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性格的分歧上,有人很容易体会别人的心情,对周围环境气氛变化很敏感。但也有人几乎不会想到别人,做事只在乎自己,非常霸道。类似这种是否容易与他人产生互动的个性,大体上也受遗传影响。
在性格的“向性”上,有所谓的“内向”与“外向”之区别。将这种区别结合大脑的作用,用来解释遗传影响的,是心理学者艾全格。艾全格将“内向型/外向型”两组分析单位和“兴奋自主”加以配对,发现内向型的人在兴奋过程中比较占优势;外向型的人则在脑筋活动被制止时比较占优势。一般而言,脑波的“兴奋”或“静止”过程,会随个人体质产生差异,也因每个人遗传不同而有不同。因此,体质上比较容易对刺激过敏或亢奋的人,便会尽量避免接受刺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内向型性格。反之,对外界刺激反应比较慢的人,便会到处寻求刺激,因而形成外向型的性格。根据艾全格所做的一系列实验的结果,这两种不同的性格都是受遗传决定的。
1.5性格的内外倾向
内向型的人通常比较自恋,感情丰富,相信直觉和主观判断。外向型的人多半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并尝试着去掌握环境与事物的变化。
1.5.1内向型性格
内外两种性格的倾向,是源于荣格的性格理论。所谓“内向”乃指内心的运作和思考偏向于自我。换句话说,内向型的人通常比较自恋,感情丰富,相信直觉和主观判断。
一般而言,这种性格的人为人处世多半会首先想到自己,用自己的想法解释外界事物,很少受外界的影响。有时因不擅长与人沟通协调,不愿意对别人让步,其结果会使得他们与外界对立起来。只有少数几个知心的朋友能够站在自己的一边。
当然,这种类型的人在适应外部世界(现实社会)方面会有很多困难。他们多半不喜欢社交,甚至有逃避社会的倾向。对他们而言,外部的人群社会总是存在使他们感到不安和无法接受的因素。这种类型的人只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才能过得舒适愉快。因此,他们交往的范围非常狭窄,一般只限于极少数特别亲近的人。
当他们出现在社交场合时,常常会感到心理受到压迫而非常不安。久而久之,他们只有逃避了。
不过,也不能说这种类型的人绝对封闭,不愿与人交往。事实上,在亲近的人面前,他会完全展示自己开朗的一面,与社交场合的沉默寡言判若两人。
内向型性格的人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重视主体性与自我;
2.在乎自己的习惯与想法;
3.不喜欢人云亦云;
4.勤于自我反省;
5.犹豫不决,缺乏果断的气概;
6.适应能力比较差;
7.认真得近于固执,喜欢较真;
8.对环境变化感觉敏锐;
9.交往过程中倾向于将自己置于被动的地位;
10.不容易结交新朋友;
11.社交范围很小,但朋友多为挚友;
12.不喜欢参加各类活动;
13.只有在很亲近的朋友面前才能够展示开朗的一面。
1.5.2外向型性格
与内向型性格相反的外向型是指思考总是向外发展,喜欢与人交往的类型。因此,外向型的人多半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并尝试着去掌握环境与事物的变化,他们是属于那种掌握外在并且比较有行动能力的类型。
对于这种类型的人而言,最重视的无非就是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以及自己如何表现才能符合别人的愿望与期待的问题。但是,由于他们总是全身心地放在他人与外界上,自己内心的想法与需求便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或压抑下来。久而久之,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了解自身有什么欲望和心理需求了,这实在是一种悲哀。他们所有自己想做或者觉得应该去做的事情,几乎都是根据别人的意见或建议的要求去做的。这也是这种类型的人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
外向的人由于眼光总是看着别人,因此能迅速注意并了解外界的变化,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这一点而言,他们的人际关系大多数比较协调,很少与外界发生冲突或矛盾。不仅如此,由于他们能够关心别人,积极参与团体与组织的活动,也很容易被别人接受并享受群体生活的成就感。
能够适应别人、参与集体活动是这类人的特长。但有时过于重视与别人的协调和配合,也可能迷失自己的本性。换句话说,内向型的人因为过度专注于自我,其结果可能是无法适应社会;而外向型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可能因为过于关注社会而忽视了自我的存在,甚至完全迷失自我。只看外面,不看自己,一提到要了解自己就要头痛的外向型的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是有所选择的。比如,他们一般不喜欢与内向型的人交往、接触,因为内向型性格的人那种忧郁、沉思的表情让他们受不了。
外向性格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能随不同的场合调整自己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2.能经常保持对周围事物的变化的关注;
3.遇到谈得来的人就开诚布公地交往;
4.容易接纳别人;
5.独处时容易产生不安;
6.行动快速但有时欠缺深思熟虑;
