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是忍耐一切。忍耐是对意志的磨炼,也是力量的积蓄。它用无形的火焰融化着坚冰。忍耐带给你的痛苦,日后必成甘甜。忍耐不同于逃避,因为逃避是意志的沉沦,而忍耐则是不忘记自己的使命,让意志更加坚定。学会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善于忍耐,便是与佛有缘。
一块被遗弃的石头
在很久以前,某座城市里建起了一座规模很大的寺庙,建好之后,善男信女们便祈求西天的佛祖给他们送来一个最好的雕刻师来雕刻一尊佛像。
于是如来便派来一个精于雕刻的罗汉幻化成一个雕刻师来到人间。雕刻师在两块准备好的石料中选了一块质地最上乘也最有灵性的石头,开始了工作,可是,没有想到他才拿起凿子刚凿了几下这块石头便喊起痛来。雕刻的罗汉劝它说:“不经细细的雕凿,你将永远都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还是忍一忍吧!”石头答应了,可是,等到他的凿子一落到石头身上,它依然哀嚎不已:“痛死我了,痛死我了。求求你,绕了我吧。”
雕刻师只好停止了工作。于是就选了那块质地远不如它的粗石头重新雕起。虽然这块石头的质地较差,但它感到自己能被雕刻师选中而从内心感激不已,它更对自己将被雕成一尊精美的雕像深信不疑。所以,任凭雕刻师的刀琢斧敲,它都默然不响地坚忍承受。而雕刻师呢?因为知道这块石头的质地差些,为了展示自己的艺术,他工作得更加卖力,雕凿得更加精细,不久,一尊肃穆庄严、气魄宏大的佛像赫然立在人们的面前,大家惊讶之余,很快就将它安放到了神坛上。
这座庙宇的香火非常的鼎盛,日夜香烟缭绕,天天人流不息。为了方便日益增加的香客,那块怕痛的石头被人弄去填坑筑路了。由于当初承受不了雕凿之苦,现在只得忍受人来车往、频繁碾过的痛苦。看着雕像安享人们的膜拜,内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有一次,它愤愤不平地对路过此处的佛祖说:“佛祖啊,你太不公平了!你看那块石头的资质比我差得多,如今却享受着人间的礼赞尊崇,而我却每天遭受凌辱践踏,日晒雨淋,你为什么要这样的偏心啊?”佛祖微微一笑说:“质地也许会给你带来人们偏爱的幸运,但成功确是来自一刀一锉的雕凿啊!你受不了雕凿之苦,只能最后得到这样的命运啊!”
佛缘悟语
人生在世,生与死较,利与害权,福与祸衡,喜与怒称,小之一身,大之国家天下,都离不开忍。成大业要忍,谋生存要忍,保平安要忍,解困境更要忍。不经千锤百炼,怎能坚硬如钢?害怕艰苦挑战的人,是经不住风雨考验的。那些逃避困难的人,始终不会有所成就。
参禅悟道
优波离原是一个奴隶,身份卑贱,他是王族的理发匠。
有一天,婆娑王子、阿那律王子预备跟随佛陀出家,要优波离为他们理发。优波离很羡慕,但是他想起自己是奴隶,怎能够和高贵的佛陀生活在一起?不禁难过得痛哭起来。佛陀知道了,允许他立刻加入僧团,成为佛弟子。王子们随后来到,佛陀嘱咐王子们向优波离行礼,称他做尊者。佛陀告诉大家:“河水入海,同是咸味,四姓出家,同为释氏。”
经典典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不听劝告的野狐
在一片大草原上,有一只野狐和一只野鹿,他们同住在一颗大树下。树因为风吹嫩枝被折断而打在野狐和野鹿的背上。野鹿没有感觉到什么,因为风吹而树枝折断乃是平常的事。可是野狐就忍耐不住了,打算迁到别处去。
临走的时候野鹿说:“这颗大树能为我们挡风遮雨,更供给我们甜美的果实,你为什么要到别处呢?”
