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傍晚,老张与老李从市集里出来,碰巧在返村的路上遇见了。两个仇人一碰面,倒没有开打,不过,也各自保持距离,互相不搭理对方。两人一前一后走在小路上,相距约有几米之远。天色已经相当暗了,是个乌云蔽月的夜晚,走着走着突然老张听见前面的老李“啊呀”一声惊叫,原来是他掉进溪沟里了。老张看见后,连忙赶了过去,心想:“无论如何总是条人命,怎么能见死不救呢?”老张看见老李在溪沟里浮浮沉沉,双手在水面上不断挣扎着。这时,急中生智的老张连忙折下一段柳枝,迅速将枝梢递到老李的手中。
老李被救上岸后,感激地说了一声“谢谢”,然而猛一抬头后才发现,原来救自己的人居然是仇家老张。老李怀疑地问:“你为什么要救我?”老张说:“为了报恩。”老李一听,更为疑惑:“报恩?恩从何来?”老张说:“因为你救了我啊!”老李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不解地问:“咦?我什么时候救过你啦?”老张笑着说:“刚刚啊!因为今夜在这条路上,只有我们两个人一前一后行走。刚才你遇险时,倘不是你那一声‘啊呀’,第二个坠入溪沟里的人肯定是我了。所以,我哪有知恩不报的道理呢?因此,真要说感谢的话,那理当先由我说啊!”
此刻,月亮从乌云里露出脸来,在月光的照射下,地面上映着老张与老李的影子,当年曾互相打斗过的双手,如今却是紧握在一块儿了。
感悟:
有句话说得好:多一个朋友,远不如减少一个敌人好。人与人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关键是对待矛盾采取什么态度。很多时候,只要我们主动伸出和解之手,那么,我们在就会减少一个敌人,而增加一个朋友。
金钱是有价的,善良是无价的
寺庙里来了一位中年男子。他找到老和尚,诚恳地说:“法师,我能否给寺庙捐100万元?”
老和尚合掌道:“施主,你心中有什么事吗?”男子脸上微微掠过一丝不快,道:“这个您就不用管了吧?”老和尚说:“施主不要介意,我只是不希望你浪费金钱——请告诉我,你的钱是准备捐献给谁呢?”男子听了很意外:“这不是明摆着吗?”老和尚笑了:“具体地说,是捐给我本人,还是捐给整个寺院,还是……献给神?”男子眉头微皱:“法师你在开玩笑吧?”老和尚说:“常人做事必有目的,你的目的何在呢?”男子终于生气了:“看来你不愿接受,算了。寺院多着呢!”说完,转身就走。老和尚没有挽留他,继续拂拭烛台。
大约一刻钟后,那男子又回来了,态度恢复了和善。老和尚合掌道:“施主还有事吗?”男子有点惭愧地说道:“请法师原谅我刚才的冒失。我确实真心想捐助寺院100万元。你要问目的,就算是建设寺院吧。”老和尚说:“寺院的建筑目前状况良好,如果想让这100万元尽快发挥作用的话,不如捐献给失学儿童。”男子一听,很高兴:“不瞒法师,我捐助过88个失学儿童,现在,我只想献给寺院。”老和尚说:“如果我们接受了捐款,你会有什么感受呢?”男子说:“我会觉得宽慰。”老和尚说:“好了,我能不能认为你是在用钱买宽慰呢?”男子犹豫了片刻,点点头。老和尚合掌道:“施主,请别介意我直言——通常来这里捐钱的人,都是直接把很少的钱塞进功德箱里,因为钱很少。而你,是用100万来买宽慰,是不是因为心中的罪恶感很强呢?”
男子有些恼怒,但无言以对。老和尚诚恳地说:“施主,按理说,你是在做善事,可是,善事不等于善心,如果想以一两件善事抵消罪恶,那么,这个善就不是真善,而是恶的帮凶。所以,你捐献100万以后,罪恶不但难以减轻,甚至可能加重。”
后来,男子把100万捐助给了失学儿童。
感悟:
真正的善良之举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能够坚持长期做善事,且终身不悔。善事不等于善心,如果想以一两件善事来抵消罪恶,获得心理安慰,这样只会加重罪恶。善良是一种对他人精神上的关怀与给予,是对他人心灵与精神的洗涤,也是对自己良心的抚慰。真正的善心才是无价之宝。
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才是智者的智慧
有一位智者广收门徒。每日里,智者教他们修身养性,习文练武。弟子们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大都刻苦研习,几年后,都有了一技之长,声名远播。只有一人不服管教,整日里招惹是非,打搅师兄弟们的学业,于是众弟子要求智者把这浑浑噩噩的家伙开除掉;但是老师不答应,弟子们再三请求,老师还是不答应。众弟子说如果再留这个家伙,我们就走,但老师还是不答应。众弟子纷纷离去。
在智者的努力下,十几年后,那个浑浑噩噩的家伙,终于修成正果。
“为什么为了一个捣蛋鬼得罪众弟子?”有人不解。
有人点化:“你有一百只羊,走失了一只,你会去找那只?”
