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滕是个牙刷公司的职员,他发牢骚是针对牙刷而发的,这两者自然地联系到了一起,为了使自己的牙龈不出血,也是为了加速公司的业务发展,他在发过牢骚之后很快就想到应该制造出一种不会使牙龈出血的牙刷来。
有位作者曾在一本《燃烧你的不满》的书中说道:“不满足我们的活力源泉,是发展和发明的原动力。”发牢骚就是不满的反映,加滕就是没有局限于不满,而将不满燃烧起来,把它作为原动力,来推动自己的发明和创造。
加膝原以为牙刷毛的顶端是尖的,所以会刺得牙龈出血。但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后,发现牙刷毛的顶端是方的,这样更具有对牙龈的刺伤力。他想如果将牙刷毛顶端由方的改成圆的,不就不会使牙龈受到伤害了吗?这个方法应该比牙刷毛的用料再柔软一些、将牙刷在温水里多泡一些时间、或在牙刷上多用一些牙膏等办法都要有效得多。
于是,加滕把他的意见向公司提了出来,公司采纳了他的建议,将牙刷毛的顶端改成圆形。这一细微的改进,却解决了刷牙时牙龈出血的问题。于是,狮王牌牙刷极为畅销,一直在同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占到日本牙刷总销量的30%一40%。
加滕也由一个小职员成为公司的董事,从而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
人活在世上,总不免要发牢骚的,单纯的发牢骚只是一种消极的行为,如果你抓住发牢骚的契机,以此作为动力,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开拓出新的成果,那就会使消极行为向积极行为转化,那你不仅会是造福人类,而且会由此找到无穷的乐趣,享受到自己应有的一份利益。
模仿人手到创新
丸万工业公司董事长片山丰,1968年到美国旅行时,发现市场上有一种气体打火机,它易燃,能调整火焰,没有烟味,比汽油打火机具有更多的优越性,他意识到,这种打火机将很快会垄断市场。
他就进一步考察气体打火机的销售情况,果然不出他之所料,各地的经销商也都看好这种新产品,特别是看好名牌产品ROy4SON打火机,他就直率地谈出了自己的意向:
“我们公司将要制造气体打火机,你们愿不愿意订货?”
美国商人回答说:“有生意可做当然愿意,但气体打火机已有专利,你们怎么搞呢?”
片山雄心勃勃地说:“我们将气体打火机更新换代,创造出比具有专利的名牌打火机还要优越的新产品。”
“那当然好啦,但气体打火机是经过多年研制才推上市场的,已如此完备无懈,怎能一下子超过它呢?”
“完全可能。”片山带了一只名牌气体打火机回国,下令自己公司的技术部门,以这只打火机作样板,一定要创造出比它更好的气体打火机来。
经过一年的深入研究,丸万工业公司终于创造成了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气体打火机,并申请专利,大批量生产。
这时气体打火机已经垄断了市场,将汽油打火机取而代之,然而人们对原来美国名牌汽体打火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若干不足和不便,在这种情况下,丸万气体打火机正适应了人们对打火机更新换代的要求,于是世界各国的订单像雪片似的向丸万工业公司发来,使这种新型的汽体打火机一直保持旺销的势头,销售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一。
求新求变是人们的普遍要求,从模仿入手然后再来求新求变,创造出更新更好的产品,往往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黑色电扇的消失
三十年前,全世界的电风扇一律都是黑色的,笨重而又单调。那么,它们是怎样走出黑色“大门”的呢?说来你不会相信,追根溯源,它还是出自一个职工的合理化建议。
原来,那年全世界的黑色电扇都处于滞销局面。日本最大的家电企业之一东芝电器公司也陷入困境。它的14个大仓库积压了大量电扇及其材料,无法处理。整个公司上至董事长石坂下到普通职工,没有一个不是愁眉苦脸的。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普通的职工突然找到大老板石坂。坦诚进谏道:“我认为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品的要求已开始逐步从实用型趋向美观实用型。我们由于没认识和适应消费者的要求,才造成电扇的滞销。如果在色彩和样式上改革一下,将黑色改成漂亮的白色,样式也改得优美一些,我们公司的生产就定能走出低谷。”
石坂听完他一席话后,顿开茅塞,不禁连连拍打着那员工的肩膀,赞不绝口道:“好!好!好!你这办法也许是打开销售僵局的最佳选择!”
说干就干。第二年夏天,东芝电器公司向市场推出经过改装的白色电扇,人们立即为那宜人的色泽和形状的优美所倾倒。数月之间畅销数十万台。公司历年仓库积存的产品经改装后全部出空,新造的更是供不应求。石坂以此为契机,继续推出各种颜色和式样的电扇,并将这种改革精神运用于其他电器产品上,都收到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黑色电扇终于被推进了历史博物馆。
瓶口开大一点儿
日本市场上出售的番茄酱牌号也很多,但最受欢迎的是“可果美”牌。后来又出了一种叫“森永牌”的,销量也不错,但也只有“可果美”的三分之一。尽管森永厂家想尽各种办法,吸收可果美厂家的经验和优点,尽管“森永”牌比“可果美”牌在质量、包装、价格上都不逊色,人们还是喜欢“可果美”。于是森永大做广告,宣传费用掉不少,但仍不能与“可果美”匹敌。
森永厂就发动全体成员找原因,想办法,一定要使销量超过“可果美。”
有两个年轻的推销员聚在一起,他们拿了一瓶“森永”,一瓶“可果美”反复品尝比较。两瓶番茄酱调来调去,甚至他们后来连自己吃的是哪种牌号也记不得了,还是品尝不出优劣,因为两种番茄酱的口味基本是一样的。
两个推销员继续探讨着,甲问乙:“在这种情况下,你处在一般顾客的地位,将选用哪一种?”