“不,我忍耐不住了,你认为好那你就住在这里好了。”野狐头也不回就走了。
野狐到了一个旷野,白天气候很热,到了晚上气候又变冷,它感觉到忽冷忽热很难受,住了几天便挨不下去了。当它要走的时候,另一只野鹿说:“狐兄,你为什么要走?这里虽气候差些,但没有虎狼出没不是很安全么?”还有一只野鹿也对他说:“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到什么地方都有不愉快的事情,你还是安心地住下来罢。”
“不,这种忽冷忽热我已经忍受不了,我还是到别的地方去。”
野狐又到了一处翠绿的山坡上,这里气候好,环境优美,就决定住在这里,住了没有几天,又想这里又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了,因为这里有凶猛的狮子,也有阴险的豺狼,时时都听到他们吼叫的声音,使它心惊肉跳,可是贪恋这里环境优美,勉强地住下来,有一天出去觅食时,给野狼抓住了才懊悔早先不听朋友的劝告,才有今天的下场。
佛缘悟语
如果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太过苛求,那么将没有适合我们生存的地方。生存本身就是忍耐和适应的过程,环境不会因我们而改变,强求只是自寻苦恼,甚至是自取灭亡。
佛典人物
二十四诸天之“阎魔罗王”、“紫微大帝”
阎魔罗王又称阎摩罗王、阎摩王、琰摩、双王等。阎魔罗王原是印度神话传说中掌管地狱之主,《黎俱吠陀》中称他还有一个妹妹,叫阎蜜,兄妹通婚,成为人类的始祖。所以他后来到地狱管理他的子孙们的亡灵。佛教产生后,把他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阎魔罗王传入中国后,产生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阎王爷”。阎王在印度佛教中本为单独一个,经过与我国民间信仰和道教信仰的融合,形成了“十三阎王”和“十殿阎王”,而通常以十大阎王的说法较为流行。中国的许多历史人物也加入了阎王的队伍,成了道地的中国阎王,如范仲淹等。
紫微大帝又称“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这一神名来源于古代对北极星的崇拜。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帝王星,他住在天上的紫微宫中。由此也称人间帝王的禁中为“紫禁城”。道教吸收这些说法,尊居住在中天紫微宫的北极太皇大帝为四御之一。其职责是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因中国古代农业与气候的关系十分密切,故太皇大帝深得民间尊崇。明代宫廷专门敕建了紫微殿,“设像祭告”。他常和玉皇大帝合供一殿,形象依据《洞真太极北帝紫微神咒妙经》,头戴冕旒,身着朝服,为人间帝王形象。
经典典籍
《大悲咒》
《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的主要部分,共有八十四句。其全名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神咒》。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世度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其中一字一句都包含着正等正觉的真实工夫,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
佛门轶事
大悲咒得名的由来
有一次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如是神咒,有种种名:一名广大圆满,一名无碍大悲,一名救苦陀罗尼,一名延寿陀罗尼,一名灭恶趣陀罗尼,一名破恶业障陀罗尼,一名满愿陀罗尼,一名随心自在陀罗尼,一名速超十地陀罗尼。”观世音被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由来是:有一次他曾经在千光王静住如来住所时,静住如来特为他说了“广大圆满无碍大悲陀罗尼”。并且对他说:“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据经的记载:当时观世音菩萨听了此咒后,即由初地证至第八地——不动地。于是发出誓愿说:“设我当来之世能利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此发愿后,果真顿时身生千手千眼,并且十方大地为之震动,十方诸佛亦都放出无量光明,遍照十方的无边世界。
至于大悲咒之所以有种种异名,释尊曾经告诉阿难说:这是起因于观世音菩萨的宏愿。菩萨曾在世尊处发誓说:“设若诸人天诚心念我名者,亦应念本师阿弥陀如来名,然后诵此陀罗尼大悲神咒。如一夜能持诵五遍,则能除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设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即于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接引,并且随其所愿往生诸佛国土。设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因此大悲咒,不但能除一切灾难以及诸恶病苦,且能成就一切善法远离一切怖畏,所以我们应以十分虔敬的信心与清净心去授持它,方能契合菩萨的大悲心。
和尚种的小花苗
小沙弥在自己的花圃里种了一株花苗,为了看自己的花苗长大,每天都到花苗边看好几回,老和尚都看在眼里。这一天,老和尚又发现小沙弥在看着花苗,老和尚走向前去,小沙弥看到老和尚来了,开口问道:“师父!有什么方法能让花苗快一点长大呢?”
“哈-哈-,凡事不能要求速成,要能历久,才能更高更大。”
“啊……为什么?”