“当然是丢失的那只。”
“是的,丢失的那只是最需要你去寻找和帮助的,智者的智慧就在于他帮助了那个最需要帮助的人。”
感悟:
帮助人是在做善事,但不是见谁帮谁,帮助人也要讲究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这样的帮助才是最有价值的。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也是智者的一大智慧。
满怀激情地迎接每一次挑战,才能铸就非凡的品质
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在正式“参加工作”前,曾经有过几段难忘的工作经历,其中最难忘的便是一份卖鞋的工作。
15岁时,在一家小鞋店里,韦尔奇开始了他富有挑战性的商战人生。在这个小店里,每天,韦尔奇都会碰见各种各样的人,他们虽然形态各异,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给自己或别人买鞋——这是他们进鞋店的动因,也是鞋能卖出去也应该能卖得出去的根本原因。清楚了这点,韦尔奇便有了把鞋卖出去的信心,“我不能让消费者什么也不买就走出商店。”
多少年后,韦尔奇感慨地说:“这份工作给我上了一个生意课:一切都是为了卖出去。” 在卖鞋的过程中,韦尔奇得到了两个重要的启示,一是满足需求,二是创造需求。当一个顾客走进鞋店后,韦尔奇的第一反应是热情接待,耐心讲解,力求满足顾客的需求,使他买到如意的鞋;而一旦顾客犹豫不决或不很满意时,他就会想办法让顾客了解到其他鞋的特点和好处,使他产生新的购物需求,如果还不行的话,他会让顾客留下想法即需求,事后及时反馈给厂家,做出这样的鞋来。总之,是要积极地面对来自需求的挑战。
这种挑战是令人兴奋的。“我开始卖给他们各种各样的鞋,让他们坐下,把鞋穿在他们脚上。如果他们不喜欢这双鞋,我总是尽最大努力给他们挑最好的一双鞋。”每次顾客乘兴而去,韦尔奇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在他看来,每个人都不一样,每双鞋都不一样,每一天也都不一样,因为每一时每一刻都有着新的挑战。
在韦尔奇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一种体育精神,那就是,对一个球员来说,每一场球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场球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你唯一可以做的是打好每一个球,打好每一场球。就像打棒球一样,每一次挥起球棒,都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始,一个未知的机会,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球会打成什么样子,你只要努力把它打成你所期望的样子就可以了。对热爱棒球和高尔夫球的韦尔奇来说,每次有人走进那个商店,就好像击球的任务来了一样,他会非常兴奋、投入地去迎接那个人,争取把这一棒打好。
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能来到这个世间的人都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而每个人也都有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只要我们能够挖好自己这口“井”。对于做事而言,拥有极大的热情就能够“一美遮百丑”,如果说哪一种品质是成功者所共有的,那就是他们比别人更有激情。
要想矫正别人的缺点,不妨先赞美对方一下
艾尼丝太太聘用了一位女佣,要求她下周一正式上班。利用这段时间,她打电话给那位女佣的前任雇主,询问了一些她的个人情况,结果得到的评语却是贬多于褒。
女佣到任的那一天,艾尼丝太太告诉她说:“莉莉,几天前我打电话请教了你的前任雇工,她说你为人老实可靠,而且煮得一手好菜,带孩子也很细心,唯一的缺点就是理家比较外行,老把屋子弄得脏兮兮的。我想她的话并非完全可信,从你的穿着可以看出来,你是个很讲究清洁的人,我相信你有这种习惯,一定也会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我们应该相敬如宾才对。”
事实上她们果然相处得很愉快,莉莉真的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而且工作非常勤奋,做事认真负责。肯特太太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感悟:
恰当地赞美一个人实际上并不拥有的美德,会使这个人的某些缺点变成优点。有时,要想矫正某人的缺点,不妨反过来先赞美对方的优点,他才会乐于迎合我们的期望,自我矫正。赞美是一种力量,记住:如果你罐里没蜂蜜,你嘴里也应该放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