“可果美!”乙回答道,旋即又反问:“你将选用哪一种?”
甲也回答道,“可果美。”
他们是熟悉顾客心理的,一旦对某物品产生了信任感后是不会随意调换的。这两个推销员品尝着,谈论着,像发疯似的将两瓶番茄酱几乎要吃光了。就在这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不论“可果美”还是“森永”,都是装在小口瓶里倒而食之的。到快要吃完时,总有一部分番茄酱倒不出来而留在瓶内。
甲说:“我们不但要研究‘可果美’的优点,还应注意‘可果美’的缺点。”
乙说:“可是我们在吸取‘可果美’优点的同时,把它的缺点也一古脑儿地取来了。”
于是,这两个推销员立即向厂方建议,将“森永”牌番茄酱的瓶口开大,大到可以用汤匙伸进去掏。
这一招果然产生了奇效,“森永”牌番茄酱的销售量立即直线上升,超过了“可果美”。由于以往的瓶口太小,要倒出来得用力摇、碰,越到后来越困难,以至于吃到最后,还会留下不少番茄酱在瓶内倒不出来,一般人却觉得可惜。而现在“森永”牌番茄酱将瓶口开大,它吸取了“可果美”的长处,又把其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自然就战而胜之了。
废报纸里创事业
报刊发行越多,过期的旧报纸也就越多。利用旧报纸来生财,这已不是什么时兴的行业。几乎有报纸的同时,就有收购旧报纸回炉作为再生纸的原料,也有用以糊墙或是包装东西的,总之旧报纸的收购者只是“捡破烂”的一种,工作又脏又累,收入却很低微。
然而有人却从废报纸堆里创立自己的事业。法国人克里蒂昂·巴伊是一位旧报纸、旧刊物的收藏家。他设立了一家收购和出售旧报刊的公司,为此,他专门雇请职工,将每天收购到的旧报纸、旧杂志分类整理,然后将它们发送到下设的20个销售站,给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料。有的是提供原份报纸,有的则以剪报形式销售,这样就使旧报纸发挥了充分的利用价值,而且顿时身价百倍,公司从中获取盈利,一年的收入可超过1000万法郎。
克里蒂昂并不仅仅是为了赢利才创办这个公司的,他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社会信息的作用,实际上是功在社会利在个人,而且他酷爱报纸收藏。他不惜以重金收购一本本世纪初出版的讽刺报章,他的最大心愿就是要在巴黎设立一家报纸博物馆,以展示他的全部收藏的精华,并宣传如何利用旧报纸。
克里蒂昂的事业已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识和赞赏,也有些人来步他的后尘。在巴黎已出现专营旧报纸的商店,每份售价在100到300法郎,年代越久,期数越少的报纸价格越贵,这一点颇像邮票收集一样,但邮票偏重于艺术欣赏,而旧报纸则具有实用价值。
囤积发卡的女人
1970年,法籍华人成女士有一次逛巴黎市场。偶然发现一种银制发卡,她就信手拿起一只观赏,这是一种菊花形发卡,制作年代是1900年,就凭这两点,成女士觉得十分有价值。因为当时人们对东方文化很是崇尚,这年代久远的菊花状发卡,正是东方文化的产物。于是她立即将商店里所有的这种发卡都买了下来。
带回家后,亲友们都很不理解,买这么多发卡有什么用呢?但事实证明了她这一举动是非常聪明的。当有人得知这种发卡式样别致、历史悠久,也想去购买时,巴黎已没有这种发卡出售了。这就激起了人们更加强烈的购买欲望。后来,成女士将这种发卡转手出卖时,价格已数十倍地上升了。
成女士是50年代末来到法国的。她对收藏珠宝和金银首饰很有研究,年代越久的越感兴趣,特别是由名家设计的、带有签名的更是不惜重金将其购进。她那时花了6000法郎购得一只蜗牛状的金戒指。内壁刻有制作年代、编号及设计师的名字。那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欧美各国处于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时期,有些人暴富起来,喜欢佩戴由专家设计、形状各异的首饰。这类首饰数量不多,制作一次就不再重复生产了。不像后来的首饰用机械制作,成批生产,千篇一律。像成女士的这只戒指现在已成为孤本精品,其价值已不以金价来计算,而是以古董来衡量。市场价在6万法郎以上,看来还会不断上涨。成女士不肯出手,仍珍惜地佩戴在指上。
由此可见,花小钱也可搞囤积,也可以从中获利。关键是必须独具慧眼,看准货物的内在价值及其发展趋势。只有能识别货之“奇”,才能确定货可“居”,否则,岂非蚀煞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