地论述,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沈括既不唯古,又不道听途说,而是根据季节的来早与来迟、土壤肥瘦和山冈平川之不同,对一些常用药物的采收时间,作了精确的记叙。

说明本草的收采和种植是有很长历史的,而且论述广泛,叙理精确。

14.我国历史上哪些朝代中医药发展最快?

根据历代王朝对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所采取措施的不同,中医药学的发展也各有差异。综合有关资料和史籍考证,我国中医药发展最快、最兴旺的是隋唐至两宋。唐自统一中国后,疆域广阔,百姓安乐,经济不断发展,尤其农业发展迅速,对外交流亦日趋频繁,中医药事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且各种医药着作和药物品种不断增加。如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由长孙无忌(后因武后篡权,长孙皇后被贬,故改李绩)偕苏敬等22人负责编修的《新修本草》(亦称唐本草)。当时由政府发动全国各地征询药物形色、功效、产地等,具送中央,经采用之后,在全国发行的,是最完整的一部药学专着。此外还出现了《食疗本草》、《蜀本草》、《本草拾遗》等大批本草着作。这时全国已发现的药物约达1500余种。宋朝亦由于上层政府的重视,开国后不久即诏刘翰、马志等9人编修了《开宝本草》,由官方颁行全国。其后,接着出现了4种本草着作,篇幅和内容都较前有所增加。这时全国药物总数已发展到2400余种。可以说此时已是我国药典学发展最鼎盛的时期。

只是后来由于上层政府的腐败,宋朝的国势日坏一日,整个中医药事业也跟着走了下坡路。

15.中国最早的药物汤液创始人是谁?

药物汤液是我国商代一位奴隶总管创造发明的。他名叫尹伊,原来是厨子出身,善烹饪,因辅佐汤王有功,后来被提升为宰相。由于长期的职业体验,掌握了酒的特性和其麻醉、活血、止痛、消肿、散瘀等作用,经常用酒泡药治疗一些肿痛外伤,很有效验。从此便出现了中药液体制剂和后来的酊剂。《汉书·艺文志·经方家》中,有尹伊撰写的《汤液经法》32卷,至汉代共流传了1000余年(后战乱散佚)。医圣张仲景在他的《伤寒杂病论》中,许多药物选摘自《汤液经法》。根据尹伊这一发明创造,后人称他为药物汤液创始人。

16.中国古代药业交易形式和特点怎样?

自秦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至清朝末年(公元1911年)的几千年中,中国药业的交易不断扩大发展。其主要形式是由集散地、榷场到市泊、药行,至零售的药店、生药铺、卖药所、药局,以至肩负药篓、药郎担的郎中等10余种。尤其以知医卖药的商业性医生,或采炼丹砂至巨富者,屡有其闻。

从交易特点看,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私营或集体联合行医售药者,占主要成分。医药不分,自采、自制、自售、自行看病。

(2)从梁到隋唐时代(公元557-907年),开始出现药行、药所、药店等集体性质的联合经营机构,少有兼其医事者。但仍为民间企业。自宋神宗时(公元1076年),开始设立国营药业,从此打破了过去长期民营药业的历史。

(3)药业交易多以都市为中心,许多穷乡僻壤难以求得医药上的满足,只求助于民间草泽医和单验方治病。

(4)分类分科售药在公元5世纪时已有出现,到两宋时代(公元960-1279年)更加发展。如北宋开封的“小儿药铺”、“山水李家口齿药、咽喉药”以及专售美容药的“张戴花洗面药”和专售丸药的“百钟园药铺”。

(5)国营药业即由政府开设的药局、官药局、惠民和剂药局等出现。

(6)注重医药知识的宣传,形式多种多样,有路牌广告的、有布帛绘图的、有异怪动物吸引售药的,还有名山石刻的等。

17.古代正式的官方售药机构起自哪个年代?

