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西医疗法
闭经是妇产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症状,表现为无月经或月经停止。习惯上将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与继发性闭经。原发性闭经是指女性年满16岁,虽有第二性征,而月经未来潮,或年满14岁,未出现第二性征也无月经。继发性闭经是指按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或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
青春前期、妊娠期、哺乳期、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出现的月经不来潮称生理性闭经。闭经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故以症状命名,这里主要讨论病理性闭经。
正常月经的建立和维持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以及靶器官子宫内膜对性激素的周期性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就会出现月经失调,甚至闭经。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类:
(1)子宫性闭经及隐经。子宫内膜缺如或受到破坏或对卵巢激素不能做出反应产生周期性变化,无剥脱和出血,称为子宫性闭经。如子宫内膜功能完好,可以对卵巢激素做出反应,仅由于经血排出通道受阻,经血不能流出,称为假性闭经,亦称隐经。
(2)卵巢性闭经。卵巢的先天性发育不全或功能缺陷,使卵巢分泌的激素水平低下或缺乏周期性变化而发生闭经。
(3)垂体性闭经。垂体前叶器质性病变或功能失调均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继而致卵巢功能低落而引起闭经。
(4)下丘脑性闭经。是最常见的一类闭经,以功能性原因为主。下丘脑弓状核含有传导神经内分泌的神经元,接受多处脑区的神经冲动,汇合成信号促使脉冲式释放GnRH。在卵泡期为维持正常卵泡功能,约每90min有一次GnRH脉冲频率,若脉冲式分泌模式异常,包括频率、幅度及量的变化,将导致卵泡发育障碍而闭经。
(5)其他内分泌疾病。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功能紊乱也可引起闭经,常见的疾病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肿瘤。
一、诊断
1.症状排除生理性闭经,月经停闭6个月以上。
2.病史原发闭经者,要详细了解其母妊娠过程、生产情况、生产发育史;继发闭经者,应询问闭经年限、闭经前月经情况、有无诱因及伴随症状和治疗经过。另须了解手术、用药、放疗及接触化学药物史。
3.体征原发性闭经多为功能性病变所致,继发性闭经多由器质性病变引发。检查时要注意全身发育状况,有无畸形;测量身高、体重、四肢与躯干的比例,五官生长特征;观察精神状态、智力发育、营养和健康状况。妇科检查应注意生殖器官的发育,有无先天性缺陷、畸形,第二性征发育情况,乳房有无溢乳等。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已婚妇女闭经须首先排除妊娠,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对闭经的病因及病变部位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有选择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1)孕激素试验:黄体酮注射液,每日肌内注射20mg,连续5d;或口服甲羟孕酮,每日10mg,连用5d。停药后3~7d出现撤药性出血(阳性反应),提示子宫内膜已受一定水平的雌激素影响,为Ⅰ度闭经。若停药后无撤药性出血(阴性反应),应进一步行雌、孕激素序贯试验。
(2)雌、孕激素序贯试验:适用于孕激素试验阴性的闭经患者。每晚睡前服己烯雌酚1mg或妊马雌酮1.25mg,连续20d,最后10d加用甲羟孕酮,每日口服10mg,停药后3~7d发生撤药性出血者为阳性,提示子宫内膜功能正常,可排除子宫性闭经,引起闭经的原因是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落,为Ⅱ度闭经,应进一步寻找原因。无撤药性出血者为阴性,应重复一次试验,若仍无出血,提示子宫内膜有缺陷或被破坏,可诊断为子宫性闭经。
(3)垂体兴奋试验:了解垂体对GnRH的反应性。典型方法:将LHRH100μg溶于生理盐水5ml中,30s内静脉注射完毕。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5、30、60、120min分别采血测定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含量。若注射后15~60minLH高峰值较注射前升高2~4倍,说明垂体功能正常,病变在下丘脑;若经多次重复试验LH值无升高或升高不显着,说明垂体功能减退,如希恩综合征。