7.很容易在仓促之间做出决定;
8.能够迅速地适应新环境;
9.经常未经考虑就采取行动;
10.喜欢积极地表达对别人的关怀;
11.与人交往时比较宽容,容易被别人接受;
12.社交范围广,但大多为酒肉朋友,知己不多;
13.在社交场合不会感到不安或产生陌生感;
14.喜欢参加社交活动。
1.6性格的三大缺陷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有能够足以让他成功的个性特点,自信也好,刚毅也好,总之是为人们所称道的东西。然而在通往成功的征途上很多人被一些不良的性格缺陷所主宰,虽历尽艰辛,却所得甚少。
一、懒惰
懒惰有起因,大部分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即:
1.看不起自己而导致的“自我击败感”。
2.遇事经不起挫折而导致的“受挫折耐力低弱”。
3.对自己要求过严过高而产生的对别人的敌对情绪。
首先,“自我击败感”的意识常常导致抑郁、消沉、烦恼、妄自菲薄等种种不良的情绪,它可以使人涣散斗志、精神沮丧,使人感到沉重的精神压力。正如高尔基所形容的那样,它“像磨盘似地把生活中美好的、光明的一切和生活中的幻想所赋予的一切,都碾成枯燥的音调而又刺鼻的尘烟”,使人暮气沉沉,懒懒散散,很难焕发情绪和鼓起干劲。
第二,“受挫折耐力低弱”也是产生懒惰的重要原因。这种心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遇事经不起挫折。它实际上能起助长“自我击败”心理形成的作用,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它能使人产生焦虑、枯燥,心中常有一股无名之火,认为自己“必须这样”或者“应该那样”等等。
第三,对别人产生敌对情绪,与第二个原因有许多共处。它产生于一种“应该必须式”的意识。比如,我必须把这件事做好,做得完美无缺,然后赢得赞誉;别人应尊敬我,为我着想,都做我想要做的事。
然而,遗憾的是,天下哪里有那么多你需要的“应该”和“必须”呢?若是这些条件没有达到,你就会产生气愤怨怒,从而进一步产生拖延的心理。
懒惰最深层的原因来自于眼前享乐主义。人生活的目的在于设法得到欢乐,避免痛苦;但是有时必须暂时忍受眼前的挫折和不适,以图以后得到更大的、长久的利益和舒适。
比如,一个人想学习一技之长,改变自己的生活,然而这需要接受数年的训练,她放弃了。结果,几年过去了,她无法得到她想要的工作机会(没有竞争优势),只好一直不顺心地干着她不喜欢的工作。还有一位业务员,虽然知道很多业务知识,可在实际工作中,他却不愿给顾客介绍商品信息,结果业务一直不能有所突破。实际上,所有这些人都是躲避了眼前的不适,但这么做实际上损毁了将来长久的利益。
所以,当你准备拖延,找出懒惰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的时候,且慢,把你的理由找出来仔细地分析一下,看它能否站得住脚!
二、自卑
自卑是自己缺乏信心,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自信。过于自卑,就会失去自信心,就失去行动的勇气,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结果自然是一事无成。
自卑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自卑感的产生不是来自“事实”或“经验”,而是来自于对事实的经验和对经验的评价。例如,我是个举重不行的人,或者我跳舞一点也不在行,等等。然后呢,他是个跳舞很棒的人,或者他举重那么厉害,我真不如他,自卑就这样产生了。
其实呢,你是这世界上同别人一样独一无二的人,你完全可以有大的作为,取得更大的成就,可以拥有你想拥有的一切……所有的可能性都存在,就看你是否愿意扔掉自卑这个沉重的阴暗的压得你喘不过气的心理重担,建立起坚强的自信。
有一句谚语:“眼睛是狗熊,手是英雄。”意思是,做一件事,我们仅从表面去估计它,可能会认为它很困难,然而如果真正地去做了,我们会发现,事实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事实要简单得多。
即使真的连续多次失败,不能成功,事实证明自己确实“不是这块料”,那也无需自卑。如果你在这方面确实不行,不妨换个目标或从另一个方面试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努力。这样可以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发挥,就会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我有不及别人的地方,别人也有不如我的地方,自信心便会由此而产生,并不断地得到增强。
人其实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好端端的,为什么会产生自卑心理呢?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奥威尔在《自卑与人生》中说:“自轻自贱的人,必定是自卑的人;或者说,自卑的人,必定是自轻自贱的人。”
那么自轻自贱是从何而来的呢?一般认为有下列几个原因:
一种是气质上的自卑,这种状态环境跟他出生时的童年时代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是从小就有的,几乎与生俱来。这种自卑,要改变是很难的。一个人如果先天就有这种气质,他如要努力去做,如何能做得好?要彻底克服自卑几乎是不可能的。童年时如果常常遭到无知大人的吆喝、斥责、谩骂,会使他一生都变成唯唯诺诺的人、一个自卑的人。