我国古代售药机构,前期多为民间个体或集体。自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才由太医局创设卖药所一处,成为国营药业的嚆矢。仅这一年它就盈利二万五仟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增为5局,改称“惠民局”又增和剂2局。至于药局的改名,均在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这年4月11日奏改“两修合药所曰‘医药和剂局’5处卖药所曰‘医药惠民局’”。当时在东京(今河南开封)有5局,唯全国各州府仍称“熟药所”。南渡后绍兴六年(1136年)1月4日,诏于临安置太医局熟东南西北4所,内有1所改为“和剂局”。绍兴十八年(1148年)闰8月23日,始把“熟药所”依汴都之制,改为“太平惠民局”。二十一年(1151年)闰4月2日,又将各府州军的“熟药所”名称改为“太平惠民局”。内部组织复杂,权力亦很大,如杨倓(《家藏方》的编者),于乾道元年(1161年)任淮西总领时,竟奏请把“杂卖场”并入“惠民局”。至各地药局规制巨细如何,今不能详。唯如绍定四年(1231年)吴渊守平城苏州时所创的“济民药局”,不仅有屋35椽,而且所采购药物亦远及云、贵、川、广。

18.中药店堂药斗与抓药的来历如何?

此事来源于汉代末年张仲景“坐堂行医”一说。张仲景自幼好学,后官至长沙太守,为拯救黎民百姓,在扁鹊周游列国为人民治病的感召下,他公然打破官府的清规戒律,坐在办公大堂上,一边料理政务,一边行医,不断为病人诊脉处方。从此“堂医”、“堂药”便很快流传开来,如“同仁堂”、“达仁堂”、“敬修堂”等。

至于药斗和抓药,历史上亦出现甚早,梁唐时的“百眼橱”便是这种设置的开端。唐名医孙思邈,鉴于药物品种浩繁,性味各异,特缝制许多小口袋组成的“药围身”系捆于腰上,每采集到一种药材,随手装入口袋内,看了病之后,从袋里一撮撮地抓出药来,告诉方法让病家自己炒制后,合一起煎服。宋代时药店柜台和盛药的“斗格”,与现在的药柜一模一样。北宋宣和前着名画家张择端在他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处药铺,招牌上书“本堂法制应症煎剂”八字依稀可辨。说明自唐以后,各地均仿照“百眼橱”、“斗格”制成了大小不等的药柜装药,“抓药”或“撮药”亦因此而得名。

19.光怪陆离的古代中药市招所谓市招意即当代的商标广告。我国历史上中药商标广告业起源甚早,自三国、两晋至南北朝时期,多在石碑上刻字宣传医药知识。至北宗宣和前张揣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出现(为当时赵太丞家治病而兼售药之广告之绘)门前竖起高出屋檐的布制大路牌广告4座,突出介绍各种中药丸、散、膏、丹的神奇作用,甚至有“仙药”之类的市招之后,医药广告业更进了一步。

有的药肆则靠偶然治愈宫廷统治者某一病人,拿皇上赐给他的匾额或物品,招摇过市,作为招来顾客的大本钱。如临安严防御药家,治好了宫廷一位闺秀之病,皇上钦赐他一套“金杵臼”,随后其乃将此物披红挂绿奉香供之,并制作成广告大肆渲染,从此此药肆声名大振,药业久兴不衰。

有的医药店堂或市摊,利用动物牛、马、豹、鱼骨、海龙等独特的力气和形状,精心绘制出广告市招,也非常富有吸引力。如汴京城中一处专售疝气药的李家药肆,鉴于此病甚少,求者不多,他不惜巨资,请来名雕刻匠制作出一头木牛作为市招,从此,南北瘿疝求药者纷纷而来,盈利十分可观。

还有的人制作出更富有戏剧性的市招,用以推销供用单一的药物。如宋代饶州一家高姓药肆,因世售风药,其商标为一大力士手执钗钩,牵着一头墨染的木猪,人畜魁伍健壮,甚俱引力,市人称为“高屠”。布出后,观者络绎不绝,不少人慕名前来求购。

此或亦韦慈藏携黑犬为售药广告之遗迹。

在五代,还有人在药裹纸上画出神鬼、犬马一类的商标图案,宣传其药,实为后来诸药肆在药包纸上刻印图画,介绍名贵药物说明书作为广告市招之先声。这类广告同样发挥着荐引促销的作用。

至于流动性较大的药人,常纵横市巷,以舞刀弄蛇、戏耍猴犬、执着虎撑等招揽顾客的屡有所见,虽本利不大,围观求购者也往往是众躯成城。到元明以后,这类广告就更加普遍了。

第三节经典史

20.你了解中医药四大经典着作和《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吗?