(4)血甾体激素测定:包括雌二醇、孕酮及睾酮测定。血孕酮值可帮助判断有无排卵。若雌激素浓度低,提示卵巢功能不正常或衰竭;若睾酮值高,提示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等可能。
(5)催乳激素及垂体促性腺激素测定:催乳激素(prolactin,PRL)>25μg/L时称高催乳激素血症。PRL升高者,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TSH升高者,为甲状腺功能减退;若TSH正常,而PRL>100pg/L时应行头颅MRI或CT检查,以排除垂体肿瘤。PRL正常者,则应测定垂体促性腺激素。月经周期中尿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正常值为5~20U/L,LH为5~25U/L。若FSH>40U/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若LH>25U/L或LH/FSH比例≥2~3时,应高度怀疑为多囊卵巢;若FSH、LH均<5U/L,提示垂体功能减退,病变可能在垂体或下丘脑。
二、治疗
1.子宫性闭经积极治疗子宫病变,如抗结核、宫腔粘连分离或置节育器等。
2.卵巢性闭经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己烯雌酚0.5mg/d,或妊马雌酮(倍美力)0.3mg,连续21d,最后7~10d加服甲羟孕酮4mg,每日2次,于撤药性出血第5天重复如上治疗。
3.垂体性闭经若为脑垂体肿瘤所致闭经,应与神经外科会诊,决定治疗方式。有生育要求者,给予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或垂体催乳激素瘤患者应给予溴隐亭治疗。
4.下丘脑性闭经无生育要求者,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有生育要求者,给予促排卵治疗。
(1)氯米芬:适用于雌激素达一定水平(Ⅰ度闭经)的无排卵者。给药方法为月经第5日起,每日50~100mg,连服5d,根据B超或基础体温测定监测排卵,如无排卵,可增加剂量或延长服药时间(7~10d)。可连用6个周期。
(2)促性腺激素:适用于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及氯米芬排卵失败者。目前制剂有多种,必须在有监测排卵条件的情况下方可使用,以防发生多胎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并发症。
(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适用于下丘脑性闭经。
第二节中医辨证治法
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初潮;或月经周期已正常建立,又连续中断6个月以上,排除生理性停经者,称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
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停经,属生理性停经,不属闭经范畴。有的少女初潮后2年内月经未能按时而至,或有的妇女由于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偶尔见一两次月经不潮,又无其他不适者,可暂不作病论。本节所言闭经包括了中枢神经、下丘脑、垂体前叶、卵巢、子宫的功能性或部分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月经闭止。
闭经的病理机制虽然复杂,但概括起来可分虚、实两类。
虚者多由于精亏血枯,无经可下。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多产房劳、哺乳过久,或可由于脾胃虚弱生化不足,也可由于劳瘵引致肺燥阴伤,中焦虚火引致津枯,失血引致血枯,上述诸种因素若导致肾气虚、肾精亏、天癸不至或至而不充、血海空虚、任脉不通、冲脉不盛、则胞宫无经可下,而产生闭经。
实者多由于阻滞血隔,经行受阻。如感受风冷,寒凝血滞;忧愁郁怒、气机郁结;躯肥脂满,痰湿壅塞;症瘕积聚,瘀血内阻等,导致肾郁而开合失司、天癸不至、冲任阻滞、胞宫闭塞,产生闭经。
临床辨证要点从病因辨,虚证多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久病伤身,气血精津液耗损。实证多由于外界环境刺激,精神抑郁,或病理产物壅塞。从全身症状辨,虚证多见形体单薄,全身羸弱,气血虚衰,脏腑功能低下。实证多见形体壮实。从闭经病程辨,虚证常见月经后期、稀发、量少、色淡质薄而渐闭止的病理过程。实证多是月经突然闭止。
治疗闭经总则为通补兼施,视其虚实而选择重补轻通,重通轻补,先补后通或先通后补。治疗程序为先审其病因,继而审其病位,再审其虚实。一般而论,虚证宜补而通之。首用补法,待补到一定程度,病者感腹胀腰酸、乳房胀、白带多而稠时,再把握时机,寓通于补,适当加入活血通经药物,可望经血来潮。实证宜通而调之。但亦要寓补于通,切忌滥用通破,适当加入补益之品。
否则,不仅不能通经,反而易耗伤气血,使病情更加复杂。
1.肾虚证