“我告诉你一个佛经上的故事:从前有一个愚痴的国王,看到皇后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只有手掌般大小,非常不悦,因此要求大臣,使他的公主立刻长大。聪明的大臣说;要把公主带往海外求取仙药,但是在求仙期间,国王和公主不可相见,国王于是答应了大臣。经过了十五年之后,大臣带着公主回国,国王一看,公主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心中大喜,于是,他下令犒赏大臣。”
“这世界上根本没有立刻长大的法术,公主还是跟其它人一样,一年一年慢慢长大成人的。”
“哈-哈!没错,凡事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不求速成,才能经得起考验,你种的小花苗,也要经过时间的历练,才能长得又高又壮啊!”
佛缘悟语
我们做每件事都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以踏实的心态面对生活,好高骛远或者急功近利都只会让我们失去想要的东西。只有忍住一颗虚妄的心,我们才能得到一颗平和的心。
佛典人物
二十四诸天之“摩利支天”、“娑竭罗龙王”
摩利支天原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天神,意为“阳焰”、“光焰”。主要为密宗所传。相传,她神通广大,常在日天(太阳神)前行走,日天看不见她,而她能看见日天。她有自己专门的法门,佛经中称修习摩利支天法或诵习《摩利支天经》能够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据《大摩利支菩萨经》记载,此天“能令众生在道路中隐身,众人中隐身,水、火、盗贼一切诸难皆能隐身”。众生得到这样的隐身之术,便能降伏恶魔鬼怪。摩利支天的形象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天女形象:或坐或立于莲花上,左手持一天扇,置于胸前,右手下垂。一种为忿怒形象:面红如日出之色,身着红色天衣,红色即表示忿怒;挂璎珞,戴耳环、腕钏,腰系宝带;头上顶一宝塔,塔内有毗卢遮那佛;具三面八臂,三面面相各异:正面菩萨脸,端庄慈祥;左面猪脸,尖嘴獠牙;右面童子脸,面目隽秀。每面又各有三目。八手臂都持有物,左四手执无忧树枝、绳索、弓、线圈;右四手持金刚杵、针、钩、箭。八臂有时也作六臂。她坐在野猪身上,或坐于七头野猪拉的车之上。这位天神在藏传佛教里影响很大。
娑竭罗龙王又名水天,原为印度婆罗门教天神,专门掌管水界。作为佛教的护法神,它专任西方守护者,也掌管水界。它主要为密宗所信奉。密宗还有专门供养水天的仪式,称“水天法”和“水天供”。其常见形象为:身青色,骑于龟背上,有九个头,皆为龙形,左手握拳,右手执索。又一种说法认为,水天为娑竭罗龙王,是佛教龙神中的大龙王。这位龙王还有一个女儿,叫龙女。娑竭罗龙王的形象常见为头现龙形,身着帝王服。
佛门术语
七菩提分
七菩提分,又称为七觉支。
一、择法觉支:谓选择有智慧的真理,不选择无智慧的五蕴法;二、精进觉支:一心精进,趋向佛道,终不为无益苦行,迷信的宗教而行精进;三、喜觉支:修佛教正道,心生欢喜;四、轻安觉支:断除烦恼而生轻安,故此一觉支又名除觉支;五、定觉支:修诸禅定,不生爱见贪着;六、舍觉支:舍弃不实的境界,内心平等无有执取;七、念觉支:时时不忘三宝,定慧等名。
若修行时偏向智慧,其心浮躁,则可用除、舍、定三觉支来均匀收摄。若偏向于禅定,其心昏沉,则可用择、进、喜三觉支,令察而生起。
佛教旅游圣地
尼色日山
尼色日山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大多数人对这个名字可能陌生,可是它的另一个名字"吉祥须弥山"却家喻户晓,因为它的半山有座很出名的寺庙扎什伦布寺。山因寺庙而得名。那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也是全国着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扎什伦布寺为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即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主持创建的,以后经过历代班禅的修缮、扩建。寺院规模不断扩大,今占地约20万平方米,形成层楼高耸、气势磅礴的建筑群。全寺分宫殿、勘布会议(后藏地方政府最高机关)、班禅灵塔殿、经学院四大部分。经学院有措钦大殿,4个扎仑及下属的64个康村组成。寺内释迦殿内供5米多高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据说像体内有释迦舍利,还有宗咯巴的头发以及根敦珠巴的经师西绕森格的头盖骨。
沙粒与珍珠的价值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找工作多次碰壁,让他伤心而绝望,他感到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痛苦绝望之下,有一天,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