被称为我国中医药四大经典着作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的《伤寒论》,原为《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与杂病两大部分,历经后人多次编纂,且把杂病部分析出,而改名《金匮要略》,于公元8世纪行世,其后又历经编校,今之传本为25篇,合262方,分为3卷。

《黄帝内经》(亦称《内经》)是由黄帝与岐伯论难而成的,为古老而又系统的一部中医理论着作。虽成书于西汉末年(公元前206~公元23年),然许多内容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或以前。

此书始见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所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在我国古代医药典籍中,以《黄帝内经》最为难读,医理艰深,文句古奥,字义难解,学者常有“望洋兴叹”之感。但它收入的内容,恰似一枚浩大的“珍珠囊”包括了人体解剖(肌肉、脏腑、血脉、筋骨形状及内脏容纳水谷)、生理(六经分布、血液、消化功能、脉搏及一切器官的功能)、病理(阴、阳、风、寒、暑、湿、燥、火反常及创伤、虫毒、男女性生活及精神变化等)、诊断(望、闻、问、切等)、治疗法则(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5个主要方面。

后来流传的《黄帝内经》是经过历代兵、火、虫、水之害以后的补缀本,虽不能全作“异蜕”而论,然不少章篇却有所疏漏或变意之处。

21.你能说出《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着作的衍化过程吗?

关于“本草”二字的涵意,因为“药”原本出于以植物多数的草本,所以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大都称为“某某本草”。历史上以“本草”二字冠名的药学专着多达400种以上。

《神农本草经》3卷,原本早已亡佚。现流传的3卷本或4卷本,大都是明清以后,学者根据《证类本草》(因为此书大都是引用《神农本草经》的原文)和《本草纲目》中白话文的重辑本。正式的《神农本草经》,始见于《隋书·经籍志》,它是西汉末年汉武帝“神仙说”尚未完全消沉的时候成书的,因和神农所处的世次差讹较大,也同《黄帝内经》一样,用神农假托其名而来,原作者不详。此书是一部总结西汉末年以前的开创性药物学手册,共收载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这是根据术数学家“岁年365日之数”而来的。神仙之说,“得上品者,后天而志;其中品者,后天而游;其下药茯苓、菖蒲、巨胜、黄精之类,服之可以延年”。这本书将汉武帝时玉石丹砂类“仙药”列为首卷;发现当时药物的主要产地多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以北地区,其药物功能大部分符合现代医药科学;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神鬼巫术气息,显然当时巫术占了相当重要或主导地位的。

同类推荐
  •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

    全书共分12卷128篇,全面概括了针灸史、脏腑经络、病因病理、俞穴、刺灸临床治疗各个方面,是一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宝贵临床经验的精华。
  •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的。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内分泌科常见症状的诊断、临床常见内分泌科疾病的诊疗、内分泌科疾病的特殊检查。
  • 养老护理日常照护技术

    养老护理日常照护技术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 孙思邈与千金方

    孙思邈与千金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孙思邈与》介绍了孙思邈与《千金方》的有关内容。《孙思邈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作者从“中医有用吗”开始,继以如何正确地学习中医,如何打好中医的基本功,如何正确看待西医“病”与中医“证”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施治,并通过大量显示中医药神奇疗效的疑、难、危、重病例的真实记录和诊治分析,对临床常见运用中医药误区的产生原因加以论述,进述个人的治学观点和临床体会,引导中医学子们正确评价的看待中医光明的前景。作者把深奥的中医理论寓于风趣幽默的语言之中,给读者营造一种轻楹的阅读氛围。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业者、中医学好者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纨绔邪神