证候:年逾18岁月经仍未至,或月经周期曾正常建立,而渐后期、稀发、色淡质稀而停闭。全身发育欠佳,第二性征较差,性欲低下。偏肾气虚者,尚见反应迟钝,面色苍黄无华或晦暗,表情呆滞,腰酸腿软,倦怠乏力,畏寒脚冷,尿多或夜尿;舌质淡、苔薄白或白滑,脉沉细。偏肾阴虚者,尚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头晕,耳鸣,腰酸。舌质红,苔白干,脉细数。
治则: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鸡血藤、何首乌。偏肾阳虚者,加巴戟天、紫河车、鹿角霜。偏肾精不足者,加阿胶、龟甲、生地黄、麦冬。服用一段时间后,若患者感腰酸、下腹胀、白带增多,加用四物汤及活血之品助其通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2.气血亏损证
证候:大失血后,月经骤然停止。或经量渐少,色淡质薄,经来延期、稀发,以致停闭。身体孱弱,面色苍白无华,言语低微,动则气喘,头晕目眩,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甚则毛发脱落不泽,肌肤干燥,乳房松软,性欲低下,阴道干涩,带下稀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则:益气养血,健脾补肾调经。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白芍、当归、陈皮、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甘草、熟地黄、五味子、茯苓、远志。此型闭经虽由气血虚弱引起,但由于精生血、血化精,精血同源而互生,故亦有肾虚冲任不足之病理过程,因此,治疗时尚需加补肾益精之品,如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枸杞子等。若大失血后见毛发脱落,神志淡漠,阴道干涩,尤需添加补肾之品,如鹿茸、紫河车、鹿角霜等。服用一段时间后,若见诸症均见改善,白带增多,可适当加强活血补血类,如鸡血藤、丹参、益母草、川芎之类,旨在通经。此外,尚需审气血亏损之因而治之;因慢性失血者,宜止其血;因脾虚者,宜加强健脾。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3.阴虚火旺证
证候:经来困难、量少、渐而闭止。骨蒸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咳嗽,吐血,咯血,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气短喘促,甚则肌肤甲错,下腹胀满按之如揉面状,阴道干涩,白带干少。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加减一阴煎加减。生地黄、熟地黄、白芍、知母、麦冬、地骨皮、甘草、黄精、丹参、枳壳。骨蒸潮热甚者加青蒿、鳖甲。咳嗽甚者加川贝、百合、五味子。咯血、吐血者加阿胶、白及。病程日久,病情严重者加龟甲胶、鳖甲胶、桑椹、女贞子。有月经征兆时加牡丹皮、赤芍、茺蔚子以助通经。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4.气滞血瘀证
证候:常先见经来困难疼痛,先后不定期,后渐至停闭,或骤然闭经。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下腹胀痛。或畏寒肢冷,下腹冷痛,得温则舒。舌紫暗有瘀点,脉沉涩或沉弦。
治则:理气解郁,温经活血。
方药:逍遥散加减。牡丹皮、炒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炙甘草。气滞甚加青皮、木香、香附。血瘀甚加桃仁、红花,或改用血府逐瘀汤。偏寒凝加桂枝、小茴香。若治疗一段时间,效果不着,月经未见复潮,则宜健脾理气调理,寓补于通。尤需注意的是,气郁者首重精神调养,注重心理因素,先解其郁。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5.痰湿阻滞证
证候:月经后期量少而渐停闭。形体肥胖或四肢粗壮,呕恶痰多,胸脘满闷或面目水肿,神疲倦怠,头晕目眩,带下量多而清稀。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滑。
治则: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苍术、香附、枳壳、陈皮、茯苓、天南星、甘草、姜汁、神曲。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第三节中医外治疗法
一、针刺疗法
方1
取穴:三阴交。加减:虚证配以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实证配以丰隆、太冲、血海等穴。
用法: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虚证针用平补平泻;实证针用泻法。
适应证:主治闭经。
方2
取穴:归来、关元、三阴交(双)、血海(双)。加减:肾虚型加太溪。气滞血瘀型加太冲、气海。气血亏虚型加足三里。寒凝血瘀型重用艾条。以上除气海、关元,其余穴位均取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