    纨绔邪神

    人生为棋,我愿为卒,行动虽慢,可谁见我都会后退一步。
  • 战神武祖

    战神武祖

    这里是玉灵大陆,主角洛星宇因为一次离家出走,而奇异的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也就是玉灵大陆,为了寻找回家的路,他经历了无数事件,神秘的精灵族;可怕的神级傀儡;凶险的坠落之神,请看星宇如何在险境之中,成为一代战神,并找到回家的路!
  • 当异地恋

    当异地恋

    以前流行一句话: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但真心爱过是否真的舍得就这样放弃?不舍得放弃的爱情又将何去何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年轻人分隔两地的爱情最终会走向何方。。。
  • 开口不说爱

    开口不说爱

    那一天,他满脸自嘲,说:“......你从来都不爱我,不是吗!你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而我从来都是每个人中可有可无的一个...既然不爱,我们,分手吧。”而她,一如往常般挂起温柔的笑意,答道:“好!”.....一朝错许的心,一段已刻骨的情。爱,就该大声说出来!可惜,她不稀罕......
  •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讲述了一千年前,洛阳江上恶霸乡绅垄断 船运,阻止建桥;蛇妖龟怪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天庭仙界“文曲星下凡”的蔡襄身负家仇民怨,从小就学武修文,希望能为洛阳江边的老百姓除掉 二害。为此,蔡襄日夜勤学苦练。后来,他进京赴考当上了高官。为了筑桥 除害,他回到泉州当官,坚持与魔界妖怪、恶霸乡绅作战,最终消灭了二害,并为泉州老百姓建造了洛阳桥,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传奇》涉及人物形象众多,采用3D纸偶形象,非常逼真,再现 泉州人民不畏艰险,用智慧和汗水建造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的历程。
  • 异次元——浮生一梦

    异次元——浮生一梦

    她,是一位超强占卜师。四大神鸟在旁边守护,连世界上最后一只蛇形凶兽九幽彩灵蟒也只能在其手下徘徊。她,是远古凶兽。创世神的爱人,世上最古老的生物。当两位齐聚,且看她们如何笑看浮生。
  • 水木春秋传

    水木春秋传

    明朝嘉靖年间,皇帝陷溺修道炼丹,无心朝政。又逢奸臣当道,敛财聚众,意图篡位。忠良直谏,反遭陷害。绝世神功,得逢其主,为父伸冤,奸贼得诛。儿女情长、传统文化、离奇情节贯穿其中,正是一段浩荡的血性男儿成长志!不想写乱七八糟毫无根据的YY,背靠厚重历史,希望本书能成为大家耐心细读的好作品,带给大家惊喜。
  • 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优酷老友记,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平时公众眼中的商界大佬们,可以坐下来,聊一聊各自的故事。他们当中有地产界的风云人物黄怒波、冯仑、王石,互联网领域的先锋人物马云、古永锵、周鸿祎,实业界的元老柳传志、王建宙,青年导师新东方的俞敏洪,娱乐大咖周星驰、陈可辛、王长田,电商界的新秀陈欧……他们有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经历,在“老友记”这个混搭的平台,在巅峰对谈中,呈现出各自真实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内幕。你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的个性魅力、商业智慧和人生哲学。他们在商海沉浮中历练出的睿智眼光,他们在无数风险中所沉淀的宝贵经验,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笔巨大财富。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成功,相信对你我都会有所启迪。
  • 蛮荒神王怒

    蛮荒神王怒

    一辆奇异的公交车,搭载莫言走上穿越的道路,公交车上三十六个诡异的乘客,在异世界之中变成了莫言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奇异助手,三十六个乘客拥有三十六种能力,在魔幻的世界中,将推动莫言走向何方?在兽人族和海族的联手侵略下,莫言带领着自己的三十六天将,立地成神,一怒成神!精彩敬请观看——蛮荒神王怒!
  • 龙行黑暗

    龙行黑暗

    白骨路,人头灯,杀神守孤坟,一个地下世界的杀神,通过血色的洗礼,最终站在了黑暗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